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隆中对》跨有荆益策略实现了么?诸葛亮为何策划跨有荆益?

探索历史足迹,讨论历史话题,关于“《隆中对》”的相关问题,相信大家都很感兴趣。

“跨有荆益”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策划的。

《隆中对》跨有荆益策略实现了么?诸葛亮为何策划跨有荆益? 隆中对,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诸葛亮为刘备描绘的战略使命,是顺着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兴复汉室旗号,寄托重建统一王朝的理想;能够看得见的愿景,是“跨有荆益”造成鼎立之势;攻守策略,是利用刘表的见识浅薄和魄力不足,先取“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的荆州,占据“用武之国”的地利;再取“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的益州作为后盾,呼应四战之地的荆州。

这里有必要对《隆中对》的有关策划加以引证:“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刘备),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刘邦)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这时是建安十二年。诸葛亮认为,据当前形势,曹操消灭河北的袁绍之后,已拥有百万之众,刘备绝不是他的敌手。孙权承孙坚孙策的家业,占有江东之地,只能引以为援,决不能以兵戎相见。因而唯一可行之策,即首先由刘表手里夺取荆州,并联合孙权与曹操对抗。这是《隆中对》中为刘备策划的“跨有荆益”的起点,完全是从现实出发的;其次是占据刘璋所控制的益州,全部实现“跨有荆益”的策划,这是刘备霸业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等待有利时机,尽管没有指明,显然是指曹操之死,以及所出现的内部混乱局面,这时刘备从荆、益两路出击,从而出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宏图,这是从预计出发的。《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所设计的蓝图,“跨有荆益”是这个蓝图的关键。

这时,刘备寄居在荆州牧刘表的地盘之内。《隆中对》指出,荆州北面有汉水和沔水可以据守;所谓“利尽南海”,据《资治通鉴》卷六五胡三省注,荆州南面“自桂阳、苍梧跨有交州”,濒临南海,显然对发展海外贸易十分有利;“东连吴会”指孙权所据有的江东;“西通巴蜀”则指刘璋所据有的益州(今四川及附近之地),说明当时荆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区,因而《隆中对》中将夺取荆州作为“跨有荆益”的前提,也是刘备“霸业可成”的起步。

《隆中对》跨有荆益策略实现了么?诸葛亮为何策划跨有荆益?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诸葛亮为刘备隆中描绘“跨有荆益”造成鼎立之势的战略使命。汉中之战以刘备的胜利告终,刘备自称汉中王。完全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制定的“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

刘备是如何前来荆州的?当刘备还在冀州依附袁绍之时,曾为袁绍策划“南连荆州牧刘表”(《三国志·蜀志·刘备传》),袁绍本来与刘表建立过同盟,目的是对抗割据南阳的袁术。当袁绍与曹操官渡决战前夕,对刘表重续旧好,应该说刘备这个策划对袁绍是有利的。不久,刘备即来到荆州。

刘备与曹操是死敌,南连刘表这个献策,表面上是为袁绍,实际上却是为自己。当时,袁绍所统治的冀州,内部矛盾重重,既有河北集团与颍川集团,又有长子袁谭与少子袁尚的矛盾和争斗,官渡决战袁绍的失败,这是一个重要因素。《三国志·蜀志·刘备传》说:“先主(刘备)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袁)谭到平原,谭驰使白(袁)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说明刘备投奔袁绍是由于袁谭的关系,因而刘备应该是洞悉袁氏兄弟之间的矛盾和争斗的。显然,刘备到荆州,首先是为了避祸,避免与袁绍同归于尽,其次则是利用时机,企图夺取刘表所统治的荆州。

刘备所利用的时机为何?《三国志·魏志·贾诩传》说:“是时,文帝(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太祖(曹操)又尝屏除左右问(贾)诩,诩默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袁绍)、刘景升(刘表)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这是在袁绍、刘表已死之后,当曹操二子曹丕、曹植兄弟争夺继承权时,曹操及其重要谋士贾诩的一番对话。贾诩不作正面回答,仅对曹操举出不久之前的两个事例,其一是袁绍二子袁谭、袁尚兄弟,其二即是刘表二子刘琦、刘琮兄弟的矛盾和争斗,终于导致袁绍、刘表统治的崩溃。曹操接受教训,立曹丕为太子。十分明显,这两个事例必然盛传于人们口耳之间,特别是较近的荆州刘琦、刘琮兄弟,不但事后作为教训,即在当时人们也看出这是荆州的危机。《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说:“刘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所谓“二子”即刘琦、刘琮兄弟,“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如《资治通鉴》卷六五胡三省注所说:“谓有附(刘)琦者,有附(刘)琮者。”说明刘表军中,诸将已分为两派——刘琦派和刘琮派,彼此之间相互争斗,将不可能合力以抗拒曹操,鲁肃所表示的忧虑即在于此。

《三国志·蜀志·刘备传》说:“荆州豪杰归先主(刘备)者日益多,(刘)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松之注引《世语》说:“(刘)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刘备是一名惯于反噬的“枭雄”,所谓“惮其为人”,说明刘表对刘备的以往经历是深知的,这是第一点;在荆州,刘备大量延揽当地的豪杰之士,居心不测,结合刘备夺取徐州的经历(徐州牧陶谦请刘备前来,反而导致徐州为刘备所夺),所谓“疑其心,阴御之”,说明刘表已怀疑刘备将伺机夺取荆州,因而暗地加以防御,这是第二点。在荆州刘表对刘备是疑忌的,显然没有时机给刘备利用。

刘备所利用的时机,即是支持刘琦,插手他们兄弟之间的争斗,加以利用。《后汉书·刘表传》说:“(刘表)二子琦、琮,表初以琦貌类于己,甚爱之。后为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蔡氏遂爱琮而恶琦,毁誉之言日闻于表。表宠耽后妻,每信受焉。……而琦不自宁,尝与琅邪人诸葛亮谋自安之术,亮初不对。后乃共升高楼,因令去梯,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刘)表将江夏太守黄祖为孙权所杀,琦遂求代其任。”这里值得重视的是,刘琦为什么问“自安之术”于诸葛亮?诸葛亮为什么又为画策,刘琦因而“阴规出计”,终于出为江夏太守?答案只能有一个,即是在刘琦、刘琮兄弟各有党羽之时,刘备和诸葛亮所利用的是刘琦一派,说明诸葛亮《隆中对》所作夺取荆州的策划,其具体内容应该即是站刘琦一边,伺机夺取荆州,后来刘备即完全是按照这个策划进行的。

《隆中对》跨有荆益策略实现了么?诸葛亮为何策划跨有荆益? 刘备,汉昭烈帝,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通过诸葛亮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完全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制定的“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丢失荆州“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也随之化为泡影。

建安十三年,曹操乘刘表之死率军直指荆州,这不但震动了刘备,更震动了刘琦、刘琮两派势力。在荆州士族代表人物蒯越的劝说下,刘琮派投降曹操,而以刘备、诸葛亮为代表的刘琦派则反对投降。但是,刘琦所据有的仅是江夏一隅之地,以军事力量而论更远不是曹操的敌手。《隆中对》中“结好孙权”的策略从而被提到日程上,说明诸葛亮对此是早有预见的。

不但诸葛亮,孙权手下的鲁肃也早已预见及此。《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说:“汉家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尽管鲁肃与孙权的密议中还提到进伐刘表,竟长江之极,包括占据刘表的荆州,以及“长江之极”的刘璋的益州,但这是远景。当前鲁肃所着重的仍然是所谓“鼎足江东”,即以曹操为一方,荆州和江东为一方,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这是鲁肃为孙权所作的策划,目的是保卫江东,徐图发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也说:“(曹)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诸葛亮同样在孙权面前提到所谓“鼎足之形”。鲁肃提出“鼎足”是在赤壁之战前,鼎足之一是刘表,诸葛亮则是在临战之际所作的估计,鼎足之一是刘备。他们的着眼点是一致的,即荆、吴必须联合,方能形成“鼎足”,这个策划鲁肃至死未变,诸葛亮也一直未变。但是,首启其衅的却是蜀汉的关羽,关羽破坏了诸葛亮《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策划。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2512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