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经略之才王文统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09:31:55 0

>>时间:?~1262

中统元年忽必烈在开平即位之后,与占据着和林的阿里不哥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阿里不哥兵败之后,忽必烈的地位得以巩固。为了有效地统治已经占领的区域,削弱豪贵的权力。忽必烈设立了行中书省,任命大臣王文统担任了这个“行中书省”的主官。

李璮幕僚

王文统(?~1262),字以道,金北京府路大定府人,早年曾中经义进士。据载,他“少时读权谋书,好以言撼人”,又曾“聚历代奇谋诡计为一书”,儒学名臣姚枢、窦默都曾指斥他“学术不正”。从上述显然含有贬意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文统虽然以经义中举,其为学并不局限于儒家。其实,这也是金朝末年北方许多知识分子的风尚,不独王文统一人为然,如耶律楚材、刘秉忠都兼通天文、地理、术数、释道、医卜之学,只不过王文统的兴趣在法家和纵横家而已。在当时战乱未息的历史条件下,谋略、经济之才比纯粹的儒学更为积极和实用,王文统所学,实在无可厚非。

经略之才王文统

缂丝仪凤图·元

蒙古的连年进攻,使金朝在河北、山东的统治瓦解,各地豪强乘时而起,盘踞一方。当蒙古军到来时,他们大多俯首归降,被蒙古统治者任为各地军民长官,准许世袭统治其地,可以自辟僚属,当时称为世侯。身处乱世的知识分子,或为寻求庇护以保全身家性命,或为乘机施展才干建立一番事业,纷纷投奔各地世侯。王文统也“以游说遍干诸侯”,开始没有得到赏识,后往山东见李璮,“与语,大喜,即留置幕府,命其子彦简师事之,文统亦以女妻。由是军旅之事咸与咨决”。李璮在当时各路诸侯中占有特殊地位,自其父李全以来一直占据山东全境,势力深厚,拥有比其他世侯更大的自治权;李璮不仅“善用兵”,且能重用士人参谋军事政务,志向颇大。文统谋略超群,与李璮结为翁婿,成为其亲信谋主,可谓如鱼得水,当能施展雄才,多有建树。《元史》记载,“李璮岁上边功,虚张敌势,以固其位,用官物市私恩,取宋涟、海二郡,皆文统谋也。”李璮辖境紧邻南宋部署有重兵的淮东路,蒙宋开战以来,蒙古统治者需要用他来承担东线攻防之责,李璮也借此自重,与蒙古朝廷讨价还价。蒙古朝廷多次要征调他的军队,都被他以本境防务重、不宜分军为由巧言拒绝,而且还多赐金、银奖赏所部有功将士。当时各地世侯均出兵从征,百姓深受签军之苦,独山东一地免于征调。

元宪宗二年至七年(1252~1257),李璮先后出兵从南宋手里夺取了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涟水诸城,扩大了辖区,李璮以此向蒙古朝廷报功邀赏。

宪宗九年(1259),忽必烈统兵攻鄂州,宋右丞相贾似道亲督诸军守御。守城宋军一夜间就树起木栅环城,阻挡住了蒙古军的进攻,忽必烈十分赞赏,认为贾似道很有才干,对扈从诸臣说:“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刘秉忠和张易当即进言荐举:“山东有王文统,才智士也,今为李璮幕僚。”以问廉希宪,希宪也说对文统才名早有所闻。

经略之才王文统

缂丝八仙拱寿图轴·元

此缂丝图以十余种色丝装成的小梭在白色丝地上依画稿缂织出八仙人物及南极仙翁的形象,表现出八仙祝寿的主题。人物面目清晰,神情平和,服饰飘逸。鹤、鹿、流云、山石、修竹等衬景为画面增添了动感和高雅脱俗的仙境氛围。此图钤“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御览之宝”等6印。《盛京书画录》、《秘殿珠林》均有著录,是研究元代缂丝作品的重要实物资料。

受命秉政

1260年三月,忽必烈即帝位,四月,设立中书省“以总内外百司之政”,即起用王文统为中书平章政事(副宰相)。忽必烈原藩府中人才济济,如刘秉忠、张文谦、廉希宪、姚枢、窦默、郝经、张易等,都是多年追随他的亲信家臣谋士或早经聘问的名儒。按以往蒙古朝廷惯例,新汗即位总是首先委任亲臣掌理政务,忽必烈却选择了汉人世侯李璮的幕僚王文统,而且一下子就拔擢为主持国政的宰相,原藩府旧臣张文谦、廉希宪、张易等反居其次(任左、右丞和参政)。这一方面固然出于忽必烈与众不同的用人胆略,同时也因为王文统确实“材略规模,朝士罕见其比”。他的任相显然得到了忽必烈最亲信的谋士刘秉忠和家臣廉希宪等人的支持。

经略之才王文统

釉里红飞雁衔芦纹匜·元

器物敞口,底略内凹,长方槽形短流,流下有一卷方形系,口沿无釉,砂底。四外施青白釉,釉面光泽莹润。内壁的釉里红绘一周宽带纹,内刻水波纹,底心绘飞雁衔芦纹。

由诸侯幕僚一跃而为朝廷宰相,王文统实现了生平的最大转折。一方面,忽必烈“授之政柄”、“委以更张庶务”,使他得以尽其才智,施展抱负;另一方面,也使他成为权力斗争的焦点。

王文统任中书平章政事,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自蒙古进入中原以来40余年,一直未能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原汉地的统治制度。窝阔台时期,耶律楚材试图推行汉制,受到蒙古贵族的强力阻挠,其所定制度“见于设施者十不能二三”。郝经这样描述当时汉地不治的情况:“法度废则纲纪亡,官制废则政事亡,都邑废则宫室亡,学校废则人材亡,廉耻废则风俗亡,纪律废则军政亡,守令废则民政亡,财赋废则国用亡,天下之器虽存,而其实则无有。”蒙哥时期,“旧弊未去,新弊复生”。忽必烈即位,始决意进行根本改革,便把“更张庶务”的责任交给了由王文统主持的中书省。


历史词典

卢世荣理财

元世祖忽必烈在王文统死后,任用阿合马主理财政。阿合马被杀后,元世祖起用蒙古元勋的后裔和礼霍孙执政,他的执政重点,是清除阿合马的党羽,改革吏治,汰度冗官,裁撤阿合马当政时增设的许多理财机构。但是和礼霍孙当政短短两年多,由于缺乏理财的经验,国家收入便发生了很大的问题。国家财政陷入崩溃,迫使政府不得不靠多印钞票来平衡收支,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至元二十一年(1284)十一月,忽必烈罢免和礼霍孙等人,任命这时刚刚由漠北南归的安童为丞相,用桑哥推荐的汉人卢世荣主持财政。但是,卢世荣以言利获得任用,在朝廷中没有有力的支持者,他理财不过四个月时间,就遭到御史台的参劾,并在追查中又进一步暴露了他擅自提升六部品秩、擅调兵马、紊乱选官等问题,很快被忽必烈罢职并诛杀。


中书省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是设立十路宣抚司。当时各路长官多世侯,享有兵民财赋之权,州县官吏皆为部属,子承父职。数十年来,他们上下相传,自行其政,视辖境为领地,百姓为私奴,任意盘剥欺压。如平阳、太原路,“官世守,吏结为朋党,侵渔贪贿,以豪强相轧”,“赋役素无适从,官吏狼狈为奸,赋一征十,民不胜其困,故多逃亡”。他们一方面对人民淫刑暴敛,另一方面又隐漏户计,侵蚀官赋。因此各地户口减耗,国家赋税严重受损。

中统元年(1260)五月,忽必烈下令设立十路宣抚司,对各路诸侯实行监督,整肃州县吏治,旨在使人民安于田里,国赋能如数征收。对宣抚司官的考核标准即是“户口增,差发办,方为称职”;先后所颁圣旨条画,规定了宣抚司对所管地方官吏以及户口、财赋、刑罚等各方面政务的体究权责。宣抚使除以忽必烈原藩府旧臣出任外,大多出于王文统所荐举。

“谋友”被杀

王文统不愧为忽必烈的一位得力干臣,李璮叛前,王文统似乎并不知情。然而李璮甫乱,即有人揭露王文统曾派儿子王荛与李璮私通消息。忽必烈查出王文统与李璮的通信,内有“期甲子”之语。忽必烈将这信给王文统看,王文统辩解说:“到甲子,还有好几年;我说这话,是要推迟他的反期。”忽必烈召窦默、姚枢、王鹗、僧子聪及张柔等人,拿出王文统的书信,问他们该定王文统什么罪,诸臣都说“当死!”中统三年(1262)二月二十三日,忽必烈将王文统及其子王荛处死。

经略之才王文统

方日晷·元

王文统究竟是否确有反意,已经成为历史悬案。王文统生长在金与蒙古相继统治的北方,似乎并未将自己当做一个汉人,如果说他反对当时的元朝统治,并无任何事实依据。况且他在元朝也深得忽必烈的器重,本身为官十分买力且出色,并无谋反的必要。忽必烈当年没有听信王文统的辩解,将之作为遁词,现在人们想一想,也许那确是王文统的真心话:一方面是拿着他的俸禄、对自己栽培有加的英明主子忽必烈,一方面又是有着婚姻关系的自己的女婿李璮,王文统想两全其美,却陷入了两难的夹缝,也许正是在这两难夹缝中无可奈何,王文统才断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忽必烈杀王文统,从此对汉人幕僚增加了疑虑,逐渐疏远,在朝廷中的汉人失去了显赫的位置。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885.html

上一篇:李璮叛乱
下一篇:元建行省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