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他们都有病——见画自惭而亡的于禁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24 09:48:01 0


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死。

——《资治通鉴》

并非每位名将都能视死如归,都能殉节殉国,也许只有战死疆场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偏偏有的将军是在茍且、羞耻中死去。

赫赫名将,晚节不保

世人皆熟知三国刘备集团的五虎上将,这自然得益于演义的过度渲染,可在正史中,论赫赫战功和军事谋略,曹魏集团更为将星闪耀,于禁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平黄巾、破吕布、除袁绍等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大放异彩,曹操夸他“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又认为他“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遂拜为左将军。

公元219年,关羽攻打樊城,曹操命年高的于禁率军对垒,不料人算不如天算,当时,“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三国志》)。其实并非关公神勇,而是老天爷帮了蜀汉大忙。无可奈何之下,这“质忠性一,守执节义”的资深于将军竟晚节不保,屈膝投降,倒是他的副手——刚刚加入曹魏集团的新成员庞德宁死不屈,还将关羽大骂一顿,关羽怒而将其砍头。曹操闻之,既失望,又感慨,不禁摇头说自认三十年来对于禁十分了解,没想到这回面临险境,于禁反不如庞德!

水淹七军,于禁虽被关羽饶命,押解监禁在荆州大牢,简直生不如死,非因身体受虐待,而源于精神煎熬。随后,关羽败亡于孙权、吕蒙,东吴从荆州解救了于禁。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何况于禁乃名将,于是吴国优待他。一次孙权约他并马同行,但谋臣虞翻不满,大骂于禁:“你这低贱的俘虏,有什么资格和我们主公骑马齐头并进?”还“欲抗鞭击禁”,被孙权及时制止。孙权在楼船与群臣宴饮,于禁听到乐曲时伤心流泪,虞翻又趁机羞辱他:“汝欲以伪求免邪?”甚至建议“不如斩(于禁)以令三军,示为人臣有二心者”。可见,虽然于禁并非东吴的直接敌人,但他的投降举动确实为士大夫所不齿;至于在那些东吴大将心里的形象,恐怕就更为卑微了。

孙权表面上的礼遇无论如何都不能消弭于禁心中的郁闷和痛苦,不久他被遣送回曹魏阵营。此时曹操已死,曹丕继位并篡汉,建立魏国。念他是勋旧,曹丕假惺惺安抚,于禁此时“须发皓白,形容憔悴,见帝,泣涕顿首”。但曹丕实在缺乏政治家的雅量,事先在曹操陵园中“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又令于禁前去拜谒,“禁见,惭恚发病死”(《资治通鉴》)。从水淹七军到最后在遭受嘲弄、辱骂中离世,前后不过两年时间。没想到看“画展”,居然也有生命之忧啊!

于禁死后,曹丕追封他为“厉侯”,世袭。要知道,这个“厉”字乃一极其恶劣的谥号,西周就有一位被后世唾骂的周厉王。曹丕的做法等于让于禁的子孙世世代代也背负恶名。晋朝的王歆认为曹丕“所为亦过矣,非帝王之行,亦非君子之行”,但又说这“是名士行,真大快事也”。可见,他虽对曹丕的小气颇有微词,但也绝不原谅于禁的投降行为。

如果他生活在西方社会,也许不至于如此老境凄凉,郁郁而终,可惜在东方文化中,“放弃无效的抵抗”仍然是军人的耻辱。

1945年9月2日,盟军在“密苏里”号军舰上接受日本的战败投降,主角理所当然是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Douglas MacArthur),然而,陪侍麦克阿瑟的是战争初期被俘的菲律宾美军司令温赖特将军(Jonathan Wainwright)、新加坡英军司令珀西瓦尔将军(Archibald Percival Wavell)。他们在日军集中营里九死一生,此时已形如枯槁,仍被视为战争英雄,享受被邀请见证历史时刻的伟大荣誉之余,还获得麦克阿瑟签署投降书的钢笔,以作为永久纪念。唉!这种优待是不会出现在东方国家的军队里的。

忧郁生疾,遗恨千古

于禁怎么死得那么快?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生活中,当人们遭受痛苦、压力、挫折、失败、疾病、死亡、羞辱时,自然会产生情绪变化,尤其是抑郁情绪。抑郁是人的一种正常生理表现,主要是心境和情绪的低落,比如忧愁、焦虑、失眠、暴躁、悲观,甚至绝望,感到心情沉重,郁郁寡欢,性格孤僻,快乐不起来,丧失了对生活、工作的热情和乐趣,做什么事都感觉到身心疲惫,力不从心。

其实,抑郁虽然不是顽症痼疾,却是万病之源,可以摧毁精神,甚至吞噬生命。古人云:“忧郁生疾。”也就是说抑郁、忧愁、苦闷、沮丧等不良情绪会造成生理功能的障碍。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长期抑郁、脾气暴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器官功能失调,使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发多种疾病。于禁之死,当然和这种情绪有关。

笔者为于禁惋惜:假设没有水淹七军,他会不会成为像张辽、吕蒙、关羽、张飞那样世代称道的名将呢?反过来说,是不是当时以及后世名扬天下的将领,遇到兵败,都应该选择以死保节呢?关羽后来也兵败被擒杀,实际上是孙权成全了他。关羽被孙权杀死后,他的历史地位却稳步上升,由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历朝历代都对关羽褒奖不已,不断增加封号,到了光绪五年(1879年),清朝加封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这一封号长达二十多个字,尽用赞美文辞,可谓登峰造极。就封谥而论,孔子殁后,至唐朝时才被封为文宣王。关羽可以说是创身后荣封之最,为“三界伏魔大帝”,享有九五至尊,无上权威。

其实,史书没有记载他被俘之后和东吴将帅间的对话,是张口怒骂还是垂头求饶,不得而知,只是《三国演义》故意把他塑造得义薄云天而已。但别忘了,当初刘备战败时,年轻的关羽可是有投降曹操的前科哦!官渡之战不正是他替曹操斩杀颜良的吗?

万一他像于禁一样投降孙权,那么其人身后的传世神话和加官晋爵都会是子虚乌有,我们要膜拜的神人恐怕是得另择其人,将近一千年的文化史都要改写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1175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