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西域不是传说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1:56:53 0

强强争锋

汉章帝刘炟一边处理“家事”,一边苦恼西疆的那点儿事。我们都知道,西域还是个“难剃头”问题,虽然刘炟派出兵马救出了在西域的汉军,虽然最终是以牺牲了数百人的代价,仅仅救得了耿恭等十六人的性命,但无论如何,还是展现了汉朝的威风。

于是乎,刘炟马上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否撤销西域都护和戊校尉、己校尉;二、是否召尚在西域的班超回国。和前面几次商议一样,朝中同样很快就分成了两派,主撤派和不主撤派。主撤派的代表人物是司空第五伦。不主撤派的代表人物是司徒鲍昱。

在上轮与第五伦的PK中,鲍昱笑到了最后,刘炟最终决定派兵去西域救援,虽然最后只救出了十三人,但他认为值得。此次两人依然是针尖对麦芒,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左右为难的刘炟也是皇帝难断国家事,最后只好出一道命题来考两位。题目叫:怎样消除旱灾?事情的缘由是:公元76年的春季,京城洛阳及兖州、豫州、徐州出现大旱。正月,刘炟下诏,命令兖州、豫州、徐州等三州官府开仓赈济难民,但效果颇微,借此机会向他们提出救灾策略。

面对刘炟的提问,鲍昱的回答说:“陛下刚即位,即使有失当之处,也不会导致灾异出现。我先前曾任汝南太守,负责审理楚王之案,在当地拘禁了一千多人,这些囚犯恐怕不是全都罪有应得。大案一发,被冤枉者往往超过半数。此外,由于被流放的人和亲属分离,死后的孤魂往往得不到祭祀。我建议,让流放者全都返回家乡,取消不准做官的禁令,使死者生者各得其所,这样便可招致祥和之气,消除旱象。”

对于鲍昱的回答,刘炟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第五伦回答了,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些年,我们在和匈奴进行无休止的征战,为打通西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才导致天下百姓负担加重。老天也怜悯这些民不聊生的老百姓们啊,所以才会发生旱灾进行警示!只要远离了战争,平息了欲望,增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天灾自然就平息了。最后指出,秦始皇修长城,工程浩大,徭役频征,胡亥不改前代政策,终于失去了天下。因此,孝元皇帝放弃了珠崖郡,光武皇帝拒绝了西域各国的归附,如今在伊吾屯田和在楼兰驻防的士卒久不还乡,这不合上天之意啊。

第五伦的回答很巧妙,他是以神论神(拿上天说事),以事论事(拿死皇帝说事),以理论理(引据古今各类正反面教材),高屋建瓴,刘炟听后,高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并接受了第五伦的意见。

第五伦以磅礴之势终于赢得了这次PK的胜利。

公元76年,汉章帝刘炟下诏,将戊校尉、己校尉和西域都护一并撤销,召班超回国。

何去何从

前面已经说过,班超以独有的气魄在西域力挽狂澜,接二连三地搞定了一些“难剃头”。成功地奠定了他在西域的“至尊”地位。在关宠等人战死,耿恭胜利大逃亡回国后,班超成了汉朝在西域唯一的“留守儿”。此时他成了汉朝留在西域的星星之火,但处境也是相当地危险,随时都有可能会被卷入到万劫不复的深渊。

此时,刘炟的一纸召其回国的诏书便如同是一根救命稻草,回到了汉朝,班超肯定就“化险为夷”了。谁都认为这是天大的喜事。然而,班超就是班超,就像他几次三番在西域取匈奴使者首级如入无人之境的英雄创举一样,他是特别的,是英勇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接到刘炟的诏书,他喜忧参半,居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喜,这就不用说了,回去就可以捧着金饭碗享受荣华富贵,不用再在这里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了。忧,多年来生活在西域,对这里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意,他甚至都在这里娶妻生子了,早已把自己的情融入这里,把自己的根扎在了这里,不是说走就能走的。更重要的是,他是汉朝驻西域的“钦差大臣”,有和西域各族人民联合抵抗匈奴入侵的神圣使命。特别是耿恭撤回国后,班超成了疏勒城的“继守者”,他以极少的兵力镇守疏勒城,与疏勒王构成首尾之势,抵抗龟兹、姑墨等国多次进攻,坚持的时间比耿恭还要长很多。你说,他接到诏书肯定是五味杂陈了,走还是不走,这是个问题。

然而,在这个人生十字路口上,班超最终还是选择了背起行囊打道回府,原因很简单——君命难违。但是,班超不会料到,就在他准备起程回国时,疏勒国的百姓们急了,他们对班超的离开感到十分恐惧,于是乎派了一个代表去说服他。这个人便是时任疏勒都尉黎弇。

面对百姓的信任和期待,黎弇也感到身上的压力。于是乎,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对班超进行了最后的挽留。我们都知道现在女人对男人撒泼时的制胜法宝是:一哭二闹三上吊,黎弇显然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法宝到他这里变成了:一哭二跪三自杀。

具体解析如下。黎弇首先是进行了哭述。说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哭着说话则更能打动人。因此,黎弇用“哭”来进行劝说,显然是有备而来,也是很明智的选择。他当时一边流泪,一边痛哭着对班超进行劝说。概括起来只有两句话:一是,如果你们抛弃我们而去,我们一定会很快就被龟兹等“亲奴”派国家所灭亡;二是,我代表疏勒国上下全体军民,恳求你们这些远方的客人留下。这样,我们疏勒国才有希望。

然而,此时的班超只是无奈地摇摇头。

眼看第一招失效,黎弇马上祭出第二招:跪。他“扑通”一声,跪在班超面前,考虑到单跪着,动作太单一,他边跪还边唱(这里简称“跪唱”好了):我感动天,感动地,怎么感动不了你……

“保重……”,班超回了一句,挥别了黎弇。

黎弇眼看哭和跪都失效了,并不死心,马上使出第三招杀手锏——自杀。他拔出剑,对着自己的脖子就是一下。本来他是想作秀地表演一番,但看到班超如此坚定地要“一去不复返”,心中一急,手中剑便硬生生抹进了脖子。血光四溅时,带走的不仅是一条人命,也是一种绝望之后的决然。

黎弇死了,班超哭了。末了,他还是走了,原因很明了——皇命大于天。

然而,走到于阗,班超突然决定“回头转意”了。为何黎弇祭出男人的致命法宝,一哭二跪三自杀都不能挽留“心意已决”的班超,此时,他却动心了呢?原因也很简单:其实不想走,其实很想留。

而完成“挽留”班超这一光荣使命的是于阗王和贵族群臣。于阗王显然吸取了黎弇的教训,他采取了两样武器——一哭二抱。个体解析如下:显然对于“心如铁石”的班超来说,面对任何一个人都已可以做到无动于衷了,于是,这次他在哭的同时,叫上了贵族群臣,大家来了个“集体痛哭”。这个细心的读者想必还记得,当年王莽在亡国之际,为了力挽狂澜,举行过大哭比赛。这次于阗王和贵族群臣的集体痛哭,虽然规模略逊于王莽,但王莽的哭是表演的哭,而这一次他们却是因国之将亡而发自内心的哭,因此,自然哭得情真意切,哭得梨花带雨,哭得死去活来,哭得惊天动地。考虑到班超可能对“哭”并不感冒,于阗和群臣在哭的同时,还采取了“抱”,他们有的抱住班超的左腿,有的抱住他的右脚,有的抱住他的身子,有的抱住他的头,总之,在将班超抱得严严实实的同时,其余人眼见没什么可抱了,连他骑的马也没有放弃,结果马也享受了一回“星级”服务的待遇。

“您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

“您就是我们的神啊!”

“您不能走啊!”

“您走了,我们也不活了!”

于阗和群臣们边哭边抱,边抱边哭。总之,一句话——班超处境很危险,不是被眼泪淹死,就是窒息而死。

走,眼下的局面是走不了;留,才是明智的举动。再加上班超本身也想实现他原来的抱负,想到这里,班超使出浑身的力气,挣扎出来,大声叫道:“求求你们,别再哭了,再哭就水漫西域了;别再抱了,再抱我这背就真成断背了。我留下来还不成!”

“早说嘛!”于阗和群臣们听到这才抛开眉间的乌云,个个脸上笑开了花。于是乎,大家又敲锣打鼓,欢迎西域英雄班超重返疏勒城。

然而,此时的疏勒城还是那座疏勒城,人也还是那些疏勒人民,但是地盘已是龟兹人的地盘了。原来,都尉黎弇连自杀都不能阻止班超远去的步伐,这使疏勒国人民很悲伤也很绝望,悲伤到了泪流成河,绝望到班超前脚刚走,疏勒国有两个城市后脚就跟着走了。不同的是,一个向东,一个却是向西,他们向西投降了龟兹,并且美其名曰:避免打击报复。并且还和尉头国(今新疆阿合奇)结成了军事联盟,以避免被“鲸吞”的命运。

刚办理完投降程序,签订好联盟合同,班超高调地宣布又回来了。反叛者一听就傻眼了,这明明是跟我们过不去嘛。就在他们还没有回过神来时,班超再次发挥英勇果断的特长,再次以雷霆之势开始“亮剑”了,他手中的利箭出手了,结果以“吹灰”之力就把疏勒城反叛之人来了个“一窝端”。然后带领疏勒国部队,去摧毁叛军的军事联盟尉头国,结果以“摧枯拉朽”之势,非但一举打败了尉头国,而且还斩杀了六百多殊死抵抗者。

做完这两件事,班超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做——写信。这不是一般的信,情书、家书都不是,而是一纸“回书”——回刘炟的书信。信分三个章节:一是向汉章帝说明了西域复杂多变的局势,提出了“平西域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意义;二是请求继续驻守西域;三是提出了“以夷制夷”的伟大构思,认为应当借助西域各国的力量,一举平定西域。

刘炟当然知道班超现在采取的实际上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策略,但还是被班超的书信所感动。归纳起来,一是文笔佳,二是情感真,三是内容实,四是喻意深。总之一句话,班超在信中告诉刘炟的就是:爱西域等于爱自己,抗匈奴援西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心诚所至,金石为开,刘炟被班超所说打动了,感动了,最后应允了。

风雨涅槃

直辖八万里,幻飞一只火凤凰;

翼振三千秋,雄惊五洋歌酣畅;

羽化山茶花,看我百年绽辉煌。

——火凤凰

班超留下来了,疏勒国叛乱也很快平息了,班超并没有小富即安,而是决心在西域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并且很快就付诸行动。公元78年,班超把目标瞄准在了北匈奴的“鹰爪”——姑墨国(今属新疆阿克苏地区)。班超之所以这样选择原因有二:一是姑墨国国都石城地小人稀,属于易攻难守的地方,进攻这里不存在太大的风险;二是借攻打姑墨国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

事实证明,班超的战略眼光不是一般地高,而是非常高。他率领疏勒、康居、于阗、拘弥四国联军,约一万余人,浩浩荡荡地进攻姑墨国石城。结果班超再次延续了他在西域战场上的不败神话,很快就攻破了姑墨国石城,战利品是敌人的七百颗头颅。

轻松搞定姑墨国,班超信心大增,雄心大起,欲望大涨,决心彻底平息西域三十六国的叛变和动乱。然而,要实现这样的宏伟蓝图,光靠自身实力和“空借”西域既得势力是不行的。于是乎,班超在把战略目光放眼整个西域这个新高度时,却把战备目光转向了国内。他马上又开始“上书”,中心思想只有两个字:增兵。奏疏大致分三层意思来写!

一是增兵的理由和意义。班超在奏疏里说:“先帝想要开辟西域,造福百姓,这才一边北伐匈奴,一边安抚西域,双管齐下,效果很明显,鄯善、于阗很快归服我大汉王朝,拘弥、莎东、疏勒、月代、乌孙、康居等国也都愿意归附我汉朝了,这给了我们在西域立足的巨大资本。现在‘亲奴派’只有龟兹、焉耆和莎车等少数几国。而这里面龟兹的势力最大,只要搞定了龟兹,其他小国不在话下。现在只要我们和他们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便能击破龟兹,打通通道,彻底征服西域。”

二是个人的理想和梦想。班超说:“我虽然是个小小士吏,但却一旅孤军镇守在疏勒已经整整五个年头了,非常了解这里的胡人情况,熟悉这里的地理特点,洞察各国之间的恩怨情仇。我问他们城郭的大小,都说依靠汉朝就像依靠天一样。我很想效仿谷吉那样捐躯于绝域之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很想学张骞那样委身于旷野之间,忍辱负重,踏荆而行。为大汉开拓西域,斩断匈奴之右臂。”

三是具体策略和方法。班超说:“古人云借力打力、以柔克刚是武学的最高境界。现在,我们应该采取用夷狄来攻打夷狄的策略。要搞定难剃头龟兹,我们可以采取‘狸猫换太子’的战略,扶持龟兹世子白霸做龟兹的国王,以骑兵步兵数百送他,跟其他国家联兵进行逼迫,一年之内,龟兹便会不攻自破,龟兹王便会束手就擒。与此同时,再用离间计对付焉耆和莎车等反叛国,平定西域指日可待也。”

最后的结束语是十六个字:大汉中兴,国力正隆,臣奉国威,奇功必成。

应该说班超当年抄书还是没有白抄,文采斐然,写得一波三折,很是美观,也很是感人,结果刘炟再一次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感动之后,刘炟再次发扬民主作风,召开了一次公卿会议,和群臣们商议给班超增兵的事。

结果鲍昱和第五伦再度上演PK大战。这已是他们两人之间的第三次交锋了,前两次鲍昱和第五伦各胜一场,平分秋色。因此,这一次,两人的PK更加精彩和激烈。商议来商议去还是没个结果,原因很简单,鲍昱等人支持,第五伦等人反对,而且理由都很充分,动辄就拿先皇和苍天大地这些虚无的鬼话说神话。结果,弄得刘炟就像一首歌所唱的那样,一边是友情一边是爱情,不能两全其美时,是该选择“爱情”还是“友情”?

就在刘炟左右为难,无法决断时,和事佬出现了。和事佬是不站在鲍昱和第五伦任何一边的朝中绝大多数大臣,他们本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提出了一个“和稀泥”的折中方案,归纳起有两点:第一,不派国家的正规军队去支援西域。理由:滥用民力,消耗国力;第二,要派就派罪犯去。理由:罪犯想减刑,而报效国家正是他们减刑的天赐良机,让他们去,能起到哀兵必胜的作用啊。

好办法!面对大臣们丢下来的这么好一个台阶,刘炟当然不会放弃,他当机立断就许了一个大大的“诺”字。当然,救援队伍确定了,但派谁当“带头大哥”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毕竟,带头大哥就是一支队伍中的主心骨,如果没有好的带头大哥,结局只会像王莽在穷途末路时派出五虎带领囚犯去御敌那样——还没到前线,这只神奇部队就土崩瓦解了。

就在刘炟准备广发“英雄帖”时,这时,一个人大喝一声,挺身而出:“某愿去西域。”

刘炟大喜过望,定睛一看,却是平陵人徐干,不由连声称赞道:“Very good!”于是,徐干马上就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头衔——假司马。头衔中虽然有个假字,但一切都很真实,徐干马上就带领他的“特种部队”向着西域进军了。

虽然援兵只有一千,虽然来的还不是正牌军,虽然这与班超的期望值还有很大的出入,但毕竟援军来了,这对信心和士气都是一种很好的提升。

于是乎,莎车很快又成了班超“小试牛刀”的牺牲品。

我们都知道,西域各国因为国小兵寡等因素的影响,都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匈奴的实力在西域强时,他们就多归顺匈奴;汉朝在西域的实力强时,就归顺汉朝。总之,跟着谁有饭吃就跟着谁。

这个时期的莎车眼看汉军在西域势力很小,便大张旗鼓地投靠了龟兹。因为有龟兹的保护,莎车也很是嚣张,甚至一度对西域英雄班超很鄙视,认为他只是狗尾草。

但谁是真正的狗尾草是要靠实力说话的。

就在班超准备对莎车进行突袭时,新任疏勒都尉潘辰却从背后踢了班超一脚。原来潘辰眼看汉朝的援军只不过区区一千人,产生了“另谋高就”的想法,于是打算率部向龟兹寻求“庇护”。

然而,班超是何等人物,在西域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抗击打能力自然是无与伦比的。武学有云:敌未动,己不动,敌欲动,己先动。因此,当潘辰准备“动”时,先知先觉的班超便和徐干合兵对潘辰进行了夹击,结果是无备而动的潘辰被有备而攻的班超打得落花流水,送上一千多颗头颅和无数俘虏当战利品。

一场并不算大的小插曲,让班超幡然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撼莎车易,撼龟兹难。可以毫无疑问地说,龟兹在西域各国属于绝对的“大哥大”,不打败龟兹,一切梦想都是扯淡。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龟兹有很多附属国,那么,班超要想成功打败龟兹等国,也得找帮手才对啊!班超很快就把慧眼转向了西域的另一个大国——乌孙。

以德报怨

对于乌孙国,细心的读者也许并不陌生。西汉时期,汉武帝为联络西域,拉拢乌孙以控制匈奴,把江都王刘建16岁的女儿细君,嫁给乌孙王,乌孙王已经60多岁了。细君非常不情愿地背负皇命来到乌孙国后,完全不习惯这里的生活习惯,整天不思茶饭,以泪洗面。乌孙王也是个通情达理的王者,知道这个比自己孙子还小的小姑娘嫁给自己肯定心里十分委屈,就主动提出让细君嫁给自己一个20多岁的长孙(以后可以继承王位的)。但细君公主至死不从,认为不合伦理道德,哪有皇上让嫁给爷爷的再改嫁给孙子呢?她在这种矛盾和不适应中陨落了美丽的生命。留下了“细君奉命嫁西疆,塞外陪伴乌孙王。帐篷作屋毡作墙,羊肉作饭奶作汤。思念家乡心忧伤,心寄归雁飞南方,可怜江都王家女。豆蔻年华一命亡”这样悲惨的诗句。

然而,作为和亲第一公主,在细君公主的努力下,乌孙和汉朝的关系大大改善,并且击败了匈奴数次骚扰。因此,用一句话来形容乌孙和汉朝的关系,那是老亲家关系。虽然后来因为鞭长莫及、天各一方等因素,两国越来越疏远了。然而,不管怎么样,老情谊还在。所以班超才会把在西域的联盟对象首先确定为乌孙。

班超很快将自己的联“乌”抗“龟”战略部署向远隔千里的刘炟进行了汇报:“乌孙大国,控弦十万,故武帝妻以公主,至孝宣皇帝,卒得其用。今可遣使招慰,与共合力。”

刘炟对于这件事充分发挥了果断的作风,大手一挥,给了班超一个回复和一个举动。回复是两个字:同意;举动是来而无往非礼也。解析如下,都是老亲家了,虽然很长时间没有来往了,但人不熟礼熟,于是,命班超为将兵长史,假鼓吹幢麾,并以徐干为军司马;另外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以下锦帛对乌孙进行“糖衣炮弹”攻势。

在现代人眼里,作为外交使节出使是一件非常神圣和光荣的事,令人心驰神往。然而,在一千多年前的时候,情况却不是这样。那时候的外交使节有着外交“死节”之称,他们在执行任务时,如同在波涛巨浪中行舟,风险之大可想而知,被扣是家常便饭,丢掉性命也在意料之中,能活着回来那是万幸。因此,作为外交使节,不但要具有非凡的胆略和才干,而且还要有敢于牺牲的勇气和大无畏的精神。班超就是用这种勇气和大无畏的精神在西域接二连三地获得了成功,并且一举摘得西域年度“敢斗奖”。随后数年,他一直蝉联这份殊荣。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班超这样敢于在别人的地盘“班门弄斧”和超越自己,比如说这次被刘炟寄予厚望的卫侯李邑就是完全的例外。

作为“护臣使者”(乌孙使者)和“护礼使者”(大量锦帛)的李邑却是个“懦弱使者”,要去乌孙,途中要经过于阗。结果刚到于阗,就传来一个很不幸的消息:龟兹国正在攻打疏勒。而且据不完全可靠消息,两军交战得很激烈很胶着很持久,如果你在现场,可以保证很刺激很好看很过瘾,但不保证枪不走火人不中弹。

要从这里过,不要买路钱,却可能要买路命。按理说这只是个吓唬人的玩意儿,在那个乱世,如果说有危险,不管身在哪里都有危险。可是,李邑虽然身为使者,但胆子却不是很大,而是很小。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是害怕,第二反应是非常害怕,第三反应是害怕得不敢继续前进。

不敢前进,但又得找个理由啊。有的人要脸不要命,有的人要命不要脸,有的人脸和命都要,李邑显然属于第三种。而且要命的同时还想要脸面上过得去,不能让人说他懦弱啊!

不要脸的人干的不一定是坏事,要脸的人干的不一定是好事。

李邑干的就不是好事,而且要么不干,一干就来了个双管齐下的“含沙射影”。

第一“管”,写封“家书”给刘炟看。李邑停止不前后,马上挥毫泼墨,信里除了跟刘炟大谈相思之苦之外,还“言归正传”地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西域只是一个传说,西域之功必不能成。含沙射影为:我们这个使团去不去乌孙,都是滥用民力,徒劳无功,与其做无用功,还不如让我回去吧。

第二“管”,唱支“山歌”给班超听。听别人的歌要钱,听李邑的歌要命。李邑在“歌中”极力毁谤班超在西域是左手拥爱妻,右手抱幼子,大享天伦之乐,完全没有心思考虑国家的事情。含沙射影为:班超是个吃里爬外的家伙,在西域不务正业。

应该说李邑还是蛮有才华的,又是写又是唱的,但却没有打动刘炟。看完他的表演后,刘炟沉默半晌,对李邑说了这样两句话:

即使班超左手拥抱爱妻,右手怀抱幼子,那也是他应该享受的。

驻守西域的千余汉军都有思归之心,但却能在班超的带领下,同心扎根当地,这说明了什么?以后你就听从班超的调遣和节制。

于阗离洛阳很远,离疏勒却很近,因此,李邑的双管齐下,班超自然先于刘炟看到他的表演了。看完后,班超半晌无语,良久做出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举动:派人遣送妻儿回国。

如果说李邑作为“特吏”,班超起前不敢乱动,而委屈地送娇妻幼儿回国情有可原的话,那么,接到刘炟的诏书后,班超接下来的举动就有点儿让人匪夷所思了。他没有因为有管制李邑的特权就对李邑往死里整,而是让李邑马上到疏勒国来。

李邑诚惶诚恐地来了,原本以为吃不了兜着走的他却发现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为班超根本就没有看他一眼,而直接对他挥了挥手,说了句这样的话:你带着乌孙国的使者们返回洛阳吧!

这是真的吗?李邑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直到班超再度对他挥挥手,他才知道这是真的,于是赶紧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了,生怕班超马上就会反悔。

李邑走了,徐干不干了,找到班超进行了质问:“李邑又是写信又是唱歌来毁谤你,用意很明显,要你在西域待不下去,让你以失败的方式灰溜溜地回国去。现在皇帝既然给了你管理他的特权,为什么要让他舒舒服服地回国呢?”

面对徐干的质疑,班超笑了笑,说:“李邑毁谤我,说明的是人品问题,但我不能因为这样就报复他,不是有句这样的话吗——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不想跟李邑这样的人计较,才派遣他回国,这样他可以免受痛苦,我也可以问心无愧,两全其美。如果我公报私仇,把他留下来,那我也就跟他是同一种人喽!”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班超不是宰相,却胜似宰相,确实令人敬佩。

接下来班超和徐干负责把刘炟的“诚意”送到了乌孙国。乌孙国原本就和汉朝有过约定,因此,面对“亲家”送来的贺礼自然大方地接下来了。而且作为回馈,进行了现场表态: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和乌孙达成“军事同盟”后,刘炟仿佛也对西域充满了期待。为了能配合班超在西域的军事行动,公元84年,刘炟派遣和恭等四人率领精兵八百来到西域。

有了乌孙和援军的支持,班超的底气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接下来,他不再迟疑不再犹豫,使出三十六计里的一招——声东击西。一边联合乌孙国,屯兵在龟兹边界大张旗鼓地进行军事演习,一边联合疏勒、于阗的军队对莎车开始了新的军事行动。

横刀立马

班超的计谋果然高,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果然唬住了龟兹,他们马上拉响了一级备战警报,防止汉乌联军的进犯。

殊不知,当龟兹“躲进国内成一统”时,莎车国的处境就非常危险了。国小兵寡,本来完全依仗龟兹的支援,但此时,莎车一封封求救信如泥牛入海,莎车国王情急之下虽然没有跳墙,却使出了一招阴招——反间计。

反间计除了像三国演义中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使用“苦肉计”外,还有一招就是行贿。苦肉计的结果多半是成功斩杀对方的坚强“后盾”,而行贿计,多半的结果是挖墙脚成功。

既然你班超是联合疏勒、于阗等国的军队,那我挖的墙角便是疏勒。具体步骤可以简单归纳为一句话:莎车国王派人送了大量金银珠宝给疏勒王忠。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面对从天而降的大量财宝,疏勒王忠也感到很惊喜。他说了句来而无往非礼也,当即表态:愿意听从莎车的调遣。这句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就是说,从今往后,我和你莎车就是一路人了,和班超就是陌路人了。并且还马上付诸行动,随即占据了乌即城(今新疆喀什地区乌恰县西),公然与班超由陌路人变成仇人。

班超和莎车的第一回合PK就这样戏剧性地结束了。结果是班超和莎车各自使出一计,结果,班超用“声东击西”之计基本稳定了龟兹,而莎车却用“反间计”完全搞定了疏勒。可以说第一轮两人不相上下,莎车略占上风。

接下来,班超面临艰难选择——何去何从。接下来马上上演第二回合的PK。

面对疏勒王忠的背叛,班超当机立断,立即做了两件事:一是立即对外发表公开宣言,宣布改立府丞成大为新的疏勒王;二是立即调集忠于汉庭的兵力攻打叛变的原疏勒王忠。

应该说班超的应急能力还是蛮强的,然而,问题是疏勒王忠的抗击打能力也不弱。他拥有两大优势:一是依靠易守难攻的乌即城进行严防死守;二是有莎车国的支援和康居国的救援。莎车国支援他这很容易理解,那么康居国为什么来蹚这趟浑水呢?其实理由很简单,试想一下疏勒王忠是如何叛离班超、投入别人的怀抱就可以猜出一二——有钱能使鬼推磨,莎车既然能用“糖衣炮弹”腐蚀疏勒王忠,自然能用同样的方法腐蚀康居国王了。

形势不妙,强攻乌即城,肯定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劳民伤财不说,弄不好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猛攻了一阵见效果并不好的班超停止了强攻,采取围而不攻的办法静待时机,并马上使出了三十六计中的釜底抽薪之计。

釜底抽薪,指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攻破乌即城,必须先断疏勒王忠的“粮草”。而此时疏勒王忠的“衣食父母”不是莎车,而是康居国。

对于如何搞定康居国,班超没有用强,而是以巧拨千斤。他首先对康居国的国情民风进行了一番考察,结果得出这样一条有价值的信息——月氏(今帕米尔高原)刚与康居通婚(应该是一国的公主嫁给另一方的王子的关系),两国关系正处在如胶似漆的“蜜月期”。

搞定了月氏,那么再来搞定康居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搞定月氏,班超还是老调重弹,走的是“糖衣炮弹”路线。于是,他派遣使者给月氏王送去大批锦帛。金钱和美色是最诱惑人的,月氏王是凡夫俗子,自然不能免俗。因此,月氏王很快就“投入”了班超的怀抱。因为有月氏做“红娘、月老”,班超故伎重演,很快又与康居王搭上了关系。

班超用金钱进行引诱,月氏王用美色吹耳边风,双管齐下,康居王立马来了个“回头是岸”,在退兵的同时,还顺手牵羊地将疏勒王忠也“囚禁”带走了。

“树倒猢狲散”,疏勒王忠都成了阶下囚,乌即城没有什么好守的了。因此,康居王前脚刚走,他们马上便在城头上竖起了白旗,向班超宣布投降。

乌即城投降了,康居王还留了一手,虽然“软禁”了疏勒王忠,但并没有把这个甲级战犯移交给班超。他认为握有这个“砝码”,便可以源源不断地向班超索要“保护费”。康居王显然就是索马里海盗,以至于不到三年时间,几乎套尽了班超的所有公款,甚至还垫上了自己的“小银库”。有钱能使鬼磨推,无钱能使鬼吹灯。眼看班超对康居王“断粮”了,这时被软禁了三年的疏勒王忠站出来有话要说了。他三年不开口,一开口便是“一鸣惊人”,直接教会了康居王一个关键词:断奶。解析如下:既然汉朝如此蔑视大王,都对您进行断粮了,他不仁在先,大王不必在乎不义了,直接给他们断奶,断绝一切关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康居王无奈地说了这句话后,默认了他的提议。康居和汉军断交后,疏勒王忠马上站出来说了第二句话。这句话同样石破天惊,又教会了康居王一个关键词——投之以李,报之以桃。解析如下:如果你现在放我回去,并且借点儿兵力给我,我们就可以成为掎角之势,班超如果来冒犯我们任何一方,可以相互救援。等我将来发迹了,一定加倍偿还你的恩情。

应该说疏勒王忠就是那种“口蜜腹剑”的人,他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能把地上走的说成天上飞的,能把沉睡在地下千年之久的孔夫子气活过来。因此,谁遇上他不是有缘,而是有“怨”,这时的他使的是“反客为主”之计,把康居王弄得云里雾里,稀里糊涂地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这一回合,显然班超占了上风,疏勒王忠被软禁三年,虽然衣食无忧,生活无忧,但身处没有自由的国度里,个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了。闲话少说,下面且来看他们之间的第三回合,也就是终极PK。

声东击西

话说疏勒王忠带着“借来的兵”再次回到了疏勒国,并且占据了损中城作为根据地。与此同时,疏勒王忠还不忘和老相好龟兹联系,请求他的帮助。龟兹王马上给他回复了两个字:诈降。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龟兹王已经为他指明了正确的方针和光明的道路,接下来的事就靠疏勒王忠自己去做了。

疏勒王忠派遣使者去班超那里进行诈降,准备待班超中计便和龟兹内外夹攻班超。班超在西域已有十余年,什么大风大浪没有经过,疏勒王忠这点儿小伎俩,他如何能看不出猜不透悟不明?班超本来就想找叛王忠算账,却没有想到叛王忠自己却送上门来了。面对疏勒王忠的瞒天过海之谋,他采取的是将计就计之策。班超对使者说,对于你们的归来,我举双手加双脚赞成和欢迎,我这里安排了盛大的接风宴来欢迎你们大王的回归,恭候光临。

疏勒王忠见班超回复得很豪爽,便认为班超完全相信了他的鬼话,上当了。听说还设了宴来迎接自己,不由得大喜过望,便想去喝杯薄酒,顺便取班超的首级。疏勒王忠显然是自己冲晕了自己的头脑,他一相情愿地认为此时取班超的首级如探囊取物,却不料,这是班超为他安排的“断头宴”,结果不加防备便来了个“单刀赴会”。

应该说,疏勒王忠的胆识和勇气还是可嘉的,但问题是胆识和勇气很重要,最重要的却是智慧。结果可想而知了,菜上三道,酒过三巡,班超举杯掷地,早就埋伏的“刀斧手”一拥而上,二话不说就把疏勒王忠剁成了肉酱。

千百年不同版本的“鸿门宴”很多时候都是在重蹈项羽对刘邦的覆辙,唯有果断精明的班超没有受限制,硬是提前上演了成功版的“鸿门宴”。应该说疏勒王忠是个聪明人,但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在倒下去的那一刹那,也许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碰到了太强大的对手班超。既生忠何生超,这也许是他最想说的临终遗言。

因此班超和疏勒王忠的终极PK中,以班超的完胜而告终。

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班超提着疏勒王忠的人头去招降叛军,结果叛军非降即逃。班超对逃兵进行了千里大追踪,结果又成功斩杀敌人七百余人。疏勒王忠之乱就这样平定了。

搞定疏勒王忠后的第二年,即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班超带领于阗等国的联军共计二万五千人,再次向莎车进军。莎车王慌忙向龟兹王求救。

患难见真情,关键时刻龟兹王还是很讲义气的,马上遣其左将军带领温宿、姑墨、尉头等国的军队合计五万人援救莎车。

面对两倍于己方的龟兹、温宿、姑墨、尉头联军,班超自然知道硬碰硬绝对占不到便宜,于是决定智取。班超召集将校和于阗王进行了一次紧急协商会。会议一开始,班超便说出这样石破天惊的话来——“我们现在兵寡将少,怎么能和兵马数倍于我们的敌人相抗衡呢?不如大家好聚好散,各奔前程吧!”

正当将校和于阗王面面相觑不知所以时,这时班超便不再吊大家的胃口了,接着道:“这叫声东击西之计。好散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大家各自离去时,夜里听到我的鼓声便要同时往我身边聚集哦。”

众人一致称赞这是妙计。

定下计谋后,班超命令放松对俘虏的监禁,结果就有俘虏顺利逃出生天,并把他“一不小心”听来的班超军准备散伙的消息汇报给了龟兹王。班超先是故意放风给所抓获的俘虏,接着故意放松了对俘虏们的看管,再接着使得他们“顺利”地逃出去了,最后使他们“成功”地把“珍贵情报”传达到了龟兹王那里。

龟兹王一听表情如下:喜,大喜,大喜过望。接下来的举动是:追,猛追,猛追不舍。龟兹王亲自带领万余骑兵在西边截杀“溃逃”的班超部众,同时命令温宿王将八千骑兵于东界阻击“败退”的于阗大军。

敌人全军出动,班超知道两路敌军已经出发,秘密召集佯装撤退的各部军队于鸡鸣时奔袭莎车军营。莎车军猝不及防下,只有溃败的命运。结果,班超歼灭莎车军五千余人,缴获牛马辎重无数。被逼无奈之下,莎车王只好选择了“吃回头草”,及时投降班超以保全性命。

而全副武装的龟兹、温宿、姑墨、尉头等国联军在半路上左等右等,没有等来“溃军”的身影,等来的却是莎车投降班超的震撼消息。班超这么快就搞定了莎车,他们先是震撼,接着便是惊恐,再接着便是在一阵“扯呼”声中,慌忙撤兵返回本国。

此战后,莎车国降服,西域中一直与东汉王朝对抗的龟兹、温宿、姑墨、尉头等国的气焰遭到沉重打击,而东汉王朝在西域诸国中的声威渐高,而班超更是名声大振。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12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