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中日甲午战争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5:52:07 0

>>时间:1894

日本自19世纪中叶明治维新以后,国势日强,开始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一年(1894~1895),日本挑起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因1894年按中国干支纪年为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一方面诱引中国出兵,一方面成立大本营,准备挑起战争。6月8日,直隶提督叶志超等率部抵朝。日本政府以保护侨民为借口,乘机出兵,占领了朝鲜皇宫,扶持了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权,强迫朝鲜与之签订了《日韩同盟》,并以朝鲜政府的名义要求中国撤兵。清政府则要求日本同时撤兵,但日本决意挑起战争,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7月25日,日本在丰岛附近海域对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只发动突然袭击,同时向驻牙山的清军发起进攻。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日本随即向中国正式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海战中沉没的北洋舰队“威远”号舰名牌

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

8月上旬,总兵卫汝贵、左宝贵等率四部援朝清军万余人抵达平壤。9月15日,日军分三路进攻平壤,战斗在大同江南岸、玄武门外、城西南三处展开。日军主攻玄武门,总兵左宝贵登城指挥,中炮牺牲,玄武门失守。当晚,叶志超等弃城而逃,到26日,清军全部退至鸭绿江以北中国境内。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在陆军争夺朝鲜半岛的同时,日本海军也出动至黄海西部。9月上旬,清廷由海路运援兵赴平壤,北洋舰队奉命护航。17日,北洋舰队在完成护航任务后正准备由大东沟口外返航,与日舰遭遇,黄海海战爆发。北洋舰队参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为12艘。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多艘军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号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号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战斗共历时5个多小时,双方伤亡惨重,日舰撤离战场,北洋舰队也返回旅顺。这一战中,北洋舰队5艘军舰沉毁,日军5艘军舰受重创(后两舰沉没)。北洋舰队返回旅顺后,李鸿章下令水师避于威海港,实行“保舰制敌”的消极防御方针,等于把黄海制海权拱手让人。

金旅之战

清军溃退中国境内后,清政府任命四川提督宋庆为诸军总统,领清军共82营约3万人驻守鸭绿江北岸。但各部之间缺乏协同,不服宋庆调度,士气不振。10月24日,日军泅水过江,当夜又在虎山附近的江流中架设浮桥渡军。25日晨,日军向虎山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退,日军占领虎山。清军其他各部得知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

10月24日,另一路日军2.5万人在军舰的掩护下,在旅顺后路的花园口登陆。11月6日,日军攻占金州(今属大连)。17日,日军开始向旅顺口进逼。驻守于此的清军有1.4万余名,早已军心涣散,毫无斗志。22日,日军攻陷旅顺口,血洗全城。

中日甲午战争

“镇远”号的主锚

日军攻陷刘公岛后,北洋舰队残存的舰船悉数被日军掳去。“镇远”号铁甲舰上的这枚主锚被日军作为“战利品”陈列在东京的公园内,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归还中国。

威海卫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北洋舰队尚有各种舰艇26艘,却根据李鸿章的防御方针龟缩于威海卫港内。1895年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水师提督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5日凌晨,旗舰“定远”号中雷搁浅。10日,“定远”号弹药告罄,管带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也自杀殉国。12日,洋员浩威伪托丁汝昌的名义,向日军投降。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之后,连占凤凰城、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以期挽回颓势。1895年1月17日起,清军先后数次大规模反攻海城,皆遭挫败。3月上旬,山海关外的牛庄、营口、田庄台相继失守。10天之内,清军6万余人便从辽东全线溃退。

威海卫失陷后,清廷派李鸿章赴日议和。4月17日,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甲午战争结束。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402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