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生活在宋朝——所谓颜值,也得靠饬|发型与美妆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8 22:07:04 0


一、美还是要从头开始

自打民国以来,咱们中国男性的发型就简单多了。就算到了今天,男子发型最大的差别也基本反映在头发长度上。这没什么不好,好打理啊,方便又节约时间。所以,很多男性朋友难以理解他们的爱人、女友能耐着性子在美发厅耗去几个小时洗剪吹染烫一番,就为了一个新的发型。

咱们公平地说,现代女性发型样式种类,比宋朝女性要少很多,平日打理的时间也比宋朝女性少得多。

宋朝女性发型之多之复杂,让人啧啧称奇。

宋朝很重视笄礼,即女性的成人礼,把少女的发型改为发髻作为成人标志。行礼之时,亲戚们纷纷来庆祝,赠送礼品,可见笄礼在一位女性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宋朝女性的发型承袭了晚唐五代遗风,以高髻为美、为时尚。但一个人的头发就那么多,也有长短疏密之分,所以为了梳出时尚美丽的高髻,往往掺有从他人头上剪下来的头发,加添在自己的髻发中。甚至直接用他人剪下的头发编结成各种不同式样的假髻,需要时直接戴在头上,类似于今天的假发头套,在宋朝时称为“特髻冠子”或“假髻”。各种不同式样的假髻,可供不同层次的人物,在不同场合选择使用。由于假髻使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和普及,因此在宋朝的一些大城市,已经设有专门生产和销售假髻的铺子。

朝天髻就是富有时代性的一种高髻。朝天髻的梳法:先梳发至顶,再编结成两个对称的圆柱形发髻,由后朝前反搭,伸向前额。另外还需要在髻下垫以簪钗等物,使发髻朝上高高耸立。然后再在髻上镶饰各式花饰、珠宝。整个发式造型浑然一体,别具一格。

懒梳髻,又叫懒梳头、懒梳妆,样式是把头发梳于顶部,分成数绺,盘挽成髻。这种样式的髻,通常都是梳好的假发,用的时候直接套在头上,所以叫懒梳髻。

罗髻流行于民间妇女,其样式由头发盘辫而成。

流苏髻,相传是一位叫轻云的长发美女所创。这位女郎的头发茂盛,站在床上梳头,长发还要拂在地上。她绾成发髻后,还要在两侧各垂下一缕发绺至肩,飘飘荡荡,仿如流苏。

同心髻在宋朝也是无论尊卑都非常流行的发型。在有些地区,同心髻只限于未婚的女子。同心髻最高可达2尺,插银钗6只,后面插的象牙梳,能有手那么大。

鸾髻,是形似鸾凤的发髻,或者是在发髻上装饰着鸾凤钗。《宣和遗事》记载宋朝青楼女李师师的清雅美丽,就说:“亸眉鸾髻垂云碧。”她一直垂到肩上的鸾髻,如乌云一般浓碧。

螺髻,因样式如螺壳而得名,是宋朝成年女性采用的发式。

堕马髻是宋朝最为通用的一种发式。挽一个高髻,然后垂向一边,再加上小梳和珠饰,显得慵懒可爱。

芭蕉髻,椭圆形髻,四周饰有绿翠,艳如芭蕉,娇美多姿。

包髻,制法是在发式造型已经定型以后,再用绢、帛一类的布巾加以包裹。此种发式的特征在于绢帛布巾的包裹技巧上,将其包成各式花形,或做成一朵浮云等形状,装饰于发髻造型之上,并饰以鲜花、珠宝等装饰物,最终形成一种简洁朴实,又不失为精美大方的新颖发式。

双蟠髻,又名龙蕊髻。髻心特大,在双根处扎以彩色之缯。

双髻,在少女中最为常见。由头顶正中分发为左右两股,先在头顶两侧各扎一结,然后将余发弯成环状,将发梢编入耳后发内。

一窝丝,流行于已婚和老年妇女中。把头发聚集在脑后,盘成一个圆髻,上面插簪钗等饰物。

鸦鬟,宋朝又称丫鬟,流行于民间未婚女子中的发式。将头发分成两缕,编成结,左右各一个,或贴在双鬓,或垂于两肩。

盘福龙髻,髻大而扁,对睡觉不妨碍,所以又叫便眼觉。

盘好的各种发髻,自然还需要首饰。宋朝金银、翡翠、珍珠为材料的首饰只能用于贵族命妇,民间不得使用。但民间家庭比较富裕的女性,可以用玉质和水晶的首饰,琉璃首饰则在民间大行其道。头部的饰物还有各色鲜花、布带。

繁杂的发式,各种各样的首饰,搭配起来像一项小小的工程,目的无非为了一个字:美。从咱们的经验看,一个相貌平凡的女性,如果愿意并且主动学习怎么打扮自己,会越来越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妆容,因而更加自信,进而真的美起来。

二、颜值直指化妆品

头上脚上身上的问题,都解决了,现在就剩下脸了。咱们来看看宋朝女性是如何化妆的。

与唐朝的浓妆艳抹相比,宋朝女性的化妆倾向于淡雅之美。文人士大夫讥讽浓妆艳抹的女性为“鼓子花”,即“米囊花”,一种以花色浓艳著称的罂粟花。

宋朝女性脸部妆式有额黄、红妆、薄妆、素妆、佛妆等。

所谓额黄,就是在额部涂抹黄色的颜料。这种妆式出自皇宫,所以又叫宫黄。

红妆是在颊间涂抹红粉,唇点口脂。这种妆式深受仕女的喜爱,红粉佳人指的就是这种妆容的女子。

薄妆又称淡妆,就是在脸部略微施以淡淡的粉,显得极其雅致。

素妆就是在脸部敷上白色的铅粉或者米粉,这种妆式在宋朝颇为鲜见,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服妖。

佛妆在寒冷的北方很流行,冬天的时候,以括蒌涂面,一直不洗去,到了春暖花开才卸妆,因为很久不受风日侵袭,所以脸上的肌肤洁白如玉。

此外,还有泪妆,即用白粉抹在脸颊或者点染眼角,其状如啼哭,因此得名。

檀晕妆是一种素雅的妆式,先用浅赭铅粉打底,然后施以檀粉,面颊中部微红,并逐渐向四周晕染。

梅妆,是指在眉额上点画梅花,或者粘贴梅花形的花钿,是一种很受文人士大夫欣赏的妆式。

铅粉是宋朝女性主要的化妆品,又称“铅华”。所以,“洗尽铅华”最原始的意义是卸妆。

铅粉的特点是色泽洁白,质地细腻。但从今天科学的角度来讲,铅的确有漂白的作用,但是也会引起铅中毒,所以铅含量一直是监控化妆品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可惜宋朝的人当时并不懂这个科学道理。

花粉,因为制作时加入花卉等植物的香汁而得名。

雪丹,即高级的白色铅粉。

玉女桃花粉是宋朝女性化妆常用的一种妆粉,用石膏、滑石、蜡脂、蚌粉、壳麝和益母草等调配而成,祛斑养颜的功效很好。

除了粉之外,宋朝女性化妆所用的油脂主要有茶油和花子油。

香脂具有浓郁的香气,通常是用麻油、鲜花和香料配制而成。

太真红玉膏又称龙膏,因其敷在脸上面若红玉而得名。做法是:杏皮、滑石、轻粉等份蒸过,再加入脑麝少许,用鸡蛋清和匀。

孙仙少女膏是洗面用的油膏,用黄柏皮三寸、土瓜根三寸、大枣七个研磨而成。洗脸的时候,把膏子稀释在水中,经常洗,驻颜效果明显。

网络上亲切地称呼年轻的女性,往往用“美眉”这个词,原本只是取谐音,想不到歪打正着,崇尚眉的美,确实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眉,直到今天也是女性化妆的重点区域,在宋朝那更是备受重视。

说是打理眉毛,其实没有眉毛。宋朝女性在眉妆上继承了前人的研究和实践成果,第一步就是剃掉眉毛,然后才用墨来画出新的眉形。

后周之前,女性们都是用石黛等颜料描画成各种式样的眉形,宋朝已经不用青黛来画眉了,代之以墨。

您可不要误以为,宋朝的女子就是握着一支毛笔,蘸着墨水往剃过的眉部直接描上去。这水淋淋的能留得住吗?这里说的墨,是墨块。但也不是拿墨块直接画眉。而是选上等的墨,用火煨烤,然后用手指先染上墨色,再在眉部描出眉形。这个流程在宋朝又被称为“熏墨变相”。

宋朝女性的眉式,大有浓广、细淡之分。您可以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看出来。比如描写眉毛浓广的,吴渭在《春游诗》中写道:“今朝出阁去,拂镜浓扫眉”。比如描写细淡的,苏轼写道:“春来赢得小宫腰,淡淡纤眉也嫩描”。

宋朝女子的唇妆,方法和今天一样,用唇脂涂抹。但在颜色上可能没有今天那么丰富,主要就两种颜色:红色或者檀色,颜色有深浅的区别。不像今天女性的口红,一个品牌甚至有几十种颜色可供选择。

在富庶的宋朝,一位女性只要不是懒婆娘,就有条件把自己打扮得得体而漂亮,给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添加一份靓丽的色彩,颜值也是要靠捯饬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50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