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生活在宋朝——奇葩的粉丝就是那么多|瓦市勾栏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8 22:06:32 0


一、繁华都市的娱乐中心

咱们曾经带您去过宋朝的美食夜市,想必这一段日子您也经常流连其中。尽管宋朝的美食着实让您长了见识,给了您舌尖上巨大的享受,可是您也不能光是吃啊,多少得增加点精神食粮吧?咱们就带您去宋朝的文化夜市——瓦市勾栏去逛逛。

瓦市勾栏是宋朝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它标志着宋朝市民文化的蓬勃发展。

瓦市,史料中有瓦舍、瓦子、瓦肆多种别称,是当时的大型文化娱乐中心。《梦梁录》解释了瓦市名字的由来:“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北宋都城汴梁和南宋都城临安是瓦市最为兴盛的城市,景象热闹非凡。

勾栏是指用栏杆或绳索、幕幛等围成的演出场所,设有戏台、后台和观众席。《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可见当时的盛况。

勾栏里的观众席分为神楼、腰棚。神楼是正对着戏台而位置比较高的地方,放着供奉的梨园神之类的牌位,也设有观众席;腰棚就是围着戏台的木制观众席。观众席中还有等级,有“金交椅”,还有“青龙头”“白虎头”。金交椅是留给皇帝坐的,当然是在舞台正中最近处。按照古代“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青龙头”在舞台的左侧下场门附近,“白虎头”在舞台右侧的上场门附近,都是最好的位置。观众席里是没有站席的,每个观众都有座位,座位是不编号的,先到先坐。

瓦市的娱乐活动,也带动了商业的发展,《东京梦华录》里说:“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经日居此,不觉抵暮。”

作为固定的演出场所,瓦市拥有固定的专业演出队伍,保证了娱乐节目的质量。演出不受时间、天气的限制,早场的节目从凌晨五更便开演,晚场一直延续到深夜。

瓦市勾栏的演出主要分曲艺、戏剧、杂技和武术等几大类。

二、曲艺是说唱的艺术

说唱不是您今天听到的RAP、HIPOP,分说与唱两种形式,主要的节目有:

讲史,说历史故事。苏轼《东坡志林》里说道,家长烦孩子调皮,就会给他们钱,打发他们去听讲史。艺人讲三国故事时,小孩子听到刘备战败就会跟着皱眉流泪,听到曹操战败就会高兴地又唱又叫。

说经,指的是讲说儒佛经书。南宋临安张廷叟就是以说《孟子》而出名的艺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当时人们最喜爱的说经节目。

小说,由讲史发展而来,题材以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为主,表演时有乐器伴奏,当时又称小说为“银字儿”。

鼓子词,说唱时用鼓作为伴奏而得名。伴奏乐器除了鼓以外,还有管、弦乐,并有和声,它是文人士大夫尤为钟爱的节目。北宋时,《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将说与唱,伴奏与和声完美结合而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诸宫调,采用不同宫调的曲子组成叙事小单元,演唱传奇灵怪的故事。

合生,以说为主,中间穿插歌舞。最具特色的是,它有即兴表演的成分,能指物题咏,根据观众的要求随机应变,滑稽玩讽是它的风格。

商谜,类似于今天猜谜游戏的节目,会先用鼓声招揽观众参与猜谜。

说诨话,以滑稽幽默的十七字诗为主要形式,类似于今天的单口相声。

吟叫,将原本商贩叫卖之声升华为娱乐表演,以响亮优美,悦耳奇特为最佳。

嘌唱,以击鼓敲盏等打击乐伴奏歌唱的令曲小词,因为内容比较低俗,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批评。

唱赚,吸收了当时流行的各种乐曲以及少数民族音乐之长的说唱艺术,形成自身独特的错落有致的风格,内容涉及很广,山水之情、风花雪月、金戈铁马无所不包,所以不仅盛行于瓦市勾栏,也常常出现在士大夫的宴席和寺院的盛会上。

三、戏剧才算“大片”

人文社会的氛围,使得宋朝的戏剧在前人基础上获得高度发展,主要有杂剧、南戏、傀儡戏和影戏等形式。

杂剧,一种相对独立的舞台艺术,从过往的散乐或百戏中摆脱出来,风格以滑稽讽刺、插科打诨见长,角色多为官人、状元进士。杂剧主要流行于都城及其周围地区,史料记载四川等地也有,如南宋蜀地僧人大觉禅师有诗云:“戏出一棚川杂剧,神头鬼面几多般。夜深灯火阑珊甚,应是无人笑倚栏。”

南戏,南宋长江以南的戏剧,它最早产生于两宋之交的温州,故又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流行于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南戏中的历史戏《鸿门宴》《霸王别姬》《东晋》《西都》等,故事戏《夸父追日》《昆仑奴》《赵贞女》《王魁》等,都算的上当时的“大片”,为人们耳熟能详。难能可贵的是,南戏艺术和之前单纯的歌舞戏或讽刺剧迥然不同,故事内容、人物角色、音乐唱腔、表演技术、服装道具和脸谱化妆等元素一应俱全,作为完整的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艺术享受。

傀儡戏,就是木偶戏,在宋朝极为流行。“悬丝傀儡”用线提牵,“杖头傀儡”用木棍操纵,“肉傀儡”则是手举小儿模仿傀儡,“药发傀儡”用火药燃烧爆炸增强表演效果,“水傀儡”在船上或水上表演,可谓形式丰富。《梦梁录》中记载,傀儡戏的内容,主要“敷演胭粉、灵怪、铁骑、公案”及“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傀儡戏不仅在民间广受欢迎,甚至走入宫廷。比如在宋理宗的一次祝寿宴上,傀儡戏《踢架儿》《鲍老》和《群仙会》就曾连续进行了三次表演。

影戏,即皮影戏,在宋朝风靡一时,内容以讲史为主,正史野史相伴。宋仁宗时,有影戏艺人表演三国故事,当演到关公败走麦城被斩之时,观众纷纷落泪感慨。对于影戏的这种高超的艺术表现,洪迈在《夷坚志》中赞叹道:“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四、杂技玩的是惊险刺激

杂技在宋朝,表演的重点由宫廷走向民间,因此获得更广泛的拥趸,节目也更是花样百出:

爬竿,别称缘杆,宋朝常见的杂技节目之一。表演时,先将几丈长的杆子固定在地上,表演者缘杆而上,并在杆上作出各种惊险优美的动作。

口技,最具代表性的当推“百禽鸣”。《梦粱录》记载,在宫廷祝寿宴席上,口技艺人表演“百禽鸣”时,“内外肃然,止闻半空和鸣,鸾凤翔集”。这种惟妙惟肖的口技,恐怕今人也很难企及。

动物表演,主角则是大象、熊、猴子、马、羊、驴、乌龟、鱼、蛇、蚂蚁等,有着无限新奇的乐趣,比如熊耍棒子,鱼鳖起舞,乌龟迭塔等。

幻术,即魔术。《铁围山丛谈》记载了一位幻术表演艺术家,几十个人抬举的一艘船,他能瞬间变消失。在御楼前表演时,“上下莫不骇异”。

踏索,类似于今天的走钢丝。当时的人们惊叹于表演者踏索居然“快若风雨”。

马戏,在驾驭马的同时,做各种惊险动作,比如射箭,耍兵器,倒立,镫里藏身等等,时时引得观众欢叫惊呼。

五、武术,从战斗到表演

宋朝战事频仍,因此民间有高昂的尚武之风。浓厚的氛围,使得传统武术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武术作为一种社会娱乐活动,已经独立存在,不仅有专业表演武术的艺人,他们甚至还成立了专业组织,比如“英略社”,他们的表演也已经形成套路。

与为战争而训练的实用性武术不同,娱乐性质的武术表演更讲究精彩激烈的场面。

在《梦粱录》等书的记述中,宋朝的武术表演主要有棹刀、真刀、剑棒格斗以及刀枪与蛮牌对阵、徒手夺刀等攻守技艺。为了增加观赏性,甚至有男女棍棒对打;刀枪与蛮牌对阵时,“两人出阵对舞,如击刺之状,一人作奋击之势,一个作僵仆”;刀棒对打时,格斗双方用黄、白粉分别涂脸,两边各人手执木棹刀,成一字排列,两两出阵格斗。

相扑是从皇帝到普通市民都喜爱的武术娱乐项目。更为奇特的是,宋朝的瓦市勾栏出现了广受追捧的女相扑手,虽然被严肃的文人士大夫视为破坏社会风气,但即使到了南宋也一直得以延续。这也证明了一点,无论何时,人们的好奇心都趋向奇葩,奇葩就是那么容易吸粉。

瓦市勾栏里这些让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得宋朝大城市的夜晚散发出活色生香的烟火之气。它如此亲近每一个普通市井居民,让他们在一天辛苦劳作之后,于妙趣横生中身心得以放松和享受。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50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