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汉军平定公孙述之成都会战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6-05 21:41:16 0


一、成都会战前汉蜀双方的基本战略态势

刘秀平定公孙述一直是采取北方战场首先击灭隗嚣集团,然后南下巴蜀,南方战场则沿大江由东而西水陆并进的战略,这一战略使公孙述不得不被迫两面作战。

北方战场刘秀军在建武八年(公元32年)冬,被蜀军5000援兵击败于略阳战役后,被迫退出陇地,建武十年(公元34年)十月,刘秀军以来歙统率诸军,发动了平定隗嚣集团的最后一次战役——落门战役,一举将隗嚣集团的势力全部荡平,只有隗嚣的大将王元投奔了公孙述。刘秀平定了隗嚣集团,便打破了公孙述西北方向的屏障,巴蜀的门户遂暴露于刘秀军的兵锋之下。

隗嚣集团的覆没,引起蜀地吏民的极大慌恐,社会动荡,人心浮动,公孙述为了安抚人心,想出一条妙计,他将秦代时期成都城外一座空废的粮食仓库,改名为白帝仓,公孙述命人四处传播消息说,白帝仓冒出的谷子形如一座座山陵。百姓几乎倾城前往观看,公孙述借此机会大会群臣,高声询问臣下可否看到白帝仓冒出的谷山。群臣皆答“无”。于是公孙述对大家说,“讹言不可信,传说隗嚣已被消灭的谣言,也象传说白帝仓会冒出谷山一样,全是谎言”。尽管公孙如此挖空心思地稳定蜀地军民的情绪,但随着汉军的顺利进军,整个巴蜀地区的民心再也无法安定了。

南方战场,汉军统帅岑彭在攻克了夷道、夷陵,巫县等地区后,逆江而上,大军进展顺利,先锋部队已逼近蜀地重镇江州(今四川重庆),南方战场的战略形势更加对公孙述不利。

二、汉蜀双方成都会战作战序列

汉军

统帅征南大将兵岑彭

将领大司马吴汉

中郎将来歙

虎牙大将军盖延

辅威将军臧宫

骁骑将军刘歆

武威将军刘尚

威虏将军冯骏

扬武将军马成

太中大夫郑兴

护军高午

唐邯

总兵力南北战场共约18~20万人(南方战场大约10万人)

蜀军

统帅蜀成家皇帝公孙述

将领大司徒谢丰

执金吾袁吉

翼江王田戎

汝宁王延岑

将军公孙恢

将军环安

将军公孙永

将军王元

将军吕鲔

将军侯丹

将军魏党

总兵力约20万人左右(南北战场加各要塞守军)

三、汉蜀两军作战策划

汉军在消灭隗嚣集团后,基本上扫除了南下的障碍,因而,更加坚定地贯彻其北、东两个方向钳击成都的战略方针。刘秀一方面责令来歙军攻取武都(今甘肃成县西),迅速南下,另一方面命南方战场的岑彭、吴汉军向成都进逼。同时还数次下书公孙述,劝其降服,企图以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相结合的手段,制服公孙述集团。在南方战场的岑彭军为了迅速兵临成都,则采取重兵绕过战略重镇江州,奇兵出袭成都背后的战术,以求攻克成都,迫使成都外围诸要塞之军不战而降。

蜀军公孙述,为了摆脱自己两面作战的被动处境,利用北方战场现有的兵力,力图阻止北面汉军的南下,同时欲集中蜀军的主要兵力,对付西进的岑彭军,以解除对成都的最大威胁。为此,将其主要将领和成都地区的全部兵力均云集成都一带地区,与汉军作最后之决战。

四、汉蜀成都会战的作战经过

一、北方战场建武十年(公元34年)十月,在汉军攻破隗嚣军的落门城邑后,隗嚣大将王元即放弃翼城而投奔公孙述,公孙述以王元为将军。不久,公孙述为遏止汉军南下,遂命将军王元,环安等,率军占据河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下辨(今甘肃徽县境)两城,以阻止汉军的攻势。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六月,来歙率领虎牙大将军盖延和扬武将军马成等军向河池、下辨进击,大破王元、环安军后,乘胜急进。蜀人大惊,环安遂命刺客刺杀来歙,来歙身负重伤,急召盖延,嘱托代其统军,来歙已自知将死,便支撑身子上书刘秀说:“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写罢投笔抽刃而绝。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刘秀决定亲自率军征公孙述,秋七月,行至长安。当年十月,马成率军扫平了武都郡(郡治在下辨)蜀军的残余势力,随即以刘尚军南下入蜀,以与岑彭,吴汉军会攻成都。

二、南方战场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春,岑彭率军进至江州,蜀军翼江王田戎屯驻该城,兵多势众,粮食充足。岑彭料到难以短期内击拔该城,于是便按预定策划,留将军冯骏之军,困守江州之田戎军,自率主力乘胜沿今嘉陵江上行,直攻垫江(今四川合川),下平曲(今四川武胜),缴获蜀军粮食数数十万石。

公孙述对岑彭军的西进,甚为惧怕,急令其,竦宁王延岑、将军吕鲔、公孙恢、王元等,率全部主力大军防守广汉(今四川广汉北)及资中(今四川资阳),以利用今沱江阻止岑彭军的西进;同时,派遣将军侯丹率2万多人防守于黄石(今四川永川),以防止汉军迂回成都的侧背。

岑彭为吸引蜀军的注意力,多处设置疑兵,留下护军扬翕与臧宫军,牵制延岑等军,自率部分兵力沿江退还江州。然后,沿都江而上,袭击侯丹军,一举将侯丹军击破,乘胜昼夜兼程2000多里,绕至延岑,吕鲔,王元,公孙恢军的背后,突然攻拔了犍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旋即以精骑疾驰广都(今四川成都南中心镇一带),进至仅距成都数十里之遥。岑彭军迅若疾风骤雨,兵锋所至,蜀吏民皆望风而奔逃。

公孙述当初闻知汉大军尚在乎曲,因而,便发大军前去迎击,待岑彭军至武阳,绕至延岑等军背后,蜀地异常震惊,公孙述以仗击地十分惊恐的喊道:“是何神也!”公孙述急派刺客刺杀了岑彭。

辅威将军臧宫,统率东部兵马与降卒5万多人,与延岑军对峙于沈水,臧官兵多粮少,后方粮食运输中断,引起吏卒慌乱,降卒多欲逃散,附近郡县又拒绝供应臧宫军粮食,情况危急。臧宫想率军退走,又怕士卒乘机反叛,正在进退维谷之际,刘秀所派出的谒者正巧率军前往延岑处,并有马700匹。臧宫假传命令,截留了这些部队和所运物资粮食。立即命令部队星夜进兵,多张旗帜,并令人登山击鼓,虚张声势,右路为步兵,左路为骑兵,中间是水军船队,呼声震动山谷,向延岑军进击。延岑对汉军的突然进攻十分意外,登上高地远望,只见汉军汹涌而来,大惊失色,臧宫纵兵猛击延岑军,大破蜀军,蜀军被斩杀和溺水淹亡者1万多人,江水为之变浊。延岑逃奔成都,汉军乘胜猛追,尽获蜀军的兵马珍宝,投降汉军的蜀军达10万多人。臧宫挥军一直追至平阳乡(今四川绵竹县境),蜀将军王元率众投降汉军,遂攻拔绵竹(今四川德阳东北),斩杀了蜀将公孙恢。

岑彭军自岑彭被刺后,太中大夫监军郑兴暂时统领全军,以等待吴汉的到来。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十二月,吴汉自夷陵率3万大军沿江向武阳前进。建武十二年春,吴汉军与蜀将魏党,公孙永交战于鱼涪津(今四川乐山东北),将蜀军击破,遂进围武阳。公孙述又命将军史兴,率5000人前去救援,吴汉又将史兴军击灭,随之挥军攻拔广都城,斩杀了公孙永和史兴。

此时,公孙述的部将皆惊慌失措,不断有人叛离公孙述,公孙述虽然将叛降者的家族诛灭,但仍无法扭转众叛亲离的危亡局面。刘秀这时乘机再次下诏,劝告公孙述降服,但公孙述仍拒不投降。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七月,威虏将军冯骏攻下了江州,生擒了田戎,继续向成都进军。刘秀鉴此,下诏告诫吴汉说,“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然而吴汉却企图速胜,违背刘秀的作战指示,自率兵马2万多人进逼成都,在距成都10余里的江北扎营,架设浮桥,准备进攻成都城。与此同时,吴汉命副将武威将军刘尚,率万余人屯驻于江南,两军相距20多里。

刘秀得知吴汉军做这样的部署,焦急万分,立即使人责备吴汉说:“既不应轻敌冒进,又不应与刘尚两处扎营,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两地将无法救援,如蜀军以部分兵力缠住你部,以重兵攻击刘尚军,刘尚军必破,刘尚军破,你部必败。当前,幸亏没有出现这种局面,你必须立即引军返回广都。”刘秀诏书未到,公孙述果然便命其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率10多万大军,分为20多营,向吴汉军猛攻。同时命别将率1万多人攻击刘尚军,使其不能援救吴汉部。

蜀汉两军大战一日,吴汉兵少势孤,败下阵来,退入营垒坚守。谢丰等重兵包围了吴汉军,吴汉为摆脱被敌围歼的危险境地,于是便决定突围,以与刘尚军合兵一处。为此,吴汉召集众将领激励大家说:“我与诸君共历艰难险阻,转战千里,节节获胜。现已深入敌人腹地,兵至其都城城下,如今与刘尚军被敌人分割包围于两地,若不能合兵一处,后果将难以设想。我现在想暗暗潜出敌人包围圈,全军渡过江去,与刘尚合兵,全力抗击敌人,以摆脱我们的危险境地。大家如能同心协力,人自为战,大功即可告成。如若不然,我们必败无疑,成败与否,在此一举。”各将领一致拥护吴汉的决定。汉军遂闭营3天,休养士卒,并多树旗帜,通夜使烟火不绝。3日后的一天夜晚,留下一部尽力守卫营垒,吴汉亲率大部兵马,衔枚渡江,顺利实现了与刘尚会合的计划。谢丰军没有发觉吴汉军的行动,天明,便以部分兵力继续围吴汉军营垒,自率主力进攻刘尚军营。吴汉刘尚军皆出与谢丰军大战,白天明战至午后,汉军大破谢丰军,斩杀了谢丰,袁吉,歼灭谢丰军5000多人。吴汉遂率军退还广都,留刘尚军抗击蜀军。

吴汉率军进入广都,危急局面已经解除,刘秀得知,再次下诏吴汉说:“公还广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击公也。若先攻尚,公从广都五十里悉步骑赴之,适当值其危困,破之必矣。”其后,吴汉军与公孙述军反复交战于广都和成都之间地区,8次大战,8次均取得了胜利,蜀军兵势渐弱,公孙述遂退守成都城,吴汉军进逼城下,公孙述被困于城中。

辅威将军臧宫于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秋,在克绵竹,破涪城(今四川绵阳),继而攻拔了繁(今四川彭县境)、郫(今四川郫县)等地,迅速推进至成都,与吴汉军会师城下。

公孙述被久困焦急,便与延岑商议对策。延岑说:“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公孙述于是拿出大批钱财招募敢死之士5000多人,交给延岑指挥,准备与汉军决一死战。延岑为欺骗吴汉军,在市桥一带,多树旗帜,击鼓挑战,伪装成大军于此处出击的态势。然后,以奇兵绕至吴汉军的背后,一举袭破汉军。吴汉落入江中,牵住马尾才得以游至岸边。汉军此时还剩7天的军粮,吴汉命部队暗中紧急准备船只,欲很快退走。汉蜀郡太守张堪听说这一情况,急驰往吴汉军营,向吴汉陈述公孙述必败,不宜退师,应示之以弱,引公孙述出战,以斩杀公孙述。吴汉采纳了张堪的建议。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一月,臧宫率军攻成都的咸阳门,公孙述命延岑率军与臧宫战,延岑军三战三胜。公孙述亲自率数万大军与吴汉军交手,自天明战至日中,公孙述军无法进食,士卒疲惫。此时,吴汉命护军高午、唐邯率锐卒猛烈向蜀军冲击,公孙述军大乱,高午乘势冲入蜀军阵内,将公孙述刺于马下,公孙述被其部下抬入城内后,将后事托付延岑,当夜即死去。第二天,延岑便投降了吴汉军,汉军平定公孙述的成都会战,即告结束。

五、汉军成都会战后的措施

延岑投降后,吴汉遂率军占据了成都。吴汉杀公孙述妻子,尽灭公孙氏,并族延岑,纵兵大掠成都城,放火烧毁了公孙述的宫室。刘秀对吴汉这一行为严加斥责,并以古人秦西巴放麂。中山国君烹食乐羊之子的例子,教育吴汉不应做丧失人心的事情。蜀郡太守张堪入主成都后,推行仁政,秋毫无私,慰抚吏民,才获得了蜀人的拥护。

汉军平定公孙述之成都会战评述

汉军平定公孙述的成都会战,是刘秀统一中国西南地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作战。在这次作战中,汉军约出动20万大军,公孙述也倾其20万之众,以水陆两军在南北两个战场展开了决战。割据蜀地的公孙述集团的彻底覆灭,宣告了汉光武帝刘秀统一中国西南地区伟大历史使命的胜利完成。

汉军成都会战的胜利,除了刘秀进行的统一战争的正义性这一决定因素之外,在其作战指挥上确有许多胜于公孙述之处。

1.汉军坚定地贯彻了先夺陇,后击蜀的战略方针

汉军在贯彻这一方针中,先集中共主力战将和兵力于陇西地区,置公孙述于不顾。而公孙述与隗嚣集团又恰是战略上的低能之辈,在刘秀大军集中攻击隗嚣集团之时,隗嚣与公孙述竟不知唇亡则齿寒之道,双方不思同心协力,联合抗汉。待隗嚣集团行将覆没之前,公孙述才派出5000援兵,这点区区之力虽也起了暂时逼退汉军的作用,但隗嚣仍无力追歼汉军,致使汉军随即再次发动了落门战役,一举灭亡了,隗嚣军,使汉军打开了入蜀作战的通道,获得了可贵的战略基地。设若公孙述当时能倾其全力,与隗嚣合军作战,那么隗嚣、公孙述的失败,则肯定会延缓相当的时日。

2.水陆两军并进,南北两个方向钳击蜀军,形成了切合当时战场情况的最佳作战部署

汉军采取的这种部署使公孙述集团始终处于被迫两面作战,顾此失彼的困境之中,而刘秀军却欲进则进,欲停则停,牢牢握有行动的自由权。巴蜀地区纵横密布的山川河网,不但未能成为阻遏汉军进击的天然障碍,反而变做了掩护汉军机动的有利因素。汉军正是依靠天然的江河条件,使自己的水军走江率河,绕山过谷,机动自如,常常置蜀军苦心经营的防线于无用武之地,处处显示了水军的神威。

3.刘秀指挥决策的正确无误

汉军成都战役的胜利,既得利于刘秀当初保留水军,和以岑彭为南征的最高统帅的决定;又得利于会战进程中的正确指导。当吴汉只有两三万军队即轻敌冒进,进击成都公孙述10万大军之前,刘秀即明确诏告吴汉,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屯兵广都,待消耗掉公孙述的基本力量后,再依情况的发展变化,逐渐逼攻成都,当刘秀得知吴汉与武威将军刘尚隔江分别扎营时,又紧急下诏吴汉立即改变这种错误部署,退还广都,并与刘尚军成互为支援之势,岑彭率军入蜀之后,刘秀及时派出增援力量和为其补充军食物资,且又巧妙地为臧宫军所利用等等。这些,几乎都对汉军起了挽狂澜于既倒的作用。

4.汉军岑彭等将领战场指挥的灵活机智

汉军统帅岑彭等,不失为东汉初期最优秀的将领。事实证明,刘秀以岑彭为统帅,是当时统帅汉军打败公孙述的最合适的人选。岑彭熟知兵法之道,率领主力绕过坚城江州,正是“城有所不攻”的法则;岑彭逆今嘉陵江而上,吸引了公孙述10多万大军布阵于成都以西,做面向东方之防御态势,然后置该军于不顾,而秘密折返江州,再逆江而西,进入都江,以风疾电掣之势,突然绕至蜀军背后,兵锋直逼成都,也是兵法“军有所不击”之理,吴汉的布设疑兵,衔枚偷渡的成功等等,都说明了汉军这些杰出将帅的作战指挥,均胜敌一筹,蜀军的败;比似早巳在注定之中。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479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