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康熙帝南巡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5:56:04 0

>>时间:1684~1707

康熙帝勤政爱民,六次南巡,视察河务,笼络江南士子,任贤选能,开创了康乾盛世。

康熙帝南巡总共六次,不仅在官修史书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在民间所流传的故事也是版本众多,甚至许多武侠小说、如今的影视剧也以此为题材,演绎出众多悲欢离合、恩怨错结的故事。其实康熙帝亲政后百废待举,他打算南巡时内外局面十分复杂:西南有三藩割据,西北准噶尔策划分裂,东北俄国人觊觎,海上台湾还有郑氏集团的威胁。最让康熙帝头疼的就是各地水患严重,尤其是黄河。这条母亲河脾气不好,动不动就改道,百姓们苦不堪言,常常眼看就要到手的粮食眨眼之间化为乌有。康熙元年到康熙十六年(1662~1677)黄河决口就达67次,灾情远远重于前代。台湾郑氏集团臣服清朝后,康熙帝得以全力治理河务,康熙帝六次南巡的主要目标就是视察治理黄河的情况。

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康熙帝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从注重治水之法慢慢转向关心百姓民间疾苦,考察吏治,任贤举能,很多地方流传着康熙帝到此一游的故事。当然,皇帝南巡,好不容易可以不在紫禁城了,总是要各处游玩游玩,如此多娇的江山更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这并不是当时康熙帝南巡中的主要活动,康熙帝还是一个能管得住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有为之君,尤其走出紫禁城,更有助于理解国家大事和民间疾苦,看到与奏折上完全不同的社会,康熙帝的心只能是越来越沉重。康熙帝南巡主要走水路运河,坐船自京而下,途经直隶(今河北)、山东,最远到达浙江的绍兴。

康熙帝南巡

康熙皇帝南巡图轴(局部)·清

康熙三十七年(1698),苏州的显贵们挤在大运河岸边欢迎康熙皇帝。这是当时一幅丝绸卷轴画的一个片段。

微服出巡

康熙帝南巡,强调俭朴,不讲排场,不事铺张。六次南巡仅建了少数行宫,都是顺路住在当地官员的府中,比如四次到江宁都住在江宁织造曹寅家中。李煦、曹寅两位大臣捐出了两万银子要替康熙帝修建行宫,康熙帝认为银子花得有些多,还训斥了他们两个一顿。

康熙帝南巡途中,依然坚持批阅奏章,时刻以国事为重。奏章必须随着康熙帝走,每日从京城送往康熙帝驻地。第一次南巡途中,由于路途遥远,半夜四更时分,奏章才送到,康熙帝立刻起床批阅奏章。第一次南巡结束回到京城,康熙帝写了《南巡笔记》,记录自己南巡途中的生活:“夜坐舟中,与侍臣高士奇谈论古今兴废之迹,或读《尚书》、《左传》及先秦两汉文数篇,或谈《周易》,或赋一诗,每至漏下三十刻不倦,日以为常。”如此勤政的皇帝在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康熙帝十分担心自己南巡会增加百姓的负担,所以他要求凡南巡途中所需物品,皆由专门的官员负责购置,官员买东西的时候要按照时价,不得自定价钱强加给百姓,若有扰民的官员或侍卫,严惩不贷。为了让百姓放心,康熙帝下令所过之处必须张贴安民告示,当地百姓不用担忧,尽可照常生活,如果有官员将百姓迁移远避,将会被免职或降职。康熙帝巡视前说到自己不过“便道至浙江观风问俗,简约仪从,卤簿不设”,所带随从不过300人而已,康熙帝知道就算处处小心也会有扰民之举,还是少一点人才会给百姓少添一些麻烦。康熙四十四年(1705)南巡驻跸在苏州府城内,康熙帝的生日万寿节到了,当地官员和百姓为了庆贺,纷纷打算呈上奇珍异宝、珍馐美味。康熙帝以“因阅视河工、巡访风俗而来,非为诞辰也”为由,婉言谢绝了。

康熙帝出巡虽然不是现在电视屏幕上所演的微服私访,但是与前代或者后代比如自己的孙子乾隆帝相比,倒也称得上是“微服出巡”了。

康熙帝南巡

五彩海水龙纹瓷盘·清

治理河务

康熙帝第一次南巡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康熙十六年(1677)的时候,康熙帝重用靳辅为河道总督,靳辅提出要修筑洪泽湖东的高堰大坝来疏通黄河上、下游的泥土淤塞,同时把洪泽湖及黄河沿岸的决口全部堵住,让黄河回归原位。几年过去了,治河工程因为人多办法杂,靳辅和其他大臣出现了意见分歧,康熙帝觉得事关重大,决定到河务现场看个究竟。这次南巡,康熙帝到了高家堰、武家敦、洪泽湖等地,亲自找来河工询问水情,找来当地百姓询问靳辅工程前后黄河的变化,各地百姓对靳辅是交口称赞。康熙二十八年(1689),又进行了第二次南巡,沿路视察河务。这次康熙帝降旨:“朕巡行南省,往视河道,江南淮安诸地方,自民人、船夫皆称誉前河道总督靳辅,思念之不忘。”靳辅得到如此肯定,治水更是尽职尽责,鞠躬尽瘁。

十年过去了,这十年间康熙帝忙于西征噶尔丹,河务虽重却无暇顾及。靳辅去世后,历任河督都不称职,黄河水患又日趋严重。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帝决定第三次南巡,亲自视察水患情况。南巡途中,康熙帝利用洋人的水平仪测量水位,研究治水之法。康熙帝发现洪泽湖水位低于黄河水位,黄河水倒灌入洪泽湖,洪泽湖湖水才四处漫溢,泛滥成灾。康熙帝下令重筑靳辅以前建议的堤坝,沿用疏浚之法,疏通黄河河道。康熙帝自己领导黄河的治理工程,由于皇帝亲自掌握工程进度,所以工程极其顺利,治理黄河很有成效。之后康熙帝又三次南巡,每次都要找来河工详细询问河务如何如何。

康熙帝南巡

避暑山庄图·清 冷枚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或称承德离宫。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乾隆五十五年(1790)竣工,山庄占地面积560万平方米,周围宫墙长20华里,是中国保存至今宏伟壮丽的古建筑群。图中青山环抱,绿树成阴,后山一股清泉,流入山庄,湖水荡漾,荷花盛开,岸柳垂荫,亭台、水榭、宫室、高楼,因地制宜,聚散错落。景色秀丽,令人应接不暇。用笔精工,设色妍丽。

笼络江南士大夫

康熙帝即位的时候,清朝入主中原还没有多长时间。清初的统治者为了让汉民臣服,采取了高压的民族政策,“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激起了江南百姓和士子的反抗,断断续续的斗争持续了20年之久。这些斗争虽然都被清政府镇压了,但是民心未服,江南不少知名的士子更是拒绝与清政府合作。

为了争取江南士子,在南巡途中,康熙帝祭拜禹陵、孔庙、明太祖陵,显示自己对汉文化的尊崇,首次南巡就到山东曲阜孔庙举行了盛大的祭孔仪式,此法效果极好,颇得文人士子之心。康熙帝六次南巡五次祭拜前朝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以示自己也是儒家正统文化的继承者。第一次南巡时,康熙帝来到明太祖陵,在孝陵殿前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又在宝城前三次奠酒,当时允许百姓来观礼,汉人见满族皇帝行如此大礼,内心很满足,有前明遗老还老泪纵横。康熙帝还为明孝陵亲自题写了“治隆唐宋”的四字碑文。

第二次南巡,康熙帝把江南全省一年的地丁钱粮、屯粱芦课、米麦豆杂税220余万概予蠲除。康熙帝认为江南是人才聚集之地,增加江南入学的名额,同时在府学中分大中小,每个增加5个名额。第五次南巡的时候,康熙帝下旨,有善书法者如果愿意去宫内任职抄写公文,可以参加考试,这次一共录取61个人,康熙帝都一一接见,赐给他们御书《孝经》一部,类似的举动还有很多。康熙帝的这些做法,对收揽民心、笼络江南士大夫起了极大的作用。满汉矛盾慢慢缓和了,汉臣甚至进入了康熙帝的统治集团的核心,其实康熙帝是用传统的儒术征服了儒家学说的信仰者。

康熙帝第二次南巡结束后,诏集天下名工绘制巨幅手卷《康熙南巡图》。此图共十二长卷,历时三年才完成,将康熙帝南巡从京师出发,途经的州县城池、山川河流、名胜古迹等一一画入,极为壮观,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康熙帝南巡

康熙帝南巡

康熙明典缎绣云龙纹貂皮朝服及高腰棉袜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4070.html

上一篇:三征噶尔丹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