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汉光武帝传——风雨过后见彩虹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16 10:05:59 0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

六重难关要人命

好事多磨,刘秀还没出蓟县,又出了乱子。蓟县的“土霸王”,也就是故广阳王子刘接联合当地豪强,响应王郎的通缉令,要捉拿刘秀邀功请赏。此时,城中已流传着王郎的使者已经到了蓟县的言论了。

风云骤变,形势急转直下,相当危急。眼看风声不对,刘秀当机立断,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然而,事实证明,逃跑也是一项技术活,不经历九死一生,是不会见到彩虹的。君不见唐僧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才修成正果,恩泽百世。下面,我们就来看刘秀在逃跑过程中经历的“六关”。

第一关:拦路关。

城中的百姓听说刘秀要出城,而王郎已经出兵了,都觉得马上有一场猫捉老鼠的好戏可看,于是都站在街上看热闹。结果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不经意间把刘秀等人逃跑的去路给堵上了。面对万人迷的局面,刘秀只能发出“行路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言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眼看再这么耽搁下去不但光阴没了,金银没了,性命也会没了。关键时刻,该刘秀部将一展雄风了。只见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的铫期骑马挺身而出,他首先亮出打狗棒,把手中重达上百斤的长戟使得虎虎生威,舞得如天女散花,密不透风。众人顿时觉得眼花缭乱、寒气逼人,不由心惊胆战。紧接着,铫期使出了狮子吼,只见他圆睁双目,暴喝道:“闪开,闪开,顺我者生,逆我者亡!”如平地一声雷,如惊涛骇浪,如虎啸龙吟,如泰山压顶,百姓这下完全被震住了,纷纷选择了避让,刘秀这才得以脱围。

至此,刘秀成功渡过了第一关。

第二关:鬼门关。

刘秀等人跑到南城门时,马上吃到了闭门羹。原来城门令史已经接到上级的“封城令”,自然不会轻易放刘秀出城了。

瓮中捉鳖的局面是刘秀不愿看到的,但也是他此时必须面对的。此时的南城门就如同鬼门关一样,对刘秀一行来说是严峻的考验。只有冲出这重门,他们才能重见光明;只有冲出这重门,他们才能卷土重来。否则的话,他们将坠入万丈深渊,成为孤魂野鬼。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还望各位通融行个方便。”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刘秀主动站出来求情。

“砍你一头,胜过金山银山,还望你能束手就擒。”面对功名利禄的诱惑,守城门的令史和他手下的士兵们坚决不放行。

看来以“文”攻关这一条路是行不通了,只剩下“武力”攻关这一条独木桥可走了。关键时刻,铫期再次骑马挺身而出,打得对方血溅当场。铫期打开城门,刘秀等人相继冲出了鬼门关。

第三关:饥饿关。

出了城,为了摆脱追兵,刘秀等人选择了一路狂奔。危急混乱之中,“官属各分散”,当到达安全之地再聚首时,刘秀清点了一下人数,结果众将到齐,独缺一人——耿弇。

耿弇是刘秀一见倾心、颇为器重的大将,更重要的是,没有了他,到上谷郡和渔阳郡借兵的事也就成了镜中月、水中花。耿弇生死攸关,自然牵动着刘秀的心。“耿弇毕竟是当地人,熟悉地形,吉人自有天相,应该不会有事。”刘秀只能往好的方面想,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当时的形势容不得刘秀多停留,他只能选择继续逃跑,可往哪里逃呢?因为耿弇的离奇失踪,一路向北,借兵回救的计划已然落空,行不通了。刘秀长叹道:“诸君不欲,秀可奈何?”举大事当从众,刘秀顺着众人的意愿,选择了“遂晨夜南驰”。

一路上,他们像一群“独行侠”,只挑荒无人烟的羊肠小道走,不敢走大道,更不敢进城市躲避了,个中艰苦可想而知。

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抵达了饶阳(今河北省饶阳县)境内的“芜蒌亭”。这时候大家都饥肠辘辘,再加上此时老天也来捣乱——天寒地冻,当真是苦不堪言。

好在这个时候刘秀手下人才济济,关键时刻总会有人挺身而出。正当刘秀忍受着“饿其体肤”的煎熬和痛苦时,又有一人主动站出来雪中送炭。这个人便是“参谋长”冯异。

冯异弄来了热腾腾的绿豆粥。在饿得眼冒金星、奄奄一息的时候,能吃上这样的美食自然是一种奢求了,刘秀对此铭记于心。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对大家发出这样的感叹:“昨得公孙(冯异字)豆粥,饥寒俱解。”

第四关:宴门关。

暂时得到休整后,他们又来到了南宫。此时风雨交加,大家在一个破房里避雨。烧火烤衣时,冯异再次体现了自己的强大,他弄来了一些麦子,煮成麦饭给大家吃。

可是冯异不是神,不可能次次找到食物。当刘秀他们一行到达饶阳县时,再次体会到了饥饿。

饥饿如影相随地折磨着他们的血肉之躯。此时,众人都有一种要趴下的沉睡感,他们早已被饿得头脑发晕、两眼发花、四肢乏力、全身发麻、心里发怵。这样下去,迟早都要被活活饿死。

何去何从,生死攸关。刘秀强振精神,主动站出来,煽情地说道:“站直了,别趴下。我们有神灵附体,不会被饥饿打败的。大米会有的,面包会有的,奶酪也会有的!”

说完这番话,刘秀大手一挥,带领大家往城里走。“此时此刻,我们是王郎派来的使者。我们进城不是去招安,而是去吃一顿霸王餐!”

刘秀一边给手下兄弟们打气、加油、鼓劲,另一边给手下兄弟们一次骗吃骗喝骗玩耍的机会。大家都穿着汉服,王郎在邯郸称帝后,一切都沿用了汉朝的礼仪、朝规和制度,这给他们冒充邯郸使者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为了手下兄弟们不跟着自己饿死,刘秀决定斗胆冒一次险。他们自报身份,叩开了城门。

吏卒眼看“贵宾”从天而降,哪里敢怠慢,极尽地主之谊,极尽阿谀奉承,极尽巴结交际,热情而周到地招待刘秀一行。

众人眼看美酒佳肴从厨房鱼贯而出,哪里还客气,极尽大快朵颐之能事,极尽狼吞虎咽之粗事,肆意而放纵地解决温饱问题。

这一极为野蛮和不文明行为,引起了吏卒们的注意。他们在行了一阵注目礼后,马上进行了一番交头接耳,达成一致看法:不知这帮邯郸使者是真使者还是假使者?

为了弄清他们的真实身份,吏卒们使出了一招投石问路,具体做法只有四个字:以假攻假。

首先,他们擂响了大门前的警鼓,示意有重要人物驾到,随后厉声高喊“邯郸将军驾到”。

真将军、真使者到了,哪里还有假将军、假使者的容身之处。众人一听,第一反应是惊慌失措,第二反应是拔腿就跑。这其中包括刘秀。刘秀也是人,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自然也会害怕。好在他毕竟不是凡人,而是超人,他很快就有了第三反应——镇定、冷静。

首先,来看他的镇定。刘秀快速分析了当前形势,如果真是邯郸将军来了,此时在人家的地盘上,想逃是逃不掉的,因此,仓皇出逃显然是下下策。

其次,来看他的冷静。他在没弄清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先按兵不动,来个以静制动,相机而动。他又从容不迫地坐回了原位,然后镇定自若地说道:“有请邯郸将军。”

众将见状,也都跟着刘秀淡定了下来,原本喧闹的场面顿时又恢复了平静。

吏卒见状,都觉得十分难堪,他们原本以为这招投石问路肯定会引蛇出洞,从而达到真假立判的效果,却不料他们的做法是搬起石头砸中了自己的脚。

刘秀把危难化解为无形后,索性和手下兄弟放开胸怀,吃得酒足饭饱。他们一行人养精蓄锐之后,才慢腾腾、晃悠悠地离去。

吏卒们虽然没敢强行阻拦,但心中的疑虑却并没有消除,于是立马传信给守城门的门吏,叮嘱他们务必把刘秀等人拦下来,待查明真实身份后再放行。

然而,门吏却说:“现在天下乱成一锅粥,谁能料到将来是谁的天下?我怎么能随随便便得罪贵宾呢!”

就这样,刘秀等人吃完霸王餐后,顺利出城,扬长而去,成功闯过了“宴门关”。

第五关:渡河关。

解决温饱问题后,接下来赶路便是刘秀的当务之急了,毕竟王郎的追兵在后,他们休息已耽搁了一些时间。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在这时,一条名叫滹沱河的河流阻挡了刘秀等人前进的步伐。刘秀派人去打探,很快传来一个令人绝望的消息,这河冰消、水急、无船,不可渡。

众人一听,心里凉了半截,都有找块豆腐撞死的冲动,唯独刘秀依然保持镇定。他马上派出了第二个人去打探情况。这个人便是王霸。

临行前,刘秀拍了拍王霸的肩膀,重复地唠叨着这样一句话:“疾风知劲草,疾风知劲草……”

王霸是个聪明人,自然很快会意。只见他装模作样地看了一下现场,然后跑回来,欣喜若狂地告诉大家这样一个好消息:冰坚,可渡。

众人欢呼了,齐道:“谢天谢地,我们有救了。”

刘秀微笑了,叹道:“先前的使者真是不厚道啊,没有看清楚就妄自发表意见,险些误了大伙啊!”

死马当活马医,刘秀依靠王霸真实的谎言骗取大家的信任后,马上带领大家飞渡滹沱河。

其实,刘秀每行一步都如千斤般沉重。画饼充饥终究是会露馅的。

其实,刘秀每行一步都是心有千千结。望梅止渴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会露底的。

其实,刘秀每行一步都是绝望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勇气可嘉,但是有去无回啊!

其实,刘秀这些担心和顾虑都是多余的,因为,这个世上奇迹无处不在,当刘秀等人到达滹沱河边时,原本流动的河面真的结冰了。

刘秀在此次逃跑过程中,每过一关手下都会有一员超级部将挺身而出充当救星的角色,此时刘秀命令王霸为“救火队长”,在滑不溜秋的冰面上撒下尘土,然后大家有序渡河。当绝大多数人安全过河后,冰就融化了,有几辆马车被淹没了,当真生死一线间。

富贵险中求,人逢绝处生。成功过河后的刘秀对王霸说了这样一句很给力的话:“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大难不死,全归功于你一人之力啊!”

王霸拜谢道:“这次我们能成功渡河,功不在我,而在于您。是您的大圣大德感动了天感动了地,让我们得到了神灵的保佑。当年周武王白鱼跳到舟中的祥瑞也不过如此啊!”

刘秀由衷地叹道:“你不墨守成规,能用这样灵活的方式办事,能把事情办好,把事情办好后还能这么谦虚,这才是祥瑞啊!这才是老天给我最大的福气啊!”

刘秀马上给了王霸赏赐,拜他为军正,封为关内侯。

南宋诗人文天祥在《滹沱河》中赞道:“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萧王麦饭曾仓卒,回首中天感兴多。”

第六关:迷路关。

行百里而半九十,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刘秀带领手下的兄弟们渡过了滹沱河,把王郎的追兵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但他并没有因为远离虎口而觉得万事大吉,因为他还得面临黎明前最深的黑夜。

刘秀一行人一路向南,到达南宫(今河北省深州市)时,磨难再次降临。天不刮风,天不打雷,天却下起了大雨。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雨特别大,大到冲毁了桥梁,冲断了道路,行人根本无法正常行走。

行路难,难行路。成了落汤鸡的刘秀等人没有办法,只有避雨再说,好在他们在倾盆大雨之中找到了一间破旧不堪的荒屋。

解决了雨淋的问题,还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寒冷。这原本就是天寒地冻的时节,再被雨这么一搅和,那滋味令人感到无比煎熬。这个不是难题,只需烧一堆旺火,温暖自然就来了。

冷暖无忧后,该解决肚皮问题了。关键时刻,“寻食专家”冯异再度出马,他再次变魔法般地弄来了麦子,煮成麦饭给大家吃。虽然是粗得不能再粗的饭,但对处于如此逆境之中,又饥又渴的众人来说,都觉得比吃了山珍海味还要可口十倍、幸福百倍、快乐千倍。

吃饱喝足、蓄精养锐后,雨停了,该是继续赶路的时候了。刘秀一行人还是选择往荒无人烟的羊肠小道上走。在经过一段鬼见愁般的“无人区”,抵达下博(今河北省深州市)后,他们迷路了。

迷路,这让原本就高度紧张的刘秀等人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灰心绝望至极。东西南北中,哪里才是出路?在生与死之间,哪里才有生路?经过了这么多磨难,经过这么多艰辛,到头来还是一场空,竟然不知道何去何从,竟然找不到活着的方向!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人绝望了,心就死了,那么刘秀等人离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也就不远了,离生死也就近在咫尺了。

就在这时,一个白衣飘飘、童颜鹤发的老者出现在了路旁。他左手持拐杖,右手捋发须,脸上露出慈祥的微笑,双眼深邃而幽远。

在刘秀等人惊讶的目光中,老者拐杖一抬,指着前方,喃喃地说道:“河北信都郡(今河北省冀州市)离此处只有八十里路程,现在还没有归顺王郎,你们赶快去吧,加油哦!”

仙人指路,可遇不可求;吉人天相,好死不如歹活。

刘秀感谢的话还没有出口,老者突然不见了,只剩下众人目瞪口呆,唏嘘不已。

事实证明,老者所指的路果然是一条充满阳光、充满生机的康庄大道。按照他的指示,刘秀等人“即驰赴之”,很快走出了泥潭,走出了阴霾,一路顺利地来到了信都郡。

只是,信都郡真的好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刘秀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这个狼狈至极、落魄不堪的人,会被信都太守任光尊为贵人、人上人。

任光高高兴兴地为刘秀等人打开了城门,还安排军民夹道迎接刘秀,诚诚恳恳地尊奉刘秀为主子。

任光,南阳宛城人,和刘秀是如假包换的老乡。他从小就忠厚老实、仁义大方,常做出雪中送炭之举,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一方面,他收获了声誉,受到十里八乡乡亲们的一致称赞。另一方面,他收获了利禄。任光先是遇到贵人,被推荐在乡里做了小小芝麻官;接着,又遇到了官人,被推荐在郡里做了高人一等的官;再后来,遇到了恩人,被推荐到宛城衙门做了出人头地的官。

就在任光的仕途芝麻开花节节高时,厄运不期降临了。当时革命的春风一夜之间便刮过来,刘秀的大哥刘演带兵围攻宛城。城破后,任光对人生也不抱希望了。时穷节乃见,为了能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走,他选择了沐浴更衣,决定驾鹤归西。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汉军士兵冲了进来,他们见任光的衣服华丽而漂亮,便想占为己有。刘演手下的光禄勋刘赐这时来了个“刀下夺人”,救了任光的命。他出于感激,便投靠了刘赐。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这话一点都不假,任光后来担任过安集掾、偏将军。刘玄迁都洛阳后,他被封为信都太守。结果在他仕途又顺风顺水之际,坎坷再度袭来。王郎突然冒出,因为他包装到位、策划有力、措施得当,闻者归降,河北绝大多数郡国很快都选择了顺从。

此时,任光却选择了“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拒绝归顺王郎。为了显示决心,他还当众斩杀了王郎派来的使者。随后,他带着手下四千精兵与心腹校将上演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信都保卫战。

信都虽然暂时没有丢,但任光心里却不踏实,因为他知道心狠手辣的王郎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等待他的是更大的暴风骤雨。就在任光感到忧虑、徘徊、孤掌难鸣时,刘秀出现了。

刘秀睿智、仁厚、德高众望,极具人格魅力。在任光心中,他是星,救星,大救星,日月之星!

也正是因为这样,任光敲锣打鼓、风风光光地把刘秀迎进城后,马上对他进行了“包装”。沐浴更衣、梳洗打扮后,蓬头垢面、风尘仆仆的刘秀焕然一新,马上由“虫”变成了“龙”。随后,任光提出要把信都老大的位置让刘秀来坐。

初来乍到,夺人之位,这是谦卑的刘秀无法做到的事。于是,一个诚心诚意主动让贤,一个真心实意婉言谢绝。

就在两人演起对手戏时,一个“和事佬”出现了。

邳彤,字伟君,信都安国人。他敏而好学,精通药术,常常救死扶伤,后来成了王莽手下的一个小小芝麻官。再后来,他归顺更始政权,成了和戎郡(今河北省晋州市)的太守。

事实证明,邳彤和任光是属于同一类有骨气的人——誓死不肯投降王郎政权。此时,听说刘秀到信都后,他带了两千精兵前来投奔。

邳彤也支持推刘秀为“带头大哥”。这样一来,二比一,少数服从多数,刘秀只能选择“屈服”。

就这样,忠厚仁义的刘秀在河北获得了逃亡以来的两桶金。

第一桶金是拥有了数千精兵。这对只带了数员心腹将校,没有一兵一卒的刘秀来说挺不容易。特别是在经历了千里大逃亡,经历了风霜雨雪的大长征后,能一下拥有这么多人马,能稳住阵脚,站稳脚跟,这桶金的含金量自然很高了。

第二桶金是新增了数员大将。任光、邳彤、李忠、万修等人在日后刘秀安邦定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他们后来也成了刘秀“封神榜”——云台二十八将——中的牛人。能一下子拥有这么多文武才俊,这桶金的含金量当然也颇高了。

手握“两金”,刘秀的精神爽了,信心足了,接下来便是小试牛刀,一展宏图的时候了。为此,他马上组织召开了一次紧急务虚会,研究决定革命的军事路线和行动方针。

因为这关系到革命前途和个人的生死荣辱,会议开始后,众人便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建言献策。归纳起来,大家话里的意思只有一个,两个字:西归。理由是有现在信都数千精兵护送,回到长安没有什么问题。

对此,刘秀沉默了。他经过了九死一生,对前途也有点迷惘起来,尽管自己有雄心壮志,远大理想,但此时毕竟才几千人马,相对王郎的十几万大军,简直不值一提。因此,面对众人“西归”提议,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裁决了。

这时候,邳彤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随后,他给了刘秀“想留”的三大理由。

第一,得民心者得天下。现在天下动乱已久,老百姓心里都有思汉情结,所以更始政权建立后,天下有识之士积极响应。更始大军所到之处,臣民无不夹道欢迎,将士无不远遁或是归顺,这才是更始政权能号令天下、雄霸天下的原因啊!

第二,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现在雄霸天下的两大风云人物,更始皇帝刘玄无德无才,不能很好地统领天下,手下多是贪图小利之辈;王郎阴险狡诈,是一个冒牌货,手下是一群乌合之众。因此,他们都不足虑。而您不仅拥有刘氏宗族子弟的身份,而且拥有仁德、睿智的不世之才,因此,这个乱世对您而言是一个好机会。现在您只要以两郡的兵马为根本,再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把威名打出来,把仁德传播开去,这样一来,去攻城,自然是无坚不摧了,去拔寨,自然是无人不服了。

第三,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如果放弃两郡而选择西归,不但白白丢失了河北这块人人垂涎的肥沃之地,失去了绝好的获得根据地的机会,而且这样灰溜溜地回去,势必让人认为是胆小鬼,是平庸无能之辈。这样一来威名尽失、颜面尽毁,得不偿失啊!

再退一万步来说,如果选择了西归,那么两郡军民肯定不愿因为护送您西归而抛妻弃子、背井离乡,必然会选择离散而去。这样一来,您马上又会被打回原形,成为“光杆司令”。没有将士的护送,您只怕很难突破王郎的重重阻拦,全身而退啊!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刘秀赞叹道。占据河北,韬光养晦,伺机西归,雄霸天下,这是刘秀既定的目标和战略方针。邳彤的话让刘秀心里的激情又重新燃烧起来,信心又重新恢复起来。他当机立断,做出如下决定:第一,从今以后谁都不要再妄言西归;第二,从现在开始商量应对之策。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大家商议的结果是两个字:联兵。理由有两点。

一是可以自保、自救。信都、和戒两郡兵马合在一起,满打满算也就几千人,势单力孤,不但成不了气候,连自保都成了问题。

二是可以自强、自大。如果能找到同盟军,能拉股东入伙,那么,兵员势必大增。这样一来,就可以和王郎相抗衡了。

只是联兵的人选在哪里呢?刘秀想起了在信都附近一带活动的城头子路和力子都两支农民起义军,他们拥有两个共同点。

首先,他们都是革命的先行者。城头子路本名爰曾,字子路,山东东平人。新莽暮年,爰曾与肥城人刘诩起兵于卢县城头,所以叫城头子路。他们活动于黄河、济水之间,到处打游击,很快拥有部众二十余万。力子都则是东海郡人,也是老资格起义军,活动在徐州、兖州一带,拥有部众六七万人。

其次,他们都是更始政权的傀儡王。更始政权建立之后,对城头子路和力子都另眼相看,马上投去了橄榄枝——派人招降。爰曾和力子都是识时务之人,都选择了名义上归顺更始皇帝。于是,爰曾官拜东莱太守,力子都则官拜徐州牧,二人“皆行大将军事”。

刘秀选择拉他们入伙的理由同样有两点。

一是二人出淤泥而不染。王郎在河北雄起后,更始封的地方都顺应形势投降了王郎,爰曾和力子都这回却选择了“不识时务”——拒绝投降,选择了自力更生——继续打游击。这种骨气刘秀非常敬佩。

二是二人本是同根生。爰曾和力子都虽然不是真心归顺更始政权,但至少还拥有“名义上”归顺的事实,而刘秀也是名义上的更始高级官员——特派使者。和他们联合,既可以聚集自家人的优势,又能很好地驾驭这支革命联军来和王郎对抗,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然而,满怀希望的刘秀很快被一盆冷水泼醒。泼冷水的不是别人,正是给了刘秀希望和光明的任光。他提出了两点反对理由。

一是城头子路和力子都人品不端,他们不是善类,都是地痞流氓,毫无人情道义可讲。

二是城头子路和力子都劣迹斑斑,干的都是打家劫舍的勾当,罪大恶极。

任光总结陈词道:“病急不能乱投医,和这样的人合伙干事业会有好下场吗?”

“可是,可是……”刘秀耸耸肩,无奈地说,“我们的兵马太少,不这样做又能怎么做呢?”

任光闻言微微一笑,道:“兵不在多,而在招。”

刘秀摇了摇头,叹道:“招兵难,难于上青天。”

接下来轮到任光表演了,他说了良谋,四个字——糖衣炮弹,具体政策如下。

一是利诱。有钱能使鬼推磨,如果我们放宽当兵的条件,提高新兵的待遇,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一人当兵,全家不饿的优惠,兵源就不是问题。

二是重赏。招到兵后,为了能让士兵们一直忠心耿耿,长久效命,可以许诺他们只要攻下城,便可抢劫财物。要知道鸟为食亡,人为财死乃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样一来,还怕将士们不为您效力卖命吗?

严格来说,任光的计策虽然有点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不太光彩,但在当时那样恶劣的条件下,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最终,刘秀只能无奈地选择听从。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利诱之下必有从夫。果然,因为有“糖衣炮弹”攻势,刘秀很快便招到了四千人马。

有了兵马,刘秀决定马上北伐王郎。为此,他做出了如下任命:一、封任光为左大将军;二、封邳彤为后大将军;三、封李忠为右大将军;四、封万修为偏将军;五、封宗广领信都太守事,留守后方。

分工完毕,废话少说,直接出发。刘秀率众浩浩荡荡地向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进军。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为此,极为谨慎、老练的刘秀做出了双管齐下之举。

第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点不用多说,行军打仗中粮草是关键,如果这个都没有保障,进军也就是一句空话了。

第二,兵马未动,舆论先行。刘秀在行军的同时,派人多作檄文:“大司马刘公将城头子路、力子都兵百万众从东方来,击诸反虏!”这段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大司马刘秀带着城头子路和力子都的百万大军合力讨伐反贼王郎,凡抗拒者杀无赦,凡归降者赏无限。

檄文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吏民得知后,纷纷奔走相告,很快传散开来,结果兵威甚壮。

磨刀不误砍柴工。双管齐下后,刘秀率军来到了堂阳县(今河北省新河县)。刘秀意想不到的是,在这里他们不费一刀一枪,不伤一兵一卒就进了城,原因是堂阳县根本没有给他们动手的机会,直接开门迎接了。

比收获一座城更让刘秀高兴的是收获了一个人——邓晨。邓晨现在的官职是常山郡太守。他听到刘秀东山再起的消息后,马上赶过来相见。

见面后,邓晨马上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愿跟从刘秀一起打江山,乐朝夕与之共。刘秀尽管很希望邓晨能留在自己身边,但他一咬牙,回了这样一句话:“你现在以一个血肉之身跟随我,不如拿一座郡县献给我。”于是,邓晨又回到常山郡,经营自己的地盘去了,磨刀霍霍,随时准备大干一场。

再接着,刘秀一鼓作气,拿下了贳县(今河北省辛集市)。比收获一座城更让刘秀高兴的是他收获了一个人——刘植。

刘植,字伯先,昌城(今河北省衡水市)人,刘氏宗族成员。王郎起兵时,刘植坚守昌城不动摇,成为独霸一方的人物。此时刘秀到来,刘植却二话不说,打开城门把他迎了进去。刘秀后来封刘植为骁骑将军。

再接着,刘秀拿下了宋子县。

比收获一座城更让刘秀高兴的是他收获了一个人——耿纯。耿纯是最早跟随刘秀从洛阳来河北的亲信。刘秀招降邯郸后,到别的地方去广泛游说时,留下耿纯驻守邯郸城。不料天上掉下王郎,似一个恶魔刚出道,孤掌难鸣的耿纯眼看事风不对,选择了溜之大吉。心怀愧疚的他没敢去找刘秀,而是逃到了老乡所在地宋子县,过起了小隐隐于野的生活。

此时,听说刘秀的大军近在咫尺时,耿纯马上率领耿氏家族的父老乡亲共两千多人来投奔刘秀。刘秀感动之余,马上将奖赏进行到底,封耿纯为前将军、耿乡侯,封耿纯的弟弟耿欣、耿宿、耿植为偏将军。

知恩图报的耿纯为了破釜沉舟,表达追随刘秀的决心,派人回到宋子县老家,一把火把耿家所有住宅烧了个精光。

刘秀听说后很惊愕,问耿纯这是为什么,耿纯回答说:“您孤身来到河北,无钱无财,无依无靠,一穷二白,却凭借自己良好的品德和远见卓识引来有识之士的归顺。现在王郎在邯郸自立为王,实力和势力那不是一般大,而是相当大,我虽然对您忠心耿耿,誓死效劳,但我的亲戚朋友却难免有同床异梦之人,难免在革命的过程中怀有二心,难免会做出风吹两边倒的事来。现在我把家族的房子全部烧掉了,就是未雨绸缪,绝了大家的退路,断了大家的后路,使大家一心一意跟您走,全心全意打江山。”

对此事,刘秀很是感叹——感天下竟有如此忠诚之人,叹世间竟有如此感人之事;对耿纯,刘秀很是赞赏——赞耿纯的一身骨气,赏耿纯的忠孝之心;对耿氏家庭,刘秀很是保护——等形势好转后,刘秀为了保耿氏家族一脉相传,派人专门护送耿氏军属迁离部队,搬到河北平山县。

耿纯还主动请缨,担任开路先锋。有勇有谋的他很快以雷霆之势接连拿下了曲阳、卢奴、易县、高阳、武垣、乐成等地,对邯郸形成了合围之势,当真可谓所向披靡。

天上掉下个郭妹妹

邯郸近在咫尺,梦想近在咫尺,希望近在咫尺,一切那么顺风顺水,然而,一切又是那么虚无缥缈,只是看得见却摸不着。把刘秀打回原形的,让刘秀梦想暂时搁浅的,不是一个仙人,而是一个凡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刘杨。

刘秀和刘杨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首先,刘秀和刘杨按血缘关系来论,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刘杨和刘秀一样,都是汉景帝的曾孙。

其次,刘秀和刘杨按官职大小来谈,是难分伯仲的同僚。刘秀此时是更始政权任命的“行大司马”的使者,拥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权力;而刘杨是更始政权认可的雄踞河北石家庄一带的真定王,拥有士兵十多万的大军阀。在河北这个地盘上,他是个响当当、亮晶晶的大人物。

最后,刘秀和刘杨论人生追求来说,是南辕北辙的敌人。刘秀的目标是吞并河北,独霸天下;而刘杨的目标却是寻找靠山,寻找庇护,明哲保身,永保一方平安,永享荣华富贵。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刘秀和刘杨虽然血脉相连,但心不同、志不同、道不同,最终分道扬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就在刘秀选择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时,刘杨却选择了卑躬屈膝、委曲求全——归顺了王郎。

惊闻这个噩耗,刘秀如晴天霹雳,如五雷轰顶。好在此时的刘秀毕竟有着超乎常人的修为和定力,短暂的惊慌过后,他马上又恢复了平静,冷静地做了形势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刘杨是个惹不起的牛人,谁招惹他就死定了。毕竟刘杨的实力、势力和魅力摆在那里。

惹不起,也躲不起,那就只能直面人生了。刘秀想采取挖墙脚的方式把刘杨挖过来。于是,他派出了说客刘植。

事实证明,刘植是个不辱使命的人。他到了刘杨那里后,动用三寸不烂之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快就说得刘杨春心荡漾,大有当机立断之意。

事实证明,刘植也是个有辱使命的人。他尽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说得刘杨心动了,但却没有行动。刘杨提出了一个条件,一个对别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条件,但对刘秀来说却是几近苛刻的条件——联姻。

刘杨要把自己的外甥女郭圣通嫁给刘秀为妻,通过缘定今生、情定三生,来实现人定天下、权定天下的目的。刘杨的想法很单纯,通过政治联姻来拴住刘秀的心,通过政治联姻来捆绑刘秀的人,通过亲上加亲来达成永远联盟体。

对此,刘杨充满自信,这个自信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刘杨对自己的实力有自信。这个不用多说,他手中握有河北近半肥沃之土,手下拥有十多万将士,这样重量级的砝码是谁都想争取的,是谁都想得到的。

第二,刘杨对外甥女的条件有自信。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很有背景,她的父亲是真定藁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首富郭昌。郭家家产多达数百万,富可敌国。郭圣通的母亲是真定恭王刘普的女儿,而恭王刘普是汉景帝的七世孙。郭昌虽然英年早逝,但却身后留名,原因是他所做的一件大善举——“曾让田宅财产数百万与异母弟”,因而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郭母虽然是一介女流,但却芳名远播,原因是她勤俭于内,仁德于外,没有任何“为富不仁”的陋习,因而使得郭家长盛不衰。至于郭圣通,她不但长得端庄美丽,而且知书达理,贤淑能干,是个不折不扣的贤妻良母型女子。

总之,在刘杨眼里,郭圣通和刘秀那是白富美对高富帅,可以说两人的婚姻是天仙配。

对此,刘秀却充满犹疑。前面已经说了,刘秀在自己最落魄时娶了新野的绝世美女阴丽华为妻,实现了“娶妻当得阴丽华”的少年理想。对这样一位集相貌、智慧、儒雅、贤淑于一身的奇女子,刘秀爱她、恋她、疼她、护她都来不及,哪里还敢伤害她呢?面对“小三”郭圣通,刘秀不确定自己是否会移情别恋,会爱上她。如果爱上她,岂不辜负了结发妻子阴丽华的一片真心?

然而,此时刘杨才是真正的主角,他拥有话语权,而刘秀这个配角只有服从权。刘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不能和他联盟,那么仅凭刘秀目前的实力是很难撼动王郎的。

一边是事业,一边是爱情。江山与美人,如何选择,是一件左右为难的事。对刘秀来,他只能忍痛割爱,选择事业。

公元24年,春天如期降临,郭圣通披着火红的嫁衣,带着豪华的嫁妆,露出喜庆的笑容,一步一步走进了刘秀的地盘,一点一滴地踏进了刘秀的心扉。

尽管刘秀心有万万结,但于公于私他都没有不好好爱护郭圣通的理由。于公,政治联姻虽然是逢场作戏,但这戏要想真实,要想长久演练下去,就必须无条件配合,甚至伪装、口是心非也在所不惜。于私,郭圣通论长相、论才干都不比阴丽华差。英雄爱美人,刘秀很快陷入温柔乡里不可自拔。也正是因为这样,先入的“女主角”不在家(远在千里之外的新野),后入的“郭小三”自然也就扶正了。她和刘秀两人相依相伴,恩爱有加。

对此,真定王刘杨很高兴。在外甥女的喜宴上,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他客串了一回艺术家,击筑为欢。并且,他还把自己的十多万兵马交给刘秀掌管,自己则退居二线当起了“后勤部长”。

对刘秀来说,这也算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了。

英雄入吾彀中矣

“狮子统率的绵羊部队,能够打败绵羊统率的狮子部队。”拿破仑的这句名言,强调了领头者的统率力、决断力对队伍战斗力的决定性作用。

刘秀,在开天拓地、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既需要埋头苦干、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干部,更需要迎难而上、敢拼敢搏的“狮子型”干部。他需要一大批“狮子型”干部,拿出狮子般的闯劲,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要有非常之举,尽非常之能,成非常之事,闯出一个新局面。

俗话说好事成双。就在刘秀收获爱情的同时,也收获了友情——云台二十八将中的三员“狮子型”大将从这里开始了他们的传奇人生。

第一位亮相的大将叫贾复。他拥有四大特点。

一是乡情浓。贾复,字君文,他和刘秀也是不折不扣的老乡。乡情浓,浓于水,乡情真,真于心。在那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乡情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战争不靠谱,乡情却很牢靠。

二是才华渊。贾复从小就勤于学、修于内,对《尚书》尤其精通。

三是为人实。贾复初入社会干的职务是公务员。有一天,他奉命去河东郡运盐,回来的途中遇到了强盗,结果强盗的“此路乃我开,此树乃我栽,欲打此处过,留下买路财”的话音未毕,同行的十多个人便扔下盐车开始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外跑,只有贾复毫不畏惧,抄起家伙就迎了上去。最后,他这种舍我其谁的气魄震住了强盗,吓跑了强盗,凭借一人之力成功把盐运回了县里,受到县领导的高度赞赏,受到百姓的一致称赞。

四是眼界高。当革命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不甘寂寞的贾复选择了砸掉铁饭碗,在烈火中重生。他召集了一些跟随者,扯大旗自立山头,以“将军”自称。更始政权建立后,他选择了“回归真主”,被任命为校尉,隶属于汉中王刘嘉旗下。就是在这里,贾复用自己的慧眼很快看清了更始政权的腐败。于是,眼里容不下一颗沙子且眼界高的他就对刘嘉提出了“另谋高就”的建议,并且引用了“固步会自封”“裹足会不前”这样的关键词进行劝解。刘嘉对他的话表示很认可,但却不执行,原因是觉得自己不是开天拓地、另立山头的料,同时他也给贾复指出了一条明路——投奔在河北的刘秀,并且为贾复写了一封推荐信。

就这样,贾复带着刘嘉的推荐信不远千里来到河北,他首先找到了邓禹,邓禹马上把他推荐给刘秀。刘秀通过“望、闻、问、切”,认为贾复是难得的帅才,于是立即封他为破虏将军。

贾复得到刘秀重用后,为其大业鞠躬尽瘁。他英勇善战,每每临阵作战,都身先士卒,其勇武之气可谓首屈一指。还有一次,贾复随刘秀在射犬地方进击青犊农民军。从早晨开始鏖战,一直到中午,青犊军仍坚守阵地,不肯退却。刘秀见战士们饥渴疲惫,便传令贾复说:“吏士皆饥,可且朝饭。”贾复战斗方酣,回答说:“先破之,然后食耳。”说完,他又亲冒矢石,率先冲上敌阵,所向披靡,打得敌军败逃。诸将都佩服他的勇敢精神,对他大加称赏。

打仗不要命是贾复的一贯作风,他甚至还有拖肠大战的经历。在征战五校农民军时,他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结果被冷箭射中腹部。他拔下箭继续厮杀,肠子都要出来了,后来身上又多处受伤。被抬下战场时,贾复已经快不行了。刘秀知道后非常伤心,派人对他说:“我一直不愿意让你出战,就是因为你作战太玩命,而且容易轻敌,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失去了一个名将啊!听说你老婆怀孕了,如果生下男孩,将来就是我的女婿,如果生下女孩,将来就是我的儿媳妇,你就不要再为妻子儿女担忧了。”

贾复听了非常感动,竟然从死亡边缘走回来,奇迹般地康复了。

虽然贾复功绩卓著,但在其他将领夸耀自己战功的时候,他往往都会缄口不语,表现得很低调。只有刘秀心知肚明,他会拍拍贾复的肩膀对他说:“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贾复性格刚直不阿。初来乍到时,这一特点给他惹了不少麻烦。

在当时,坐座位是讲究尊卑等级的。贾复显得很不懂政治,很不守规矩。有一次开会,他居然理直气壮地和一个老前辈并坐一排,结果自然遭到老前辈的教诲:“你和我不是一个级别的人,怎么能坐在一起呢?”

对此,贾复非但没有改过自新,反而极力反驳:“我们都是刘公手下的人,谈什么尊卑,太伤感情了。”这样一来,他便在无意中得罪了许多同僚,在无形中埋下了不少隐患。

贾复生性豪迈,疾恶如仇。当时刘秀有个大将叫冯孝,是大将军冯异的同族兄弟,认为贾复没什么本事,就对他冷嘲热讽。贾复也不多说,抓起桌子一条腿就把桌子平举起来,显示出惊人的臂力,唬得众人不再发一言。这种以牙还牙、针锋相对的作风自然是同僚们无法接受的。

于是,这些人联名上书,要求刘秀把贾复调到地方去任职。刘秀不同意,说:“贾督有折冲千里之威,方任以职,勿得擅除。”

第一次集体出手效果不佳,大家决定派代表对贾复进行赤裸裸的挑战。这个代表便是寇恂。寇恂“秉公执法”,杀了贾复的部下。贾复一开始很生气,说要教训教训寇恂,但后来,他本着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原则,还是释然了。最后,贾复和寇恂,以及打过自己小报告的冯孝都成了好朋友,其大度可见一斑。

贾复后来为刘秀立下过许多战功,也正是因为这样,他被封为冠军侯,在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三,仅位于邓禹和吴汉之后。这都是他用鲜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结果。

借用古人对贾复的评价:“纵横疆场,英勇善战,临敌深入,奋不顾身,且刚毅方直,有功不伐,注重晚节,养其威重,虽因国家惜才,缺少方面之勋,但深得光武嘉赏,侧名云台,不亦宜乎!”

第二位亮相的大将叫陈俊。他同样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乡情深。陈俊,字子昭,他和刘秀也是不折不扣的老乡。

二是功夫深。陈俊虽然没有贾复那么有文才,但他却拥有武才。他天生神力,手下功夫也不差,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武将。

三是识时务。陈俊年轻的时候在南阳郡担任小吏,后来和贾复一样参加革命大军。公元23年,刘玄称帝,陈俊的南阳同乡、大汉宗室刘嘉被任命为太常将军,刘嘉委任陈俊为他的长史。

四是机缘好。可以说刘嘉视贾复和陈俊为左膀右臂,因此,刘嘉在推荐贾复投奔心怀雄才大略的刘秀时,顺便也搭上了陈俊。陈俊被刘秀任命为安集掾。随后,知恩图报的陈俊作战勇猛,在河北威名很高。刘秀对这位“战神”有过这样的评价:“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这是后话。

第三位亮相的大将叫祭遵。他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乡情深。祭遵,字弟孙,他和刘秀虽然不是地地道道的老乡,但也具有千丝万缕的乡情,因为他所出生的颍川颍阳(今河南省许昌市)与刘秀的老家南阳相隔不远。

二是为人实。祭遵虽然出生在一个富贵家庭,但他却没有沾上半点纨绔子弟的风气,为人踏踏实实、两袖清风。他从小喜读经书,通晓天文地理,具有非一凡的才华。他做人低调,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一副“穷酸”模样。就连他母亲去世后,他也不大操大办,惊动乡邻,而是一切从简。

三是个性强。祭遵为人虽然低调,但却疾恶如仇、不畏强势。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曾经有部吏想捏祭遵这个“软柿子”,于是蛮横无理地欺负他,千方百计地凌辱他。对此,祭遵一方面忍气吞声,隐忍不发;另一方面广结宾客,厚交侠士。原本县城中人都认为他柔弱怯懦,是个孬种,看不起他,但到时机成熟后,祭遵毫不客气地把仇人斩杀了。乡民们心神被震,都畏惧他的胆识,对他刮目相看了。

四是机缘好。刘秀在取得昆阳大捷后,回军经过颍阳。时为县吏的祭遵极尽地主之谊,盛情款待。结果这一来二去,刘秀就看上他了,并收入麾下。

后来,当刘玄剥夺刘秀的兵权后,祭遵选择了韬光养晦,依然对刘秀忠心不二。后来,刘秀奉命出使河北后,祭遵再也坐不住了,千里迢迢去河北寻主。

刘秀面对这位天上掉下来的大将,心里自然喜不自胜,马上给了他一个新的职务——军市令(专管军市交易)。

一次,刘秀的贴身亲兵犯了法,祭遵毫不客气,直接来了个“格杀勿论”。这惹怒了刘秀,刘秀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下达了逮捕令。好在这个关键时刻,主簿陈副进谏,用了两个反问句对刘秀进行了质问。

“您不是常说想要严明军纪、整顿军律、树立军威吗?现在祭遵一视同仁、秉公执法,不正是您所想要做的吗?”

对此,刘秀即刻反省,认识到了自己在处理这件事上的冲动和轻率。他在撤销逮捕令的同时,升祭遵为“刺奸将军”,负责管理全军的纪律。

“你们都要小心谨慎了,祭遵将军连我的贴身士卫都敢往死里整,你们如果犯了法,他是肯定不会心慈手软的。”刘秀对属下说道。

不久,祭遵又升任偏将军,随同刘秀平定河北,后因功受封为列侯。

后院起火

除了得到贾复、陈俊、祭遵三个难得的人才,刘秀还失而复得了一名旧将——耿弇。

在蓟州大逃亡时,耿弇在中途失散了。其实他不是真的迷路了,而是知道刘秀的艰难处境,他孤注一掷地跑回自己的老窝——上谷郡找父亲耿况去了。碰巧的是,当时王郎特派使者也刚好来到这里,耿况手下的官员大多数因为畏惧王郎势力,都主张归顺王郎,共同围剿刘秀。只有功曹寇恂、门下掾闵业等少数人发出弱弱的反对声,劝说耿况道:“驴屎面上光,肚里一包糠。王郎外强内弱,似强实弱。他虽然异军突起,来势凶猛,但却是乌合之众,不会太长久。浓缩的才是精华。刘秀既拥有刘演这样人气、威望颇高的大哥,也拥有一大群文武兼备、才干超凡的小弟,跟着他才是正道啊!”

寇恂和闵业是耿况最为倚重的得力干将,因此他们的声音看似弱,但影响力却很强大。再加他们背后还有耿弇的支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耿弇、寇恂和闵业这“三剑客”三剑合璧,自然威力无穷。

此时,耿况左右为难,左右摇摆,竟然不知道何去何从了。他面临这样两个选择:

一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按这个原则执行,他就得顺从大多数人的意愿,选择和王郎结盟,共同对付刘秀。

二是选择掌握真理的少数人。如果按这个古训执行,那么,他就得听从极少数人的呼声,选择入伙刘秀,共同征伐王郎。

这的确是两难选择,一旦选择失误,毁的不单单是个人的事业,还有一辈子的心血。

眼看耿况还在犹豫,还在痛苦,还在徘徊,还是思索,寇恂没有坐观其变,而是再次主动出击,向耿纯提出了这样一条建议:“联合渔阳,齐心合众。”具体方案如下。

联合渔阳:千方百计地联络、说服东边的渔阳郡,和他们达成统一战线。

齐心合众:依靠两郡的力量,相辅相成,到时候实力大增,就可以从容选择了。

“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是耿况心里真实的想法,也是他一直奋斗的目标。面对这种极为艰难的选择,他最终听取了寇恂的建议,并派寇恂为“游说使者”去具体落实。

其实,渔阳郡的太守彭宠当时和耿况是同病相怜的,他那里也迎来了王郎派的招降使者。他手下分两派,大多数人主张归顺王郎,只有安乐令吴汉、狐奴令王梁、护军盖延等少数人主张归顺刘秀。因此,彭宠也是左右摇摆不定,他也茶不思饭不想,睡不好觉。

关键时刻,彭宠身边的吴汉挺身而出。

前面已经说过,吴汉和彭宠的关系非常铁。两人能从一介布衣到现在成为一郡之长、一县之长,离不开两人的精诚团结、通力合作。此时,面对何去何从的关键选择,吴汉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他对彭宠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诫,提出了这样的战略建议:联合上谷、齐心合众。具体方案如下。

联合上谷:千方百计地联络、说服东边的上谷郡,和他们达成统一战线。

齐心合众:依靠两郡的力量,相辅相成,到时候实力大增,就可以从容选择了。

什么叫不谋而合,什么叫英雄所见略同,吴汉和寇恂心有灵犀一点通。

当然,尽管吴汉的话让彭宠心动了,但他心中的顾虑却并没有烟消云散,更重要的是,他不知道该如何说服大多数人。

对此,善解人意的吴汉马上伪造了一封刘秀的书信,让一个拥护刘秀的书生大张旗鼓地送到彭宠那里,“令具以所闻说之”。众人看了书信,听了说言,都坐不住了,都心动了。

正在这时寇恂来了,吴汉马上顺水推舟,借寇恂的口,借寇恂的三寸不烂之舌来说服众人,堵住了众人的口。

此后,两军联盟,一同南下支援刘秀,抗击王郎。渔阳兵由吴汉、盖延、王梁三剑客带队。他们率突骑两千、步兵一千,火速进军,气势如虹。上谷兵也不甘落后,由耿弇、寇恂、景丹三个牛人带队,同样率突骑两千、步兵一千,进军神速,势不可当。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此时的两路联军却是兵不在多,有勇则强;将不在多,有才则猛。这支六千余人的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共斩杀王郎手下的大将、九卿、校尉等高级官员共计四百多人,缴获大小官印绶带共计一百二十五个,斩杀敌人三万余人,占领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等郡国共二十二个。

在广阿城,渔阳、上谷联军终于和刘秀会师了。

突然得到渔阳、上谷这样的精锐部队,刘秀既高兴又激动,他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往事不堪回首。王郎多次口出狂言,说要发渔阳、上谷二郡铁骑来攻打我。我仿佛就像一只被人踩在脚下的蚂蚁啊。我当时反驳他,说我也请渔阳、上谷两郡铁骑来讨伐他。真没想到,一语成谶,你们真的不远千里为我而来了。我仿佛溺水的人突然之间抓到一根救命稻草啊!就让我们齐心协力、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共同征讨王郎,共同建功立业,共同青史留名吧!”

此时,刘秀手中拥有了信都、和戎、真定、渔阳、上谷的精兵强将,实力大增。

事实证明,天上掉了两块馅饼,都被刘秀捡到了。第一个送馅饼的人是耿况和彭宠,他们联手送来了“天外来宾”——渔阳、上谷铁骑精兵。第二个送馅饼的人是刘玄,他孤注一掷地送来了“天外来客”——更始政府的数万援军。

原来,王郎的一夜崛起引起了以刘玄为首的更始政府的高度重视。眼看任由王郎发展下去,将会危及更始政权的“统一梦”,因此,刘玄召集手下重臣经过多次协商后,达成这样的共识:调兵遣将,讨伐王郎。

鉴于王郎势力强大,刘玄这一调就调了数万人马去河北,而派出的将领是以尚书令谢躬为首,以马武、庞萌等五人为辅的强大组合,可见刘玄对这次军事行动的重视。

总而言之,谢躬带领的数万更始援军,虽然不是直接来声援刘秀的,虽然是别有用心的,但此时此刻,他们的目标却是一致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王郎。单从这一点来看,刘玄派出的援军,无形当中是对刘秀最大的支持。

手握两块馅饼,刘秀意气风发,信心高涨。按照战略部署,他把当前行动的第一目标选在了巨鹿,原因有二。

一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众所周知,巨鹿的名气很大。楚汉争霸前夕,项羽在这里上演了“破釜沉舟”的神话和传说,结果在红了项羽时,也红了巨鹿。从此,项羽开始崛起——终成一代霸王;从此,巨鹿开始声名远播——成为人们心中的神圣之地。刘秀此时选择进军巨鹿,就是想通过攻占这座神圣之城,来摧毁王郎的士气。

二是围点打援。巨鹿是邯郸城的东北门户,是战略要地。如果能把这里拿下来,对王郎来说是巨大打击,而且这个邯郸城的天然屏障一旦失去,汉军便可以长驱直入了。因此,王郎定然会派重兵救援,到时候守株待兔、以逸待劳,再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就可以全歼敌之主力。

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刘秀一厢情愿的想法,这个战略想得很美,这个部署看上去也很美,但行动起来却并不美。因为巨鹿在王郎亲信王饶的带领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也正是因为这样,刘秀和谢躬联手围攻了一个多月也没有打下来。正当刘秀考虑是不是要上演“破釜沉舟”这出戏时,意外接踵而至,他的后方老窝信都“着火”了。

点火的是王郎,他识破了刘秀的围点打援之计,采取“围魏救赵”之计,派兵光顾了刘秀“传檄讨王”的大本营信都。虽然刘秀早有提防,派出精兵把守,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人算不如天算。当王郎兵到时,信都城里的大户马宠等人“开城纳之”——做了叛徒,当了走狗。里应外合、出其不意之下,王郎很快控制了信都。

眨眼间,太守宗广等人及刘秀军中将领邳彤、李忠等人的家属便成了俘虏。

家属被扣,劫难不期降临;人质在握,考验如期而至。

刘秀手中握着的是馅饼,因此他才有恃无恐地强攻猛打王郎旗下的军事重镇巨鹿。

王郎手中握着的是人质,因此他也有恃无恐地威逼利诱刘秀手下的超级文武大将。

针尖对麦芒,这是一场火星撞地球的较量,但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刘秀尽管手握两块大馅饼,但他的强攻猛打并没有奏效,因为巨鹿在炮火中屹立不倒,王郎的援军也久等不到,他的战略部署成了一纸空文。

王郎尽管手握人质,但他的威逼利诱并没有奏效,因为刘秀手下的人誓死不降、宁死不屈,他的战术策略成了一个笑柄。

有人质在手,王郎重点对邳彤、李忠进行了威逼利诱的攻心术——招降。威逼的方式很简单,八个字:降者封爵,不降灭族。利诱的理由也很简单,两句话、十个字:一人归顺,全家平安富贵;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

邳彤面对王郎的威逼利诱,表现有二。一是撕书。他当着使者的面把王郎的招降信撕得稀巴烂。二是呐喊。他以“狮子吼”的声音说了这样一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干大事业者,是顾不了家庭的,现在正值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我怎么能因为一己之私而误国误民呢?”这是他宣告坚定立场的有声之言。总之,邳彤是流着泪拒绝了王郎,真正做到了大义灭亲。

李忠面对王郎的威逼利诱,表现有二。一是大义灭亲。他本着其人之道还施彼身的原则,马上逮捕了在自己手下任校尉的马宠的弟弟,先是给他一顿羞辱,然后一刀解决了他的性命。二是大爱无疆。李忠的善举在别人眼里是恶举,他们都好心地提醒:你家属都在人家手中,现在杀了人家的弟弟,是不是太草率了点,是不是做得太过了点。李忠是这样回答的:“我如果纵容贼弟而不诛杀之,那才是心怀二心啊!”

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刘秀在感动之余,马上来了个双管齐下。

一是下达悬赏令。以重金招募吏民去解救家属,凡救出家属者赐钱千万。而在营救过程中的一切费用都可以报销。

二是派出突击队。刘秀派信都的原太守任光带一支精锐部队去救信都,结果还在路上就被王郎的大军击败,最后只得无功而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刘秀要陷入黔驴技穷之际,他的盟友谢躬却来了个雪中送炭。他趁敌大意,攻其不备,拿下了信都,解救了邳彤和李忠的家属。

刘秀重回信都,做了这样三件事。

第一件事:感恩戴德。他感恩更始大军,感谢谢躬,千言万语浓缩为了一句话:谢谢您。

第二件事:报仇雪恨。他把沦为阶下囚的叛徒马宠等人来了个杀无敕,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第三件事:强基固本。本着吃一堑长一智的策略,他任命忠诚的李忠为信都太守,加强后方大本营的防守,确保历史不会重演。

就这样,凭着超级强大的人格魅力,凭着厚积薄发的人脉资源,刘秀化解了王郎一记强有力的组合拳,成功化解了一场危机。

算命先生天子梦断

扑灭了自家后院的火,掐灭了王郎心中的希望,刘秀化悲愤为力量,化腐朽为神奇,马上又集中火力对巨鹿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总攻。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得火药套不住王郎。刘秀尽管知道强攻巨鹿这座坚城是不明智之举,但明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引王郎这条“灵蛇”出洞。

事实证明,刘秀就是刘秀,他的执着、他的坚持、他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因为,又过了半个月之后,王郎终于坐不住了,他担心巨鹿这座军事要地支撑不住,于是派出了倪宏、刘奉两位将军出马,率数万军队进行增援。

王郎梦想着用自己亲手打造的“双子星座”来葬送刘秀的巨鹿梦,却不会料到,迎接他的将是一场始料不及的噩梦。

王郎一亮剑,刘秀就笑了,他等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围点打援,如果敌人的援军都不出现,又怎么能实现“围”的战略部署,又怎么能实现“打”的最终目标呢?

现在王郎的援军到来了,就看刘秀的表演了。他上演的是歼敌三部曲。

第一部曲:大风歌。刘秀派了一支由老弱病残组成的先锋队,名义上是对王郎的援军进行宣战,实际上是为了诱敌深入。结果这支先锋部队自然是“战不利”,“败而退”了。大风起兮云飞扬,战场上虽然风起了,但这显然只是一个开头,离风起云涌显然还有一段距离。

第二部曲:东风破。刘秀的先锋部队一败涂地,惨不忍睹,倪宏、刘奉见状自然是喜不自胜,马上进行了穷追猛打,恨不得全歼了刘秀的部队。结果这正是刘秀所要的结果。等敌军进入自己的包围圈后,刘秀一声令下,犹如一曲东风破,顿时伏兵四起,特别是由景丹率领的上谷铁骑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左冲右撞,摧军破阵,直打得王郎大军哭爹喊娘,死伤纵横,大败而逃,狼狈而归。

第三部曲:秋风辞。当手下将士凯旋时,刘秀以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感慨:“闻名不如见面。早就听说上谷铁骑所向披靡,天下无敌,今日一见大开眼界,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至此,刘秀的围点打援计划得以顺利实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尽管如此,巨鹿却不为所动,他们依然按既定战术执行,两个字:死守。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围城的汉军竭尽全力,展开了魔鬼般的攻击。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秀手下的大将铫期身先士卒,奋勇当先,一鼓作气斩杀了五十多个敌人。冲锋过程中,他额头中数伤,结果他用头巾包扎之后,又继续向前冲,向前进……

然而,尽管如此,巨鹿还是那个巨鹿:旗帜不换,城门不破,屹立不倒。

屯兵于坚城之下,这是兵家大忌。像刘秀这样的文武全才,又怎会不知?因此,在取得局部胜利时,刘秀也在思索下一步的军事动向。毕竟在巨鹿这座铁城下一直耗下去,得便宜的只会是王郎啊!

何以解忧,唯有耿纯。关键时刻耿纯主动站出来为刘秀解忧了,他献上的计谋是声东击西,李代桃僵。

“巨鹿这样的坚城一时半会儿是攻不下来的,长此下去,士兵们都会疲惫不堪。不如暂且放弃对巨鹿的强攻,而转攻王郎的老窝邯郸。如果我们能把邯郸拿下来,巨鹿自然也就不战而破了。”耿纯说道。

“妙,妙不可言。”刘秀是个一点就通的人,他马上采纳了耿纯的建议,下令佯攻巨鹿,实攻邯郸。

刘秀派大将军邓满留在巨鹿作佯攻态势,牵制住巨鹿的兵力,自己亲率大军向邯郸进军。

面对汉军的从天而降,正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的王郎终于醒悟过来。他惊恐万状,马上使出了“三板斧”的应对措施。

第一板斧:他采取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的策略,派兵遣将和刘秀的大军上演对对碰。他的乌合之众如何是刘秀威武之师的对手,结果自然是屡战屡败。接连碰壁之后,王郎只有当缩头乌龟的份儿了。

刘秀也不是吃素的,他在成功躲过王郎气势汹汹的第一板斧后,马上回敬了一个“四两拨千斤”——攻心。

他让上谷的精悍铁骑组成一个“表演团”。每天骑着雄壮大马,每天举着刀枪旌旗,每天雄赳赳、气昂昂,围着邯郸城转悠着。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天天围着邯郸城转,骑兵们的头没有转晕,倒是把站在邯郸城上王郎的头给转晕了。

王郎眼看刘秀的表演团没完没了,当机立断,马上采取了新的措施进行应对。

第二板斧:能屈能伸大丈夫。被刘秀精锐铁骑吓破了胆的王郎决定“求和”。为此,他派出了谏议大夫杜威出马充当“和平使者”。

本着先礼后兵、不战屈人的原则,刘秀亲自接见了杜威。

杜威果然不愧是王郎的心腹,两人一见面,杜威便尽职尽责地单方面地亮出了条件:必须承认王郎的“正宗”身份——王郎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这是王郎的尊严和底线所在,也是他的奢求与希望所在——以汉成帝亲生儿子的身份作为谈判条件,争取博得利益最大化。

然而,杜威此番而来,说得好听点是求和,说得再直白点就是投降。一个投降之人,居然还敢这么嚣张跋扈,厚颜无耻,刘秀马上给予了“批复”:不同意。当杜威的“见面礼”遇到刘秀的“下马威”时,便如茄子遇到了霜雪,很快便蔫了。

杜威眼看来硬的不行,马上来软的,改口请求刘秀封王郎一个万户侯。对此,刘秀想都没有想就斩钉截铁地回绝了,同时亮出了自己的底牌:能给王郎留个全尸,他就该知足了。

士可杀不可辱。王郎的底线和刘秀的底线相差甚远,这个谈判显然没办法再继续了。杜威选择了愤愤而退,悻悻而去。

谈判破裂,继续开打。刘秀继续高举高打,猛攻猛打,王郎继续固城死守。

事实证明,邯郸不是巨鹿,无法坚守数月而不破。王郎只不过是混口饭吃的算命先生,他的威望不足以服众,能力不足以压众,言行更不足以降众,因此,要让众人跟他死心塌地坚守邯郸显然是一件不现实的事。

果然,很快就有人在背后捅了王郎一刀,这个人便是王郎最倚重的少傅李立。

李立虽然身为九卿之一,虽然贵为王郎的宠臣,但当他看到城外烽烟不断,战火不停时,心里开始直发怵。

为了不再让自己受煎熬,李立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之举——大义灭亲。他竖白旗,开城门,献城池。

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五月,对刘秀来说刻骨铭心,他昂首挺胸,大步踏进了邯郸城。

王郎低垂着头,狼狈逃出了邯郸城。

城池易主,只闻新人笑,哪闻旧人哭。成了新主人的刘秀没有笑,因为他没有时间笑;成了旧主子的王郎没有哭,因为他没有时间哭。刘秀忙着追人,王郎忙着逃跑。

听说城门破了,王郎马上从温柔乡里挣脱出来,充分发挥跑不惊人死不休的优良作风,趁着天黑便冲出了城门。

听说王郎跑了,刘秀手下的大将王霸马上追了出去,他充分发挥“千里大追踪”的敬业精神,寻着脚印紧追不舍。

萧何月夜追韩信,注定情缘未了;王霸黑夜追王郎,注定生死由命。

王郎死了,史书上记载他是病死的,被王霸捡了个便宜。但是,笔者更倾向于相信王郎是被王霸亲手斩杀的。毕竟王郎怎么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逃跑的途中病了,而且病了倒也罢,居然还死了,这显然太巧了。

邯郸城破,王郎败死,巨鹿等郡县闻风而降。至此,刘秀在河北地区的最大敌人被消灭了,最大挡路虎被除掉了,最大绊脚石被搬掉了。刘秀迎来的将是崭新的开始,崭新的明天。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775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