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1:56:58 0

艰难的选择

培养了自己的人才,打造了自己的领导班子,刘炟首先要处理的是西域的事。都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此时,西域的求救信,虽然不抵万金,但也抵数百条人命。因为人事变动,此时已过去了好几个月了。救还是不救,这是个问题。为此,刘炟召开了他上任后的第一次公卿会议,商量应对之策。

会议一开始,大臣们便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很快形成了正反两派:救援派和反对救援派。

救援派代表人物:司徒鲍昱。

反对救援派代表人物:司空第五伦。

第五伦前面我已经做了介绍,下面我们来看鲍昱。

鲍昱出身于司隶校尉世家,其祖父鲍宣是西汉大儒名臣,一向敢于直言。对幸臣董贤、外戚王政君一家百般抨击。哀帝以侮辱丞相孔光为由将其投入狱中,后因上千博士弟子集体抗议,减刑出狱,但是秉性不移。王莽时再次将他下狱,惨死于狱中。

鲍宣的儿子鲍永(鲍昱之父)虽出生书香官宦人家,但身负国恨家仇,在新莽末年毅然投身绿林农民起义,被刘玄任命为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更始灭亡后,光武帝任命鲍永为谏议大夫,后历任刺史、司隶校尉等职。鲍永平生十分痛恨官员欺压百姓和下属,他在任司隶校尉期间,以雷霆之势打击豪强,权贵对他恨得要命,但却无可奈何,因为光武帝支持他。都官从事扶风人鲍恢和鲍永一样,也是敢与权贵针锋相对的人,刘秀经常在朝中告诫说,权贵和皇亲们要赶紧收手,以避开“二鲍”!

鲍永后来病逝于任上,儿子鲍昱开始被上党太守戴涉推荐为高都县长,后任沘阳县长,广有仁爱之名,政绩被荆州刺史上奏朝廷,被光武帝升为司隶校尉。至此鲍家祖孙三代(鲍宣、鲍永、鲍昱)都出任了司隶校尉之职。

明帝初年,鲍昱出任汝南太守,在任上整治陂塘,兴修永久性水利工程,致使当地“人以殷富”。鲍昱在汝南太守任上,政声卓著,闻名遐迩,早就被刘庄盯上了,正好司徒王敏病死,当即将鲍昱提拔为司徒。

刘炟上台后,鲍昱的职务没有变。

考虑到两位都是超重量级人物。刘炟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他们进行了自由辩论。辩论赛开始后,两人充分发挥三寸不烂之舌,引经摘句,娓娓而谈,精彩纷呈。

救援派司徒鲍昱首先发言,他首先说了救援的理由: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随后他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法阐述了这一观点,概括起来有二。

一是排比:发生了这样激烈的军事斗争,如果我们将西域汉军抛弃,这样对外是纵容了蛮夷的暴行,对内是伤害了忠臣的忠心啊!

二是反问:以后匈奴如果在边塞作乱,陛下还怎么派遣将领?谁还愿意为国家冲锋陷阵?

随即,鲍昱作出了形势判断:耿恭和关宠两校尉都是百人军团,而数以万计的匈奴人来围攻他们,却久攻不下,这说明匈奴士兵外强内弱啊!

最后,鲍昱提出了救援的具体方案:可命令敦煌、酒泉两郡太守各率领精锐骑兵二千人,多带旗帜,以加倍的速度日夜兼行,去解救急难。北匈奴的军队已是一支疲惫之师,一定不敢抵挡。这样一来,四十天之内,便能把西域的汉军成功解救归来。

应该说鲍昱的演说是很精彩的,以至于他说完后,得到了雷鸣般的掌声。

接下来进行演说的司空第五伦也不甘落后,他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不宜救援的原因:远水解不了近渴。理由是:这些年来,北伐匈奴,东征南越,南抵蛮夷,西开西域,致使百姓连年服事徭役,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苦了天下百姓,穷了江山社稷,长此以往,国家经济建设定然会因为征战而停留,陛下要明察啊!再加上国家新君初立,国事未定,更加不宜劳师远征。

总之一句话,在扩张地盘和发展经济两大选择中,第五伦强烈支持经济建设。

两大重臣各抒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刚上任的刘炟眉毛几乎愁到一起了,心里在感叹:难道是我无理了?

刘炟很年轻,也很老到,他分析思考后,很快宣布了他支持的言阵——鲍昱。过程虽然是无理的(没有经过民主投票嘛),但决定却是正确的。再穷不能穷志气,再苦不能当孙子,再难不能降身份,再累不能丢面子,再混也要混出个人模样。于是,刘炟派征西将军耿秉屯驻酒泉郡,代理太守职务,作为后方策应;派酒泉太守段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征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郡兵及鄯善的军队,共七千余人前往救援,值得一提的是,前往敦煌求救的耿恭部将范羌也随着大军一同出发。

拯救大兵耿恭

《拯救大兵瑞恩》是美国经典的战争影片,讲述的是二战期间一支美军特别小分队奉命去德军战领区拯救二等兵詹姆斯·瑞恩的故事。该片上映后深受观众喜爱,影响甚大。在东汉时,也有这样一个类似的故事——下面上演东汉版的“拯救大兵耿恭”。

话说酒泉郡太守段彭等人率军在柳中集结,然后把目标直指车师国。都说哀兵必胜,在交河城的战斗中,汉军勇不可当,斩杀敌人首级近四千个,俘虏敌人三千余人。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高歌前行,尽管日行千里夜八百,尽管马不停蹄,但当七千救援军抵达柳中城时,已是次年的正月(公元76年)了。柳中城的卫戍司令关宠经过数月艰苦卓绝的守城战,已经心力交瘁,当终于看到援军到来时,他堂堂一介汉子,在战场上流血也不流泪的男子汉,居然泪如雨下,那是喜极而泣的泪,那是喜出望外的泪,那是喜上眉梢的泪,那是喜不自禁的泪……伴随着这幸福的泪水,铁人似的他再也坚持不住地倒下去了。这一倒下去,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数百人能坚持这么久,关宠之所以屹立不倒,靠的是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幸福就近在咫尺时,关宠却轰然倒下了,那是因为他完成了使命,耗尽了最后的一点儿力量,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英雄的儿女前赴后继,段彭指挥七千人马反击车师前国,兵临车师前国王都城交河城,大破车师前军,击毙车师军队三千八百人,另俘虏三千余人,缴获骆驼、马、牛、羊、驴共三万七千头……吓破胆的北匈奴人吓得丢盔弃甲而逃,结果再次证明车师是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再次投降了汉军。鉴于当时的形势,汉朝只能接纳。

至此,营救关宠一部的作战任务圆满完成。然而在营救耿恭一部上,汉军内部又出现了严重分歧,产生了救援派和反对救援派。

主张不救援的是这次救援军的副将——谒者王蒙。他首先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汉军跋山涉水,不远千里来到西域,刚刚在交河城打了一场恶仗,战士们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而耿恭的疏勒城却在数百里之外,而且音信全无。说不定疏勒城早已被北匈奴攻破,耿恭等人早已全军覆没了呢。我们这样冒冒失失地过去,无异于羊入虎口啊。

与此同时,其他将领都选择了沉默。是啊,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救援耿恭有二难:第一是行路难,要去疏勒城必须要翻越一座大山——天山,天山一年四季白雪皑皑、寒气刺骨。而此时又正值最冷最寒的正月,大雪封山,积雪如渊,要打此处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第二是伤亡大。这样恶劣的天气,这样难行的路,不说赶到疏勒城与匈奴士兵进行交战,单是在路上伤亡就会很大。

这跟划亮十根火柴来寻找一根火柴是一样的道理,救援疏勒城的结果很可能是血本无归。但如果不救,良心上和道义上又说不过去。因此,众人选择沉默是有道理的。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救或不救都是难题。

就在众人沉默之时,一个人以雷霆之势站出来,然后大声道:“哪怕疏勒城只剩下一个汉军士兵,咱们也要去救。”

众人惊愕地抬起头,把目光停留在发出这石破天惊话语的耿恭的部将范羌身上。但见范羌顿了顿,接着道:“疏勒城的汉军将士,忍常人不能忍,守常人不能守,为了捍卫国家荣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样的英雄我们怎么能不救,这样的英雄怎么能不感人?难道我们要做缩头乌龟吗?”

三个反问,问得大家哑口无言。是啊,这已经不是代价的问题了,而是尊严和道义的问题!一个民族只有有英雄才有希望,有英雄才能强大,有英雄才有未来。

范羌的话如同煮沸了一锅水,震得全体战士无不热血沸腾,他们纷纷站出来,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请求出兵救援疏勒城的汉军。

如果说救援派范羌和反对救援派王蒙就像一个平衡的天平一样,那么,由于众士兵的突然加入,天平自然猛然倾向了范羌这一边。民意不可违。汉军主帅段彭和副帅王蒙及诸将商量了一下,最后做出妥协决定:由范羌率领二千名战士,翻越天险天山,前往疏勒城解救耿恭部。二千士兵虽然不是很多,但在西域来说,也不算少了。范羌马上就率众出发了,二千名汉军在跨越天山时,靠着顽强毅力,冲破了一切艰难险阻,几乎是用鲜血铺就了通往疏勒城的道路。

在一个漆黑的夜里,范羌终于带领援军来到了疏勒城下。沉重的兵马声,早已惊醒了疏勒城防总司令耿恭,他以为是匈奴士兵又来攻城了,惊恐之下,正要拉响备战系统的铃声。但正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城下传来:“耿校尉,我是范羌啊,我带领援军部队来迎接你们了!”

“啊,是范羌,真是你吗,你真的带援军来了啊!”耿恭此时早已泣不成声,然后大声叫道:“打开城门!”

城门悠然打开了,耿恭和士兵站在门口恭迎援军入城。

“大家还在养精蓄锐吧?”范羌是心细之人,但见门口共只有二十六名士兵,因此问道。

范恭这一问,耿恭再次泪如雨下。原来车师投降匈奴后,在匈奴的攻势下,早先招募的车师民兵,死的死,散的散了,耿恭数百人的守军,在缺水、缺粮、缺衣以及缺援的情况下不断减员,战死的、饿死的、冻死的、渴死的……总之一句话,冬去春来,经过岁月的洗礼,偌大的疏勒城只剩下二十六人了。

就是这二十六人,坚守到了最后,终于等来了援军。只要坚持,奇迹无处不在,看来这话一点儿不假啊。

有了援军的支援,第二天,耿恭与他的二十五名士兵踏上了返乡之程。然而,耿恭不会料到,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因为匈奴人很快发现汉军飞越天山,解救了耿恭的部队。

想跑,没那么容易,煮熟的鸭子怎么能让你这么轻易地飞走呢?北匈奴单于马上派出骑兵进行“千里追踪”,想全歼汉军。范羌所带来的援兵此时已是一支疲惫之师,耿恭所剩的余部是一支残留之师,而匈奴却是一只以逸待劳的猛虎之师,看似汉军已是凶多吉少。然而,汉军再次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坚强的意志。他们一边阻击追击的北匈奴士兵,一边克服千辛万苦,翻越天山。三月初,汉军终于抵达汉帝国的边关——玉门关,终于摆脱了匈奴士兵的追击,虎口脱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耿恭不顾范羌等人的阻挡,硬是带着二十五名疏勒城残留的精英坚守在最后,在玉门关,清点人数时,二十六人只剩下了十三人,这十三人虽然衣衫褴褛,虽然憔悴不堪,虽然早已不成人样,但他们用铮铮铁骨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

为此,感动中的中郎将郑众亲自为耿恭及其部下接风洗尘,随即马上上书,向刘炟汇报了耿恭等人的英雄事迹。

当英雄耿恭到达洛阳时,迎送他的不仅是鲜花和掌声,还有荣誉——被任命为骑都尉。除此之外,封耿恭的司马石修为雒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丞,余九人皆为羽林军。

一句话:皆大欢喜。

风雪夜归人

相将和,打一个字,谜底是斌。意思是说一文一武,面对面要文质彬彬。

战国时候,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家喻户晓,因为在“完璧归赵”上立下大功,赵王便封蔺相如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拼命打仗,功劳难道还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见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大事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

下面来看一则现实版“将相不和”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就是我们的大英雄耿恭和颍阳侯马防。前面已说了,马防是马援的儿子,马太后的哥哥,也就是不折不扣的皇舅。是英雄注定不会寂寞,耿恭返回的这一年,东汉帝国的西疆金城郡爆发羌战,烧当羌部落首领迷吾与封养羌部落的首领布桥结盟,发动五万大军,侵掠汉朝的陇西郡与汉阳郡。

情况十分危急,国家领土不容侵略,刘炟马上派出了部队进行反击。可派谁出征呢?刘炟犯难了,朝中“第一将军”窦固一直守在边疆地区,西域他要打,北匈奴他要防,此时打西羌如果把“主心骨”抽调去,那北边边疆又要出大乱子。

既然窦固是不可动摇的,刘炟很快想到了一个人——外戚马防。外戚一直是他想打造的对象,此时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派外戚出战比谁都可靠啊。于是乎,马防很快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担任西征的主帅。至于副帅,刘炟想也没有多想,直接就内定了耿恭。刘炟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耿恭虽然九死一生从西域归来,身心和体力都还没有恢复过来,按理说应该让他休养一段时间。他这一折腾,太累了,也该歇歇了,但他毕竟经过了大风大浪,派他压阵胜算无疑增大了几分。

因此,如果说派马防是当主“将”使用的话,那么派耿恭就是想当“相”使用了,关键时刻希望他能凭着多年的征战经验和不凡的才能力挽狂澜。

应该说刘炟这样的安排也是合情合理的。然而,他不会料到,他的精心安排换来的却是将相不合。

马防是有背景和后台的将军,目空一切,目中无人,目无王法。耿恭是一个耿直之人,在西域那样的绝境都能坚持到底,自然是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的,也正是因为这样,马防和耿恭在行军过程中,就战术、用兵等产生了分歧,最开始还是据理力争,互相不服。但到后面就演变成了横眉冷对,到最后竟然变成了血海深仇。

也正是因为将相不和,到后面两人干脆兵分两路,耿恭率领一部人马北上,抵达陇西北部的枹罕,而马防则率军向西南突进。眼不见心不烦,如果分开能让双方快乐,那么分手又何尝不可以呢?

当时,前线形势告急,羌军中的封养部落布桥兵团对陇西郡南部重镇临洮(今甘肃岷县)进行了猛烈的军事打击,力图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这座城市,作为与汉朝抗衡的根据地。

临洮告急。车骑将军马防决定先解临洮之围。然而通往临洮的道路可以用难于上青天来形容,如果按常规行军,大部队到达临洮时,可能会耽误解救时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思来想去,想来思去,马防决定采取派一支先遣部队先行,大部队随后的策略。

可能是受耿恭等人在西域以百人军团创造奇迹的诱惑,马防派出的急先锋是由两名军司马率数百名骑兵。这支百人军团同样没有令马防失望,他们快马加鞭,一路冲破艰难险阻,来到临洮城外十里开外。这时,两名军司马叫大家停下行军的步伐,说要举行军事比赛。就在百人军团以为要进行比谁能最早冲到临洮城下的百米冲刺赛时,两名军司马首先举行的是就地安营扎寨比赛,谁建的营寨多,谁就是“鲁班奖得主”。比赛的结果是本来几百人住的营寨,却修建成了几万人住的营寨,大家认为这是严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接下来,又举行了插国旗比赛,谁插的国旗最多,谁就是“旗天大圣”。比赛的结果是,汉军的旗帜插得漫山遍野都是。最后举行的是睡觉比赛,谁睡的时间长,谁就是“睡仙”。结果,一连几天,汉朝营寨静悄悄地静得可怕。

如此多的营寨,如此多的汉旗,如此安静的阵营,羌军远看近看,上看下看,看得心里直发毛,这一定是汉军的主力到了,不然他们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气势,不然他们怎么会如此沉着,他们一定是想对我们进行全歼啊!羌军对自身实力进行分析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敌强我弱,此时不逃,更待何时。并且马上付诸行动,放弃了就要攻破的临洮城,向西来了个“不羞遁走”。

都说人倒霉,连喝口水都要被呛着。这不,羌军原本以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结果偏偏受伤的还是他们。他们在逃跑的过程中,正好碰到已成功翻过山越过岭,正往前线开来的马防军团主力部队,一场阻击战就此拉开了帷幕。羌军认为汉军的主力部队已临洮城边,这里只不过是汉军的“散兵游勇”,因此非但没有重视,而且还轻视,认为他们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骄兵必败,哀兵必胜。”羌军对形势判断有误,注定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结果两军的接触战打响后,汉军像变魔术般,越打越多,越打越勇,直打得羌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汉军咋这么多?此时,吃饱睡足的先遣百人军团,举行的是百米冲刺比赛,很快追上了羌军,然后举行的是砍瓜比赛。前后夹击,斗志原本就不高的羌军很快便溃不成军了,羌军很快就有四千多人成了刀下鬼,再战下去,非死即伤,绝对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这时羌军中烧当羌部落的头领迷吾不再迷惘,而是醒悟过来了,他选择了向马防投降这条光明大道。而布桥率残部二万余人走得却是另一条路,拒绝投降,退守临洮西南的望曲谷。

随后马防带领汉军对望曲谷进行了围城的攻坚战。垂死挣扎的布桥在坚守了数月之后,眼看救兵无影、突围无望、伤亡无数,绝望之下率剩余的一万多人向马防投降。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就在马防取得巨大的胜利时,耿恭在北方战线上也取得了重大胜利。

驻守在枹罕的耿恭部,受到羌部联合部落的攻击,那绵绵不绝的阵势,平常人一看定会吓得惊恐万状。然而,防守对于耿恭来说是强项,曾在匈奴数万人的攻击下,以百人军团坚守疏勒城数月之久,此时他拥有精兵强将,自然是一脸的平静。

随着迷吾与布桥的投降,围攻耿恭的其余羌部落大受影响,仿佛看到了黑暗前途的到来。耿恭这时,不再做“守城奴”了,而是开始“反攻倒算”了,结果很快歼灭羌军一千多人,缴获牛、羊等牲畜四万多头,大胜而归。

南北线均告失利,勒姐羌、烧何羌等十三个部落首领于是聚集在一起,召开了一次临时会议,商谈何去何从的问题。会议强调,此次(会议)干系重大不得缺席;会议认为,再和汉军对抗,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会议决定,集体向耿恭投降。

羌乱就此平息,按正常情况,可以告一段落了。然而,平定羌乱后,耿直的耿恭本着防患于未然的态度,向朝廷打了一个小报告。报告的内容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建议派大鸿胪窦固镇守凉州,派车骑将军马防屯守汉阳,以防诸羌再生异心。

理由是:以前安丰侯窦融在西州时,和羌胡人的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在当地的威望和信誉很好。现在大鸿胪窦固乃是窦家的后人,功冠三军,威不可当,派遣他坐镇凉州,诸羌定然会心悦诚服。与此同时,再派车骑将军马防率军屯守汉阳,便可确保万无一失。

他原本是忧国忧民所做的举动,然而,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报告,车骑将军马防和他彻底决裂了。

耿恭的建议虽然是要让窦固和马防同守西疆之地,然而,窦固是守中心城市凉州,而马防驻守的却是偏隅之地,打个不适当的比方,就好比是要窦固当正房,而马防屈居偏房一样。可马防那是何等人物,他是当今皇太后的亲弟弟、皇帝的舅舅、堂堂的车骑将军,位比三公,权高势重。耿恭却建议让马防当“偏房”,驻守小小的汉阳郡,马防能不怒不可遏吗?

愤怒之下的马防没有当温柔的羔羊,而是选择了反击,他使出了官场绝杀技——诬陷。当然,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样的事他肯定不会亲自出面,而是躲在幕后操作。这个前台刽子手由监营谒者李谭来当。李谭诬陷耿恭的罪名是八个字:不忧军事,被诏怨望。

意思是说,耿恭不以国事为忧,接到出征诏书时有怨望之辞色。

有马防在幕后操作,办起事那是风生水起,很快耿恭就领略到了官场的腐败和正直的代价。朝廷马上征召耿恭回京,耿恭不知何事,火急火燎地赶回来时,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一把冷冰冰的铁铐。接下来的过程很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下狱受审——屈打成招——免除官职——还归老家。结果一代英雄耿恭最终结局是凄惨的——病死家中。

然而,耿恭的英雄事迹和丰功伟业,并没有随着他的病逝而消失。相反,这种精神凝聚成永恒,流芳百世。后有赞诗云:

落落丰标霁月怀,棱棱寒碧隔风埃。

耿恭也有孤高节,岂但苏郎齿雪来。

自作孽不可活

应该说马防在西征中的演出是马家最为出彩的表演,而马防之所以敢于压在耿恭头上“出彩”,那是因为马太后驾崩后,束缚马氏家族的缰绳勒断后,马家子弟像脱缰之马开始狂奔的结果。狂奔是好的,但如果是盲目狂奔,总有马失前蹄的一天。此时马家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马家,马太后去世后,顺阳侯马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掌舵马家的“大哥大”,但问题是,马廖虽然正直公道,但性格天生仁义宽厚,跟“木头”这样的称号是名副其实的。这样的人适合当温顺的长者,而不适合当带头大哥。

正是因为他的仁义宽厚,不能有效地约束马家子弟,很快便成了“傀儡大哥”。马家子弟全都不听他的调遣,仗着马太后这尊佛的光环,仗着汉章帝刘炟的宠爱,原本礼让谦恭的马家子弟个个变得目空一切,骄傲奢侈,不可一世。

具体表现在:除了马廖能苛守马太后的教诲,人在官场走,总也不湿鞋外,马氏三兄弟的另两位重量级人物马防、马光兄弟马上变了,变得贪财好色,他们两人很快拥有财产无数,宫女无数,豪宅无数,食客无数。据说马防还另辟蹊径地想出了生财之道,对羌人、胡人征收赋税——以国家名义收,以个人名义用,一句话假公济私,赚得钵满盆满。

眼看马家子弟在迅速成纨绔子弟,马廖的好友、时任校书郎杨马以书信的形式对马廖进行了友情提示。

然而,老好人马廖见了书信后,认为杨马这是小题大做,只是口头“警告”了一下马家子弟,并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和方案对族人进行约束。

凡事有因必有果。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一点儿也不假。马家人为所欲为,杨马看在眼里,朝中文武百官看在眼里,天下百姓看在眼里,汉章帝刘炟也看眼里,痛在心里。是啊,当初他决定重用外戚,纯属心里本能的一种感恩行动,希望以这种方式来回报自己的养母,希望以这种方式取悦三个“木头舅舅”,希望自己的一生能不留遗憾。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刚开始刘炟对马家的所作所为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马家子弟越来越嚣张,越来越无法无天,一点一点地蚕食了刘炟的耐心,一点一滴地挑战着刘炟的底线。羔羊也有愤怒的时候,终于,刘炟发飙了。他开始三番五次地对马廖进行谴责,眼看谴责无效,刘炟开始了心底流血的“撤恩”之旅,对马氏子弟非但不再奖赏,而且该收权时就收权,该处罚时就处罚,该限制时就限制。总之,一句话,当年恩情早已随风而逝,取而代之的是无限怨恨和懊悔。如果此时马家子弟能及时悬崖勒马,说不定还能博得刘炟回心转意,重新宠爱他们。然而,眼看马家越来越失势,马家一位年青俊杰挺身而出,以雷霆之势想力挽狂澜,重塑马家的辉煌,这个人便是马廖的儿子马豫。

然而,都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时任步兵校尉马豫的出现,非但没有改善马家和刘炟的关系,反而进一步磨损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马豫的出发点是好的,见马家大有一落千丈之势,很是着急,于是,他开始干一件事——四处进行投诉,强烈表达怨恨和不满,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英雄气概。

很快,马豫的超常规行为,引起了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自重才能得人重,自轻自然被人欺。此时朝中文武百官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已经察觉到了刘炟对马家态度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很快,弹劾马豫的信笺便如雪花般飞到了刘炟的办公桌前。发展到最后,连马防、马光兄弟的“光荣事迹”一块儿进行了揭发。

面对这样的集体上访事件,刘炟愤怒了,他虽然不忍心对马家处以极刑,但还是来了个“一窝端”,大手一挥,说道,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

被全部罢除官职的马家势力就这样一夜之间烟消云散了,但不管怎样,能保全性命“全身而退”也算是刘炟格外开恩网开一面了。值得一提的是,马豫在随马廖离开洛阳时,半路被刘炟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投入狱中受审。木头人马豫这一回终于像木头一样强硬了一回,拒不招供,最后竟活活惨死于严刑拷打之中,落得“英烈”的美称,也算是为虚度的一生增加了一儿点色彩,从而画上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130.html

上一篇:西域不是传说
下一篇:物是人非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