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他们都有病——再毒也要吃的老饕苏东坡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24 09:48:50 0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

孟子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在饮食调理界也很有道理。那些愈是鲜美的食物,若非取材过程危机四伏,就是食物本身暗藏杀机。

集鲜美剧毒于一身的河豚

苏东坡在《河豚鱼说》中提到河里有一种鱼叫作豚,常在桥墩之间游动,撞到桥的柱子,却不知道离开桥远一点,反而恼怒柱子撞了自己,便张开脸颊、立起鱼鳍,因恼怒而吸了一肚子的气浮在水面上,死赖着不动,结果河豚的下场就是被飞鸢“磔其腹而食之”。他是借河豚讽喻那些没有自知之明、飞扬跋扈的小人。

类似习性的鱼不少,而居士却单拿河豚说事,可见他与河豚“缘分”不浅。惠崇是他的好朋友,也是当时著名的僧人画家,即欧阳修所谓的“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小景尤为拿手。某次,他作《春江晚景图》,苏居士激赏不已,据画意妙笔生花,赋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中国画素来讲求写意而不重写实,画家笔下的鱼只略有轮廓,很难达到油画的精确效果,但河豚仍在居士脑海中首当其冲!

其实,河豚的美味和剧毒,远在宋代之前就闻名遐迩,文人雅士、贩夫走卒皆心驰神往,念之则垂涎欲滴,然而趋之若鹜者不多。何哉?剧毒也!苏轼则毫不畏惧,《河南邵氏闻见后录》云:“经筵官会食资善堂,东坡盛称河豚之美。吕元明问其味,曰:‘直那一死!’”为品尝佳肴,东坡除了对河豚肉推崇备至之外,竟摆出“大义凛然”的姿态,放言为了一饱口福,死了都值得,简直把生死置之度外,还可能“三月不知肉味”。造物者真是神奇,竟把至毒极鲜二物融于一体,让人又爱又恨,而且欲罢不能,想要一偿馋愿,只有拼命一试。吃过之后,味盖群馐,百味不珍。

剧毒,岂可等闲视之?

河豚的毒性绝不可等闲视之。古人对此知之甚详。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河豚)鱼肝与子(鱼卵)俱毒。”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吴人嗜河豚鱼,有遇毒者,往往杀人,可为深戒。”北宋《太平广记》又载:“鯸鲐鱼(河豚)文斑如虎,俗云煮之不熟,食者必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云:“味虽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吴人言其血有毒,脂令舌麻,子令腹胀,眼令目花。”

原来,河豚的毒是毒性强烈的神经毒素。除了部分肌肉外,内脏、血液、皮肤乃至生殖腺都有毒,且此毒即使经高温烹煮,亦难以破坏。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氰化钠的一千二百五十倍,只需要零点四八毫克就能致人于死地。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河豚毒性大小,还与生殖周期有关,一般来说,晚春初夏怀卵的河豚毒性最大。

人一旦摄入,便会出现脸部及手脚麻痹、恶心、呕吐、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者更可致心跳和呼吸停止而死。据说,有位日本烹调界人士称之为“恐怖的死亡”,因为一旦中毒,虽然病患的神智非常清楚,手脚却已麻木无知,不听使唤,不能站立,无法开口,无法动弹,而且不久就无法呼吸,惨啊!

相传16世纪末时,日本丰臣秀吉征伐朝鲜,军队集结于下关,日军兵士喜食河豚,因整治不得法,毒死了许多人,险些造成不战自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派出的某支远征军重蹈覆辙,因食河豚方法不当,造成数百人丧生,战斗力大打折扣。正因如此,目前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国家是日本,但烹调管理最严的恐怕也是日本。日本的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饭店。厨师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考试及格才能料理河豚。曾有考试时,厨师要吃下自己烹饪的河豚。结果有些技术不够强的人,就当场逃跑了。

据说,江苏一带的河豚整治方法颇为讲究,整治前,先载来极洁净的江水数缸,凡漂洗及入锅,皆用江水。俟宰杀时,先割其眼,再夹出腹中鱼子,自背脊下刀剖开,洗净血迹,其肥厚处,一见血丝,则用银簪细细挑剔净尽,一丝马虎不得。

宋朝人大抵也懂得一些去毒的宰鱼技巧,但他们不了解河豚的毒性和河豚的解剖特点,烹食应该还是存有风险。美食家苏东坡真的是与死神擦肩而过!

潇洒的饕餮

再细细读《惠崇春江晚景》诗,从中可以一窥东坡生平所好,后三句中的咏叹之物,既是景物也是食物。景是美景,足以赏心悦目;物是美味,足以大快朵颐。河豚、肥鸭之肉,东坡稍一想象即味蕾绽放,蒌蒿也是佳肴,以嫩茎供食用,脆嫩、辛香,风味独特,是闻名遐迩的优良蔬菜。至于第一句的桃花,中医云其性味甘,平无毒,可消食顺气,治痰饮、积滞,东坡善养生,又涉猎医学,应该懂得,泡桃花茶喝大概也是他的嗜好。不管仕途起伏、命运多舛、身在何处,他都对美景、好药、美味流露出执着的爱,懂得享受生活情趣,哪怕是逆境也不改其衷!

东坡可谓老饕了,喜欢荔枝,便“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喜欢牡蛎,便图据为己有,偷偷对弟弟说:“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其味。”至于河鲜海味,更念念不忘,“似闻江瑶听玉柱,更喜河豚烹腹腴”。这个豁达绝尘的老头,其拼死品河豚的境界,又岂是我辈俗人所能理解的呢?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1176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