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百家争鸣

细说历史——向戎的“弭兵”

历史大观园 百家争鸣 2020-07-14 00:23:01 0


从公元前575年的华元弭兵失败,到公元前546年向戎又一次启动晋楚等十三国在宋会盟,并达成弭兵新协议,其间又经历了整整三十年的战乱。老百姓所受的战乱之苦那是可想而知的。

晋楚之间的“鄢陵之战”打得相当激烈。开初的时候晋军没有信心,因为此前晋多次为楚所破。但是,这时楚国的逃臣苗贲皇把楚军的情况向晋军作了透露,说:“楚军的精良在于中军中的王族部队,而左右两部的战斗力都很差,只要在一开战的时候猛击其两翼,楚军必乱而大败。”晋厉公听了苗贲皇的建议觉得很对,就集中兵力打对方的左右军。果然,这样一来楚军大乱,楚军在败退过程中死伤很是严重,连楚共王也被射瞎了一只眼睛。楚军抵挡不住,第二天就带着部队逃回国去了。这次大战以晋胜楚败而告终。

但是,在“鄢陵之战”后的两三年间,晋国陷入了内乱的深渊。卿大夫的势力急剧上升。先是赵氏继而是郤氏,其次有栾氏和中行氏。灵公时赵盾“弑”君,其势不可一世。到景公时赵同、赵括被杀,赵氏势力一度削弱,后重立赵武,赵氏势力复强。厉公时卿族中以郤氏势力最强,竟至于三人为卿。对楚大战胜利后,晋厉公想借其余威削弱卿族势力,杀灭了郤氏势力,最后厉公自身却被栾氏和中行氏所杀。直到晋悼公上台,国内局势才稳定了下来。这时,大夫们才被迫表示“敢不唯命是听”(《左传·成公十八年》)。

细说历史——向戎的“弭兵”

鄢陵之战示意图。这是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国,在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展开的一次大战。

晋悼公是有为的,他整肃内政,起用贤能,救贫济困,减免税赋,节用民财,使国力有了很大提升,在对外战争中一度多次打败楚国。公元前565年,晋悼公两次邀集郑、齐、宋、卫、邾在邢丘(今河南省温县)会盟。会上晋悼公提出各国朝聘的财礼数字,让诸侯大夫都听他的安排。郑简公还当众献俘,表示真心顺从。历史上称这是晋悼公的“复霸”。

在晋悼公强势复霸后,晋和楚为争夺一些小国大打出手。在这种情况下,最可怜的是那些弱势的小国。公元前562年,晋以武力把郑从楚国手中夺过来。不多久,楚国联合秦国又把郑国从晋国手中夺回来。这年的秋天,晋再次大兵压境,郑只好又屈从于晋国。后来,郑国又几度反复。民众苦不堪言。

公元前553年,晋平公邀合齐、宋、卫、郑、曹、邾、苢、滕、杞、邾等国在澶渊(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北)会盟。这是晋悼公复霸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盟会。第二年,晋便发生了内乱。正逢东方大国齐时时有与楚结盟的意向,再加上国内厌战情绪的上升,晋实在难有作为了。

楚也是内外交困。地处东南地区的吴的兴起,成为其心腹之患。而且吴国又与中原大国晋结盟,对楚造成了不小的威胁。公元前549年,楚康王出动水师攻打吴国,结果是无功而返。后来虽然取得了一次大的胜利,但楚的力量也由此削弱了。

晋楚长期攻战,可以说是各有胜负。再加上齐国和吴国的加入,战局更加复杂化了。中原的小国夹在大国的缝隙中,受苦最深。同时,晋、鲁、齐等国大夫势力日升,使国内矛盾激化,而对外便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这就把弭兵问题又一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公元前547年,许灵公请楚国发兵攻郑。楚、陈、蔡合兵攻打郑国。郑国无奈,准备应战,这时郑国的执政子产却说:“晋楚将平,诸侯将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意思是说,不用大惊小怪的,大的战争现在是打不起来的,和平局面即将出现。结果真如子产所料,在郑国没有什么抵抗的情况下,楚军也很快撤走了。子产是一个小国的大政治家,他看清了当时诸侯国之间关系发展的大势。

需要有一个人出来当“和事佬”,他就是宋国的向戎。

宋国在当时的列国中国力中等偏上,又是一个较为中立的国家。而当时宋国的执政向戎与晋楚两国国君的私人关系都相当好,向戎的社会活动能力又是最上乘的。这些都成全了他成为弭兵的首脑。为了弭兵这件大事,向戎在大国间穿行。他先是到得晋国,找到了晋的执政赵武。赵武说:“这可是件大事,我得与大家商量商量。”于是,赵武把晋君和韩、赵、魏、范、中行、智六家的代表都找来会议。会上是韩宣子先开了腔,他大声地说:“战争,就是对人民的残害,是消耗国家财力物力最大的蠹(dù)虫,是小国人民的大灾星。现在战争是天怨人怒,再打仗是不得人心的,还是同意弭兵的好。”他停歇了一下,又说:“如果我们不是抢先弭兵,让楚国占了先,我们岂不被动了?”向戎马上接上去说:“韩子说得好啊,凡事都得顺势而行,晋国只有弭兵,才有希望。”当时的晋君已经名存实亡,但最后还是他点了头才算数。

细说历史——向戎的“弭兵”

祁奚雕像。祁奚在位约六十年,为四朝元老。他忠公体国,急公好义,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爱戴。盂县、祁县有祁大夫庙。

向戎信心满满,说服了晋国公室和掌实权的大夫们后,他又兴冲冲地来到了楚国。当时是楚康王执政,他正被内政外交搅得头疼不堪呢!看到向戎到来,热情地接待了他。向戎开门见山,对康王说:“我知道,这些年楚国也一直被战事所困,我给大王送来了一个好消息,晋公愿与楚王和好,答应以后再也不打仗。”楚康王问:“有什么条件吗?”向戎很干脆地告诉他:“什么条件都没有,要的只是和平。”楚康王听向戎这样说,乐得送他个顺水人情,一口答应了下来。

当时的齐国也是个举足轻重的国家。向戎到齐国,告诉齐景公,楚国和晋国都同意弭兵了,齐国将怎样呢?齐景公感到为难,倒是握有实权的陈文子爽快,说:“晋国、楚国已经同意了,我们有什么办法阻止?大家都在说停止战争,如果单是我们不答应,人民是会叛离和责备我们的。我们也同意。”

细说历史——向戎的“弭兵”

春秋青铜匏壶(太原市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向戎还到了秦国,秦国的国君说:“好啊,这是件大好事,现在天底下也只有你向戎能干这样的大好事了,我们支持你!”

向戎还去了一些关键性的小国。也是一路的欢呼和掌声。

这个向戎,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为了弭兵,为了让天下赢得和平与安宁,他不辞劳苦,一路风尘,走遍了大半的中华大地。

到了前546年春夏之交,向戎就不失时机地召集晋、楚、郑、鲁、齐、陈、卫、邾、滕、蔡、许、宋、曹十三国的代表在宋都召开“弭兵大会”。会上晋楚两国仍然有些矛盾,但在向戎的劝说下,还是达成了共识。双方表示以后永不言战,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原先分别属于晋、楚两国阵营的属国,从盟约生效之日起,都成为两国共同的属国,听命于两国,向两国同时交纳贡赋。这些规定换来了和平,而倒霉的还是小国以及小国的人民。

“弭兵大会”是顺乎民心的,所以受到了各国的普遍赞同和支持。这次大会换来了晋楚之间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相处,在经受了差不多二百年的战乱之后,难得地赢得了几十年的太平岁月。从此,中原地带的晋楚争霸,被长江流域的吴楚争霸所取代。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bjzm/2442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