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孔子周游列国

历史大观园 百家争鸣 2020-07-12 11:56:12 0


又是一年冬天到了,各国都举行腊祭,礼仪之邦的鲁国尤甚。人们都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规模之盛大为一年中之最。子贡目睹腊祭盛况,感慨地说:“一国之人皆若狂。”鲁定公率领百官举行盛大的腊祭仪式,行礼完毕,鲁定公就急匆匆地回宫,与齐景公送来的五十名女子玩乐去了,连祭祀用的肉也没心思分给大家。祭祀完毕后的供品之肉,食用之人会得到祖先的福佑,所以大家都抢着要。而且按照周礼,诸侯的祭肉要分给公族和朝中众官。

有人敲开宫门去要祭肉,鲁定公推给上卿季孙斯负责,季孙斯也忙于和齐景公送来的三十名女子玩乐,便推给家臣里冉。里冉因大司寇摄相事孔子平定“三桓”内乱、抑制家臣权利,从而怨恨孔子,故意不给孔子祭肉。

孔子参加祭祀回来,一直等到晚上,也没见祭肉发下来,不由得长叹一声,对前来问安的子路说:“我的治国之道看来是行不通了!”于是抚着琴唱起了《诗经》中的一句诗词——

彼妇之口,可以让人出走; 彼女之语,可以让人死败。 我走了,就可以优哉游哉,消磨时光!

唱完了,孔子就开始收拾行装。为了尊严,孔子打算离开鲁国。子路、冉求也弃了官跟随孔子一起出走,子贡、颜回也在其列。这颜回,为人谦逊好学,异常尊重师傅,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孔子常常称赞他说:“贤哉,回也。颜回,仁人廉士也。”

在吱扭作响的牛车上,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五十四岁的孔子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还要苍老,一张典型的国字脸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皱纹,额头上横刻着博学求知的痕迹,厚厚的嘴唇有些干裂。略带疲惫的面容却掩饰不住安详与忧郁,一双深邃的眼睛闪烁着智慧,凝视着远方。在孔子身后,有一群年龄悬殊、衣衫破旧但却十分整洁的弟子追随其后。在空旷的山野里,在苍茫的天宇下,白雪皑皑。眼前一片空旷,车轮在雪地上滚压着道道痕迹。望着漫天纷飞的大雪,孔子唱道——

雪花飞舞鲁国兮,消失在茫茫大地兮。

即将离开鲁国时,孔子一行在边境上徘徊了好几天。冉求多才多艺,心思细腻,此时明白:孔子之所以迟迟不离开,或许是在等待鲁定公、季孙斯来将他召回吧。但鲁国并没有派人前来挽留,此时的鲁国国泰民安,鲁定公、季孙斯已经沉溺于声色之中,他们巴不得处处宣扬仁和礼的孔子早早离开。满怀着对鲁国的眷恋,孔子慨叹道:“迟迟我行也,怎忍心离开父母之邦!”

孔子一行离开鲁国,首先到了卫国。即位快四十年的卫灵公喜滋滋地把他迎进宫去,向他询问行军打仗、排兵布阵的事。

孔子答道:“我还没有学过。”

卫灵公说:“如果不懂打仗,那还怎么做大臣?”便与孔子有点儿不欢快。

第二天,孔子一行悄悄离开卫国,到了宋国匡邑。匡人一直记恨着阳虎,一见孔子的相貌和阳虎相似,以为阳虎又来了,就把他们师徒几个团团围住。子路要和他们动武,孔子制止他说:“我和匡人没有仇恨,想必是另有缘故,过一会儿他们就会自行离开。”孔子安然坐在地上弹琴,正巧赶上卫灵公派人追来,请孔子回去,匡人才知道弄错了,谢罪而去。孔子于是又回到了卫国。

卫灵公先向孔子道歉,承认自己说话不当。孔子是知礼之人,坦然承认自己不辞而别的过错。双方哈哈一笑。

卫灵公问孔子:“卫国被强国包围,如何做才能在‘群狼’环顾之下求得生存?”

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向他讲述了一个故事——

周朝卿士单襄公有先见之明。却说单襄公受周定王委派,前去陈国。他看到路上杂草丛生,边境上也没有迎送宾客的人。到了陈都宛丘,陈灵公正与几个大臣戴着楚国时兴的帽子前去寡妇夏姬家,将单襄公冷落在一旁。单襄公回到洛阳后,就向周定王奏道,陈灵公将有大难,陈国也会面临灭亡。单襄公的预言很快应验了。未过多久,与夏姬私通的陈灵公侮辱了夏姬之子夏徵舒。夏徵舒一怒之下,将其射死。

孔子对卫灵公说:“单襄公之所以能预言陈灵公不吉,是因为他看到陈灵公缺少礼。不学礼,无以立。”

卫灵公说:“你说得很好,寡人的夫人南子也想跟你学礼,你去见见她吧。”

却说卫灵公夫人叫南子,是宋国宗室的女儿,美丽而淫荡。做姑娘的时候,就和宋国公子子朝相好。子朝也是男子中的绝色,两美相爱,胜过夫妻。南子嫁给了卫灵公,生了个儿子叫卫蒯瞆,被立为世子。此时,南子和子朝仍是藕断丝连,卫灵公也有觉察,只是不愿揭破,这也是有原因的。

且说卫国有个美男子叫弥子瑕,深得卫灵公的宠爱。一天,弥子瑕得到消息,说他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一着急,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私自驾着卫灵公的马车出了宫,去探望母亲。私用国君马车,按律要砍掉双腿。得知消息的卫灵公非但不怒,反而大声赞叹道:“多么孝顺的人啊,为了母亲甘愿冒这等危险!”又有一次,弥子瑕陪伴卫灵公游园。园中桃树果实累累,红绿相间,正是桃熟时候。弥子瑕摘下一个桃子,吃了一口,把剩下的顺手递给了卫灵公。卫灵公喜眉笑眼地一边吃着桃,一边向别人夸耀说:“子瑕爱寡人太深了!一个甜美的桃子都舍不得一个人吃,还分一半给寡人。”众臣都捂着嘴偷偷笑。弥子瑕也仗着卫灵公的宠爱,无所不为。

卫灵公在外面爱恋着弥子瑕,在家里又怕南子不乐意,就想办法讨好南子,时不时把宋国公子子朝找来和他夫人南子相会。丑声遍传,卫灵公也不以为耻。世子卫蒯瞆深恨这件事,就派家臣戏阳谋杀母亲南子,以平息丑闻。

一次朝会,卫灵公、南子、卫蒯瞆、戏阳都在。卫蒯瞆几次用眼瞪戏阳,示意其快快行动,但戏阳胆怯,不敢行动。南子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立刻看到了卫蒯瞆的杀心,觉察出戏阳的反常,便在朝堂上禀告卫灵公说:“世子要杀妾!不信可审戏阳。”卫灵公当即恐吓戏阳,戏阳如实招供,大怒的卫灵公便把卫蒯瞆驱逐出卫国。卫蒯瞆先投奔了宋国,后又投奔了晋国。世子出逃,卫灵公便立卫蒯瞆的长子卫辄为世孙,成为君位继承人。

等孔子再回来时,南子很想见见他。此时的南子内心深处非常脆弱,需要一个圣人让她变得坚强。孔子在鲁国,圣人之名已经非常响亮。二人见面以后,南子对孔子倍加敬重。孔子之所以与南子会面,是想借南子之口来推行仁政。子路知道二人相见后,很不高兴。孔子以为子路怀疑自己和南子有不可见人的勾当,立即予以澄清说:“如果与南子发生过什么,天厌之。”孔子见子路敢于提出批评,就称赞他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

有一天,卫灵公和南子同乘一辆马车出门,让孔子陪乘。走过街市的时候,听到有人唱起歌来——

同车者色也?从车者德也?

孔子听了叹口气说:“卫君好德不如好色!”此时孔子感到人言可畏,更觉得无地自容,于是离开卫国到了宋国。

此时,宋国灭亡了势力越来越小的曹国,有些骄横。孔子和弟子在大树底下练习礼仪。宋国司马桓魋,忌恨孔子来宋宣扬仁礼思想,就派人砍倒了大树,还想追杀孔子。孔子只得离开宋国,又返回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且说弥子瑕年龄长了几岁,脸上显出了衰老的容颜。卫灵公便对弥子瑕心生厌烦,转而看上了常常住在卫国的宋国公子子朝。这时,从前“私车”“分桃”的举动,便让卫灵公恼火。卫灵公对众人说:“弥子瑕这个家伙,从前居然敢私驾寡人的马车,目无主上;还把他吃剩不要的桃子塞到寡人手里,蔑视君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便喝令武士,将弥子瑕杀掉了。

宋国公子子朝见弥子瑕被杀,想想觉得后怕,于是干脆发起动乱。年纪大的卫灵公经不起这么折腾,一惊一吓就去世了。卫国众臣立卫辄为君,就是卫出公。其父卫蒯瞆借来晋国兵马,和阳虎一道占领了卫国戚城。卫出公急忙派人去齐国求救。一时间,晋国帮着卫蒯瞆,齐国帮着卫辄,父子争国,闹得不亦乐乎。孔子厌恶他们违背伦理,又离开卫国到了郑国。

走到黄河时,孔子记起了老子的教导——上善若水,又记起了自己攀登东山和泰山时的感受——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不禁慨叹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颜回在旁不住地点头。孔子解释道:“山,岿然不动,象征仁者的泰然与坚定;水,流淌不断,象征智者的思辨与柔韧。”

这时子贡问孔子:“君子见到大河,必观看思考,这是为什么?”

孔子说道:“流动的河水中,蕴含着君子立身处世之道。它长流不息,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生命,好似有德;虽有百折千回,却始终奔流向东方,又好似有志;面对千尺绝壁,一往无前,又好似有勇;水流必下,浩荡无尽,而不回返,又似有道;清澈透亮,万物于水中都能洗去污秽,洁净自身,又似善于教化。河水有如此之多的美德,不正是君子立身处世之道吗?”众弟子都禁不住交口称赞。

孔子到了郑国新郑,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东门旁发呆。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有人,其额头似尧,其脖像舜时的东夷族首领皋陶,其肩像郑国已经去世的上卿子产,然而自腰下与健壮的大禹比起来,不及对方三分。看他的样子,像一只丧家之犬。”子贡到了东门,找到孔子,如实相告。孔子笑了,坦然说道:“把我说成这副模样也没什么,不过说我像一只丧家之犬,倒是说得很对呀!”

孔子离开郑国,到了陈国。孔子在陈国时,有一只鹰坠在陈惠公的庭院里死了。楛木做的箭射穿了它的身体,箭头是用尖石做的,箭有一尺八寸长。陈惠公派人带着这只鹰,去请教孔子。孔子说:“这只鹰来得很远呢,它身上的箭是北方的肃慎氏制造的。从前周武王打败了商朝,开通了去南、北方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道路,命令他们各自拿出本地的土特产进贡,于是肃慎氏就向周武王进贡了楛矢和石砮,箭长一尺八寸。周武王为了彰显他使远方民族归附的威德,告示后人,让他们永远看到自己的权威,所以在箭尾扣弦处刻上‘肃慎氏进贡之箭’的字样。后来,周武王把此箭送给了大女儿,并把她嫁给了陈国开国之君陈胡公,从而楛矢就被带到了陈国。说不定,现在的陈国国库里还能找到此箭。”陈惠公派人寻找,果然在用铜装饰的木盒里发现了楛矢,和孔子所说的一样。从此,陈惠公对孔子更加敬重。

陈惠公向孔子请教治国方略,孔子说:“简单地说,就是仁政。”

陈惠公问:“何为仁政?”

孔子说:“为政以德,宽厚待民。”

陈惠公想了想,心里暗道:“这为政以德,其实就是限制君主的自由;这宽厚待民,其实就是减少君主的利益。这仁政不利于寡人,寡人怎能去实行?”于是,陈惠公虽然对孔子很尊重,但却不接受他的仁政思想。

孔子在陈国住了三年,吴国攻打陈国,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了,准备去蔡国。楚昭王听说博学的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便派人来聘请他。陈国、蔡国的大夫们一合计,认为如果楚国任用了孔子,那么陈国、蔡国可就悬了,于是派一群奴隶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孔子一行人所带的粮食吃完了,绝粮三日,孔子只是不停地弹琴唱歌。

子路对众弟子说:“夫子处处推行仁政,可是处处碰壁呀。”众弟子不答,多数人与子路一样,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

颜回矢志不渝,解释道:“夫子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羞耻。”

颜回的话,被孔子听到了,他高兴地对众弟子说:“你们处在世上,一定要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虽然三天没吃饭,但还是不忘谈自己的理想:“只要我们坚持推行仁政,那种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社会,就一定会实现。”

子贡想方设法跑出去,找到了楚人,告诉孔子师徒危险,并买了一石米扛回来。颜回与子路在破屋墙下做饭,有灰尘掉进饭中,颜回便取出来自己吃了。子贡在井边远远望见,很生气,以为他偷饭吃,便跑去问孔子:“仁人廉士也改变自己的节操吗?”

孔子说:“改变节操还叫仁人廉士吗?”

子贡说:“夫子您常说颜回是仁人廉士,他会不会改变节操呢?”

孔子肯定地说:“不会。”子贡便把刚才所见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人,已不止一日。虽然你如此说,但我仍不会怀疑他,这里面必定有缘故。你等等,我来问他。”

孔子把颜回叫到身边,对他说:“日前,我梦见先人佑助我。你把做好的饭端进来,我将祭奠先人。”

颜回对孔子说:“刚才有灰尘掉进饭里,留在釜里不干净,丢掉又太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样还能用来祭奠先人吗?”

孔子说:“如果这样,我们就一起吃吧。”

子贡在旁,满脸通红,已明白自己误解了颜回。颜回出去盛饭时,孔子环顾了一下身边弟子,轻轻说道:“我相信颜回的人品,不是从今天开始的。”从此以后,众人更加信赖颜回。

这天,对于孔子师徒来说,是个好日子。忍受了数天的饥饿后,终于可以饱餐一顿了。楚人接到子贡报告的消息后,派兵前来迎接,孔子师徒终于逃出了危难,众人的心思又凝聚到了一起。

孔子到了楚国。楚昭王非常高兴,要把千社之地封给孔子。楚国令尹芈申劝阻道:“当年周文王在丰,周武王在镐,封地仅有百里,因为能修德政,结果取代了商纣王。如今孔子的道德名望,不下于文、武二王,他的弟子也都是当代大贤,要是让他有了地盘,取代楚国也就不难了。”楚昭王就变了卦,对孔子也不再那么热情了。孔子乘车在街道上行走,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旁边走过,歌词是——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算了吧,算了吧。

孔子知道这个狂人有话要对自己讲,便下车,想同他谈谈,接舆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孔子知道了楚国不会重用他,便又往卫国赶。

路两旁,都是樟树,樟花刚开,藏在茂密的樟树叶里。孔子一行人往北行走,樟树越来越少,槐树越来越多。行至圣谷山,正是槐花飘香、蜂蝶飞绕之时。见有一个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孩子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前来,为什么不躲开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答道:“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

孔子愣了一下,笑着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孩子答道:“我叫项橐,七岁。”

孔子见项橐聪明伶俐,就有意来难为项橐:“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什么女人没有夫?什么天太短?什么天太长?什么城里没有官?”问完,孔子盯着项橐露出了微笑。

项橐想了想说:“您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无门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仙女没有夫,冬季白天短,夏季白天长,空城里没有官。”

孔子大惊,没想到这小小孩子竟然智慧过人!项橐这时不容孔子多想,反问他道:“现在轮到我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

“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是方的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竹子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拱拱手连声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驾着车绕道走了。

在回卫国的路上,孔子对弟子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项橐虽然小小年纪,可懂得不少,也是我的师傅啊。”冉求说:“夫子虚怀若谷,必能教化天下。”孔子哭笑着道:“这些年来,我一直是只丧家之犬呀。”众弟子都掉下了眼泪。孔子打圆场说:“我们要开心些,你们谈谈各人的志向吧。”众弟子擦干眼泪,子路首先说他可以治理千乘之国。孔子点头不语。冉求低调一点儿,说只想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的地方,治理三年就能让百姓过上富足的日子,不过礼乐教化方面,自己还不行,得依靠贤德的君子。孔子认为冉求有这样的才能,向他说:“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冉求可以去当总管。”还说,以冉求的才艺,从政是绰绰有余。

谈到这儿,有一帮人急匆匆赶来,高声呼喊,寻找孔子。这帮人为首者,是鲁国季氏的家臣成万。他们随车捎来了十坛陈年老酒,坛口的封泥打开后,香气扑鼻。酒从坛子里倒出来,像油一样黏稠挂碗。见鲁国老家来人,孔子师徒都十分兴奋。

成万告诉孔子:季孙斯在开春时节去世了,临死前,他让人用轿子抬着,绕曲阜城看了一大圈。季孙斯说,鲁国本来有机会兴旺称霸的,只因为他做得不好,没能留住孔子。因此,他叮嘱儿子季孙肥,在他死后,一定要招孔子回鲁国。季孙肥任相国以后,立时想派人请孔子回来,可是大司寇公之鱼却反对。他说,孔子现在已经是大名士了,当年,先君用过他,没能善终,为天下诸侯耻笑。如今再招孔子,你有把握取得好结果吗?孔子那个人,可不是那么好侍候的。如果再闹崩,又该被人笑话了。还不如干脆招他的弟子,比如冉求,他是从政的好手。季孙肥说,冉求一向机谋善断,就召他回来吧。

孔子见成万如实相告,并没有对公之鱼等人心生厌恶,反而心情十分高兴。此时,孔子离开鲁国已经十年了。十年后,季孙斯终于后悔、认错。孔子当即答应让冉求回到鲁国。

孔子谆谆教诲冉求说:“召你回国,本身说明鲁国对你信任,你要发扬擅长政事的优点,成大器,干大业,竭诚辅助相国治理好鲁国。鲁国是周公姬旦的封地,礼乐制度完备,治理好鲁国,各国诸侯定会仿行,天下归仁的日子就不远了。”

冉求问:“听到聘请就该去做吗?”

孔子答道:“听到了就该去做。”

冉求心酸地说:“我实在不愿意离开夫子啊,还是让别的弟子代我去吧。”

孔子劝道:“那怎么行呢?学以致用。如今你有了学问,鲁国又想用你,这正是机遇,怎能不去呢?”

冉求点了点头,向孔子请教说:“既然如此,我该怎样处理政事呢?”

孔子说:“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以仁、礼、德从政,讲求诚信,精思慎做,见贤思齐,有错改之。坦荡荡,浩浩然。”孔子一口气讲出了许多重要原则。

冉求流着泪说:“请夫子放心,我定全力去做。”

冉求临走前,向子路说:“一旦有机会,就想办法请夫子回鲁国。”子路说:“夫子回鲁国容易,但他需要一个台阶。你现在回鲁国,就要好好给他搭这个台阶。”冉求答应后,与成万等人回到鲁国。

孔子与子路等人又到了卫国。卫国知道孔子之贤,想请其执掌国政,孔子谢绝了。卫国大夫孔圉,经常向孔子请教问题。孔子不在时,孔圉便向其弟子请教。孔子说:“孔圉不耻下问,敏而好学,可敬也。”孔圉妻子是卫灵公之女,她是卫蒯瞆的姐姐。孔圉去世后,儿子孔俚继承孔圉的官职。孔俚知道子路忠勇,便请其做自己封地孔邑的邑宰。

子路问孔子:“夫子,听到聘请就该去做吗?”

孔子答道:“有师傅在,有兄弟在,如何能一听到就去做呢?”

颜回不解地问:“冉求、子路同样问一个问题,夫子您却给了两种回答,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答道:“冉求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激励他勇敢去做。子路你好勇过人,所以我限制你太过刚勇,这是因材施教。”

子路说:“我一定认真记住夫子的话,但我从年少时就想从政。”孔子见子路心切,便答应了,于是子路就去孔邑做邑宰。

子路做了邑宰后,想起自己生长在贫穷之家,吃得不好,穿得也不好。年轻时怕父母营养不够,为了让父母能吃到米饭,他要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背回家奉养父母。虽然是这样辛苦,但是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或停止过。现在自己发达了,有钱有粮了,可是父母已经先后过世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路非常伤心,突然想起师傅的恩德,便派人去请孔子前来。

“布谷、布谷……”杜鹃鸟在啼叫着。在春夏之交,颜回赶车,孔子去看望子路。出了卫国都城濮阳不远,只见土地干裂、尘土飞扬、小麦黄弱、春地白茬,给人凄凉之感。但入孔邑之后,却别有天地,田野里、沟渠旁、小河边,人声鼎沸,热火朝天,一派升平景象。有的筑渠,有的挖井,有的引水,有的浇麦。小麦绿油油,春播的黍、稷、粟、禾等小苗全都旺盛。孔子不由自主地赞叹道:“子路才上任不久,政绩就如此之好啊!”太阳落山时,孔子见到了子路。子路满身泥土、满脸汗水,原来刚刚去田间劳作回来。孔子知道子路的伤心后,就又赞叹子路说:“生时尽力,死时尽思,子路是一位非常尽孝的人。”与子路临别时,孔子再三叮咛他说:“你刚且勇,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可鲁莽。”子路一再答应。

孔俚母亲和孔家家臣貌美的浑良夫通奸,一发不可收拾,意想成婚,孔俚母亲让浑良夫去找卫蒯瞆相助。

却说当年卫蒯瞆与儿子卫出公争国,不久战败,阳虎被杀,晋、齐两军各自撤回。这浑良夫找到卫蒯瞆,直言说道:“我帮你回国当国君,但事成之后,你要让你的姐姐嫁给我。”卫蒯瞆答应。浑良夫想到自己如果成就了这等事,必然要屡次作恶,危险多多,于是又请求道:“你还要赦免我三次无罪。”卫蒯瞆再次答应。

卫蒯瞆和浑良夫当即偷偷回到卫国国都濮阳,潜藏在孔俚府中,躲藏在孔俚母亲的室内。到了晚上,他们趁孔俚如厕时,劫持了他。卫蒯瞆威胁孔俚道:“如果你拥护我,立我为君,我就厚赏你。否则,我就杀掉你。”孔俚见浑良夫在旁,已明白来龙去脉,心里暗怨自己管家不严,以致自己受害。孔家家臣栾宁发现出事,急忙跑出来报告子路。

子路一听,急忙从孔邑赶回,等赶到濮阳,城门已经关闭。守城关吏对子路说:“孔俚大夫已被劫持,你还入城干什么?”子路说:“我最厌恶食人俸禄,却临难脱逃。我子路不是那种不忠不义之人,所以紧急赶回。”这时,正好有人从城中逃出,子路趁城门打开之际,冲入城内。子路仗剑赶到孔家,前去搭救孔俚。卫蒯瞆、浑良夫一伙儿迎战子路,子路以一敌众,渐渐不支,先是被人将帽缨砍断,后又被刺成重伤。子路目眦尽裂,用力将帽缨重新结好,朝天空说道:“夫子教我,君子虽死,帽冠不能不整。”说完,慢慢死去。

孔俚无奈,只得支持卫蒯瞆,召集诸臣拥立卫蒯瞆为君,即卫庄公。卫出公卫辄闻听自己的父亲捉住了孔俚,孔俚一伙儿拥护他做了新君,自己便携带宫中珍宝,悄悄乘车溜走。卫庄公即位后,立次子卫疾为世子。

孔子闻听子路牺牲,掉着泪叹道:“子路呀子路,你没有记住我对你的劝告呀,以致招来灾祸。”孔子正在掉泪时,忽然卫庄公派的使者到来。使者见到孔子说:“我国新君对先生您十分敬重,特派我来向先生献上美味。”孔子拜礼接受,打开一看,见是一坛肉酱,立即将它盖上。孔子问使者:“这是我弟子子路的肉吗?”使者大惊说:“是啊,先生是怎么知道的?”孔子说:“如果不是,新君也不会把它赐给我。”使者走后,孔子让众弟子将肉酱坛掩埋,自己失声痛哭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路不畏牺牲,真乃忠义之士也。”此时的孔子更加思念鲁国家乡。

卫庄公即位后,怀疑孔俚是卫出公的党羽,便把他逐出了卫国。因宫中所藏珍宝被卫出公卷走,卫庄公便将浑良夫召来问道:“怎样才能将宫中珍宝追回?”浑良夫奏道:“现在世子卫疾与逃亡的前任国君卫辄,都是君上您的儿子。君上可以用选择继承人为名,将卫辄召回。他若肯回来,自然会把珍宝送还。”旁边有一个内侍,听到此话,就告诉了卫疾。

卫疾大惊,当即派武士劫持卫庄公,让他立誓,不许召回已经逃亡的卫出公卫辄,而且必须把出此馊主意的浑良夫处死。卫庄公说:“可以不召回卫辄,但寡人与浑良夫有约在先,免其三次不死,这怎么成呢?”卫疾说:“那就等他有了四条罪的时候,把他处死。”卫庄公应允。

卫庄公修造了一座宫殿,请众臣前来参加落成典礼。浑良夫穿着紫衣狐裘来到,没解下佩剑就入席吃喝起来。世子卫疾命武士将浑良夫拉下去,浑良夫问道:“我有何罪?”

卫疾数落道:“臣子见君上,服饰有规定,并且不得佩剑。你穿紫衣,一罪;披狐裘,二罪;不解佩剑,三罪。有此三罪,当斩。”

浑良夫大叫道:“君上曾答应免我三次不死!”

卫疾说:“逃亡国君卫辄以子抗父,大逆不孝,你却想把他召回,这是你的第四条罪状。”浑良夫无言以对,俯首受刑。

几日后,卫庄公梦见一个恶鬼对他喊叫:“我是浑良夫,我死得好冤啊!”卫庄公醒来,让大夫胥弥赦占卜吉凶。胥弥赦说:“没有什么妨碍。”然而,胥弥赦告辞出宫后,对家人说道:“冤魂化作恶鬼,君上必死,卫国必灾祸连连。”第二天,胥弥赦便带着家人出走,躲避灾祸去了。

卫庄公蒯瞆即位第二年,晋国恼怒他不派人朝拜进贡,派赵鞅领兵伐卫。卫国百姓驱逐卫庄公,卫庄公蒯瞆与世子卫疾逃奔,路上被强盗杀死。卫国百姓拥戴公子卫般师为君。齐国又派兵干涉,俘获卫般师而另立公子卫起为君。齐兵一撤,卫国大夫石圃便驱逐公子卫起,将卫出公卫辄重新迎回复位。卫国果然如同胥弥赦所料,灾祸不断。

齐国伐卫之后,便去伐鲁。相国季孙肥问冉求怎么办,冉求说:“你们季氏、叔氏和孟氏中的两位,率军抵御,一位留守在朝。”叔氏和孟氏都不肯率兵出战,冉求便对季孙肥说:“那就只能由您亲自率师,决战齐军了。叔、孟两家不愿出战也很自然,因为执政大权都在季氏手里。季氏既然身负国政,齐人攻打鲁国而不能作战,便是您的耻辱。”听冉求这么一说,季孙肥觉得当前只能如此。于是,冉求受命率领鲁军,与齐军激战于郊外。

在冉求的指挥下,鲁军作战勇猛,齐军仓皇溃逃。冉求再三请求追击,季孙肥想见好就收,没有允许。

冉求立下了大功,季孙肥便问他想要什么封赏。冉求说:“什么封赏也不要,只是想请鲁国将我的师傅孔子敬重地请回来。”季孙肥此时记起了他父亲的临终嘱托,便答应了冉求,向国君鲁哀公奏请孔子回国。此时,鲁定公已亡,鲁哀公即位。鲁哀公答应了季孙肥的请奏,派人携礼到卫国请孔子回国,于是孔子返回阔别十四年的故乡。

快到都城曲阜时,大雪又是纷飞。此时,孔子六十八岁了。鲁国让他享受告老大夫的待遇,孔子从此结束了周游列国的历史,一心一意地著书立说,传播儒教。

孔子众弟子中,多有做官者,而颜回始终陪伴着孔子。孔子感叹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们不堪其忧,而颜回却不改其乐。贤德啊!”回到鲁国三年后,颜回先孔子而去世,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哎!天丧我!天丧我!”

却说孔子根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进行整理修订。当看到吴国迅速崛起,差点儿灭掉强楚时,不禁感叹道:“大起就有大落,如果吴国不注重修行,则离祸不远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bjzm/2272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