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虽远必诛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1:57:31 0

与狼共舞

国内局势趋于稳定后,刘庄刚坐下来喘口气,北方的匈奴又来捣乱了。我们都知道,汉帝国的宿敌匈奴从南北分家开始,就基本上丧失了向中原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实力。所以,东汉王朝建立后,北匈奴除了支持个把汉奸(如卢芳)捣捣乱以及在边疆地区搞搞“军事演习”外,并没有什么大的举动。南匈奴为了“明哲保身”,选择的政治路线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挂靠在东汉集团旗下做起了子公司。刘秀是属于“非武派”皇帝,所以很快出台了“一国两制”战略,把南匈奴牢牢地绑在了汉朝的战车上。当然,南匈奴还会偶尔一露“峥嵘”,给点儿颜色让北匈奴看看,算是回报汉朝。

北匈奴也不傻,先是也向汉朝请求“和亲”,接连被拒绝后,他们一直不死心。正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既然“和亲”无望,退而求其次,经商总可以吧。于是派遣使者请求与汉朝进行双边贸易。汉朝有北匈奴梦寐以求的丝绸、铁器、瓷器和其他日用品,而匈奴也有汉朝渴望已久的牛、羊、马和皮革。双边贸易是好事啊,这样正好可以资源互补,各取所需。于是乎,汉朝便答应了和北匈奴的“双边贸易”,汉匈关系很快得到了改善。

然而,与狼共舞,注定不会长久。汉匈关系很快就产生了信任危机,原因都是贸易交往惹的祸。

现在有句这样的话,无奸不成商。在贸易往来中,汉朝的一些商家认为匈奴人的钱好挣,出于赢利的需要,便在所售商品上做手脚。总之一句话,假冒伪劣产品统统往匈奴人身上招呼。

北匈奴人也不是吃素的,吃了几次哑巴亏后,便决定奋起反击——于是乎出售的生禽便变成了禽兽,到汉朝的牛变成了疯牛,羊变成了病羊,马变成了瘸马。

总之,随后双方正当的贸易,演变成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不正当贸易:你假,我比你更假;你黑,我比你更黑;你阴,我比你更阴。

不信任的婚姻不会长久,同样的道理,不信任的贸易也不会长久。于是乎,最开始双边红红火火的贸易,到后来变得门可罗雀。最后干脆来了个关市大吉。

作为泱泱大国的汉朝,不跟北匈奴做生意没有什么损失,不吃你的肉,不骑你的马,不用你的皮革就行了。然而,北匈奴却不一样,汉朝的丝绸、铁器、瓷器和油盐等物资他们无法“闭门造车”、“无中生有”。

断了贸易往来,等于断了自己的“精神食粮”。为此,北匈奴一怒之下,马上就露出了自己的本质:蛮横凶残。他们又重操旧业——打草谷。

这样,双方关系一落千丈,又陷入了僵局。然而,北匈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生命诚可贵,打劫价更高;若为妻儿故,贸易不可抛。”意思就是说,这年头打劫不好打,靠这一行得到的物品,要远远高出贸易价。要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恢复贸易是势在必行。

匈奴人是不傻,得出这样的结论后,立即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再度开始与汉朝走贸易之路。

刘庄当然不想北匈奴总是来边疆捣乱了,便应允了北匈奴的要求。为了让双方在贸易往来上达成一致,刘庄派出贸易使者出使北匈奴,就双方贸易事宜进行沟通和洽谈。

于是乎,永平八年(公元65年),越骑司马郑众成了贸易使者,出使北匈奴。

郑众,字仲师,唯一的爱好便是学习。十二岁时,便向父亲学习了《左氏春秋》《三统历》《春秋难记条例》《易》《诗》等。唯一的特长还是学习。对于当时的名作,他不但学了,而且钻研得很深,也正是因为这样,声名在外。唯一的缺点便是正直。郑众在朝中为官后,“密谋两人组”的山阳王刘荆和虎贲中郎将梁松对郑众另眼相看。为了能把郑众拉拢过来,他们甚至不惜重金去收买郑众,想让他任通义(可出入宫中),当他们的“走狗”,替他们办事。

然而,面对两位当朝贵人抛来的橄榄枝,郑众却拒而不接。他是这样说的:“太子将来是一国的君王,没有随随便便与外人交结的礼义;我们汉朝一直以来有这样不成文的规定,藩王不应该私下与宾客交往。”

梁松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见郑众敬酒不吃吃罚酒,威胁郑众道:“这是上级领导的意思,是不可以违背的。”郑众不为所动,淡淡地回道:“与其犯法而获刑,不如坚守正义而死。”

梁松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就当他准备对郑众下毒手时,刘荆却觉得他是个特别的人,出面阻止梁松说,人各有志,不再勉强他了。

后来,等到刘荆和梁氏相继出了事,有许多宾客受到牵连,而遭到一网打尽,唯有有先见之明的郑众平安无事。如果用句专业术语来形容郑众就是“有骨气”。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著名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称之为有骨气。

著名作家周立波在《暴风骤雨》中曾经说过:“可是穷人要有穷人的骨气。我那媳妇也和我一样,不乐意向谁去低头。”

而郑众就是这样一个有骨气的人。

有才气,有骨气,有志气,郑众这样的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刘庄继位后,郑众的仕途生涯出现了转机。永平初年,郑众获司空府辟命,以通晓经典任给事中。后来迁任越骑司马,并留任给事中。

官不大,但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很快,刘庄交给他一件大事叫他去办:派他去北匈奴进行双方友好往来的洽谈和交流。就是这次去北匈奴,郑众再次让我们眼前一亮,再次向我们展现了他的才气、志气,更重要的是骨气。

史上最牛B的使臣

话说,郑众带着汉明帝的千叮咛万嘱咐,带着百姓的殷切期待,带着他的交流团,一路跋山涉水,一路风尘仆仆,一路风雨兼程,一路高歌《祖国我爱你》,昂然而行。抵达北匈奴时,虽然没有人比黄花瘦,也是人有菊花淡了。

按理说,来自大汉的使臣应该会得到北匈奴热烈而隆重的接待,然而,郑众不会料到,他们到达时,穷凶极恶的蒲奴单于正用一双狼虎一般锐利的眼睛盯着他看,仿佛想一口吞了他似的。

一场比高考还严峻的考验接踵而至。高考考的是知识,而匈奴考的却是骨气。

可惜的是“考生”郑众并不知情,或者说郑众并不把自己当考生来看。他从小熟读诗书,是经学大师,“夷夏之辨”自然牢记在心,因此他来到北匈奴,眼中关注的不是自己,而是大汉皇朝。

“见了单于大王,还不下跪!”北匈奴营帐前刀枪林立,士兵们齐声喝道。比“狮子吼”不知响N倍。

面对“下马威”,郑众不惊不惧,径直走到蒲奴单于前面,直视着他,竟不拜亦不作揖。蒲奴单于见郑众如此无礼,气得脸红脖子粗,双目似乎要喷出火来。

“你们汉人见了君亲师都要跪拜,见了我们匈奴单于为何不拜?”蒲奴单于手下喝道。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娘亲。”郑众勃然道:“你们夷狄之有单于,我们汉朝亦有君王。我堂堂汉使,只跪拜大汉天子,不跪单于。”

“欺人太甚,给我绑了。”蒲奴单于终于忍无可忍,立马命左右把郑众绑成了个“拴马桩”。并且下了两条命令,不给水喝,不给饭吃,试图威逼郑众屈服。

接下来是郑众展示骨气的时候了,只见他双眼望天,面带轻蔑地说道:“堂常汉使,死则死尔,岂能向蛮夷低头?”

蒲奴单于眼看就要闹出人命来,急了,要知道,一条人命是小事,但如果因为这条人命严重影响了与汉朝的关系,那就得不偿失了。于是,他赶紧说了句“且慢挥刀”和“刀下放人”,马上派出使者,护送郑众返回洛阳。

然而,谁也想不到,蒲奴单于一面跟汉朝进行双边友好洽谈,一面却做着不友好的事。

他派出使者跟随郑众到汉庭,名义上是“回礼”的需要,实际上却是为了到南匈奴接应须卜骨都侯。原来,北匈奴找汉朝又是和亲,又是通商,又是遣使,又是……总之,严重影响了南匈奴与汉朝的关系,甚至其内部出现了一些猜疑。南匈奴须卜骨都侯等人怨恨之下,便要求北匈奴派兵来接应,他们要重新归附北匈奴。郑众是个精明人,刚刚出塞便发觉有情况,暗中派人“蹲点追查”,竟然抓到了南匈奴须卜骨都侯的信使。

郑众回到洛阳便向刘庄提了一个建议:在边境上重新设置大将,以防南北匈奴做出“眉目传情”之事。

郑众的建议引起了刘庄的高度重视,正在这时耿国长子耿秉也向刘庄进言说:“我们之所以边陲不宁,就是因为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现在大汉国力强盛,不如放弃先帝的休兵安民之策,锐意北伐,一举剿灭此虏。今北匈奴往西北迁徙,控制西域,我们应当先击白山(今天山),再占伊吾,后破车师,同时通使者于乌孙,此前朝所谓断匈奴右臂之策啊!”

刘庄经过考察,很快下令置度辽营,命中郎将吴棠代理度辽将军事务,率领黎阳虎牙营的兵士,屯驻在五原郡曼柏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又遣车骑都尉秦彭,出兵屯田美稷,以监制南北匈奴。

这年秋天,北匈奴蒲奴单于果然派兵去朔方一带接应须卜骨都侯,为了渡黄河还带上了马皮缝制的渡河工具。这种马皮船在陕北现在仍有使用,就是用马皮缝制个大口袋,吹满气,抱住渡河,相当于一个救生圈。当北匈奴人来到五原郡,却发现一座座汉军大营如雨后春笋般屹立在边界上,而南匈奴须卜骨都侯根本没敢行动,用句话来形容就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只见牛马,不见援军。

说好了的事,怎么能反悔呢?北匈奴蒲奴单于一怒之下,立马来了个“迁怒”,派兵包抄边郡,进行烧杀抢掠,结果闹得河西一带鸡犬不宁,关塞立即启动了预战报警系统,城门昼闭,进入一级备战状态。

北匈奴做事如此出尔反尔,如此不讲诚信,刘庄很生气,后果是,想再派郑众出使北匈奴,去质问北匈奴蒲奴单于一个问题:你究竟想干什么?

刘庄和父皇刘秀一脉相承,在处理匈奴问题上,能不动武就不动武,能和平解决最好。

面对这样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出人意料的是,郑众却婉言拒绝了:我不去。

“为什么不去,难不成怕去了再次被非法拘禁?”这是刘庄心里的疑惑。

“此时如果再出使北匈奴,不但没效果,反而有恶果。”郑众说着,马上就进行了解惑:“北单于之所以要向汉派使者,是想要离间南单于的部下,坚定三十六国的决心。又宣扬与汉和亲,向邻近的敌国夸耀,使西域想归顺大汉的人窘迫疑惑,使留恋本土的人不再向往中原之国。汉使者一到,他们便傲慢且充满自信。如果再派使者去,他们必然自认为计谋得逞,那些劝单于归顺大汉的大臣们不敢再说话。如果这样,南匈奴就会动摇归汉的决心,乌桓就会产生背叛的心思。南单于长久居住在汉地,完全了解知道地形及控制情况,一旦他们背叛汉朝廷,马上就会成为边境的祸害。如今幸好有度辽将军的军队威震北部边疆,因而虽然我们不派使者去,南单于也不敢背叛而成为祸害。”

对此,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南匈奴须卜骨都侯等人就是前车之鉴啊。

郑众不愧才高八斗,问题分析得很透彻,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个中缘由。

然而,刘庄却不接受,理由很简单,三个字:没面子。我叫你出使北匈奴,你推三阻四,公然违背我的命令,分明是不把我这个一国之君放在眼里嘛。于是乎,马上给郑众回了八个字:收拾行囊,赶紧上路。

郑众接到回信,面如土色。但君命不可违,他只好悻悻上路。一路上的情况是: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天边归燕披残霞乡关在何方,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飞不去苍白海棠血泪。

郑众并没有停留在嘴上,而是来实际的,他一边走一边唱一边写——写信给刘庄。

一封二封三四封,五封六封七八封,眼看信笺如雪花般飞到办公桌前,刘庄怒了:既然让你免费到大漠旅游,你不乐意,那好吧,我也不勉强你,让你回来吧,回来体验一下监狱的生活吧。

可怜的郑众因此而锒铛入狱。后来,赶上大赦天下,刘庄便让郑众回家种红薯去了。此后刘庄见到从匈奴那里来的人,询问郑众与单于争执礼仪的情况,他们都说匈奴中传说郑众意志坚定、雄壮勇武,即使是苏武也不过如此。于是再次召郑众为军司马,派他与虎贲中郎将马廖攻打车师。行到敦煌,拜郑众为中郎将,护卫西域。正赶上北匈奴威胁车师,包围戊己校尉,郑众发兵救援他们。接着,郑众升为武威太守,他谨慎地整顿边防,匈奴不敢侵犯。后来,郑众被迁升为左冯翊,这个史上最牛B的使臣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

果然,刘庄的不明了态度,产生了不良的后果。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西域三十六国见汉朝与北匈奴往来如此频繁,进而认为汉朝不会再为西域诸国出头,坚定了跟着北匈奴走的信心。

此后,北匈奴一面出兵骚扰汉朝边塞,一面打着东汉的旗号,继续控制西域。东汉的势力范围却一直局限在玉门关以内。

仁义有时尽,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眼看北匈奴越来越放肆,忍无可忍的汉明帝决心改变光武帝的消极“防守”政策,用武力打击北匈奴。

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刘庄召开了一次军事扩大会议,讨论动武的问题。参会人员都是主张“武力派”的代表人物:帝让谒者仆射耿秉(耿弇侄子)、显亲侯窦固(窦融侄子)、太仆祭肜(祭遵之弟)、虎贲中郎将马廖、下博侯刘张、好畤侯耿忠等人。

刘庄主持会议,并且首先说出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耿秉是名将耿国的儿子,身体强壮,腰带八围,而且博通强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曾屡次上书建议出击北匈奴。会议一开始,耿秉率先站出来发言,首先,他简明概要地回顾了当前形势,指出汉朝之所以虚费边币,边陲不宁,就是匈奴惹的祸;其次,他热情洋溢地阐述了进攻北匈奴的全盘计划,提出了打击北匈奴的“四部曲”。

第一步,进攻白山(即天山),夺取伊吾(今新疆哈密西),打败驻守在此处的北匈奴呼衍王部军队;

第二步,打败车师,派使者联络乌孙等西域各国,以切断北匈奴的右臂;

第三步,以伊吾为根据地,打败另一支匈奴南呼衍的军队,折断北匈奴的左角;

第四步,对北匈奴发起会面攻击。

耿秉的作战计划很是详细精密。随后,祭肜等人在他提出的四部曲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补充。他们一致认为,四部曲的第一步是关键,关系到整个作战计划成功与否。汉军在大举进攻白山之前,应该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在东部边境分散北匈奴的兵力,从而达到浑水摸鱼的效果。

最后,刘庄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作战计划很好、很详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他本人完全赞同。

一国之君同意了,对北匈奴动武也就是铁板钉钉的事了。于是乎,公元72年12月,刘庄任命耿秉为驸马都尉,窦固为奉车都尉,秦彭为骑都尉,率军出屯凉州,开始对北匈奴的作战准备。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二月,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汉明帝刘庄对北匈奴的反击迈开了实质性的一步,正式宣战。接着,他照先前就制订好的作战计划,派出四路大军,攻打北匈奴。

第一路军。

总指挥:祭肜(太仆)。

副总指挥:吴棠(度辽将军)。

兵种:河东、河西的羌人胡人部队和南匈奴单于的部队。

兵力:总计一万一千骑兵。

出发地:高阙塞。

目标:涿邪山。

第二路军。

总指挥:窦固(奉车都尉,光武的二女婿)。

副总指挥:耿忠(好畤侯)。

兵种:酒泉、敦煌、张掖三郡兵以及卢水的羌胡部队。

兵力:总计一万两千骑兵。

出发地:酒泉郡。

目标:白山。

第三路军。

总指挥:耿秉(谒者仆射)。

副总指挥:秦彭(骑都尉)。

兵种:武威、陇西、天水等三郡招募的义勇军以及羌胡部队。

兵力:共一万骑兵。

出发地:张掖郡居延塞。

目标:协助第二路军攻击白山。

第四路军。

总指挥:来苗(骑都尉)。

副总指挥:文穆(护乌桓校尉)。

兵种: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等七郡郡兵以及乌桓、鲜卑部队。

兵力:共一万一千骑兵。

出发地:平城塞。

目标:北匈奴匈河水地区。

四路大军,以第二路和第三路为主攻,第一路和第四路为辅攻。

出兵之日,刘庄在洛阳北门为四路军士设宴送行,刘庄敬过三杯壮行酒,然后解下佩剑,以手击剑唱起了高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庄唱毕,将佩剑赏给祭肜。祭肜感动得匍匐在地,涕泪交加,向明帝立下军令:此次出征,定要克期成功,以报皇帝知遇之恩。然而,而真正笑到最后的却只有一路——窦固领军的第二路军。当然,这不是其他三路军总指挥的作战水平问题,而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他们相对于窦固来说,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便是运气。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四路军的进展情况。

暗香

第一路军虽然是“辅军”,但在刘庄的作战计划里,却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军队,攻击的目标是北匈奴皋林温禺犊王于涿邪山,如果能成功,就会牵制北匈奴的大量兵力,从而为其他三路军的进攻赢得时间和机会。因此,第一路军总指挥是大名鼎鼎的祭肜。

祭肜,字次孙,颍川郡颍阳县(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北)人,他的兄长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中的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因为祭遵的功绩,祭肜在建武初年就被光武帝任为黄门侍郎、偃师长,跟随在刘秀左右。后出守辽东近三十年,击退鲜卑,打败匈奴,从此边境平安,人们为他立祠以纪念。永平年间官至太仆。

在云台诸将为再造统一的东汉帝国而纵横鏖战的时候,祭肜默默无闻,一直没有展示才略的机会,直到祭遵在建武九年(公元33年)病逝。对祭遵的死,刘秀非常痛惜:“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由于祭遵没有儿子,便封祭肜做偃师县长,这里距离他们兄弟的故乡很近,他可以方便地去墓地祭奠兄长。这本来是对功臣的怀念,是对其亲属的优待,而祭肜却没有继续沉默下去,他在这里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偃师五年的时间里,祭肜行权施略,“县无盗贼,课为第一”,被升迁为襄贲(在今山东临沂)县令。当时,东汉帝国刚刚统一,郡县的治理还没有完全步入正轨,在襄贲盗贼更是“白日公行”。祭肜上任县令,继续采用雷厉风行的手段,加之有了此前的经验,很快就稳住了局面。对奸猾之徒予以毫不留情的打击,盗贼团伙渐次也被肃清。数年以后,襄贲号称清平无事。光武帝对祭肜的才干开始重视,颁发玺书勉励,并增秩赏赐,表示了很大的肯定和嘉奖。

汉帝国重归统一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拨乱反正,各项事业都有条不紊地展开,人民生活也逐步稳定,国内形势日趋好转。但是外部环境却仍然十分恶劣,边疆战事频起。自王莽改弦更张之后,四夷背叛,尤其是匈奴对中原帝国的侵扰连年不断,西汉帝国历经百年确立起来的有利局面在中原大乱之际丧失殆尽。

东汉初年,百废待兴,还没有力量对北方胡人的入侵给予有力的回击,面对猖獗的侵略暂时采取守势。而东北边境形势更为复杂,匈奴和世居东北塞外的鲜卑、乌桓相互联合,有计划地对帝国边疆进行侵掠,令光武帝为之焦虑。于是增加缘边诸郡的兵力,并派遣帝国的将军们在要害之处屯驻军马,严加守备。但是这样只能防止胡虏的深入危害,却不能避免他们随时随地疯狂来犯。光武帝此时可能在想难道我的帝国还要像长安时期那样忍辱负重几十年之后再报仇雪耻吗?刘秀想到了祭肜,他做了近十年的县官,所在之地无不肃清,于是在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拜祭肜为辽东太守。

祭肜抵达辽东之后,立即着手进行军事准备,“励兵马,广斥候”。而他本人也是个勇士,能拉开三百斤的硬弓。当时对辽东地区有威胁的主要是鲜卑人,在与鲜卑的几次接触战中祭肜都是身为前锋,勇敢作战,每次都取得胜利,令士卒敬佩。

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匈奴、鲜卑联合向汉帝国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攻势。匈奴在这一年里对北边郡县的大肆侵略,“二十一年冬,复寇上谷、中山,杀略抄掠甚众,北边无复宁岁”,牵制了汉军的主力。而鲜卑乘此机会在东北直接对辽东发动猛攻,却没想到祭肜留给他们的是雷霆一击。

鲜卑组织万骑气势汹汹而来,汉军慷慨迎战。这是勇者的较量,没有施展什么奇谋妙计。祭肜“自披甲陷阵”,麾下数千汉军斗志昂扬,杀得鲜卑人崩乱溃逃,慌不择路,投水而死者过半。祭肜率汉军兀自穷追不舍,长驱出塞,猛击残敌。这一仗斩敌三千,加上投水而死者,鲜卑几乎全军覆没,另外汉军又收获数千马匹,大获全胜!“自是后鲜卑震怖,畏肜不敢复窥塞。”此时帝国主力在面对匈奴的严重威胁时,还不能大胜取得优势,而祭肜已经早早地在东北威震塞外了。当时名将济济,祭肜不愧为其中的佼佼者。

虽然震慑于祭肜的勇武,鲜卑不敢犯塞,但仍然与匈奴、乌桓勾结往来。祭肜不但作战勇猛无敌,而且兼有运筹策略,考虑到“三虏连和,卒为边害”,决定利用外交手段分化瓦解三虏,这样至少可以减轻汉军所承受的压力。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祭肜向塞外的鲜卑传达了可以修好的信号,并且分析利害,让他们清楚和汉帝国友好往来的益处。鲜卑自然清楚其中的好处,作为落后的蛮族部落,如果归附帝国,会有大量的赏赐,这无疑是鲜卑人所垂涎的。而面对重新统一的帝国,通过抢掠是得不到的,尤其是祭肜大人的威武,更令人望而生畏!

于是鲜卑首领偏何派来使者奉献特产,表示愿意归顺。祭肜不失时机地接纳安抚,回报赏赐。双方都表明了诚意,虽然鲜卑对祭肜的恐惧心理仍在,但是也逐渐相信没有被欺骗。之后,周边其他一些蛮族部落也都相继地前来,通过祭肜到洛阳贡献,光武帝对此友好行为表示欣赏,加倍赏赐。在东北地区,主要由于祭肜的经营,帝国树立了权威,获得了由汉帝国主导之下的和平。在和平的气氛里,偏何率部下群豪前来拜见祭肜,当面表示愿意为汉帝国效力的决心。而祭肜之所以不愿用兵,等的就是这一天,于是说道:“审欲立功,当归击匈奴,斩送头首乃信耳。”不但瓦解了地方联盟,还要他们互相攻击,汉军可以坐享其成。偏何等人见祭肜表态,当即“仰天指心”发誓效命。

很快,鲜卑就对匈奴开战,并斩首二千余级送到辽东报功。此后,鲜卑每年都与匈奴互相攻击杀戮,所斩获的首级报送帝国接受赏赐。“自是匈奴衰弱,边无寇警,鲜卑、乌桓并入朝贡。”

辽东一战,祭肜作战勇武,招诱鲜卑,又大获成功。如此,恩威并施,一打一拉,展示出了高明的军事、外交才华。祭肜身形魁梧有勇力,为人稳重有恩信,为夷狄所敬畏信服,都愿意为之尽力效命。

当初“三虏连合”与汉为敌的局面已经被打破,鲜卑归附,匈奴也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扣塞称臣,北匈奴逐渐向西北方向迁徙,只有乌桓的赤山一部还不时袭扰汉境。赤山乌桓的屡次侵犯,不能被禁止,光武帝下诏谴责州郡。当然这是在祭肜所管辖的范围之外,但是他并没有视之为身外之事。此时偏何已经是祭肜的得力爪牙,并且作战有力,服从指挥。祭肜再次将这个任务交代给他,激励他出击赤山。偏何得令,于永平元年(公元58年)血战乌桓,大破之,斩赤山首领,将首级提到辽东献与祭肜。汉军不必出动,强寇首级已经传送到帝国郡城,祭肜的威望大震,当初匈奴、鲜卑、赤山乌桓危害汉边,如今已全部解决。

祭肜就在辽东太守的位置上一直做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如同一尊不可战胜的神将,震慑东北,内外无不敬畏服从。他为人简朴,做地方高官这么长的时间,蛮夷部落酋长的馈赠是少不了的,他既没有接受这些,也没有为自己经营什么田地产业,以至于连替换的衣服都没有几件。

在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祭肜被升任为九卿之一的太仆,来到洛阳做官。汉明帝知道祭肜简朴如此,厚加赏赐,各种器用无不悉备,并经常感慨他可以大受重用。于是,这次对匈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中,他被刘庄派上了用场。

应该说刘庄对祭肜是抱有很大的希望的,还专门给他这一路军安排了向导——南匈奴左贤王栾鞮信,希望祭肜这次能给自己带来“意外之喜”。事实上,祭肜也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然而,他不会料到,事实与他所想相反,他带来的却是“意外之忧”。

事情坏就坏在这个向导南匈奴左贤王栾鞮信身上。南匈奴左贤王栾鞮信为人狡诈,气量狭小,与雷厉风行的祭肜向来不和。这次,两人同军,但却“形同陌路”,如果两人仅仅停留在“冷战”阶段那倒也罢,问题是,左贤王栾鞮信害怕祭肜再建新功。出高阙塞九百余里后,他们占领了一座小山,左贤王栾鞮信告诉祭肜说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涿邪山。祭肜于是令人哨探,围绕小山方圆百余里竟然没有发现一个匈奴人,在事实面前,祭肜最终不得低下高昂的头颅,无奈地叹道:“北匈奴应该是听说我们来,害怕得不羞遁走了吧,与其在这个荒芜之地逗留,不如班师回去待命。”于是,命令三军回师。

结果,他们前脚刚回来,栾鞮信后脚便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向刘庄打了一个小报告,说祭肜贪生怕死、畏敌不进。

由希望变成失望,刘庄当然发怒了,看了栾鞮信打的小报告,更是怒不可遏,立即派人将祭肜抓起来关到监狱里去了。被免官接受调查,“双规”后的祭肜自然很是气愤。朝中毕竟还有正直之士,他们上书据理力争。过了一段时间,刘庄的气消了大半,他也知道老将祭肜冤枉,于是下诏放人。

祭肜为人刚毅厚重,最重名节,史赞其“虽条侯(周亚夫)、穰苴(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之伦,不能过也”,祭肜一生为汉朝镇守边关,把军人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孰料在白发满头之时,竟然被人指责贪生怕死、怯懦畏战,这是对他的最大侮辱,这是对他一生的全盘否定。

从监狱回到家中,祭肜即吐血不止,死前他叮嘱儿子,我奉命出征,却不能完成使命、立功报国,一世清名蒙羞,死都不能瞑目,论义不可无功受赏,将从前朝廷赐我之物全都登记上缴,在我死后,你等应当继承我的遗志,自己到营中投军,在两军阵前效死!切记,切记!

刘庄很器重祭肜,闻祭肜气死,嗟叹良久,于是下旨抚恤。辽东军民得知老帅屈死,集资修建祠堂,四时祭祀。乌桓、鲜卑更是怀念祭肜不已,每次朝贺京师,必然到祭肜坟冢拜谒,仰天号泣。后来,刘庄宣布祭肜所立清约仍然有效,鼓励鲜卑人攻击北匈奴。祭肜生前戍守边关三十年,死后能得到这么多称颂,也不枉此生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

与第一路祭肜的冤相比,第三路军、第四路军更冤。第三路军他们虽然没有向导从中作梗,但自己却走错了路,在横越沙漠六百里,抵达三木楼山后,没有望见半个匈奴人的影子,最后只好无功而返。

而第四路军没有走错路,一路顺风顺水地按期抵达匈河水畔,但他们厚重的脚步却惊醒了原本沉睡中的北匈奴军,他们根本不和汉军交锋,马上就来了个“坚壁清野”,飞快地遁走了。最后,也只能悻悻返回。

三路军都是不放一枪一炮无功而返,唯一剩下的就是第二路军了。

事实上,刘庄在派兵时,就对第二路很看重。这一路军进攻的是北匈奴的军事要地白山,派出的将领也是重量级人物——窦固。

看这一路进军情况之前,先来简单地介绍一下窦固这个人。

窦固之所以这么吸引人的眼球,那是因为窦固的双重身份,他有一个好爸爸,还有一个好妻子。首先来看看他的好爸爸——窦融。前面已经说过,窦融这个人是个不折不扣的跳槽王,而且眼光相当准,王莽当红时,跟着王莽干;刘玄掌权时,跟着刘玄混;刘秀翻身后,跟着刘秀拼。总之,他为人圆滑厚道,做事老练成熟,因此,虽然他是“三进宫”,但每跳到一处,他的老板都对他宠爱有加。在平隗和伐公孙述时,因为有窦融的支持和帮助,刘秀得以统一天下。为此,窦融跻身开国功臣的行列,在京城一带颇有名气和威望。有这样一个好爸爸罩着,窦固自然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其次,他有一个好妻子——涅阳公主。涅阳公主是光武帝的女儿。因为窦融的功绩,后来,刘秀在联婚政策时,梁松成了他的大女婿,而窦融之子窦固也成了他的女婿。有这样一个好妻子罩着,窦固自然还是大树底下好乘凉了。

然而,到了汉明帝刘庄时,光武帝五个女婿——陵乡侯梁松、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韩光、长乐少府郭璜、新阳侯世子阴丰。后来梁松、韩光因为谋反被刘庄诛杀,阴丰则因为杀害自己的妻子——郦邑公主,被刘庄下令处斩,只剩下窦固、郭璜(郭圣通弟郭况之子)。郭璜还将走前面三个驸马的老路,而窦固将成为笑到最后的独苗。

由此可见,有好爸爸、好妻子还不够,还要有好修养、好本质、好毅力、好恒心才能立足。显然,窦固就是这样一个极有修养的人。

闲话少说,下面我们就来看窦固作为第二路军总指挥的处女秀吧。

相对于前三路,第二路军显然幸运许多,他们一路几乎是顺风顺水地抵达了白山脚下,并击溃了驻扎在此处的北匈奴呼衍王部,斩杀一千余人。之后一路追到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夺取了伊吾卢(今新疆哈密)地区,并专门设置了宜禾都尉,在伊吾卢城留下将士,开始在此屯田,建立了汉朝在匈奴最前沿的军事基地。

至此,刘庄一手策划的对北匈奴动武行动第一回合交锋到此告一段落。四路军马,三路无功而返,只有第二路窦固干掉了敌人一千多人,捎带了一点儿战利品而归。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刘庄想要的,对于心高气傲的刘庄来说,他马上来了个论功行赏。赏的自然是第二路军了,窦固因功被擢升为特进(地位仅次于朝廷三公),士兵们也得到了不菲的军饷。

云中梦魇

汉朝对北匈奴动了武,北匈奴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马上组织人马,开始了反击。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北匈奴骑兵大举入侵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渔阳郡(今北京密云之南),一场边疆大战拉开了序幕。北匈奴原本势在必得,然而,他们不会料到,他们此番并没有讨到好果子吃,因为他们遇到了廉范。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赵国将军廉颇的后人。汉朝兴起,因为廉氏家族是豪门望族,朝廷把他们从苦陉(地名)迁到杜陵。世世代代驻守边境,有的死后埋葬在陇西襄武,所以在杜陵做官。他的曾祖父廉褒,在汉成帝、汉哀帝时期担任右将军;他的祖父廉丹,王莽时期担任大司马庸部牧,都在西汉时期有名望;廉范的父亲遭遇战乱,死在蜀汉地区,廉范于是流离借居在西州。西州平定以后,回到故乡。十五岁时,告别母亲到西州接回父亲的灵柩。蜀郡太守张穆是廉丹的老部下,于是送给廉范许多财物,廉范都没有接受,和他的门客徒步背着灵柩回到葭萌。所坐的船碰到礁石沉没,廉范抱着灵柩,一起沉到水中,众人被他的孝心感动,用杆子把他钩上来,经过精心治疗救护才幸免于死。张穆听说以后,又派人骑马带着先前送给他的财物追赶廉范,廉范又坚决推辞了。他回到故乡安葬了父亲灵柩,守孝完毕,到京城拜师学习,侍奉博士薛汉。

京兆、陇西二郡都请他做官,廉范都没有接受。永平初期,陇西太守邓融准备礼物征聘廉范为功曹,恰逢邓融被上级审查,廉范知道邓融不好解脱,打算以自己的能力救他,于是托病要求离开,邓融不明白他的意思,非常怨恨他。廉范于是向东到了洛阳,更名改姓,请求担任廷尉的狱卒。不久,邓融果然被押解到洛阳,关在监狱。廉范于是得以在他身边侍奉,尽心尽力,非常勤劳。邓融奇怪他长得很像廉范,于是对他说:“你怎么长得像我从前的一个部下?”廉范斥责他说:“您因为困窘看花眼了!”不再跟他说话。邓融因病被押解出去养病,廉范跟随并尽心侍奉、赡养他,直到邓融病死,都没有说明身份。之后,廉范又亲自赶车送邓融的灵柩到南阳,安葬完毕才离开。

后来廉范被征聘到公府,恰逢薛汉因为楚王的案子被处死,他的故人、门生都不敢探视,只有廉范前去替薛汉收殓安葬。官吏告诉了皇帝,大怒,召廉范入宫,质问并斥责他说:“薛汉和楚王一同密谋,惑乱天下,你是公府的官员,不和朝廷保持一致,反而替罪犯收殓,为什么?”廉范叩头说:“我愚蠢粗鲁,认为薛汉等人都已认罪被处死,忍不住师生的情谊,罪该万死。”皇帝才稍稍息怒,问廉范说:“你是廉颇的后代吗?和右将军廉褒、大司马廉丹有没有亲缘关系?”廉范对他说:“廉褒,是我的曾祖父;廉丹,是我的祖父。”皇帝说:“难怪你有胆子敢这么做!”并赏赐他。廉范因此出名,被推荐为秀才,几个月后,升任为云中太守。

然而,廉范不会料到,就在他升任云中太守不到几个月的时候,严峻的考验不期而至了。北匈奴为了报复汉朝,派大军来侵犯边塞,烽火连天。按旧例,进犯的敌人超过五千,就应该写信给邻郡求救。部下都把求救信写了,结果廉范说,一群乌合之众,自己可以搞定,不用写信求援。说完,亲自率领士卒去御敌。因为敌众我寡,廉范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是双拳敌不过四手。

俗话说,得道者天自助也。就在廉范的军队陷入危局时,老天似乎被廉范的精神所感动,来帮他了。这时老天来了个闭门羹——天黑了。面对天赐来的良机,廉范没有让机会白白地溜走,立即使出了三十六中的一招——疑兵之计。具体操作如下:让士兵们各自绑两个火把,举在头上,军营中就像繁星,总之,汉军就像是在闹海——惊天动地。

匈奴人远远看到火光很多,以为汉兵救援部队来了,很震惊,打算等到天亮便出发——撤退。

然而,当天夜里就在匈奴人休整时,廉范却没有闲着,他杀牛宰马,犒劳三军。待到天快亮时,廉范率军队一起冲杀出来,以雷霆之势,眨眼间便斩杀了敌军数百人。

匈奴人大为震惊,吓得赶紧撤退。战场上人多马杂,如果不是有组织、有计划地撤退,要想全身而退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因此,就在撤退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仅此一项便死伤一千多人。退回去的匈奴人痛定思痛这才想起来,云中郡一直是他们的“伤心地”。二百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入侵中原时,就在云中郡栽了个大跟头。那时的云中郡太守是飞将军李广,再往后是魏尚,他们两人的成功反击,打得匈奴人此后总是绕开云中郡。

祖先们都不敢来犯云中郡,而他们现在却来犯,虽然此时早已物是人非,虽然当年的李广、魏尚,如今变成了廉范,但结果是一样的。江山各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碰了这么大一个大钉子,再回想起云中的梦魇之处,北匈奴人心里的阴影越来越强,从此,再也不敢来犯云中郡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135.html

下一篇:否极泰来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