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袁绍传——巧夺冀州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3 09:10:01 0

其实,在结盟讨董诸人当中,袁绍最先与之反目者,还不是韩馥,而是同他有将近十年交谊的老友张邈张孟卓。

袁绍起兵之后,曾以盟主身份召集众人会议,言谈之间颇有骄矜之色。张邈性情爽直,当即以故人兼同僚的身份批评袁绍。袁绍恼羞成怒,竟然想在会后杀死张邈,而且依然改不了老毛病,自己不动手,要让他人来为自己当杀手。他指使谁去杀张邈呢?竟然选中了曹操。曹操是何等明智的角色,岂会为人充当这种黑心的杀手?他当即正言回答道:“孟卓乃结盟之亲友,即便有言语不当之处,也应当宽容谅解。今天下动乱方殷,岂可做这种自相危害之事!”

袁绍无言以对,只好作罢。从此,袁绍失去一位忠实的朋友,而曹操却得到一位坚定的同志。明乎此,则曹操孤军西击董卓时,唯有张邈分兵助战,便不难理解了。

袁绍连多年的老友都起了杀人之心,对于曾经监管过自己的韩馥,当然更不在话下。

袁绍起兵之后同韩馥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归结,即似和而不和。

所谓“似和”,是说表面上看来和睦。使人产生这样的错觉是因为,袁、韩二人起兵之后,就一直共同致力于一件事,即拥立刘虞为皇帝。

刘虞,字伯安,乃徐州东海郡郯县人氏。他本是东汉藩王之后裔,入仕之后逐渐迁升,在东汉灵帝时出任幽州(主要地域在今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的州牧。自汉灵帝起,又开始授予外官以三公的兼职,刘虞亦以幽州牧兼太尉的头衔。刘虞不仅官高,而且望重。在刘氏宗室当中,他是居官最廉洁、秉性最忠厚、政绩最优良的一位。袁绍与韩馥在邺城誓师举兵之后,两人有心出一点什么新主意,以弥补自己起兵在后之不足,于是便想出一个拥立刘虞为帝,以与董卓所立的傀儡天子相抗衡的主意来。主意最先出自袁绍,他自来就有争众人之先的习惯。当初最先建议诛锄宦官,其后最先策划反董讨董,现在又最先立议拥立刘虞为皇帝,他在争先之中,大概会获得极大的自我满足。至于韩馥,他在讨董联盟中,是一个只想动口而不想动手的“君子”,所以对此既可以捞好处又不冒风险的好事也异常热心。当下二人便代表结盟诸人,派出特使前往幽州,敦请刘虞早登大宝。殊不知刘虞忠心汉室,对皇帝的位置丝毫不感兴趣,所以坚决不受袁、韩二人的建议。甚至还表示:诸君若再逼迫太甚,自己将弃官北奔匈奴。至此地步,袁绍和韩馥也只好放弃初衷。事虽不成,外人从中却可能得出袁、韩关系不恶的印象来。

所谓“不和”,是说实际上并不和睦。何以见得,有以下二事可证。

一事是韩馥算计袁绍。袁绍“歃血漳河”之后,即率本部兵马前往河内郡,与河内太守王匡合兵。按照分工,韩馥留镇邺城,将为袁军提供粮草军资。袁绍治理的勃海郡本属冀州,袁军又是代表冀州出战,所以韩馥理应为袁绍提供后勤支援。但是,韩馥深恐袁绍强大之后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一再克扣袁绍的军粮,意欲使袁军无粮自散。这一手也确实厉害,史称当时袁绍“军无斗粮”,只能依靠采摘桑葚来充饥。若不是河内太守王匡略有接济,袁绍的兵马恐怕真的要作猢狲散了。

另一事是袁绍算计韩馥。韩馥克扣军粮,袁绍大为恼火,必欲还以颜色。恰好此时韩馥手下有一员骁将名叫麴义,因故与韩馥闹翻,举兵与之相抗。袁绍闻讯,心想你扣我的粮饷,我就支持你的叛将,于是暗中收麴义为部属,怂恿其人进攻韩馥。麴义得袁绍为靠山,更是放胆冲杀,致使韩馥一败再败。至此,袁绍才算出了胸中那口恶气。

不过,虽说袁绍与韩馥彼此暗中算计对方,但是在共同起兵之后的一年间,大体上双方还没有闹翻,还保持着同盟的关系,把进攻的矛头指向董卓。到了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二月之后,情况大变。在这一月,袁术部下的大将孙坚,也就是后来称霸江东的孙策、孙权兄弟之父,先在洛阳正南一百里外的阳人聚(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北),击破董卓的骑兵,斩其悍将华雄;接着又在洛阳正南五十里处的大谷关(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大破亲自出来迎战的董卓,董卓狼狈逃往洛阳以西二百里外的渑池县(今河南省渑池县西);最后又在洛阳城下杀败董卓麾下第一员骁将吕布,三战三捷,进入京城洛阳。为了躲避孙坚的兵锋,此前一直在洛阳坚守的董卓,不得不退到关中的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至此,关东联军正面临着自举兵以来最为有利的军事局面。可是,曾经信誓旦旦要“奉辞伐罪,躬行天诛”的起兵诸将,不仅没有趁此大好机会合力西攻长安,却反而因前线形势的缓和而开始自相攻击。作为盟主的袁绍,竟立即调兵东下,因为他已决心从韩馥手中夺取冀州。

就在孙坚与董卓进行浴血奋战以图光复帝都之时,袁绍手下的幕僚逢纪即向袖手旁观的主公献计道:“将军举大事而仰仗他人供给粮秣军资,非久远之计也。若不全据冀州,势难自保。”

袁绍何尝无此心?不过他有顾虑,所以立即答道:“冀州兵强粮足,我军力弱饥困,一旦攻之不利,则无容身之地了。”

逢纪早有主意,笑道:“此州只可以智取,不可以力争。”

袁绍大感兴趣,急忙问道:“何谓智取之法?”

逢纪缓缓答道:“可遣一介使臣,前往幽州,劝说公孙瓒南下攻取冀州。公孙瓒必至,至而韩馥必恐。因其恐惧,再向韩陈说祸福利害,劝其让位,则冀州可得也。”

袁绍一听,不禁击掌称善,于是立刻派出一位善于辞令的心腹幕僚,携带自己的亲笔书信和一批珍贵礼物,兼程赶往幽州。果不出逢纪所料,公孙瓒得信之后,很快点起麾下万余铁甲骑兵,跨过萧萧易水,杀入冀州北境。消息传到邺城,韩馥顿时惊惶不安。欲知韩馥何以如此,不可不先把公孙瓒其人略作介绍。

公孙瓒字伯珪,乃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省迁安县西)人氏。其人姿貌俊美,声音洪亮,而且胆略过人。他早年曾在大经学家卢植门下研习儒经,同时求学者有年龄稍小的刘备刘玄德。其后公孙瓒弃文从武,先后击破幽州多股武装势力及乌桓族军队,以战功升任奋武将军,封蓟县侯。公孙瓒的麾下有一万多人马,多为身经百战的铁甲骑兵,当时称为“幽州突骑”。突者,冲也,意谓其马上健儿最擅长冲锋陷阵。公孙瓒的侍卫数十人,皆乘清一色纯白塞外名马,挽强弓,使长戟,勇不可当,致令乌桓族将士皆相互告诫:对阵时千万要避开白马将军。东汉朝廷把公孙瓒的万余兵马,视为安定幽州边塞地区的支柱。而公孙瓒的大本营,则设在幽州右北平郡的郡治土垠城(今河北省唐山市北),距冀州的北部边境不过四百里,距位于冀州南端的邺城则有一千五百里左右。

公孙瓒虽然驻军塞上边陲,却一直有意染指中原。因此,袁绍约他共同瓜分冀州,他马上应邀南下,毫不客气。那韩馥深知这位白马将军的厉害,邺城尽管与土垠城远隔千里,驰骤如疾风的铁骑,最多十天即可抵达。强敌当前,韩馥岂能不忧心忡忡?无可奈何之中,他只得调遣人马北上,暂且抵挡一时。两军在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相遇,一场激战,韩军大败,狼狈南逃。

初秋七月,袁绍得知韩馥已派精锐主力北上抵御公孙瓒,邺城相对空虚,认为该是自己行动的时候了,便命令属下兵马撤出讨伐董卓的前哨据点——河内郡,调头向后方的大本营所在地——邺城进军。袁军在河内郡的郡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登舟,沿沁水下行六十里入黄河,再由黄河顺流而下,行二百里到达清水入黄河的清水口(在今河南省淇县南)。此处北距邺城只有二百余里,已经足以对韩馥构成南北夹击的强大压力。于是,袁绍下令在此停舟安营,开始实施其下一步行动计划。

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由一批说客来进行。说客主要有五人,即高干、郭图、张导、辛评和荀谌。此五人都是韩馥素常亲而信之的部属或好友,但是,现今他们都被袁绍拉了过去。其中的高干,还是袁绍的外甥。

五人展开车轮大战,轮流向韩馥进言,劝其让出冀州牧的官位。既然被选来当说客,自然个个能言善辩,巧舌如簧。不过其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劝说,则出自荀谌的口中。他见了韩馥,先使用古代说客的常用杀手锏,就是故作危言以震撼之,说道:“公孙瓒乘胜南下,冀州属下郡县纷纷响应。袁将军今又引兵东向邺城,其意不可测,窃为将军担忧不已啊!”

韩馥正为自己腹背受敌而惶恐不安,马上向荀谌求教道:“为今之计如何?”

荀谌见韩馥果然上钩,心中暗喜。但是,他并不急于露底,还要再作一点铺垫,这也是古代说客的惯技,于是反问韩馥道:“将军自料在宽仁容众、为天下人所归附的方面,是否比得上袁氏?”

韩馥老老实实答道:“当然不如。”

荀谌再问:“将军自料在临危果决、智勇兼备方面,又是否比得上袁氏?”

韩馥依然答道:“当然不如。”

荀谌三问:“将军自料在先世布恩树德,令天下人皆受其惠方面,又是否比得上袁氏?”

韩馥三答:“当然不如。”

荀谌见韩馥额头上已渗出细汗,知道火候到了,便一气说道:“勃海人多地广,名虽为郡,其实力不亚于一州。今将军以三不如人之势,久处袁氏之上,袁氏乃一时英杰,必不愿居下以事将军。而公孙瓒提燕、代劲卒,长驱南下,其势不可当。设若两军并力合攻,兵临城下,危亡即在眼前!袁氏与将军有旧,且又为同盟,故而为今之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袁氏必厚待将军。果如此,又何惧公孙瓒之铁骑!将军既得让贤之高名,自身又安如泰山,岂不两全其美?愿勿犹疑!”

生性胆小怕死的韩馥,在这时首先顾虑的正是身家性命问题,所以对荀谌的建议极表赞同,并立即着手准备让位事宜。治息传出,其心腹幕僚耿武、闵纯、李历、沮授等人,都不约而同前来劝阻,众人说道:“冀州可征调为兵的男丁超过百万,库存粮食足以支持十年。袁绍兵少粮乏,仰我鼻息,犹如婴儿在我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怎么能把如此坚固的基业拱手让人呢?”

韩馥这时全然不似当初克扣他人军饷时的小气模样,表现得颇有君子风度,他说:“我本袁家故吏(即旧部),而且才能不及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又何必如此计较?”

主文的幕僚劝阻无效,主兵的部将又进忠言。当时韩馥手下有两名叫赵浮、程奂的大将,领有上万名精兵,每兵配一张威力强大的强弩,屯驻在河内郡的河阳县(今河南省孟州市西)一带。河阳在袁绍此前驻扎的怀县以西约一百五十里。袁绍离开怀县,不西向洛阳而反东向冀州,当即引起赵、程二将的怀疑。不久,二人又得到韩馥将要让出冀州的消息,不禁大为震惊,立即统领全军将士,乘舟沿黄河东下,赶回邺城。这一日,船队来在清水口袁绍大营之下。赵、程二将传令属下数百艘战船整队击鼓,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傲然从袁军眼前驶过。正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几位说客之口的袁绍,一见此景顿时黯然无语。

赵浮和程奂回到邺城,未及卸去戎装,便面见韩馥进言道:“袁本初军无斗粮,已呈离散之势。末将请以本部万余人拒之,旬月之间即可大获全胜。明将军只需安枕高卧,何忧袁氏!何惧袁氏!”

韩馥心想:你们赢得了袁本初,也未必赢得了公孙瓒,万一交兵失败,我就只有死路一条,冒险之事绝对干不得。因此,任赵、程二将说得慷慨激昂,他始终不为所动。

数日之后,韩馥全家从冀州的州牧府邸中迁出。同时,韩馥派遣自己的儿子前往清水口,给袁绍送去冀州牧的官印、佩绶和自己让位的书信。韩馥的部属见事情已无可挽回,纷纷离开邺城前往清水口迎接新主人去了。

七月将尽,桂子含苞。车骑将军袁绍,强抑住满怀兴奋和喜悦,在新旧部属的簇拥之下,前往邺城接管冀州。这是他从政以来所取得的最大一次成功。凭着冀州强大的潜在力量,他将很快成为逐鹿群雄之中的头号选手。但是在眼前,他还必须为稳定冀州的局势而努力一番。

首要的急务,是要尽量延揽本州的士大夫,使他们改换门庭,效忠新主。冀州的老百姓,对于州牧是姓韩还是姓袁,一般是不大关心的。而本州的士大夫则不然,他们对于州牧的更换非常敏感,因为他们吃的是政治饭,谁主州政对他们的前途影响极大。而自东汉以来,地方大族的势力急剧膨胀,州郡地方的士大夫集团,其主要的成分即是出身世家大族的名士。地方行政长官若想在本州本郡站稳脚跟,非得同当地的士大夫搞好关系不可。搞好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政治上给予优待。袁绍本人就出自世家大族,对此岂有不知?因此,他在接管冀州之后的第一件事,即以求贤若渴的姿态,礼聘知名人物充任要职,而且特别注意争取那些在韩馥手下一直不得志者。此外,对于其他地方流寓冀州的名流,他也一概延揽到府中。这些新幕僚或新宾客,加上他原有的老部下,组成了强大的参谋和行政班底。荀彧、郭嘉、崔琰、沮授、审配、田丰、陈琳、许攸、逢纪、荀谌、辛评、郭图,光看这一串名字亦可想象人才济济的盛况。

但是,袁绍虽然一心效法周公吐哺下士之风,对于延揽入幕的人才却未能甄别优劣量才使用。结果,其中最优秀的两位谋士,即荀彧和郭嘉,很快便感到才略无从发挥,先后离开袁绍而投奔曹操,后来成为曹操手下最为得力的助手。此是后话。

安顿好士大夫之后,袁绍对冀州的老百姓也没有忘记施以恩德。他在冀州实行轻徭薄赋的宽惠政策,使得在赋役重压之下挣扎的民众,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史称“绍为政宽,百姓德之”,以致后来袁绍病死时,“河北士女莫不嗟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这虽有夸饰成分,但大体上是实情。

对士大夫,对老百姓,袁绍都能以宽惠为先,唯独对送他偌大一州之地的韩馥,反而使用了刻薄的手段。袁绍得到冀州之后,给了韩馥一个奋威将军的空衔,手下未配一兵一卒。韩馥也很知足,老老实实在邺城闲居,并未惹是生非。既然韩馥表现甚佳,你袁绍就让他安安定定了此残生算了吧。但是袁绍不愿意,他怕冀州局势有反复,所以有心把韩馥逐出冀州。逐当然不能由自己直接出面来逐,不然会有舆论抨击。想来想去,他又想出一条绝计,让出冀州要使你韩馥自己让出,离开冀州也要使你韩馥自己离开。主意打定,不久他就任命一个名叫朱汉的河内人出任都官从事。

这都官从事,乃是司隶校尉的下属,其职任是专门举报处置违法官员。袁绍此时自称的官衔,是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和冀州牧。司隶校尉既是其第一兼职,所以他可以任命朱汉为都官从事,只不过现时朱汉不可能纠举洛阳的百官,而只能纠举邺城的官员而已。

朱汉其人,是一个极会见风使舵巴结上司的马屁精角色。袁绍也正是知道其德性才起用他任都官从事的。朱汉一上任,就一心想立奇功以报效主子,从而再加官晋级。他把纠举的矛头直指在家闲居的韩馥,借事发兵包围韩宅,无情地把韩馥那位捧印送给袁绍的大公子双脚打断,直吓得韩馥魂飞魄散。

袁绍得报,心中大喜,但脸上表现出来的则是怒气冲天。他以擅自打击无辜的罪名,立即处死狂拍自己马屁的朱汉,并遣人安慰韩馥全家。韩馥受此惊吓,再也不敢留居冀州,便请求到兖州陈留郡去投靠张邈。袁绍假意挽留一番,暗中却又令人催促韩馥离境。不久,韩馥带领家小悄然永别冀州,至此,袁绍的一块心病才算彻底去除。

安定了冀州,逐走了韩馥,袁绍松了一口大气,心中不禁得意非凡。这时,谋士沮授又给他进献了一个宏伟计划,沮授说:

横大河之北,合四州(指黄河以北的冀、青、幽、并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

袁绍自来好大喜功,这一宏伟计划自然深合他意,于是雄心勃勃准备付诸实施。不料河北四州尚未取得,他脚下的根据地冀州先倒发生了危险。此时从冀州北部不断传来紧急情报,往日的同谋者公孙瓒突然反目,已率大军杀往邺城!这正是:

夺得冀州心不足,不防劲敌出幽州。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666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