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生活在宋朝——观念,居然如此超前|火葬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8 22:05:39 0


一、观念因佛教而变

入土为安的丧葬观念,在咱们古代是绝对的主流。现代社会已经普遍实行火葬,并且认为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古代,这远远不是能被普遍接受的观念。即使如此,宋朝却已经出现了火葬的趋势,千年之前的人们居然有如此超前的观念,着实让人感佩。

火葬的盛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只发生在宋朝。宋朝之前,以及之后的元明清三代,火葬都遭遇强烈的思想意识和官方政策的抵制。宋朝《东都事略》记载:“近代以来遵用夷法,率多火葬。”这里的“夷法”就是指佛教提倡实行的火葬。

北宋时期,火葬盛行于东京汴梁和河东地区。湖北、陕西、山东等地也有关于火葬的记载,四川、浙江、福建、广东、江苏等地,虽然在北宋时已经出现了火葬现象,但尚未盛行,一般仅在佛教徒中进行。

到了南宋,广大南方地区开始盛行火葬,并逐渐成为社会习俗。两浙路是南宋火葬最为盛行的地区。四川自孝宗以后,火葬大盛。根据历史学者的统计,南宋时期四川的火葬墓约占两宋四川火葬墓总数的80%以上。当时的成都,更是引领四川火葬之风。此外,广东的番禺、佛山、新州等地都风行火葬,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也有火葬的记载。

您或许会有疑问,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对于火葬,宋朝为何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呢?其实这与佛教在宋朝的世俗化以及宋朝是个开明社会有着直接的关系。

佛教主张火葬,认为肉体只是承载灵魂的皮囊,精神的永恒与肉体无关,人应该追求精神的超脱,最终升入西方极乐世界。随着佛教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和广泛传播,到了宋朝更为本土化、世俗化,对当时民间丧葬习俗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佛教丧葬模式的抵触情绪日趋减弱,不再将其视为可怕之举或大逆不道,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乐意采用这种外来的丧葬礼俗。宋朝《搜采异闻录》载:“自释氏火葬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

从实际状况看,宋朝火葬盛行的地区,也正是佛教活动活跃的地区。北宋到了徽宗年间,开封府有寺院691座,荆南府(湖北荆州)有550座,遍布城内外。五代十国时两浙路被称为“东南佛国”,南宋时临安是两浙路佛教活动最昌盛之地,苏轼曾评论:“钱塘佛者之盛,盖甲天下。”据《梦梁录》里的统计,南宋临安城内外寺院有671座之多。

宋朝传统的丧葬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厚葬之风。传统的土葬花费巨大,不仅对当时的普通人家是个沉重负担,即使对于士大夫之家,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因此佛教提倡的花费较少的火葬,给平民百姓在丧事上省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火葬一般不受身份等级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丧家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量力而行,于是火葬首先在平民阶层尤其贫困人家流行开来。《寰宇琐记》记载,一些富户在佛教的影响下,也会花费不少银两请僧人做法事,实行火葬,并被视为风光之事。

在之前的宋朝社会生活考察过程中,您知道宋朝是个有着浓厚开明色彩的社会,这种开明在火葬上也有很大程度的反映。从形式上看,宋朝官方虽然多次下令禁止火葬,但实际上,却对火葬采取了一种比较宽容而放任的态度,这也是宋朝政治上崇尚宽厚的表现之一。《宋史》载:“其君一以宽仁为治,故立法之制严,而用法之情恕。”也就是说宋朝立法很严,但在执行过程中却比较宽松。在关于宋朝的史料中,确实也鲜见因火葬而遭到处罚的事例。宋朝以仁治天下的政策,自然为佛家火葬的推广开了方便之门。

宋朝官方不仅对火葬采取宽松态度,甚至皇室也有火葬的记录。《华阳集》记载,嘉祐八年,年仅四岁的皇侄孙赵士弇夭折,“火而寓骨于都城之西大慈佛祠”。连皇室成员都有施行火葬的,可见佛教丧葬观念已深入人心,它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自然不言而喻。

二、身后事的儒佛之争

宋朝火葬的盛行,给当时及后世社会造成了一系列的重大影响,最主要的是使传统、繁琐的儒家丧葬礼制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改变了宋朝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

在丧葬观念上,儒家以“入土为安”的厚葬方式为宗旨,认为先人的发肤不可破坏,否则就是后辈的不孝之举。儒家的这种丧葬观,在宋朝以前一直左右着中国古代丧葬民俗的导向。到了宋朝,佛教有了广泛的民间基础,佛教火葬方式便与儒家土葬方式产生了文化上的极大冲突。

这种冲突的典型表现是,一部分文人士大夫对火葬的盛行深感悲痛愤怒,指责火葬为破坏风化、大逆不道之举。他们一方面要求官方采取措施严格禁止火葬,一方面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改变这一局面。程颐说:“吾家治丧不用浮屠。”浮屠就是佛家的火葬之法。朱熹、吕祖谦都态度鲜明地反对火葬,教育弟子不能循俗“用僧道火化”。但在当时,持这种明确反对态度的比例并不多,士大夫们的痛斥实际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抵不住火葬之风的日渐盛行。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极力倡导土葬,其目的就是通过儒家倡导的贵贱有别的丧葬礼制来维持等级制度,实现长治久安。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巅峰时代,造就了一大批富裕商人。儒家等级森严的丧葬礼制,使富而不贵的人家想在丧葬上铺张、风光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佛教的火葬却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只要丧家有钱,不仅可以在火葬仪式上大大方方地讲求排场而不会背上奢侈的罪名,而且还可以博得“孝”的美名,扬名于世。于是,用盛大的佛教斋会、水陆道场来表白“孝心”,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流风习俗。

宋朝火葬的盛行,也开创了元明清三代的火葬风气,并使它最终成为中国民族传统葬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朝以后,火葬虽然受到了元明清三朝统治者的严厉禁止,使它不能在宋朝的基础上获得突破性的进展而广泛普及于整个社会,但这种省钱、省时、省地的丧葬方式却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因此,咱们可以暂且不管儒家和佛教的丧葬观念之争,仅仅从科学与文明的角度,咱们也知道,宋朝在中国古代丧葬文明上,开拓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局面。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49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