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红颜蓝颜

皇后全传——高祖石敬瑭皇后李氏

历史大观园 红颜蓝颜 2020-06-27 18:25:00 0


李氏,在五代诸多的皇后中,她的身份最为特殊。她是后唐明宗李嗣源与皇后曹氏的女儿,又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皇后。她聪明能干,温良仁让,数次成为平衡各方关系的重要人物,是石敬瑭的贤内助。她由公主而皇后而皇太后,曾经权贵一时,但最后成了辽国的阶下囚,尝尽艰辛,客死他乡。

皇后全传——高祖石敬瑭皇后李氏

李氏

一、平衡关系 公主封号叠加

李氏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三个女儿,她的母亲是李嗣源的皇后曹氏,曹氏后来又被闵帝李从厚和末帝李从珂尊册为皇太后。李氏继承了母亲的诸多美德,她生得清秀妩媚,不但温良仁让,而且聪明能干,深为李嗣源钟爱。长至十几岁,李氏出落得亭亭玉立,举止高雅大方。

李氏的父亲李嗣源任后唐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兼天平军节度使,权势逐渐强大。李嗣源的亲兵将领石敬瑭作战勇敢,多次救李嗣源于危难之际,而且饶有心计,常为李嗣源出谋划策,深得李嗣源欢心,因而李嗣源将钟爱的三女儿嫁给了他。两人成婚后,恩爱非常。石敬瑭不但对妻子言听计从,对岳父大人也更加尽心卖力。

后唐天成元年(926),李嗣源在女婿石敬瑭的策划帮助下,于河北发动兵变,率军攻占洛阳,篡夺了后唐帝位,自立为后唐明宗。称帝后,封赏功臣宗室,女婿石敬瑭功劳最著。石敬瑭既是驸马,又是功臣,地位比以前大不相同,官职一年数变,后任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掌握了后唐的军事大权。后唐天成三年(928),李嗣源下诏将女儿封为永宁公主,由有司择定吉日,正式加封。然后,举行了正式的册封仪式。

石敬瑭在太原的势力日渐强大,永宁公主的地位也日益显得重要了。一方面,李嗣源要利用她来牵制石敬瑭;另一方面,石敬瑭羽翼未丰,也要依靠她掌握后唐朝廷的机密和争取李嗣源的信任。永宁公主处在双方之间,既要对丈夫尽诚,又要对父皇尽孝心,既要成为贤良的妻子,又要做一个孝顺的女儿。

李嗣源晚年,宠用后宫伶人,政治腐败,国势日衰,方镇势力日益强大,其中,野心最大的是身兼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三要职的石敬瑭,他握有重兵,又有爱妻帮助,时刻准备夺取皇位。这样李嗣源要想控制石敬瑭,稳定中央统治,就要利用永宁公主,因而后唐长兴四年(933),李嗣源下诏,晋封永宁公主为魏国公主,意在让她设法阻止石敬瑭的叛逆,使石敬瑭服从于后唐的统治。

皇后全传——高祖石敬瑭皇后李氏

五代孔雀蓝釉三系陶瓶

魏国公主夫妻情深,她理解并支持丈夫创建帝业的志向,但是,只因为年迈的父皇尚在人世,她不愿看到自己至亲的人互相残杀的情景,因而多次劝阻石敬瑭的篡位行为。石敬瑭苦于实力不够强大,也乐得听取妻子的忠告,按兵不动。但时隔不久,李嗣源便一命呜呼了,后唐闵帝李从厚继位,册曹皇后为太后。

李从厚优柔寡断,朝政全由枢密使朱弘昭、冯赟把持,朱、冯利欲熏心,排除异己,滥施赏罚,满朝大臣怒目而视却无人敢言。于是,李嗣源养子潞王李从珂以清君侧为名,在凤翔起兵,攻占洛阳。李从厚率领从骑50人逃往太原投靠妹夫石敬瑭,希望得到魏国公主的庇护。魏国公主却不露面,石敬瑭还乘人之危派属下在卫州(今河南汲县)将其随从全部杀死,致使李从厚被人缢死。

李从厚死后,李从珂在洛阳称帝为后唐末帝,亦尊曹皇后为太后。这时,后唐朝廷一片混乱,骄兵悍将纷纷邀功请赏,朝廷横征暴敛,对百姓层层盘剥,任意而为,致使民怨沸腾,上下离心。此时,石敬瑭加紧了篡夺皇位的准备工作。李从珂从称帝之日起就对石敬瑭怀有戒心,但无力控制,只好采取养父李嗣源的办法,增封加赏。后唐清泰二年(935),魏国公主又被晋封为晋国长公主,益发成为后唐朝廷控制石敬瑭的关键人物。

二、皇后之尊 未行册立仪式

石敬瑭加紧了篡夺帝位的步伐,他要妻子接受晋国长公主的封号,常去朝廷周旋,设法稳住李从珂,自己则与北方契丹加强联系,准备借助契丹军队起兵。不料李从珂提前发难,他以石敬瑭未上朝贺寿为由,当着晋国长公主的面,指责石敬瑭有谋反之心,使晋国长公主无言以对。同时,他与侍臣密商制服石敬瑭之策,也打算联络契丹人,以与契丹人和亲、岁输钱财方法争取契丹,断绝石敬瑭后援,并准备下诏强迫石敬瑭移驻他镇。晋国长公主此时也没有闲着,她借贺寿之机,通过生母曹太后近侍摸清了李从珂的底细,急忙返回太原,告知了丈夫。

皇后全传——高祖石敬瑭皇后李氏

后晋飞霞寺铜塔

后唐清泰三年(936),石敬瑭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南)提前起兵,他自觉实力不足,遣使往契丹求援。当时契丹贵族建立的辽朝,势力日渐强大。石敬瑭命桑维翰草表,向辽主耶律德光称臣,并愿事以父礼,乞求发兵援助。表中约定,打败李从珂后,愿意割地作为酬谢。耶律德光正求之不得,他览表大喜,亲率5万骑兵与石敬瑭会师于太原北门外柳林,册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于是45岁的儿皇帝石敬瑭,穿着契丹服装,出城拜见34岁的父皇耶律德光,当面确立了父子君臣关系。儿皇帝当即宣布,每年献帛30万匹,割幽云十六州土地给契丹。接着,石敬瑭在契丹兵帮助下,进逼洛阳,后晋正式代替了后唐。

曹太后在女婿石敬瑭兵进洛阳之际,与末帝李从珂及宫中老小自焚于玄武楼。看到母亲惨死,晋国长公主李氏呼天抢地,大恸数日,石敬瑭也陪着掉了几滴眼泪。事后,石敬瑭派人找到了岳母的尸骨,安放在长春殿内,罢朝3日,举行了盛大的哀悼仪式,并追谥为“和武宪皇后”,建造大型陵墓,派人岁时祭扫,才使晋国长公主大哀稍节。

晋国长公主对石敬瑭建立帝业帮助很大,她不仅帮他到朝廷活动,而且在军府中,也是他的贤内助。李氏为人强敏,石敬瑭对她敬惮不已,每逢军国大事,石敬瑭都要向她征求意见,然后再做定夺。因而后晋建立后,便有大臣上表,请求册立皇后。石敬瑭遂下诏册立李氏为皇后。但是,后晋小朝廷是借契丹人的力量建立起来的,因而内遭中原人民的唾弃,外受契丹人的挟制,石敬瑭面对乱局,一筹莫展。对内他只有借契丹之虚势以恐吓臣民,对契丹,谓辽主为父皇帝,岁输金帛30万之外,吉凶庆吊、岁时赠遗、珍奇好玩相继于道,奴颜婢膝到了极点。尽管如此恭顺,“父皇帝”为南侵中原积蓄财物,仍然征求无厌,今日索币,明日索金,供不胜供,小不如意,辄来责难,寻机发兵,不惜置儿皇帝于死地。在那几面受攻、满目疮痍的局势下,石敬瑭转侧不安,惶恐终日,连标志国祚皇威的宗庙都不敢建立,故虽有册立皇后之诏,并没有举行册封仪式。

后晋天福二年(937)暮春,有人再次奏请举行皇后的册封仪式,石敬瑭以宗庙未立,否定了这一建议。因为这时有几件事情,叫他大气难喘。一是他拥兵进入洛阳,见洛阳宫室一片残破,无法立足,便匆忙迁都汴州(后来又把汴州升做东京开封府),奔波劳顿,月余不息。二是幽云十六州送给契丹,后晋北部边防一片空虚,契丹主移军云州,石敬瑭深感不安,不得不偷偷地设计防御。更使他食难下咽的还是国内藩镇未尽归服,他们蠢蠢欲动,时刻都会发生武装夺取皇位的事变,为此,石敬瑭接受桑维翰的建议:推诚弃怨,厚抚藩镇;卑辞厚礼,敬事契丹;训卒缮兵,勤修武备;劝课农桑,藉实仓廪;通商惠工,俾足财货。这才使国内稍稍安定下来。

李氏深深理解丈夫的处境,她并没有因未举行册封仪式而生怨责。相反,她多方留心政事,支持丈夫巩固政权,与丈夫忧勤相济,患难与共。石敬瑭也没有忘记册封皇后的仪式,夏五月,局势稍定,他即令有司准备举行册封仪式。不料这时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起兵谋夺皇位,于是再度将仪式搁置了下来。

后晋天福七年(942),石敬瑭在契丹和藩镇的双重压力下忧病而死。李氏哭得死去活来,既为丈夫的凄凉结局而无限悲哀,也为自己今后的命运而担忧。

三、太后忍耻 负辱苟活异乡

李氏曾生过数子,或早殁或被杀,现在只剩下幼子重睿,尚在冲龄。石敬瑭死后,朝臣认为重睿年幼无知,不能当军国大任,何况国家多难,非立年长的国君不能稳定局势,故提议让石敬瑭的侄子齐王石重贵继承皇位,李氏只好同意。石重贵即位为后晋出帝,向辽主耶律德光上表称孙。后晋天福八年(943),正式册封李氏为皇太后。

李太后与石重贵只是叔母与侄儿的关系,自石重贵嗣后,李太后即不再过问政事。但是,石重贵即位没有辽主的批准,他虽然上表向辽称孙,但不愿称臣,他只承认亲属关系,而不承认君臣关系。辽主耶律德光因此大为恼火,马上下令兴师问罪。后晋未做任何抗辽准备,因而数战数败。后晋开运元年(944),辽兵攻陷贝州(今河北清河),分几路大军向南推进。出帝遣使低声下气地致书辽主,求修旧好,遭到拒绝,只好请求叔母李太后出面求情了。辽主耶律德光对这位比自己年长的“儿媳妇”以礼相待,自儿皇帝石敬瑭死后,每逢要事,他都要致书李太后,承认她的太后尊位,他要依靠李太后收揽中原民心。这次,他要李太后出面训导“孙皇帝”石重贵,这样,李太后的政治地位再一次显得极其重要了。李太后为了后晋的苟安,不惜低声下气,以晋室媳妇李氏妾的身份向辽主“皇帝阿翁”求情,希望“阿翁”宽恕“孙儿”重贵。同时她也企图劝导出帝重贵,要他勤俭治国,振兴家邦。可是,一旦险情稍减,石重贵便忘乎所以,根本不把李太后放在眼里。他本是一个昏庸无能而荒淫无度的武夫,当上皇帝后,纳叔母冯氏为皇后,专事淫乐,使朝廷力量比石敬瑭在位时更加衰落。

皇后全传——高祖石敬瑭皇后李氏

五代《番骑图》

正在石重贵志得意满、扩建宫殿、醉生梦死的时候,后晋开运三年(946),辽主耶律德光发动大兵南侵,一举攻克汴京,后晋全军溃败,皇宫被围。耶律德光致书李太后,说明晋军已全部投降,希望她携重贵快快归顺,李太后居于深宫,当她看到辽主的来书后,才知宫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大惊失色,踉跄奔出,找到了石重贵,哭着说:“你与冯氏肆意妄行,闹到这等地步,如何保全宗社?如何对得住先人!”拉着石重贵及宫妃10余人,准备纵火自焚。此时宫中已有三四处起火,石重贵亲军将领薛超赶到,命士卒扑灭了烟火,同翰林学士范质二人伏地劝阻,乞请太后与皇帝保全身家。范质认为:“辽主来书,无甚恶意,只要奉表请罪,或许还能保全晋室宗社。”于是,李太后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命范质帮助起草降表,她与石重贵各书一份,乞求辽主宽恕,企图以此保全后晋社稷。

耶律德光览表,立即令人将李太后和石重贵驱出皇宫,囚禁到开封府中。石重贵被迫改服素衣。后晋至此宣告灭亡。耶律德光在汴京登基,表示自己正式成为中原皇帝,宣布以大辽为国号,改年号为大同元年。

李太后本拟奉表请罪,保住后晋社稷,不料社稷没保住,自己与石重贵一起做了阶下囚,难免满面挂泪,无限悲哀,然而,更悲惨的命运还在等着她。

辽大同元年(947)初,辽帝耶律德光命李太后带着石重贵及晋室宫眷全部迁入封禅寺内,以重兵看守,不准随便外出。时值正月,连日雨雪,奇冷无比,他们又冻又饿又愁,难以忍受,李太后派人对寺僧道:“我尝饭僧至数万金,今日独不想念么?”可僧徒不明辽主之意,不敢给太后食物,太后哭泣不止。石重贵只好偷偷地向守兵乞求,讨来几碗粗粝烂饭,同太后等人勉强充饥。过了数日,辽主下诏:废石重贵为“负义侯”,合家迁往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听说要远远发配到黄龙府,石重贵与李太后及诸随从宫眷,无不相向号泣,以泪洗面。

挨过正月,辽主派来300骑兵,押送石重贵一家北迁。启程那日,李太后突然接到辽主传话:“闻重贵不从母教,因致覆亡,汝可自便,不必与重贵偕行。”李太后慌忙泣道:“重贵对妾非常孝敬,不过违背先皇意愿,失和于阿翁皇帝,所以一举败灭。今幸蒙大恩,保全身家性命,母不随子,欲何所归?”言毕挈眷起行,北迁的队伍开出都门,都城人士皆掩面哀叹。

可怜李太后一行,吃了上顿没下顿,加上山川艰险,风雨凄清,满目荒凉。回忆宫内生活,荣华富贵,恍同隔世,李太后不禁大恸,仰面长号。

皇后全传——高祖石敬瑭皇后李氏

五代《秋山晚翠图轴》

一行人到了幽州(今北京)城,全城士兵都争相迎观,有人牵羊持酒前来献纳,皆被卫兵叱去,李太后深感万分悲惨,观者亦不无唏嘘。

离开幽州,沿途没有供给,众人皆饿得饥肠辘辘,困顿异常,夜间住宿也无馆驿,随行人员不得不采野果、杀牲畜充饥。到达黄龙府后,太后一行人住了6个月,又奉契丹国母之命迁居怀密州(今属辽宁辽阳),尚未抵达,又传来新当权的契丹永康王命令,要他们折返辽阳。这样往返几次,每次都是几千里路程,太后一行备尝艰辛。

辽天禄三年(949)春,太后等人又由辽阳迁到建州(今属辽宁锦州东)。在建州城北数十里外,辽主划出50余顷土地给李太后母子,并拨给库银若干,让他们开垦荒地,筑室分耕。李太后及石重贵带领随行数百人尽往耕作,按时收获,过着男耕女织的农家生活,无论如何,总算是安定下来,有了归宿。过了一年,李太后生病,无药可医,病势日重,延至八月中秋,已入弥留之际,太后便呜咽与石重贵道:“我死之后,焚烧尸骨,将骨灰送到范阳佛寺(今北京城西南),让我魂归故里,万万不要做了虏地孤鬼呀。”言毕即殁,石重贵与随行宫人扶尸大恸,守灵数日,便将其焚骨扬灰,穿地而葬。太后最终还是做了虏地孤鬼。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hyly/1504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