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李世民传奇——“温柔”肃贪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7-20 23:29:52 0 李世民


(3)

上州长史鲁一明被唐太宗的“试赂”现了原形,被革了职。可就在唐太宗以为鲁一明的落马会让部分有贪腐想法的官吏收手的时候,又有人贪腐了,而且所收贿赂比鲁一明多了十倍。

这个受贿者是谁呢?就是长孙顺德,左骁卫大将军。他不是被“钓”上来的,而是被举报的。

“举报贪腐者有赏。”“举报贪腐者朕替举报者保密”,正是唐太宗的这些措施,让举报者放心大胆地举报了长孙顺德。

长孙顺德在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在太原起兵时便一直跟随,是唐太宗最可信赖的大将之一,而又由于他是长孙无忌、长孙皇后的堂叔,所以与皇室的关系又更近一步。或许正是因这双重的关系,才让他无所顾忌,即便知道唐太宗对官吏贪腐的整治力度很大,也知法犯法。

长孙顺德所收的贿赂折算下来,相当于绸绢十匹。

受贿一匹的鲁一明,差点儿被唐太宗判了死刑,那受贿十匹的长孙顺德,又该怎么处置呢?按理说“王子犯法和庶民同罪”,他长孙顺德即便不是王子,也是皇亲国戚,应该按《唐律》执行,可唐太宗却犹豫了。

按《唐律》,若重判的话,真该判处死刑,可长孙顺德是重臣,还是建唐元老级人物,还是皇亲国戚……从感情上来说,他不愿意处死长孙顺德,可如果不严厉处置长孙顺德,他又要如何震慑重臣呢?

想了一晚上,他有了决定。

第二日,唐太宗召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在朝堂议事,那天本不是上朝日,因此,接到通知的朝臣都有些忐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不在上朝日上朝,朝中一定发生了大事。可又会是什么事呢?殿外,中书侍郎刘林甫看到侍中高士廉后,急忙上前问道:“高公可知陛下召我们所为何事?”

高士廉摇摇头说:“我还纳闷呢,正想问刘大人发生什么事了。这明日就是上朝日,陛下却在今日下午上朝说要议事,想必一定发生什么大事。”

“是呀是呀!可是到底发生什么大事呢?”刘林甫刚刚说完,看到不远处中书令房玄龄的轿子到了,便说,“房公也来了,不知房公可否知道?”

“我们去问问吧!”

高士廉说着话,和刘林甫迎房玄龄而去,三个人刚刚拱手打过招呼,不等高、林二人张口,房玄龄就开始问了:“高大人和刘大人,不知陛下今日上朝,所为何事啊?”

高士廉笑笑没说话,看了一眼刘林甫,刘林甫说:“原来房公也不知道啊!房公若不知道,看来是没人知道了。”

这边三个人正小声说着话,另一边,长孙顺德也正和柴绍在小声嘀咕着。

“今日气氛不对啊!”柴绍说,“听说五品以上,文武官员都必须到场。何时议事要来这么多人了?叔叔可知?”

长孙顺德摇头晃脑道:“你没听到吗?那房和高都不知道,我能知道?不过,看样子,一定发生什么大事了!”

柴绍正要说话,见刘公公已经站在他们面前,宣他们进殿了。

“刘公公,今日上朝,所议何事啊?”柴绍问。

刘公公摇了摇头,冲房玄龄和高士廉等人看了看。

“你们问房大人和高大人啊!”刘公公说。

“他们好像也不知道!”柴绍说。

刘公公摇摇头说:“那就只有主上(唐太宗)知道了!走吧!进去就知道了!”

刘公公说着话,迈着轻盈的步伐,朝前走了。一众满心疑虑的朝臣跟着进了殿,整齐地站好,有胆大的还偷偷瞟了瞟龙椅上坐着的唐太宗,却见唐太宗面无表情,正襟危坐。

空气有些沉闷,朝堂鸦雀无声。

“前日,朕听说左骁卫大将军,长孙爱卿得了绸绢十匹,怎么得来的呢?今日朕召你们来,就是想议议此事!”

不知这一声是太过突然还是怎么的,虽然声音不大,还是像惊雷,震得众臣一抖,全都将眼光看向了长孙顺德。长孙顺德那圆滚滚的胖身子,惊得倒弹了起来。

“收贿!”唐太宗并不要大家回答,继续说,“长孙顺德收贿十匹绸绢。你们说,这说明了什么?”

朝臣中,除了长孙顺德,此时全都清醒过来,他们低着头,一声不吭,但心里却是万马奔腾,翻江倒海,诚惶诚恐的怕。这种怕,更多来自于唐太宗的反常。太反常了,这么面无表情地,开门见山地说一个重臣的收贿。

长孙顺德先是惊得跳了一下,瞬间身体一热,接着一凉,最后冒出汗来,很快,后背就变得湿漉漉的了。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下跪请罪?讨饶?抑或辩解?可怎么辩解?如何辩解?事情是真的发生过,连收贿数量都是准确无误的。何况,皇上能这么说,明显已经完全知道了,还要怎么辩解?

唐太宗的脾气性格,长孙顺德不是不知道,辩解只会让结果变得更糟。

“说明!”唐太宗突然加大了音量,“说明长孙将军家里缺绸绢!非常缺!”

“陛下饶命!”长孙顺德大叫一声,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头不停在地上嘭嘭嘭地磕头。

唐太宗就像没听到,没看到长孙顺德,继续面无表情地说:“一个堂堂的大唐将军,家里竟然缺少绸绢,那是朕的失误!朕让一个大将军家里连绸绢都没有。”

唐太宗说完,用眼神开始在朝臣中扫,有的人像泥塑般站立,有的人则耷拉起了脑袋,更有人额头冒汗,还有人双腿发软……当然也有坦然的。

“来人啊!”唐太宗又是突然一声,“拿十匹绸绢来!”

众臣又是一惊,不知皇上要做什么,心里更忐忑了。

一会儿工夫,十匹绸绢就被搬了进来。

“还不给长孙将军放到背上,让他驮回去?长孙将军家里缺绸绢!朕就送绸绢,缺多少,朕就赏他多少!朕这么做,是不是就不失职了?”唐太宗又大声说,这一声里,已经能听出,明显是震怒了。

“陛下饶命!臣错了!臣知罪!”长孙顺德继续磕头,可唐太宗依然对他无视,只看着那绸绢。

几个侍卫将那十匹绸缎全都放在了长孙顺德的背上,长孙顺德压得直接趴在了地上。

“还不快快驮回去?”唐太宗厉声道。

长孙顺德只得拼命爬起来。朝臣中很多人都大汗淋漓……他们在为长孙顺德累得慌。

“右卫将军陈万福!”唐太宗突然又是一声。

那陈万福本已吓得双腿发软,被唐太宗这么一叫,直接跪在了地上,他也像长孙顺德一样,咣咣咣地磕起头来。

“朕听说你向驿站索要麦麸。看来,你家里是缺麦麸!那朕也赏你!”唐太宗大声说完,又令人搬来十石麦麸,让陈万福背回去。

“还有谁?都缺什么,告诉朕!朕现在就赏你们!免得向下面索要!”唐太宗说完,突然从金銮宝座上起身,大声说。

众臣不要说说话了,就连呼吸都快不敢了。

“长孙顺德!陈万福!你们不是缺绸绢和麦麸吗?朕都赏给你们了,怎么还不背回去呀!”唐太宗看着拼命爬起来的长孙顺德和陈万福说,“是嫌赏得不够吗?那朕就再赏你们一些!”

唐太宗说着话,慢慢走了下来,走到了长孙顺德和陈万福面前。

“谢……谢陛下!够了!够了!”长孙顺德和陈万福羞愧难当,一边说一边艰难起身,连爬带跪,驮着绸缎和麦麸,狼狈不堪地离开朝堂……

众臣目瞪口呆,看着这一切。

“以后若有人收贿,朕绝不饶恕!朕会用你们最想不到的方式来处置你们!”唐太宗的话,在朝堂上空回荡。

“以愧其心”,这就是唐太宗用这种另类反贪法的原因所在。虽然有些荒唐,却也起到了奇效。自这两个人的事情发生后,贪腐之事明显少多了。

李唐朝廷进入到了“官吏多清谨”的时期……

<meta charset="UTF-8"> <link href="../styles/0002.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link href="../styles/000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第二十四章 推翻突厥帝国

 

贞观元年,唐太宗在用“渭水之盟”暂时稳住了突厥的进攻后,又迅速解决掉了罗艺(李艺)的叛乱,随后开始他的人治,逐渐让他的政权稳定。

政权稳定后,唐太宗开始他的下一步计划:向内,推行各项政治改革;向外,关注宿敌突厥的情况。

突厥,特别是东突厥,几乎成了登基后的唐太宗的一个梦魇,一块心病。消灭突厥,是他一直想做的事。可要怎么才能彻底消灭突厥呢?这成了唐太宗自签订那倍感耻辱的“渭水之盟”后,没有一天不在想的事。而且是在近乎于用一种“卧薪尝胆”的态度在积蓄着力量,以便一举推翻突厥帝国。

然而,虽然中国历代王朝都想彻底击败北方游牧民族,无奈北方游牧民族独特的地理位置:内外蒙古、贝加尔湖、新疆、东北、远东等地实在太大了,更主要还都是草原、沙漠、丛林和高原寒地。中原人对这些地方的不熟悉和北方游牧民族对这种特殊地理位置的熟悉,让中原人彻底击败突厥几乎成了根本无法完成的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中原军队如果大肆出兵,突厥又不和中原军队进行正面对抗,只消失在茫茫草原,中原军队又能怎么办呢?也就是说,中原军队出兵突厥,最多只能将他们解散,无法将他们完全消灭。因而,过不了多久,他们又会集结起来,卷土重来,和中原对抗。

如此这般,烦不胜烦!

突厥如同一个“毒瘤”般地存在着。不过,虽然扰得唐太宗吃不香睡不着,但理智告诉他,他必须等待,等待一个时机,一个机会,等待他培养和训练的,专门针对突厥兵的唐军壮大起来,等待专门培训的唐军能够适应突厥的地理位置,适应突厥兵的打法。

上苍似乎一直都很善待这位大唐皇帝,贞观元年,就在他为突厥的存在而烦恼的时候,突厥迎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天灾人祸齐降临。

这年,靠天吃饭的突厥,冬天的时候,漠北大草原上下起了百年难遇的大雪,大雪覆盖了整个草原,到处都白茫茫的一片。恶劣的天气不仅冻死了人,还导致了大批牲畜被冻死。

牲畜是突厥人的食物,突厥人由此陷入了饥饿和寒冷中。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突厥遭受天灾的时候,东突厥的两位可汗: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之间又有了矛盾。

矛盾的产生和恶劣的天气不无关系。大雪让牧民生活在了饥寒交迫中,可颉利可汗却不顾牧民的死活,依然强征赋税,引起了突利可汗的坚决反对。

于是,东突厥内部出现了分裂,分裂成了三方势力:第一方是支持颉利可汗的部落;第二方是对颉利可汗改变国俗和推行政令不满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落(他们另立薛延陀为可汗);第三方是支持突利可汗,减免牧民税赋的部落。

三方势力之间展开了争斗,分裂更使突厥势力大为减弱。而为了在这三方势力争夺战中获胜,突利可汗不得不借助外部势力,这外部势力又是谁呢?不用说,是李唐。李唐的强大以及与突厥的对立,让突利可汗有了机会,他主动在暗地里和李唐联络,希望借李唐的力量,达到消灭颉利可汗的目的。

颉利可汗一时之间,成了突厥突利可汗和李唐的共同敌人。这让唐太宗兴奋不已。

“真是天助我也!”唐太宗想,看来,消灭突厥指日可待,天意如此。

那时候,唐太宗还在为与突厥的战斗做准备。为此,他还允许专门为战突厥特意培训的精锐部队在他的显德殿习武(为了保密和隐藏实力)。

虽然在唐太宗看来,他的这个“特战部队”并没有达到他的出战要求,可如果错过了突厥内部分裂和天灾这个机会,很可能再灭突厥就更难了。

于是,他一边热情地与突利可汗的人接触,一边开始为伐突厥做准备:将恒安(今山西大同)、朔方(今内蒙古乌审旗)作为进攻突厥的基地。

基地很快就建成了,唐太宗开始实施推翻突厥帝国的计划。

不战就不战,要战就一定要赢。在唐太宗看来,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争。只是,愿望是好的,可擅长打关内仗的唐军远赴漠北草原,与东亚霸主突厥帝国打仗,想要赢,哪有那么容易?即便是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突厥。

其实,最让唐太宗觉得无法把控的是,当他们大举进攻突厥的时候,突厥可汗带着他的突厥兵跑了。

试想一下,到了那时候,面对陌生的漠北大草原,唐军又该怎么办呢?既见不到敌人的影子,又要面临饥饿,到时候很可能无功而返,岂不太劳民伤财?当初隋炀帝时期,国家的衰亡,不就也有这个原因吗?

何况,即便真把突厥打败了,把突厥可汗打跑了,却没有一下子把他们打死打服,几年后,突厥帝王再次复苏,且大举南下,他又该怎么办呢?

太不可预测了!但再无法预测,唐太宗都要竭力杜绝这种现象的存在,绝不允许自己的威信在这场战争中大减。

因此,这场战役的战略太重要了。首先,他必须找准突厥可汗的居住地,然后将其一举消灭,绝不给他逃跑的机会。

最终,经过缜密的分析和研究,贞观三年八月,也就是公元629年9月,在唐太宗登基后的第三年,他命令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总管,向突厥发出了军事进攻。同时,他又命并州都督李世绩、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为各道总管,统率近十多万大军,分道出击突厥。

如此看来,突厥经过了多年对李唐朝廷的肆无忌惮的欺负后,终于要在贞观年间,被唐太宗反击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2694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