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李世民传奇——钓鱼执法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7-20 23:29:49 0 李世民


(1)

“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

这是针对官员的贪腐,唐太宗告诫官吏的话。除了严厉的律法,还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和超强的执行力。

唐太宗非常重视人才,更看中人才的提拔和官员的管理。因此,他让朝中重臣推荐地方官员,派朝廷使节巡察地方,考察官员的执政能力和善恶,最后再报到朝廷,以此作为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决定此官员的提拔和谪贬。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为了便于对地方官员的巡察,也为了预防官官相护,唐太宗将全国划为十道,派出的巡视官员可在这十道交叉进行巡察。

然而,即便他挖空心思,想了种种措施预防和整治官吏的贪腐,还是避免不了有官吏被爆出有贪腐问题。对于那些贪腐被抓的,如果证据确凿,唐太宗都会予以严惩,可对于那些有贪腐,却没有证据治他们罪的,又该怎么办呢?

一日,唐太宗将他的三位心腹大臣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召进殿内,说要和他们说说贪腐问题。

房玄龄和杜如晦有些奇怪,互相看了一眼,心想,既然是要商量如何整治贪腐,为何没有魏征呢?在唐太宗眼里,魏征才是刚正不阿的代表,这种事有他参与才正常。

两个人不明所以,便将眼神投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一改往常的淡然,显得有些慌乱。他不可能不慌乱,几天前,郑县县令刚刚给他送过礼,送的既有珍珠,也有玉石。他害怕被唐太宗发现了,因而将他召来。不过,如果真说自己的问题,又叫来房、杜二人干什么?难道他们也贪腐且被发现了?不会吧!

长孙无忌想着他的心思,房玄龄和杜如晦则一脸茫然。

“三位爱卿,今儿召你们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看法。”唐太宗的话让长孙无忌一抖。

“说说吧!这整治贪腐,朕觉得仅用《唐律》还不够。为什么不够呢?这《唐律》严格是严格,可也只能针对被查处的贪腐官员,那些没有被发现的呢?《唐律》对他们,不就一点儿作用都不起吗?”

唐太宗这话一出,瞬间安抚了长孙无忌那慌乱的心。他长吁一口气,将脸看向房、杜二人说:“这事,还是二位大人说说吧!”

“陛下担心的是,这官吏的贪腐,实在是太隐秘了,通常只要行贿者不说,收贿者也不说,那还真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实在难以查处啊!”杜如晦用一贯的慢悠悠的语调说。

“克明兄(杜如晦)说得是,陛下,臣觉得,往往那没有被查处的,反而贪腐问题更严重。”房玄龄也说。

“这正是朕最担心的啊!真正查处的呢,只是一些小贪腐,真正的大贪腐却抓不住。这怎么能杜绝得了官吏贪腐?”唐太宗说完,停了一下又说,“朕今天召你们来,就是想问问你们,有没有什么好主意解决没被发现的贪腐?”

“陛下,在这方面,想必魏大人更有办法!”房玄龄说。

“不!”唐太宗先是摆摆手,接着把大手一挥说,“你们三个人应该知道,这魏大人做事向来一板一眼的,对抓那些‘隐藏’起来的贪腐之人,不可能有主意!”

长孙无忌恍然大悟般地点了点头,房玄龄和杜如晦则有些尴尬。原来,皇上召他们三个人来,是想让他们出“馊主意”的。

不过,对于出“馊主意”,在房玄龄和杜如晦看来,非长孙无忌不可。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长孙无忌,不约而同地说了句:“长孙大人一定有好主意。”

唐太宗笑着说:“你们二位如果想,也一定有好主意。”

房玄龄和杜如晦苦笑一下。

长孙无忌倒不客气,小眼珠骨碌骨碌转了几转后,又皱眉沉思片刻突然说:“臣倒确实有一主意,不过算不上好主意,也不知陛下和二位大人听了觉得怎么样。”

“快说快说!”唐太宗说,他等不及了。

“陛下是担心那些大贪抓不住,即便抓住又没证据。而恰恰大贪在‘贪污受贿’时又不露把柄,非常谨慎对吧!”长孙无忌慢慢说,一边说还一边看唐太宗、房玄龄和杜如晦。

房玄龄和杜如晦点点头,唐太宗则皱起了眉,嫌他在卖关子。

长孙无忌突然一笑:“其实也不难,只要能让他们露出把柄,不就能把他们抓住了吗?而且也就有了现成的证据。”

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没完全听明白,只是看着长孙无忌。

“抓把柄?那么容易能抓住他们的把柄,朕又何苦为此事烦恼?”唐太宗对长孙无忌的所谓“主意”很失望,他说,“你这不和没说一样吗?他们就是不露把柄才让我们抓不住啊!”

长孙无忌又是一笑,笑容带着诡异,冲房玄龄和杜如晦一抬下巴。

“房大人和杜大人应该听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吧!要不你们解释给陛下听?”

“我等愚笨,并未听明白长孙大人说的意思。”杜如晦说,依然面无表情。

杜如晦这话刚一出口,便意识到说错话了。没听明白的就是愚笨,那岂不是说皇上也愚笨?于是又急忙补充一句,“长孙大人还是直说吧,我和乔松兄(房玄龄)没听明白。”

好在唐太宗的注意力全在长孙无忌的“主意”里,并没留意杜如晦说错话。

长孙无忌并不相信房、杜二人没听明白,只是看着他们,一副“你们就装吧”的表情,唐太宗不耐烦了,冲长孙无忌说:“好了好了!快说吧!怎么才能抓到他们贪腐的证据!”

“臣刚刚说了,陛下,很容易,让他们收贿就行了!”长孙无忌说完,一脸狡黠和得意,摇晃着圆圆的脑袋。

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下全听明白了,他们再次互看一眼,杜如晦心想,这长孙无忌,还真是个馊主意。房玄龄则看看唐太宗,又看着长孙无忌说:“长孙大人这主意……怕不……怕不妥吧!”

唐太宗本来还没明白,被房玄龄这么一说,突然明白了。

“你是说,找个人给他们行贿!然后等他们收贿,这样便能抓住把柄了?是这样吗?”唐太宗看着长孙无忌说。

长孙无忌点点头说:“回陛下,正是如此!陛下觉得这主意怎么样?”

唐太宗并不回答,而是把问题抛给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你们二位觉得长孙大人这主意怎么样呀?”

“长孙大人这‘钓鱼’的主意,确实可以抓住收贿者。”杜如晦慢慢说,“只是……只是就像乔松兄所说,这主意,是不是……不妥?这么对待同僚……不好吧!”

“我觉得没什么不好的。如果他们清廉便不会收贿,不收贿就不会被抓。”长孙无忌无所谓道,“再说了,很多事情是需要非正常手段的。特别对于一些正常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

房玄龄和杜如晦低着头,没说话。

唐太宗沉思片刻说:“嗯!这句话说得好,正常手段解决不了的,只能用非正常手段,有意思!是个好主意。不过,又要让谁来做‘渔翁’呢?”

“这‘渔翁’啊,臣和克明兄不合适!”房玄龄急忙说。这种事,他房玄龄可不愿意做,杜如晦应该也不会做。

“臣更不合适!”长孙无忌说完,又加了一句,“其实,我们三个人谁都不合适!”

“是呀!你们都是朕的近臣,自然不适合做这件事,你们能向谁去行贿?没有行贿必要吗!”唐太宗说,“只有可能别人向你们行贿。”

唐太宗说完,哈哈大笑起来,长孙无忌的心怦怦乱跳。急忙转移话题:“这让谁去行贿好呢?”

大家都不说话了,此时,唐太宗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一个人,一个他觉得合适的人。

(2)

浮现在唐太宗脑海里的,他觉得合适的是常何,就是那个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了至关重要作用的,掌管着玄武门守卫之事的左羽林军兵曹。当然,如今的常何,早已不是小小的左羽林军兵曹了,而是中郎将。

中郎将常何一听皇上要他去“钓腐官”顿时吓了一跳。

“陛下……这事……此事微臣……”

不待常何说完,唐太宗便说:“你不用亲自出马,你可找一个你信得过的人,当然,此人你一定要信得过。”

唐太宗之所以选择常何,就是知道他嘴严,且对他忠诚。

“臣……臣遵旨!”常何只得说。

回到府里后,常何用了两天时间,在脑海里搜寻合适的人选,和自己走得太近的人不能找,和自己走得太近的人不需要找别人,找自己就行了;自己不了解的也不能找,如果将此事泄露出去,别说钓鱼计划会落空,就是最后成功了,也是种对皇上的背叛。

最终,他选择了一个和他很近,又很远的人。此人叫杨德满,是同州的下镇将。

说他们很近是常何曾有恩于杨德满,而杨德满也是个忠诚善良之人,虽然他和常何熟识,却从不在外人那里说他和常何的关系。且常何之所以选择他,就是因为他的职位不高,只是同州一个下镇将(正七品下),只有职位不高者才有可能去向职位高的人行贿。

常何是将杨德满“秘密”召进府里,并悄悄安排任务的。为了更保险,常何并没有告诉杨德满,“钓贪官”是受到了皇上的旨意,只说如今朝廷正严治官吏贪腐,如果杨德满能在举报官吏的贪腐问题上立功,他便能帮他,让他升职了。而在杨德满说他根本接触不到“贪官”时,常何给他出了“钓鱼”的主意。

“恩公!这……”杨德满诧异道,“这……举报贪腐……只能用此法吗?”

杨德满之所以诧异是觉得这办法太缺德了,更诧异常何为何让他这么做。以他对常何的了解,常何是不可能做这种事的。

常何在心里苦笑一下,心想,你以为我愿意吗?我也觉得这么做缺德,可又有什么办法呢?皇上亲自吩咐的事情,我能不做吗?怎么都要硬着头皮做下去。

“这么说,你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常何假装道。

杨德满摇了摇头。

“这不就得了?”常何说,“其实,你也用不着觉得这样做愧疚,那些能被你‘钓’上的官吏,说明其本质就是个贪官。如果他拒收你的贿赂,不就‘钓’不上来了吗?”

杨德满想了想,点了点头说:“恩公所言极是!”

其实,杨德满的真心话却是: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不动心呢?自己拿利益诱惑别人,别人动了心,自己还要去举报,自己这一举报,此人的前途很可能就完全毁掉了,甚至说不定会害得此人丢了性命。不过,既然是恩公要他这么做,他也只能这么做了,不做对不起恩公。

“千万要小心!”常何最后叮嘱他说。

“我一定不辜负恩公的栽培!”杨德满说。

“好!那你回去吧!尽快办妥此事!我也有个……”常何想说我也有个交代,但话没说完便停了下来,转移话题说,“对了,你行贿的财物,我这里都会补给你的。”

杨德满答应一声,走了。

回去几天了,杨德满都想不起该向谁行贿。一天,杨德满心事重重地去一朋友那里吃喜酒,酒席上听到有人在骂上州长史鲁一明,说此人心狠手辣,他一个家仆因为偷偷拿了厨房一点儿肉食回家,就被抓住,差点打死。

杨德满一听,心里一喜。这个叫鲁一明的上州长史(从五品上),杨德满认识,此人不仅为人傲慢,就是他的家奴,也狗仗人势,到处作恶。鲁一明的哥哥鲁大明更是当地一霸,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好!就他了!”杨德满想,像鲁一明这样的坏官,即便被治罪,甚至处死,他都不会有罪恶感,而且还是为民除害。

杨德满越想越高兴。可又要为什么事向鲁一明行贿呢?总归要有个理由吧!最后,经过他一番打听,打听到一个远方亲戚因偷盗被抓了起来,便决定以求鲁一明释放这位远方亲戚为借口向他行贿。

当然,事情小,行贿的东西也少。一切都很顺利,鲁一明欣然接受了贿赂,也放了他的亲戚。虽然所收贿赂,折合起来也只不过一匹绢而已,但总归是收了。当杨德满将情况汇报给常何,常何又汇报给唐太宗时,唐太宗勃然大怒。

“还真有人一见诱饵就上钩啊!”

唐太宗多么希望他的“钓鱼”计划失败啊,谁料刚一出手就成功了,怎么可能让他不生气?收受贿赂是不多,但可见这些人根本不把律法,甚至他这皇上的话放在心上。

“知法犯法,明知故犯,决不饶恕!”唐太宗说,随即决定将鲁一明抓起来处以极刑。

他要杀一儆百。

一个仅仅收贿一匹绢的上州长史都要被斩首,众臣都觉得判得太重了。可又没人敢出来说,怎么说?如果说了,皇上会不会认为自己是在替贪腐官员说情?甚至怀疑自己也贪腐?何况,魏征和戴胄这两位谏议大夫都没站出来说话,他们又何必要站出来说呢?

其实,魏征和戴胄也觉得判得太重了,有违《唐律》,可这么做,如果真能刹住贪污腐败这股歪风邪气也好。

唐太宗或许是太生气,也或许是太为自己“钓贪腐”的“试赂”招数得意,竟然不自觉地说了出来。

“一个上州长史,朕只是找人稍去试探,结果他就没有丝毫推辞地收下了财物。你们每个人都好好想一想,如果你们也遇到一个向你们行贿的,你们会怎么做?会不会也像这鲁一明一样,接受贿赂?”

众臣一听,除了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外,全都一片愕然。就在这时,民部尚书,已80岁高龄的裴矩上前一步,大声说:“陛下,此人受贿虽然该杀,可陛下抓住此人受贿的做法有违导德齐礼的古训!”

唐太宗一怔,这才想起自己说出了“试赂”来,心里懊恼不已,但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厉声道:“裴爱卿,朕问你,身为朝廷命官却收受贿赂,这算不算违背古训呢?”

裴矩毫不示弱,继续道:“陛下派人试探,有故意陷害别人之嫌!”

唐太宗一时之间有些语塞。虽然裴矩说他有“陷害”大臣之嫌让他很不舒服,可仔细一想,确实如此。

唐太宗不得不将眼神看向长孙无忌。他想让长孙无忌站出来驳斥裴矩,替自己解围,可长孙无忌却低着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这件事和他完全无关。

“好你个无忌,你出的馊主意,倒让朕背‘陷害’大臣之嫌!”唐太宗心里说,正要点长孙无忌的名,最后又作罢了,心想,自己若这么做了,岂不是让长孙无忌成了“陷害”大臣的小人?

唐太宗不安起来,再看魏征,发现他挺直身站在那里,平视着前方。他想,如果裴矩不站出来说这番,想必魏征或戴胄也会说出这番话来。谁料刚想到戴胄,戴胄就说话了。

“陛下!”戴胄说,“裴大人所言极是,陛下不该‘试贿’,因而,虽然这鲁一明受贿罪不可赦,却也罪不至死!”

唐太宗尴尬之极。

突然,他放声大笑道:“好!裴爱卿能当廷诤谏,朕甚是欣慰。朕此次本想借这件事,重判收贿者,除了要告诫大家外,还想试探试探你们是否敢诤谏,好!好!以前只有魏爱卿和戴爱卿敢于诤言,如今又多了一个裴爱卿,好啊!好!朕很欣慰,欣慰啊!以后你们若能事事如此,天下又何愁不治?”

最后,鲁一明以改职告终。而唐太宗的“试赂”也没能再执行下去。不过,虽然鲁一明最后没被处死,但这件事对地方官员的贪腐却起到了极大的震慑力,让那些有贪腐行为的官吏也收敛了很多。

强大的制度约束让贪腐者没有藏身之地,从根本上铲除了贪污赖以滋生的土壤,成了唐太宗整治官吏贪腐的重要手段,然而,不久后,又有人以身试法了,此人还是皇亲国戚……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2694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