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康熙帝崇理学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5:55:47 0

>>时间:1662~1772

理学是儒家文化发展到宋明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想。由于理学的思想、主张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需要,理学逐渐成为各代王朝统治的官方思想,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影响中国社会达五六百年之久。康熙一朝,在意识形态上延续了历代王朝思想控制的方法,以理学为手段,维护封建纲常伦理。

满族文化讲求实干,崇尚武力,几乎可以说和汉文化背道而驰。但是,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在入关后,清朝统治者迅速吸取汉文化及其历史经验,为己所用,尊崇理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步。以理学主导科举,以“三纲五常”维护清初尚不稳定的政治局面,把程朱理学推崇为治国大纲,实现武力无法达到的教化民众的目的,使宋明理学在康熙朝进入了一个复兴时代。

康熙帝崇理学

豆青釉暗花水丞·清

高7厘米,水丞敛口,鼓腹,卧足,造型线条优美。通体施豆青釉,釉色有如碧玉,外壁釉下暗刻缠枝莲花,纹饰微凸。足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仿款。此件器物小巧精致,是一件难得的文房用具。

以理学为官学

作为一国的主宰,康熙帝精通汉文化,热衷于学习儒家经典。在少年时,康熙帝甚至因为读书过劳而咯血,但仍然手不释卷。通过研读经史,康熙帝深知理学是可以为国家统治服务的,尤其对朱熹所倡导的“三纲五常”思想十分欣赏。

因此,康熙帝对程朱理学采取了优容的政策,认为只有程朱理学才“可以上承孔子之传”,认为理学所阐发的道理“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实际上就是一种理学万能论,使理学的学术地位发展到了极点。

康熙帝把程朱理学明确规定为官方统治思想,大量刊刻《性理大全》、《朱子全书》、《周易折中》、《性理精义》等,并颁行天下。


此外,康熙帝大肆褒扬理学家,对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更加尊崇。康熙帝南巡时,亲自为朱子祠御书“大儒世泽”的匾额,又亲撰楹联:“诚意正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真传。”此后,康熙帝还不断抬高朱熹的地位,康熙五十一年(1712)又下诏谕朱子配享孔庙。

为了在全国各地深入推行程朱理学思想,康熙帝特颁布《圣谕》十六条,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民众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要求,并要求贯彻到八旗和各省、府、州、县甚至乡野小村,逢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要向民众讲解十六条,推行“教化”。这种做法影响极大,后世历代清帝都以康熙帝《圣谕》十六条为祖宗家法。

宋明理学在康熙年间发展达到了鼎盛,但是却也预示着理学已经丧失了内部自我批判、自我更新的可能,沦为一种僵死的、没有学术生命的封建教条。出于统治的需要,康熙帝所关心的是政治的需要而不是学术的发展,他需要的只是理学这个有力的思想武器。

以理学为治国之学

康熙帝在其为政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以儒学治国,尤其是以程朱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政治思想,这种治国方略为雍正帝和乾隆帝所继承,在清前期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规制性的重要作用。

以理学治国,最核心的就是强调忠君,强调君位独尊。康熙帝虽说过“君臣一体”的话,但是他更强调“天尊地卑,自然之定位也;君尊臣卑,百王之大经也”。而在社会生活方面,康熙帝以朱熹的所谓“辨明天理,决去人欲”的观点统一天下臣民的思想和言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天下达到“至治”的境界。康熙帝还选用了熊赐履、李光地、汤斌、张伯行、魏象枢、陆陇其等理学名家入朝为官,实践理学思想,宣扬理学。

康熙帝的治国方略,虽然有一些积极的意义,起到了稳定社会、巩固皇权的作用,但是很久之后,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康熙帝厉行的一元化的思想专制统治,排斥其他学说,抑制了文人士子的学术自由,造成了思想的禁锢和文化的凋零,晚明以来逐渐萌芽的民主与科学思潮不幸夭折。

康熙帝崇理学

避暑山庄

康熙五十年(1711),康熙帝亲笔为承德避暑山庄题写了匾额。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406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