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襄樊之战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09:31:42 0

>>时间:1268~1273

襄樊地处南阳盆地南端,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陲重镇。“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这是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进献攻灭南宋策略时说的一句话。至元四年(1267),刘整向忽必烈献策:“先攻襄阳,撤其捍蔽。”这个建议为忽必烈所采纳。

步步为营围襄樊

忽必烈根据刘整的建议,开始实施对襄阳的战略包围。首先,建立陆路据点,作为攻宋的根据地。早在1261年夏,忽必烈根据刘整建议,遣使以玉带贿赂南宋荆湖制置使吕文德,请求在襄阳城外置榷场,吕文德应允。蒙古使者以防御盗贼、保护货物为名,要求在襄阳外围筑造土墙,目光短浅的吕文德竟然同意。于是元人在襄阳东南的鹿门山修筑土墙,内建堡垒,建立了包围襄阳的第一个据点。至元五年(1268),蒙将阿术在襄阳东南鹿门堡和东北白河城修筑堡垒,切断了援襄宋军之路。至元七年(1270),蒙将史天泽在襄阳西部的万山包百丈山筑长围,又在南面的岘山、虎头山筑城,连接诸堡,完全切断了襄阳与西北、东南的联系,襄阳成为一座孤城。元军步步为营,在襄阳外围修筑了10余处城堡,建立起长期围困襄阳的据点,完成了对襄阳的战略包围。

襄樊之战

忽必烈灭南宋之战要图


历史词典

大圣寿万安寺白塔

至元八年(1271),由当时在中国做官的尼泊尔著名的建筑师阿尼哥(1244~1306)参与设计,在大都的阜成门内建造了著名的藏传佛教建筑一大圣寿万安寺,作为文武百官演习礼仪和做佛事的地方。在寺内设有忽必烈及其太子真金的影堂,并建立了一座砖砌的喇嘛塔。后来寺庙被火烧毁,只剩下了喇嘛塔。明代重修了这座寺院,改寺名为妙应寺。这座喇嘛塔由于外面涂着白垩,也就被称为妙应寺白塔。白塔的形制模仿尼泊罗(尼泊尔)式样,塔高50.9米,塔基为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高9米。塔身是硕大的白垩色覆钵体,形状如同葫芦,上半身为圆锥形的长脖子,有十三节,称“十三天”,顶上花纹铜盘的周围悬挂36个小铜钟。铜盘上竖8层铜质塔刹,有5米高,重4吨,分为刹座、相轮、宝盖和刹顶四部分。妙应寺白塔是现存元代最大的喇嘛塔。


知己知彼练水军

所谓知己知彼,元军深知宋军习于水战,于是也建立了水军,寻求制服南宋的战术优势。至元四年(1267)秋,阿术率军攻打襄阳,俘人略地而归,宋军乘蒙古回军之际,在襄阳以西的安阳滩派水军扼其归路,然后派骑兵直冲其阵,蒙古军队大乱,都元帅阿术坠马,险些被宋军活捉。蒙将怀都选善识水性的士卒泅水夺得宋军战舰,其余将领奋勇拼杀,才将宋军击退,转败为胜。

襄樊之战

襄阳炮(模型)

这是蒙古大军从阿拉伯地区引进的新式抛石车,俗称“回回炮”。这种抛石车在杠杆后端挂有一块巨大的铁块或石块,平时用铁钩钩住杠杆,放时只要把铁钩扯开,就能抛出“铁弹”或“石弹”。在窝阔台之后,忽必烈曾于至元十年(1273)靠回回炮攻下了数年不克的襄阳城,此后回回炮又称“襄阳炮”。

通过安阳滩之战,蒙古军队虽然打败了宋军,但却暴露出水军不占优势的弱点。至元七年(1270),忽必烈命刘整“造战船,习水军”,以图进取襄阳。刘整遂造船5000艘,日夜操练水军,又得到四川行省所造战舰500艘,建立起一支颇具规模的水军,从而弥补了战术上的劣势,为战略进攻准备了必要条件。

三年争夺困孤城

从至元五年(1268)蒙军筑鹿门堡、修白河城到至元七年(1270)完全包围襄阳,蒙古军队已处于战略上的优势,南宋政府为挽救危局,进行了反包围战与援襄之战。

至元四年(1267)冬,南宋任命吕文焕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次年十一月,为打破蒙军鹿门、白河之围,吕文焕命襄阳守军进攻蒙军,但被蒙古军队打败,宋军伤亡惨重。至元六年(1269)三月,宋将张世杰率军与包围樊城的蒙军作战,又被阿术打败。七月,沿江制置使夏贵率军救援襄阳,遭到蒙古军与汉军的联合伏击,兵败虎尾洲,损失2000余人,战舰50艘。至元七年(1270)春,吕文焕出兵襄阳,攻打万山堡,蒙军诱敌深入,乘宋军士气衰退,蒙将张弘范、李庭反击,宋军大败。九月,宋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率水军增援襄阳,蒙军水陆两军迎战,大败宋军,范文虎逃归。至元八年(1271),范文虎再次援襄,蒙将阿术率诸将迎击,宋军战败,损失战舰100余艘。这一时期,宋蒙两军虽然在襄樊外围进行了长达3年的争夺战,但因蒙军包围之势已经形成,不但南宋援襄未能成功,而且襄樊城中宋军反包围的战斗也不可能胜利,宋军只好困守襄阳。

水陆夹攻取襄樊

至元九年(1272)春,元军对樊城发动总攻。三月,阿术、刘整、阿里海牙率蒙汉军队进攻樊城,攻破城郭,增筑重围,进一步缩小了包围圈,宋军只好退至内城坚守。四月,南宋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招募襄阳府(今湖北襄樊)、郢州(今湖北钟祥)等地民兵3000余人,派总管张顺、路分钤辖张贵率领救援襄阳。二张率轻舟百艘,士卒3000及大批物资出发。五月,救援战斗开始,二张在高头港集结船队,把船连成方阵,每艘船都安装火枪、火炮,准备强弓劲弩,张贵在前,张顺在后,突入元军重围。船队到达磨洪滩,被布满江面的蒙军船舰阻住,无法通过。张贵率军强攻,将士一鼓作气,先用强弩射向敌舰,然后用大斧短兵相接,冲破重重封锁,元军被杀溺而死者不计其数,宋军胜利抵达襄阳城中。当时襄阳被困已有5年之久。此次战斗中张顺阵亡。

这次胜利虽然给襄阳守军带来希望,但在元军严密封锁下,形势仍很严峻。张贵联络郢州的殿帅范文虎,约定南北夹击,打通襄阳外围交通线,计划范文虎率精兵5000驻龙尾洲接应,张贵率军和范文虎会师。张贵按约定日期辞别吕文焕,率兵3000顺汉水而下,检点士兵时却发现少了一名因犯军令而被鞭笞的亲兵,张贵知道军情已泄露,随即果断地改变了秘密行动,乘夜放炮开船,杀出了重围。元军中阿术、刘整得知张贵突围,派数万人阻截,把江面堵死。张贵边战边行,接近龙尾洲,在灯火中远远望见龙尾洲方向战舰如云,旌旗招展,以为是范文虎接应部队,举火联络,对方船只见灯火便迎面驶来。等到近前,才发现来船全是元军。在这场遭遇战中,宋军因极其疲惫,明显处于劣势,张贵阵亡。元军派4名南宋降卒抬着张贵尸体晓示襄阳城中,迫使吕文焕投降。吕文焕杀掉降卒,夺回张贵尸体,把他与张顺合葬,立双庙祭祀。

至元九年(1272)秋,元军采取了分割围攻战术。为切断襄阳的援助,元军对樊城发起总攻。至元十年(1273)初,元军分别从东北、西南方向进攻樊城,忽必烈又派遣回回炮匠至前线,造炮攻城。元军烧毁了樊城与襄阳之间的江上浮桥,使襄阳城中援兵无法救援,孤立樊城。刘整率战舰抵达樊城下面,用回回炮打开樊城西南角,进入城内。南宋守将牛富与偏将王福皆因寡不敌众而投火自尽,樊城陷落。

唇亡齿寒,樊城失陷以后,襄阳形势更加危急。襄阳城中军民拆屋作柴烧,陷入既无力固守,又没有援兵的绝境。至元十年(1273)二月,元将阿里海牙由樊城攻打襄阳,炮轰襄阳城楼,城中军民人心动摇,将领纷纷出城投降。吕文焕无力回天,举城降元。襄樊战役宣告结束。

襄樊之战的最终失利,敲响了宋朝的丧钟。

襄樊之战

青白釉观音坐像·元

通体施青白釉,晶润光洁,如冰似玉。观音体态硕壮,广额丰颐,帔帛、长裙线条流畅,是元代景德镇窑瓷塑艺术的杰作。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881.html

上一篇:猛将阿术
下一篇:海都争位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