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江山代有人才出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2:14:24 0

几多欢喜几多愁

看完了国内各大诸侯王的表现,我们把目光再回到国际战场上来吧。话说汉武帝自从派出卫青和李沮,以“声东击西”的战术打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成功收复了离开祖国怀抱久达八十多年的河套地区后,这是汉武帝对匈奴采取军事行动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而胜利的背后却是匈奴军臣单于的黯然神伤,对于这个一直不把汉朝放在眼里的他来说,这次的失利对他的打击太大了。就像武侠中那“独孤求败”的侠客一样,在风光时,他也许心中期待有一个强大对手的出现,希望自己能“求败”一次;然而,当真正败了,而且是败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时,他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原来“求败”和“求胜”的滋味都不好受,只在一字之间,却代表着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

痛苦、伤心、凄凉、失落、无助……军臣单于默默品尝这失败所带来的苦果,三分心痛、三分心泪、三分心碎,剩下的一分雄心却早已死了。于是他在彷徨中挣扎、在挣扎中落寞、在落寞中沉沦、在沉沦中消逝。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同样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军臣单于在帐中来了个“寒逝”,寒逝前他挥手做了离别前的宣言,别了肆意侵略无孔不入的寒风,别了西边的云彩,别了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单于”这个宝座和称号,带走了“壮志未酬”的遗憾,留下了一首寒风呼啸着的悲歌: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匈奴人的继承方式和汉朝的一模一样,先是“父传子”的传承原则,其次再考虑兄传弟。除非单于没有儿子,一般单于这个位置是轮不到弟弟来坐的。

因为有太子於单,军臣单于死后,他成了理所当然的正式继承人。按理说军臣单于的弟弟左右蠡王伊稚斜应该死了“非分幻想”之心,死心塌地地做朝中的“首辅大臣”才对,然而,都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这话一点儿都不假。

伊稚斜对单于这个位置“虎视眈眈”了N年,在侵略汉朝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培养自己的亲信,扩充自己的军队。特别是河南一役,军臣死伤数万人,对匈奴人的打击是巨大的,但对伊稚斜来说却是好事,因为他的军队在围攻汉朝的渔阳和上谷,并没有一点儿损失,反而得到了一些“战利品”。

此消彼长,伊稚斜的野心也进一步膨胀,军臣单于一死,他再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很识时务地选择了“爆发”,他发动兵变,赶走了正在举行登基仪式的太子於单,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单于”。什么叫“自立为王”?我们从伊稚斜的身上可以找到答案。

太子於单失去了他应该得到的地位和权势,怎肯善罢甘休?于是和叔叔伊稚斜进行了几次“群殴”,结果姜还是老的辣,伊稚斜不但轻松化解了於单的攻势,反而进行了反攻倒算,最后以於单完“败”告终。

眼看无法在匈奴立足了,於单面临两个选择:一是选择归顺伊稚斜,承认伊稚斜所取得的“合法权利和地位”。这种选择的结果是於单将由至高无上的“君”变成低三下四的“臣”。二是选择投降汉朝,借汉朝的力量来和叔叔伊稚斜对抗。这种选择是於单将由一个“良民”变成一个叛国叛民的“贱民”。

后一种选择虽然从道德来讲是“不光彩”的,但是如果站在三十六计的角度来看,明显属于“借刀杀人”之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这种选择无疑是最明智的。於单也不傻,考虑来考虑去,权衡里权衡外,最后还是选择了借汉朝这把“刀”来杀伊稚斜这个“人”。

只是於单没有料到,后面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他到了汉朝后,却得到了汉武帝格外的“宠爱”,不但把他封为陈安侯,而且还留在身边,时常对他嘘寒问暖,关系铁得令人咂舌,大有继承韩嫣当年在汉武帝身边第一经纪人的风光地位。

然而,於单同样属于“红颜薄命”一类,到汉朝没到一年,竟然“无疾而终”,有人说於单是因为水土不服,有人说是汉武帝暗中作了手脚,也有人说是军臣单于在天之灵对“叛徒”的惩罚,不管怎样,於单刚到来时,汉武帝是比谁都高兴和快乐的,毕竟以前只有汉朝的人大把大把送往匈奴,是属于典型的“贸易出口国”,而这次於单的主动“回归”,让汉朝领会到了一把“贸易进口国”的风光。

做人不能太CNN

据悉,在报道中国2008年在拉萨发生的打砸抢烧“3·14事件”中,美国CNN的新闻报道将一张反映拉萨街头多名暴徒袭击过往军车的照片剪辑成局部特写,故意淡化袭击者的暴力和群体色彩,严重歪曲事实,引发全球华人大签名,要求CNN道歉,并征集爱国律师起诉CNN。同期,CNN新闻主播卡弗蒂于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美传递期间发表侮华言论,称中国人是“一群五十年不变的呆子和暴徒。”由此,网民们发起了“做人不能太CNN”的流行口头禅,表示对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不满和愤怒。

话说伊稚斜做了匈奴的单于后,做人比CNN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管是出于对兄长军臣单于的报仇之心,还是想把归顺于汉朝的於单“缉拿归案”,消除祸患,总之,这位长年征战在沙场上的“草原英雄”,并没有因为当了单于就此满足,相反,他不断地派兵骚扰汉朝的边疆。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时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伊稚斜单于刚刚才黄袍加身不久,便开始了他的CNN之旅,率兵攻入代郡,代郡太守以死捍卫了汉朝的尊严。伊稚斜单于最后掠获汉人数千人及无数财宝大胜而归。

春去秋来,正值丰收的季节,伊稚斜单于再次对雁门关一带进行了偷袭,最后“秋收”而去。

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伊稚斜单于派出三路大军,对汉朝的代郡、定襄、上郡三个地方进行了新一轮的“空袭”,同样满载而归。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问了,以汉武帝的牛脾气,伊稚斜单于三次大获全胜地扬长而去,汉武帝怎么没有进行反击呢?

汉武帝不反击,原因肯定是有的。原因是汉武帝心中太悲伤了。欲问悲从何处来,只因悲从亲人来。

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仙去了。这位当年靠先天条件(长相)和后世努力完成一步登天之举的国母,这位创造了无数常人不敢想的奇迹的女人,这位留入史册、留给后人所议论的妇人,走完了她的一生。

汉武帝为此很悲伤,尽管他对母亲王太后在处理他第一经纪人韩嫣上,对王太后耿耿于怀,但这个小插曲并不妨碍汉武帝对这位国母的敬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随后汉武帝为母亲举行了史上最隆重的葬礼,花费的财力、人力、物力都是惊人的。除此之外,为了恪守孝道,为了使母亲的在天之灵能得到安息,汉武帝对匈奴采用了三个字:不动武。

也正是因为汉武帝的不动武,新上任的伊稚斜单于在取得“三连胜”后,信心满怀地向“四连胜”迈进。

春去秋来,秋去春来,四季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轮回着,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又是一个春季里百花香的时节,伊稚斜单于这次派右贤王对朔方城发动了猛攻,其司马昭之心路人尽皆知,他试图夺回被汉军占领的河套地区。

汉武帝眼看这样下去,不但母亲的在天之灵得不到安息,整个汉朝都得不到安息了。终于决定派兵反击,以胜利的方式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汉武帝这次采取的是兵分两路的作战方针,其具体部署如下。

这次出征大元帅依然毫无悬念可言,是汉朝的“年度红人”卫青(禅连数届,直到其外甥霍去病的横空出世才打断其垄断地位)。手下四大将军分别是:游击将军韩说、强弩将军李沮、车骑将军公孙贺、轻车将军李蔡。卫青带领汉军主力三万骑兵从河南的高阙出发,目标直指朔方城外的匈奴大军;而另一路是由将军李沮和张次公从右北平一带北上,起到牵制和策应卫青主力的作用。

话说匈奴右贤王闻说汉武帝要派兵反击,不敢多逗留,在河南地带捞了一些战利品就扬长而去了。不过也许是这些战利品给他带来的满足感,右贤王并没走得很快,而是慢悠悠的,边走边行酒作乐,大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之意。

而相对于右贤王的游山玩水似的走走停停,卫青的骑兵却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总之,打个比方就是一个骑自行车,一个坐飞机。结果可想而知,骑自行车的右贤王被坐飞机的卫青包围了。

被包围了的右贤王充分展示了一名军人过硬的素质,面对手下早已乱成一团的局面,他并不慌张,没有组织手下兵马进行“鱼死网破”的垂死挣扎,而是从容不迫地带领数十名大小老婆乘着夜色开溜了。

右贤王来了个“胜利大逃亡”,但卫青却来了个“喜悦大丰收”。俘虏敌人一万五千多人,其中包括匈奴小王就高达十多个,近百万头牛羊等牲畜被成功截留。

第四次出征,汉军再接再厉,在第三次大捷的基础上,这一次更是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战绩,用辉煌两字已不足以表达。

因此,当卫青率领汉军雄赳赳气昂昂地班师回朝时,边塞自发组织迎接他们的军民来了个十里相迎的场面,卫青走在最前面,挥手向两边的人群致意。这时,汉武帝千里迢迢派来的“特约使者”出现了,他双手献上一个大印,说了一句令军民无不欢欣鼓舞的话:“皇上特派微臣持大将军印,拜您为大将军。”

顿时,卫青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泪里有年少时屈辱的泪、年少时坎坷的泪以及此时年壮时感动的泪。曾经不堪回首的童年和往事已成为过去,他自己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世人一个“民族英雄”是怎样诞生的。卫青跪地拜谢接过将印,用嘴亲了一口将印,再次泪流满面。

回朝后,汉武帝为了表示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嘉奖,还要增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为侯,卫青拒绝了,他是这样说的:每一次作战都是将士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的小孩子都是尚在襁褓之人,没有一点功劳,怎么能封侯?

卫青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提醒汉武帝得遵照汉高祖的遗训,非有功之臣不能封侯,二是提醒汉武帝应该封一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人为侯才对。

汉武帝是个聪明人,随后对其他将士实行了分封,名单如下:

公孙敖封合骑侯。功劳是:三次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俘获匈奴副王一个,歼敌数千,立下赫赫战功。

韩说封为龙额侯。功劳是:此次包围匈奴的先锋队,同样擒获匈奴副王一个,表现极为出色。

公孙贺封南峁侯。功劳是:擒获匈奴副王有功。

李蔡封乐安侯。功劳和公孙贺相同,也是擒获匈奴副王有功。

同时,被封的普通将士还有:李朔被封为陟轵侯、赵不虞被封为随成侯。

另外,负责接应的另一路大军,李沮等三人因为“策应有功”皆被封为关内侯。

其他将领和士兵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一句话:皆大欢喜。

卫青的爱情马拉松

卫青拒绝汉武帝封他三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儿子为侯的美意后,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他面临“家庭危机”。

前面已经说过卫青和平阳公主的一些事。总之,当年卫青能“发迹”,全靠平阳公主协助。而卫青自从到宫中后,得到汉武帝的赏识,特别是在对匈奴制定“武力”解决策略后,卫青被委以重任,四次抗击匈奴的反击战中,卫青都是领军大元帅。

特别是后两次的大胜利,卫青更是青云直上,成了汉武帝身边红得不能再红的人。然而,卫青风光的背后,却是平阳公主失落的背影。

弹指一挥间,卫青和平阳公主已经分开了整整十年,这十年里,卫青的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他从奴隶到将军,从无名小辈到大将军,从一无所有到成家立业,而且连孩子都有好几个了,再过几天都可以“打酱油”了。

而这十年里,平阳公主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她的丈夫平阳侯曹寿英年早逝留下她守活寡。漫漫的长夜何等的寂寞,平阳公主却夜夜思念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卫青。

莫文蔚在《爱》中萧索地唱道:“假如我不曾爱你,我不会失去自己。”冷清而悲凉,然而,是真的。别人伤心变心都无所谓,反正爱情总是输给时间的,风一吹痛苦也就过去了,怕就是怕自己永远是一个Loser——既是失恋者,又是失败者,迷失了自我,爬都爬不回去了。

平阳公主一生最大的功劳是献给弟弟汉武帝的卫子夫成为皇后,稳定后宫三十八年。

台湾小说家陈骏青在小说《平阳公主与卫青》中虚拟了一段她与母亲王娡的对话:“娘!我只问您一件事,您是愿意当大汉皇后,还是当父皇的宠妃呢?”这不单纯是一个鱼与熊掌能否兼得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权力和爱情的选择题。其实放在任何年代都一样:要么就投身到轰轰烈烈大悲大喜的理想追求中去,要么就干脆选择平庸的幸福。选择A有选择A的痛快,选择B有选择B的舒服,只要一头扎下去,求仁得仁何所怨?只怕两边都做不彻底,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这就不好了。平阳公主比她的母亲王夫人、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卫子夫都要聪明的是,她不贪心。

她不贪心,是因为她心里早就被卫青占据了,然而此时的卫青已不是当年的卫青了,他已有妻有子,有那么多士兵性命相托,有国家给他的期待和责任……因此,对于平阳公主来说,能见上卫青一面都是一种奢望。

当然,卫青并非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他一有空,还是会去看望平阳公主的。而平阳公主只要看到卫青来了,那双失魂落魄的双眼便会一下子变得水汪汪的贼亮贼亮,一如夜明珠发出夺人的光彩来。而一旦卫青走了,她便会失魂落魄地长吁短叹。

听说卫青这次又立下赫赫战功后,平阳公主那颗芳心又波动起来,用一首歌来形容就是“爱要怎么说出口,我的心里好难受”。是啊,如果再这样等下去,那就只能“抱憾终身”了。于是,平阳公主产生强烈的“再嫁”愿望。

但是要嫁给他的卫弟弟,难度却不小,思来想去,平阳公主索性来了个“征婚宣言”。放出她想再嫁的风声来,她身边的人都不是傻子,都明白平阳公主盼嫁的心是因为大将军卫青而起,于是都说卫青是最佳人选。

平阳公主心中如意,嘴上却道:“这样不好吧?他从前是我的骑奴,和我不般配啊!”众人说:“人家早就推翻奴隶做主人,现在更是做大将军了,你们两个是绝配啊!”然而,平阳公主的“暗示”得到了舆论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卫青的“表示”。她等啊等,日日等夜夜等,就是不见卫青来向她主动求婚。

平阳公主不死心,改变了宣传策略,做起了卫皇后的思想工作,卫皇后自然乐得这样亲上加亲了,于是不断在汉武帝耳边吹风,姐姐“老大难”问题也是汉武帝一块心病啊,汉武帝的表现自然很“成人之美”了,他的话是这样说的:“我娶他姐姐,他娶我姐姐。看来咱刘家和他卫家真是三生有缘啊!”

随即,汉武帝给两人赐婚。于是就有了一场超豪华的婚礼,鼓乐齐鸣,冠盖云集,汉武帝和卫皇后也都亲临祝贺。平阳公主和卫青这对新婚夫妇笑容满面地迎送宾朋,满耳听的都是贺喜之声。现在刘家姐弟和卫家姐弟成了两对夫妻,真是亲上加亲的强强连手,羡煞旁人啊。

而新婚之夜,卫青的心情也是百感交集的,曾经以为这只是他心里永远的梦,然而,当梦想实现时,岁月早已在他的脸上和心里刻上了沧桑,他是怎样的激动和彷徨?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情景:送走了所有的客人,卫青走进洞房,看到平阳公主一动不动地端坐在火红的“鸳鸯床”上,他沉默了良久,突然惶惶然跪下,用几近沙哑的声音叫了一声:“主子!”平阳公主掀开盖头,大颗大颗的眼泪顺着她白皙的脸庞往下流,哽咽地说:“这个时候,你应该叫妻子才对!”

后来卫青四十八岁时就病逝了,而平阳公主死后跟他合葬在茂陵,两座墓紧挨着永远不分离。诗经中的《王风·大车》便是其真实写照: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霍去病的横空出世

匈奴的再次惨败,让伊稚斜单于大为光火,春去秋来,离右贤王失利仅隔了一个炎热的夏季,也就是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秋天,伊稚斜单于又在汉边境发动了侵略,并且再次杀死代郡都尉朱央,数千汉人成为其“战利品”。

汉武帝有了前两次胜利的“垫底”,没有对匈奴的再次骚扰听之任之,而是决定再次反击以彻底打败匈奴。秋去春来,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又是一个燕子归来的春天(看来汉武帝和伊稚斜单于对春、秋两个季节情有独钟啊,折腾来折腾去就是没有夏、冬两个季节什么事),汉武帝再次对匈奴采取了军事行动。

卫青还是当仁不让的领军大元帅,和他一起出征的将领是:合骑侯公孙敖为中将军,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翕侯赵信为前将军,卫尉苏建为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

一切部署完毕,正当汉武帝要下达出发的命令时,这时只见人群中闪出一个翩翩少年,说了一句这样的话:“请皇上恩准臣和大将军一起上前线杀敌。”

汉武帝定定地看着这个脸上尚带着稚气的少年,那清澈的双眼分明露出一股杀气,那是一个大将军、大元帅与生俱来的杀气,汉武帝心中一震,随即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喜之情从心头闪过,半晌,汉武帝答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少年傲然道:“霍去病。”

“霍去病……”汉武帝若有所思,隔了片刻,才以一种调侃的口吻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如果朕封你为骠骑将军,给八百名骁勇矫捷的骑兵归你指挥,你能到战场上立下战功吗?”

“臣要是不提匈奴大小王的头颅来见陛下,就提臣的头来。”霍去病的话等于是立下了“军令状”。汉武帝没有不答应的理由啊。就这样,年仅十八岁的霍去病因为这次主动请缨,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

霍去病的大名,想必大家都“如雷贯耳”。但这里还是有必要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位“霍大侠”的来龙去脉。

霍去病,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亲不敢承认的私生子、母亲又是个女奴,看起来霍去病是永无出头之日的,然而奇迹终于降临在他身上。

随着他的姨母卫子夫的“发迹”,卫家的人都由最下等的“奴人”变成了最上等的“贵人”。先是卫青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而卫青也没有辜负汉武帝的厚望,在匈奴的战场上,其天才般的军事才华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接二连三的胜利更是让汉武帝眉开眼笑欢欣鼓舞,他给卫青的奖励不仅仅是军事上最高的“大将军”封号,而且还把他唯一的亲姐姐嫁给了他,虽然两人都是“二婚”(一个第N次娶妻,一个是第二次嫁人),但无论如何,卫青已站在了人生和事业的最高峰了。

都说物极必反,一个人站在了最高峰,其结果必然是开始走下坡路。

从这以后,汉武帝对卫青的态度却冷漠了许多。换句话说,每次出征都是卫青为大元帅,汉武帝心里已产生“取而代之”的想法。按理说汉武帝和卫青已是“两对姐弟互婚”的妯娌关系,应该更铁才对啊,为什么汉武帝反而想疏远卫青呢?

原因有二:一来卫青毕竟和他姐姐结了婚,除了事业,家里的责任又多了几分;二来卫青功劳越来越高,大有功高震主之势,现在已被封为和现在“军事主席”可以画等号的“大将军”了,那以后还能再封什么?难不成要了他这个“国家主席”的位置?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汉武帝此次虽然任用卫青为领军元帅,但心里已产生重新重用其他小字辈的想法,正在这时,霍去病来了个“主动请缨”。

汉武帝也曾听说皇后的亲戚里有这么一号人物,霍去病的主动请缨,再加上关系特殊,汉武帝答应他的请求,不但破格封他为骠骑将军,而且还特划八百精骑兵给他带领,霍去病,是骡子是马就看你的表现了。

卫青率领大军终于起程了。由于匈奴士兵是去年秋天来侵犯汉朝边境,并杀死代郡太守的。而汉武帝也许是为了“避冬”,选择了第二年的春天才派兵去反击,因此,这一次出兵不再是赶走来犯的敌人那么简单,而是要主动去寻找敌人。

可漫漫大草原、渺渺大戈壁滩、茫茫大沙漠,又哪里去寻找匈奴人呢?既来之则安之,卫青并没有茫然失措,而是决定分兵深入去寻找匈奴,卫青选择的方案和我们的“寻人启事”大抵相同。前将军赵信和右将军苏建为先锋队,其他公孙贺、公孙敖、李广、李沮四将兵分四路去寻找匈奴。

按照卫青的想法,只要找到了匈奴的主力就马上回来通知,再把兵力联合起来来个“全歼”。想法是好的,但结果却并不那么好,毕竟有这样一句话:“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到了人家的地盘,岂是你能说找就找,说打就打,说退就退的。这不,正说着,开路先锋赵信和苏建就遇到了麻烦。

按照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原则,同样的道理,机会也是降临到少数人身上。公孙贺、公孙敖、李广、李沮四大将军找了几天几夜,连个匈奴人的影子都没有看见,不得已只好怏怏而归。而我们的先锋部队赵信和苏建的运气就好多了,不但遇到了匈奴士兵,而且还是主力部队。

在战场上,你看见了我,我也看见你了。那就只剩下一条路可以走了:开打。

开打就开打,谁怕谁?赵信和苏建率手下士兵和匈奴士兵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然而,赵信和苏建正兴致勃勃地想立下赫赫战功时,却忘了这样一问题:这是谁的地盘?

其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赵信和苏建手下的士兵越打越少(火拼伤亡的必然结果),而匈奴的士兵越打越多(附近的匈奴增援部队闻讯都陆续赶来),最后,赵信和苏建想要逃时,发现已陷入重重包围中,已是四面楚歌。

时穷节乃见。当面临四面楚歌时,赵信没有再多做无谓的抵抗,选择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句“我投降”三个字惊得另一头正在血拼的苏建差点没从马背上掉下来。

关键时刻,苏建表现了一名久经沙场老将(数次随卫青出征,且战功赫赫)的冷静和果断,他没有被赵信的突然变节所迷惑,也没有被孤掌难鸣的困境所吓倒,而是乘匈奴士兵高兴之余精神不集中时,进行了突围。

匈奴士兵皆为赵信的识时务而拍手相庆,他们认为赵信都投降了,苏建投降也是时间问题了。然而,时间的确成了问题,等他们明白是怎么回事时,苏建早已率领他的数百名亲信部队冲出他们的重围,已悔之晚矣。

苏建因为老天的帮忙捡回了一条命,但所带部队几乎全军覆灭,连将军赵信都成了叛徒,可以说这是卫青带兵出征以来遇到的最惨的一次失败。对此,卫青发出这样的感叹来:“我戎马一生,不想一世英名竟毁于此!”

正在卫青长吁短叹时,一只由八百铁骑组成的“特种部队”,在一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俊杰的带领下,向匈奴腹部地带如风驰电掣般急驰,端的英姿飒爽,端的惊天地泣鬼神。

想必大家都猜出来了,这位少年俊杰正是被汉武帝寄予厚望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原来,卫青在分兵去寻找匈奴时,对各个将领都有安排和部署,唯独落下对霍去病的安排。霍去病自然不会安分了,他当时的举动和三国的张飞有点类似,发飙似的说了一句:“舅舅不肯用我,我自去也。”言罢,带领八百骑兵呼啦啦地走了。谁也不曾想到,霍去病这一去竟成了“奇兵”。

当霍去病带领这支只有八百铁骑的精锐特种部队在匈奴的地盘上“自由飞翔”时,一向“眼里揉不下一粒沙子”的匈奴人竟然对霍去病视而不见,他们认为汉军不可能有这样人少的部队来到他们的地盘,还认为是自己人在“军事演习”呢!

就这样,霍去病在匈奴境内如入无人之境,到处都是“绿灯”为其放行。而霍去病却偏生要往“红灯区”闯。这不,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他想闯的“红灯区”。

“红灯区”里,三个匈奴军官正在把酒话桑麻,杯中诉真情。霍去病没有迟疑,一声令下,就开始往红灯区里闯。他身先士卒,率先冲到三个匈奴军官面前,手起刀落先砍了一个军官,其他两个军官晕乎乎的头脑马上转为“清醒”,立马放弃抵抗,很识时务地举起了双手,与其被砍掉脑袋,不如“乖乖就范”。

擒贼先擒王,三王一死二降后,剩下在梦中惊醒过来的匈奴士兵在弄不清楚状况的情况下,再加上群龙无首,以为是汉军的主力部队来劫营了,吓得没命地跑,只能恨爹妈没多生两只脚,于是乎出现了这样一幕,黑夜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他们却视而不见。“踩踏”事件再次发生也是情理当中的事了。

结果可想而知,杀死、踩死的匈奴士兵数不胜数,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密密麻麻。

霍去病刚出道就上演了一出“以少打多”的经典战役。生擒的两个王分别是伊稚斜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和相国。而杀死的那个是伊稚斜单于的“堂爷爷”(爷爷的兄弟)藉若侯产。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是卫青没有想到的结果。面对霍去病的得胜而归,卫青心里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霍去病关键时刻的“力挽狂澜”般的大胜利,终于弥补了苏建的失利,他也可以回去向汉武帝交代了;而忧的是霍去病一出道便立下如此大功,一如当年自己第一次出征便立下赫赫战功,汉武帝只怕会对他“移情别恋”了。虽然霍去病是他的外甥,但卫青隐隐已察觉汉武帝对他的宠爱正在一点点减少,前四次出征匈奴他的光芒太大了,汉武帝他能容下别人的光芒盖过他吗?霍去病的立功岂不是正好符合汉武帝寻找新人的想法?

事实证明,卫青的担心并没有多余,班师回朝后,汉武帝先是进行了总结大会。一是杀敌总数约为万余人,而损失兵马也好几千。两相比较,数量相比约等于平手;二是杀死了伊稚斜单于的爷爷,活捉了单于的相国和叔父,但汉军却损失了赵信这员猛将,两相比较依然是平手。从这两点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此次出征有成功也有失败,总之,从胜负的角度来看就是平手。

作为大元帅的卫青因为功过相当,汉武帝自然不会再加封他了,给了他一千两黄金算是“额外嘉奖”。而立下奇功的霍去病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赏食邑两千五百户,霍去病实现了一步登天之举。

除了霍去病,汉武帝还嘉奖了另一位孺子牛般的人物,张骞作为这次军事行动的向导,起的作用也是相当巨大,汉军之所以第一次深入匈奴的地盘没有迷路,离不开张骞这个人。作为向导和和平大使,汉武帝封他为博望侯。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21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