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扩张之路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2:02:27 0

釜底抽薪

刘秀化解了刘玄的阴风血招,并不代表他从此就可以在河北坐享其成、无忧无虑了,相反,河北的局势还处于四分五裂、极度混乱的状态。

当时在河北除了刘秀,还有铜马、大彤、高湖、尤来、青犊、五校、五幡、五楼等二十多支部队,总人数加起来超过百万。一百万,这是个怎样的天文数字,想必大家都清楚。曹操在赤壁时号称他的百万大军,人人投一鞭可以使江截流,从中可想而知,这支大军的分量了。他们的存在对刘秀的威胁太大,他们个个像猛虎,出来咬一口就闪人,叫你防不胜防。而刘秀如果不采取行动,任其为所欲为的话,那么,他非但会被咬得遍体鳞伤,而且还会有重蹈覆辙的危险。

如何虎口拔牙,这是刘秀需要面对的。如果把刘玄比喻成是“内”的话,那么河北的这些义军就是“外”了。刘秀采取的是“安内先攘外”的策略。

而攘外的过程中,刘秀虽然采取的是“三步跨栏”的跳跃式发展战略,但整个过程却被他演绎得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刘秀的第一步: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键是在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候,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敌军就会不战自乱。

公元24年秋天,刘秀开始了“攘外”之旅。都说枪打出头鸟,刘秀首先把目标对准河北势力最大的义军——铜马。铜马来自山东,和赤眉的关系可以用亲密无间来形容,而两者的兴衰则可以用此消彼长来说明。最开始是赤眉的强大至极,随着赤眉的慢慢衰弱,铜马则越来越强大。最后铜马甚至到了“唯我独尊”的地步。

刘秀选择铜马开刀还是有道理的,毕竟打败了铜马以后事情就好办了。可是铜马正如其名字一样,如铜一样坚硬,如马一样刚毅。想打败铜马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至少刘秀就亲身体会到了铜马的厉害。

两军正式交战在清阳(今河北清河),刘秀派出的开路先锋叫盖延。

盖延,字巨卿,是渔阳当地人。他人如其字,身材高大,臂力惊人,(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是刘秀的得力猛将。盖延本来根本就没把铜马放在眼里,哪知一上来就连遭败绩,最后还被铜马军队围了个严严实实,幸亏策应的邓禹及时赶来,盖延才避免了死无葬身之处的后果。

听说盖延失利后,刘秀的另一员猛将铫期主动请缨去挑战铜马,结果也被铜马围着打,如不是刘秀亲率大军来救援,后果不堪设想。

接连的失利,让原本激动的刘秀冷静了下来,他不再和铜马进行硬碰硬地交锋了,而是选择安营扎寨,按兵不动,静思制敌良策。

令刘秀想不到的是,就在他“闭门思过”时,铜马却仿佛一刻也不得安宁似的,天天来叫阵,时时来挑战。

刚开始刘秀感到很烦躁,甚至准备和铜马决一死战,但又转念一想,敌人这样想决战,除了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外,应该还有别的因素在里面,于是乎,他通过仔细观察,和多方位调查,很快得出结论:敌人急于求战,那是因为粮草供应不足。

哦,粮草问题就是铜马的“命门”所在啊!只要坚守不出,打持久战,打消耗战,铜马必败无疑。

刘秀由此想到了釜底抽薪的招数。于是乎,名义上他是“静”的,但实际上却是“动”的。他一方面派吴汉从幽州征调粮草以供自己需求,另一方面派铫期去切断铜马的粮道。

事实证明,刘秀的招数果然很绝,在他们吃香的喝辣的同时,很快,铜马军队就只能喝西北风了。西北风显然不好喝,于是乎,坚持了一个月后,铜马军队在一阵“扯呼”声中开始撤军。

凡是打仗的人都知道,撤军也是一门学问,很深的学问。诸葛亮死后,为了防止魏军的乘机追杀,就曾弄出真假诸葛亮来吓唬司马懿。而孙膑在退军中以灶数来迷惑庞涓,从而最终打败了庞涓。因此,在当两军相持对垒时,一方如果想撤军时一定不能慌张,一定要沉着冷静,制定好应对策略,以保证大部队能安全撤退。

然而,作为“野草部队”铜马军可不一样,他们独来独往惯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什么策略不策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乎,铜马在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选择了集体撤军。

当然,他们选择的时间是深夜,以为这个时候撤兵神不知鬼不觉。但刘秀的双眼一直盯着铜马军一举一动,想撤,没那么容易。随着刘秀一声令下,蓄势待发的士兵马上追击出去。结果慌乱的铜马军队死伤惨重,最终大部分铜马军队选择了投降。降军加起来高达数十万,数量相当可观。

为了降军能死心塌地归心于自己,刘秀采取的战略和当年项羽的战略方针完全相反,项羽当年面对秦军数十万降军,采取的是坑杀,一了百了,这样就不会有纠纷了。但结果是杀了秦军降军,负了天下百姓的心,也伤了自己,最终被刘邦后来居上拉拢人心,取得最后的胜利。

刘秀面对数十万的降军,为了收服他们的心,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针措施。一是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封铜马各位将帅为列侯,以稳定铜马将士的心;二是以身犯险,亲自到铜马各营去看望各部,嘘寒问暖,及时解决各部士兵们的困难。对此,铜马士兵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表示:萧王这样诚心对我们,我们一定以死效忠,不负萧王的厚爱。

通过“柔”的战术,刘秀很快就搞掂了“刚”猛的铜马这个剃头难。

这一仗,刘秀不但成功多了几十万军队,而且还得到一个绝美绰号——铜马帝。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支力量的强大,铜马也是支撑着刘秀后来能称帝的主力。

釜底抽薪,事半功倍;巧用智慧,名利双收。刘秀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应战能力和收心能力。

步步为营

第一战胜利后,刘秀没有小富即安,马上走出第二步:反客为主。

反客为主,原意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客人与主人位置倒置,客人的行为、举止俨然是主人,而主人反而就了客位。此计在军事战略方面,往往反映在同盟军中,起主导地位的主盟者,反被颇费心思的从盟方所支配、戏弄,从而落入从盟者所设计的圈套之中。

刘秀接下来对付的第二个对手是一支联合部队。这支联合部队是以青犊为首,加上一部分赤眉军及上江、大彤、铁胫、五幡,总兵也有十几万,都聚集在射犬。

事实证明这支联合部队也不是吃素的,刘秀的先锋部队由耿纯带领,结果他们才安好营扎好寨,敌人便来了个“夜袭”。耿纯毫无提防,好在面对从天而降的敌人,耿纯表现出了一名超级将领应有的素质,他不但临危不乱,还想出了奇招——以其人之道还施彼人之身。火光冲天中,他命令各营不准乱,而自己却带了两千精锐铁骑去偷袭敌人后营。结果可想而知,正认为得手的敌人突然看到自己的大本营火光冲天,吓得屁滚尿流,赶紧回兵相救,耿纯也因此而解了自己大本营的围。

这是敌人的绝好机会,而他们却浪费了。接下来随着刘秀的主力部队的到来,青犊等联合军只有挨打的份了。

眼看这样相持下去对自己不利,联合部队又使出偷袭战术,这是瞄准了刘秀的辎重部队,但负责辎重的铫期那是什么样的人,他可是以一敌百的猛将!结果联合部队偷鸡不成蚀把米,白白损失了兵马。

刘秀等时机成熟时,对联合部队发动了总攻,凭借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最终打败了这支联合部队。

二战告捷后,刘秀接下来是三步走里的第三步: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绝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接下来,刘秀在河北残余势力只剩下了尤来这支潜力大的危险股了。尤来深知失败的后果,因此,面对刘秀的逼进是拼死抵抗。但因为刘秀挟有两胜的余威,进攻刚开始很顺利,连连告捷,而尤来节节败退,这一退便退到了顺水。

刘秀一路顺风顺水,也就大意了,结果遭遇尤来的伏兵,大败,刘秀本人也被追到一处悬崖上,就像武侠小说里所写的一样,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刘秀只好选择了跳崖。幸亏刘秀福大命大,悬崖下是一潭碧清的水,他侥幸不死。

此后刘秀残余部队陆续在范阳(今河北新城)集合,但因为此时刘秀的下落不明,弄得人心惶惶。眼看大有散伙的迹象,吴汉站出来了,而且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既然刘秀死了,还有刘的后来人——长子刘章在南阳,我们不愁没有主子啊,大家努力啊。”

吴汉用瞒天过海的话暂时稳定了军心,而大难不死的刘秀很快也回来了,于是乎,他带领大家,马上又进行了反击,尤来本来还想把刘秀的部队一举歼灭,哪知刘秀进行了反攻倒算,猝不及防之下,只好选择了溃逃。而千里追踪是刘秀的拿手好戏,结果刘秀一直追到平谷,打败了尤来,而剩下的残余部队进入辽西、辽东等地区,被乌桓等少数民族所杀,落得个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结局。

偷梁换柱

相信细心的读者一定还记得,刘秀在河北逃过王郎追杀后,起兵时,因为兵力不够强大,打出联合城头子路的牌子起义,结果一路攻城占地,最终一步一步壮大势力,从而消灭掉了王郎。由此可见,城头子路的强大。

城头子路虽然强大,但刘秀却没有和他们真的联合。因为他们虽然拥军数十万,但作风却不敢让人苟同,烧杀抢掠,无所不做。城头子路干的是黑社会的勾当。道不同不相为谋,刘秀没有选择合作也在情理之中。

但问题是,现在刘秀以三步走消灭了河北几乎所有强大的敌人后,这个城头子路又在哪里呢?

其实城头子路正在进行内部的“偷梁换柱”。

城头子路创始人有两个,一个叫爰曾,东平人,字子路。另一个人叫刘诩,肥城人。两人最早起义于卢县(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南)城头,起义时便取了这样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城头子路”。

城头是地名,子路是人名。应该说这个名字占据了天时和地利,是很不错的,那么,关键是,还有没有人和呢?如果有的话,那这个名字将是绝配了。

表面上看,爰曾和刘诩相处得还不错,刘玄招安时,他们两人选择了归顺。爰曾被任命为东莱太守,刘诩为济南太守,两个人都是顶天大梁——大将军。按理说这样的名利也是可以的了。但问题是两人却是面和心不和,起义是两个人的事,但取军队名字时,却变成了一个人,仿佛是爰曾一个人在造反似的,刘诩就算当时没不满意,事后肯定也会有意见。再说到后来城头子路的部队发展到了二十多万,势力不可谓不强大。为了取得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刘诩无所不用其极。最后利用大量钱财收买了爰曾手下的几个得力部将,结果部将一给力,就进行了“换柱”——把爰曾给咔嚓掉了。这下刘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独裁的愿望。而且刘玄也给了他一个天大的头衔——助国侯。

但很快刘诩就后悔了,因为他拥有了帽子和票子,却是一根空柱子,失去了权力。他的部队很快被刘玄调散到各地,他空有侯位,成了光杆司令。

也正是因为这样,窝里斗后,城头子路也就烟消云散了,此时已经不需要刘秀来动用武力了,我们姑且给他们送上一个成语作判词——自取灭亡。

卖萌

“卖萌”是现在很流行一个网络用语,成了很多人嘴里的“口头禅”。卖萌,就是刻意展现自己的“萌”。详细地说就是知道自己很萌的情况下,再故意展示自己,为了显示自己的萌。“萌”可以简单解释为可爱,是动漫用语,之后加个“卖”字表示动作。意思是制作方、角色用刻意做出萌的样子来讨好观众。一般可以理解为:装可爱,刻意出现一些可爱的动作、言语等。

闲话少说,下面我们来看汉朝的“卖萌”高手刘秀。

话说刘秀彻底荡平河北可以说用了“非常3 1”战术,三大战役看似简单,但过程却一波三折,刘秀甚至在最后一战中险些赔上了性命。但好在他大难不死。而这个“1”虽然是别人送的,但不管怎么样,还是刘秀的武力所慑的结果。渡过难便是“喜”的时候了。

喜欢历史的读者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大凡新皇帝诞生前,面对虎视已久的皇帝宝座,大多数人都会在登基前犯上一种叫“害羞”的职业病。

具体症状为:遮遮掩掩,推三阻四,欲拒还迎,很难为情,极不好意思,大有丑媳妇无脸见公婆之态势,总之,装矜持没有错,装害羞也是一种妩媚,装嫩更是一种修养。

其实,我们可以美其名曰:卖萌。

毕竟要当皇帝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你表现得越低调,越单纯,越可爱,越谦虚,别人就会对你越敬佩越崇拜,别人都会认为你是逼不得已才坐上这个龙头宝座的。君不见刘邦登基时一再推托,最后是众臣联名上血书,他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后,才“勉强”答应。由此可见,刘邦可以说是“卖萌”的鼻祖。刘秀作为刘邦的曾孙,自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卖萌”技术演绎得炉火纯青。

是啊,硕大的河北已尽归刘秀所有,人杰地灵的燕赵之地被他踏在脚下,他此时不称皇帝,还有谁能称皇帝呢?

当然,众将也有众将的考虑,此时刘秀登基,他们也会水涨船高,而被封侯封将,成就功名。也正是因为这样,劝刘秀登基的人一拨又一拨,其手段可以用“劝、逼、诱”来描述。

第一个站出来“劝”刘秀登基的是绿林军出身的领导马武。战役刚打完,马武没等刘秀从胜利的兴奋中清醒过来,就急匆匆对刘秀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

他的话归纳起来有两点,他采取自问自答的方式,当真是劝说的新创造、新发现。

问题一是一个脑筋急转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者,那第二个吃螃蟹的人呢?

刘秀正想回答说挑战者,马武却自答道:消费者。解析如下:一招鲜,尝遍天。凡事要走在前面,才能得到意外之喜,而如果总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非但得不到什么,反而要贴了自己的老本。此时天下还没有皇帝啊,是大王您称帝最好的时机。如果错过了,那么就算将来孔子来当您的丞相,孙子来当您的将军,也于事无补,也晚矣。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歇后语:贼喊捉贼——

刘秀正想答多此一举。马武却自答道:倒打一耙。解析如下:现在的天下形势一片混乱,如果大王您不称帝,那么行事做人都将名不正言不顺,您可以叫别人为贼,别人也可以叫您为贼。贼喊捉贼,分不清哪个是贼哪个不是贼。正所谓,山前有个贼,山后有个贼,二人山前来比武,不知是贼厉害,还是贼比贼厉害……总之,不称帝不利于打仗,不利于将来的发展啊!

应该说马武还是有一定的文采的,至少劝说词还是很有创意的,方式和内容都可圈可点,令人惊叹。但问题是,他的言念经过于“理论”,却违背了“实际”。

因此,他的言论过后,刘秀只回答了两句话,两句很简短的话。

第一句话:如今天下早已有个皇帝,他的名字叫刘玄。

第二句话:我平定河北是在“贼”前,而不是“贼”后。

马武哑口无言,只能悻悻而退。很遗憾,他的劝说不成功。

第二个站出来“逼”刘秀登基的不是一个人,是一伙人。“逼宫”这样的大事,一个人做还是力量太小了,人多力量大嘛,所以,这一次诸侯们一起来了个联名上书,请求刘秀登基。

因为集结了众人的智慧,上书那可是洋洋洒洒,高达数万字,文章内容也是条分缕析,章节有序。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修饰词,归纳起来有:对比、暗喻、夸张。

对比:文章先是陈述了自王莽以来天下动乱的形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接着指出了更始皇帝刘玄的软弱无能,欺弱怕强,背信弃义,总之,什么难听的词都往王莽和刘玄两人身上招呼。骂够之后,就是说刘秀自起兵开始,到统一河北,一路高歌,英勇无比,所有华丽的词都集刘秀一身。

喑喻:文章里把王莽比喻成狠毒无比的“蟒蛇”,把刘玄比喻成“阿斗”,把刘秀当成“蛟龙”来形容,人物形象一目了然。

夸张:把刘秀形容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人。哪里不平哪有他,哪里搞不定哪有他。

最后的总结陈词是:为了天下社稷,为了黎民百姓,请您一定要登基啊!

应该说这一次众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准备充分,逼出了水平逼出了风格。然而,结果刘秀却让人很气愤:为了天下社稷,为了黎民百姓,我现在还不能登基啊!

为何?众人异口同声地问。

刘秀默而不答。至此,众人的“威逼”失败了。

第三个站出来说话的是耿纯。他吸取了前两次别人失败的原因,使出的是“诱”招。

他的方式很简单也很特别,他最初来投靠刘秀时候,是带着整个大家族,大有“沙场百战砺精兵,不捣黄龙誓不还”的英雄气概。而此时他亦带着一副棺材去见刘秀,只是这次的棺材很小的模型,他上去放在刘秀的案头前。刘秀尚在惊讶,耿纯便直接教会了刘秀一个关键词:攀龙鳞,附凤翼。

解析如下:大家倾家荡产、抛妻弃子跟着你东飘西荡,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如果您一而再,再而三地推托,让天下的英雄寒了心,我们还不如趁早散了好,我是带着棺材来的,也无脸再回故乡了,还不如早点躺在棺材里算了。

耿纯的话语里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让刘秀明白了,大家跟着您是因为有盼头,是有美好前途的支撑;二是让刘秀清醒了,如果看不到前途,看不到盼头,大家就会作鸟兽散。

耿纯的表演入木三分,刘秀被震撼到了。他沉思半晌,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会好好考虑这件事的,将军请先回吧。”

相对前两次的直拒,这次刘秀的委婉显然是很难能可贵了,而耿纯也是个聪明人,知道刘秀心里已经松动了,而要他做出抉择,不能太急于求成。因此,他很识趣地走了。

他的预料果然没有错,刘秀其实早就心潮起伏,只是他还在犹豫,还在纠结,他不知道,也不明白,自己登基究竟成熟了没有。那么,谁能彻底让他放下心中的那个结呢?

一锤定音

众将烧出“劝、逼、诱”三把火后,刘秀也被烧得全身发热,悸动不已,但他却还在等待,等待一个为他“解萌”的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冯异。刘秀希望冯异能站出来,告诉他何去何从,但前三次他在“卖萌”中都没有冯异的身影出现。因此,他只能等。他不可能放下自己的架子主动去找冯异来询问这件事吧,这不是把自己陷于“不仁不义”之中去了么?

刘秀不会知道,他在等待的时候,冯异也在等。此时朝中三次劝解后,他知道时机到了,于是,主动来找刘秀了。

就如同一对彼此念着想着的恋人,两人再见面时,高兴得相互拥抱在了一起,刘秀搂着冯异就像搂着绝世美女般温柔,冯异注视着刘秀就像牛郎对织女那样专注。

“如果你不当皇帝,就让我来当吧。”冯异张口就惊人,使出的是“激将法”,然后,他又补充了这样一句话,“刘玄是靠不住的,刘氏能不能再兴起就看您的了。”

刘秀惊喜交加,冯异在这两句话里,把自己的意思已经发露无疑了。

“我最近老是失眠不知是什么缘故。”刘秀突然说了这样一句没来由的话。

“夜有所思,梦有所想。想必大王您有什么未了的心事吧。”冯异似乎猜到了什么,嘴角挂着笑容。

“我昨天晚上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骑着一条红彤彤的龙飞上了天去了。醒来时还能感觉到心跳的声音。”刘秀喃喃地说道。

“恭喜您,此乃老天授命于您。”冯异说到这里没有再说下去了,而是直接出宫去了,他要去找大臣,叫他们联合做一件事——共同把刘秀推上皇帝的宝座。

要登基就要找借口,都说人多力量大,同样,人多智慧也大。很快方案就定好了,由强华出面来搞定刘秀。

强华是刘秀在长安求学时的同窗好友,和刘秀的关系相当铁。他此时接到众人的邀请信,便马上从外地千里迢迢来见刘秀,他带了一件很特别的礼物来了,一本叫《赤伏符》的书。

如果只是一本书那倒没什么,但这本不是一般的书,书的扉页写着这样的话:“刘秀发兵捕不到,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这看似很深奥的禅语,但实际上中心意思只有一句,那就是“奉天承运”,刘秀具有天子的实力,可以封为天子了。

最开始革命时,李通和李轶靠谶语才成功把刘秀兄弟拉下水,而此时刘秀也是靠谶语才登基。当真印证了这样一句话:当时的天下不信真理,只信天命。

这不,刘秀等了好久就为等这一天,眼看时机已到,他再也不迟疑,装着无可奈何的样子说:“既然如此,我就赶鸭子上架头一回,姑且在皇帝的位置上坐坐吧。”卖萌表演终于告一段落。

公元前25年六月二十二日,31岁的刘秀在鄗城(今邢台市柏乡县)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

仪式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烧柴火,燔燎告天。就是找来大量的柴火进行焚烧,冒出大量的烟直往天空里飘,以来燔燎告天。他登基不是老天下的命令么,现在以此来转告老天,他不敢“违命”,他正按老天的意思进行登基。

第二步:拜乾坤,祭祀六宗。这个很简单,拜神仙,祭“日、月、星、山、川、海”六宗,虽然腰和膝盖要受点罪,但总比烧柴火那浓烟熏得热泪直流要好吧。

第三步:读祝文,宣誓就职。前两步其实都是虚的,为了来铺垫第三部的“实”。祝文写得很好,但也许是刘秀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大场合,宣读的时候声音有些变形,甚至有点语无伦次:今天,这里,蓬荜生辉,人山人海,海枯石烂,我……做梦都没想到我能成为这个皇帝,我……其实我不是火命,我是水货,不……我是水命。我……在这里,我感谢这个乱民的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因为我是陪他们练,把他们练下去了,把我练上来了……

最后在一句“谢谢”中结束了自己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讲。

但不管怎么样,这一天刘秀是高兴的,是幸福的,他多年的隐忍终于换来了“正果”。他由革命最初的“农转匪”,成功实现了“匪转龙”。他把自己的年号定为建武。意思是用武力建设国家。刘秀取这样的年号是有目的的,他现在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拥有的还仅仅是河北这片沃土,硕大的天下还有两个称皇帝的,除了更始皇帝刘玄,还有刘盆儿。他现在勉强为乱世三足中的一足,而要想得到天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刘秀想也没有多想,把首先的目标就瞄准了更始政权所管辖的重要地盘——洛阳。

这就意味着刘秀和刘玄的大决战马上就要上演,等待他们又是怎么样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局呢?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152.html

上一篇:忍者无敌
下一篇:暗斗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