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5:52:15 0

>>时间:1837~1909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崛起的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是中国近代史上举办近代企业最多、最持久的洋务派代表人物,有“洋务殿军”之称。

从学官到两广总督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又字香涛,号壶公,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张之洞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首领之一,是近代重工业的创始人。

道光十七年八月三日(1837年9月2日),张之洞出生于贵州,当时其父张 任贵州兴义知府。生于官宦之家的张之洞,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封建教育。同治二年(1863),张之洞考中一甲第三名进士(即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开始步入官场。同治六年(1867)起,他先后充任浙江副考官,湖北、四川等省学政等职,在其任地倡导兴建书院,培育人才。10年的学官生涯,使他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光绪十年(1884),清政府任命张之洞为两广总督。当时法国正在侵略越南,并窥伺中国西南边疆,终于在当年爆发了中法战争。战争期间,张之洞积极筹备广西边境的守备,并支持福建、云南等省及台湾省的抗法斗争,又奏请起用老将冯子材募兵赴前线抗战。次年3月,冯子材率军取得了镇南关(今友谊关)大捷,从而扭转了中法战争的被动局面。但是由于清政府不敢与法国抗争到底,仍坚持与法国和谈,使得爱国军民浴血奋战取得的胜利,转眼被一纸和约所断送。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张之洞像

兴建汉阳铁厂

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奏请修筑卢汉铁路,于是被清政府任命为湖广(今湖南、湖北两省)总督。此后,张之洞经营湖北近20年,大举兴办洋务,迅速成为洋务运动后期重要首领,也使得武汉(即武昌、汉口、汉阳三镇)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工业中心之一。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为了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制枪炮,造战舰,大量从西方国家进口钢铁。1867年进口钢11万担(约8250吨),到1891年已增加到173万担(约13万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摆脱列强对中国钢铁的封锁和控制,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便开始主持兴建湖北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等重型企业。光绪十六年(1890)末,张之洞在武昌设立铁政局,负责统筹铁厂建设及开采矿产问题,任命熟悉洋务的蔡锡勇为总办,雇用外国矿师白乃富等主持技术工作,选定在汉阳建厂。

汉阳铁厂于光绪十六年(1890)11月动工兴建。光绪十九年(1893)9月,炼铁厂、熟铁厂、贝色麻炉钢厂、马丁炉钢厂、钢轨厂、钢材厂等10个分厂建成,第二年6月投产,共有工人3000人,外国技师40人。炼铁需要铁砂和煤等原料和燃料,于是张之洞又派德国技师在湖北大冶附近勘察,发现此处铁矿蕴藏丰富,从而兴建了中国第一个用近代技术开采的露天铁矿——大冶铁矿。接着,张之洞又开发了江西萍乡等煤矿。这样,以炼铁厂为中心,兼采铁、采煤和炼钢为一体的中国近代第一个、也是远东第一座钢铁联合企业建成,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开中国重工业之先河。汉阳铁厂的建成,固然声势很大,但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铁厂从投产开始就一波三折。首先是由于湖北附近的铁矿石含磷较多,采用贝色麻炉方法炼出的钢太脆,容易折断,直到改用了马丁炉方法才解决了这一难题。再加上传统官办的各种弊端积重难返,汉阳铁厂从筹建开始就财政亏损,张之洞为此心力交困,只得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招商承办”,委托“亦官亦商”的盛宣怀督办铁厂,走上“官督商办”道路。此后,汉阳铁厂又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形成系列,一度颇有生机。光绪三十四年(1908),盛宣怀奏准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改为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至辛亥革命前,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吨。

汉阳铁厂虽然并没有达到盈利的目的,但是随着它的兴建,在武汉及周边形成了一系列近代工业企业,为日后武汉及长江中游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张之洞还创建了中国首家系统完备的军工厂——汉阳兵工厂,“汉阳造”步枪也从此闻名中国,在中国近代军事建设以及国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晚清进口的美制加特林机枪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402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