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袁绍传——邺城变起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3 09:09:41 0

东汉献帝初平四年(193)三月暮春,袁绍率大军凯旋南归。初五日丁巳,兵马来到经县境内漳河之上的薄落津(在今河北巨鹿县东),袁绍传令下寨安营,他要在此欢乐一番。

原来,在中国古代,流行着一种暮春三月洗浴于东流清水之上的风俗,叫做“祓禊”,又称之为“大絜”。儒家经典《论语·先进》有云: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种孔子向往不已的游春浴水活动,即是祓禊的早期萌芽。到了东汉,人们都认为,祓禊可以去除身上所存的旧年污垢和疾病,所以此风极盛,特别是洛阳。有人描述当时京城暮春,洛阳士女倾城出游伊、洛二水之滨的情景说:

王侯公主,暨乎富商,用事伊、洛,帷幔玄黄。旨酒佳肴,方丈盈前,浮枣绛水,酹酒酿川。

浮在河面上的红枣,把水映成绛红色;举杯浇地进行祭祀的酹酒,会聚成了小川流。这是多么热闹的场景!不过,就祓禊的时间而言,两汉时常为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即所谓的“上巳”;自曹魏之后,则多在三月初三日,而且发展成曲水流觞欢聚畅饮的娱乐活动,最为后人熟知者即是书圣王羲之等人的兰亭雅集了。袁绍到达薄落津时,正逢三月初五日丁巳,即三月上巳佳节,而薄落津,乃是当时漳河下游一处著名的津渡。盈盈春水,缓缓北流,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所以他雅兴大发,要在此处与幕僚部将们欢饮一场。

古人们欢饮,讲究的是“四美俱,二难并”。所谓“四美”,即良辰、美景、赏心(愉悦之心境)、乐事(值得高兴之事情)。所谓“二难”,即贤主、嘉宾。如果四美齐备,二难并有,那么这场欢饮便会令人终生难忘。袁绍大宴薄落津,正在他大破公孙瓒夺得冀州全境及青州之后,他本人素有孟尝君好客之风,其下属亦不乏风流名士,所以此番欢会,正合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所言的“四美俱,二难并”。于是觞酌流行,肴馔毕陈,众人在丽日蓝天之下、绿草红花之间、春水碧波之上,开怀畅饮,高谈阔论,好不热闹欢乐!

就在宴饮气氛达到高潮之际,忽然西南方一缕黄尘起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众人注目一看,原来是从后方大本营邺城来的急使到了。

左右侍卫把那位满面尘土的急使领到袁绍面前,使者匆匆施礼之后,报告了一个令人大为震惊的消息:邺城被他人武装占领了!

事情的发生经过是这样的。袁绍亲提大军攻公孙瓒于勃海时,留下魏郡(治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太守栗成,为其看守大本营邺城,因为邺城当时既是冀州的州治所在,又是魏郡的郡治所在。袁绍走后,在长安的汉献帝下诏,任命了一位新冀州牧代替袁绍。袁绍一直以车骑将军的名义兼任冀州牧,论官位则是车骑将军为高,然而论实权此际却以冀州牧为大。朝廷大概对袁绍在关东的自我扩张行为有所不满,所以决定把其兼职一刀削除。新任冀州牧姓壶名寿,奉命之后立即带领随从到邺城接任。为袁绍看家的栗成,当然不认新州牧的账,哪怕你确实是朝廷的命官。壶寿进不了城接不了任,抖不起州牧大人的威风,不免暗自焦躁。情急智生,他竟想出一个内外夹攻邺城的主意来。他一面通过秘密关系,向栗成的部下游说,强调不能违抗天子的诏命,当然也少不了封官许愿一类的笼络,另一面则派人前往邺城西南一百里处的黑山山谷,去联络黑山军的首领于毒,请他派兵助攻邺城。这黑山军本来是反政府的农民武装,但是其最高首领张燕,在汉灵帝时即向政府投诚,故而其麾下分支部队有时亦为朝廷效力。活动在黑山一带的于毒,手下有数万兵马,而且和袁绍的死对头、生冤家公孙瓒,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于毒一听是新州牧要自己帮忙端袁绍的老窝,二话不说,马上亲领兵马出山杀往邺城。栗成兵力单薄,哪里抵挡得住内外交攻?一阵拼杀之后,栗成本人死于乱军之中,邺城亦随之失守。壶寿的官军进了城,原本反政府的黑山军也进了城,旗号不一,服色各异,这急剧的政局变化,使得城中的老百姓真是糊涂了。

刚才还是充满笑语欢声的宴席,顿时寂静非常。俄顷,传来一阵涕泣之声,有两三人先自痛哭起来。这哭声又使他人心中受到触动,或长吁,或短叹,宴席之上满布愁云。

这些人何以如此忧心忡忡呢?一言以蔽之,是顾念家小。大军出征,妻子儿女不能随行,都留在邺城之中。如今城池易主,黑山军自由出入,城内秩序混乱,官员家属处境险恶,吉凶难卜,教他们如何不忧不愁?

袁绍的心里也是愁苦难当,他的家属现时也在邺城,而且比其他人的眷属更容易遭到烧杀抢掠的厄运。但是,他是全军主帅,一旦表现出惊惶失措的模样,军心就散了。军心离散,不仅再无希望救出家眷,而且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这一块基业也将付之东流。意识到了这一点,袁绍便强忍愁苦,装出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神态来。他频频举觞向下属劝酒,言笑自若,似乎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一般。既然主帅如此镇静,众人也只好奉陪到底。直到红日西斜之时,这场春江聚饮才告结束。

宴会散后,袁绍立即与几位心腹智囊密商对策。经过反复讨论,议决了两条措施。第一,大军径向西南三百里处的邺城进军,到达邺城附近之后再了解情况,以决定下一步行动。第二,马上再任命一位干练人员为新魏郡太守,准备接管郡治邺城。这两条措施随即付诸实行。全军将士见主帅决心恢复邺城,莫不摩拳擦掌,有心立功。次日凌晨天色微明之际,数万人马即已起程南下。

三天之后,军行二百里,来到邺城东北不到一百里处的斥丘县城(今河北省临漳县东北)。如果说,袁绍的部属在薄落津曾被一个坏消息弄得不知所措的话,那么在斥丘,他们便被一个好消息弄得手舞足蹈起来。

好消息是他们的家属全都安然无恙,而且很快就要从邺城来到斥丘。

虽说人世间的事,否泰变化无常,但是这一好消息也实在有点出人意料,所以人们纷纷打听原因。那么这一富有戏剧性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原来,在倒向新任冀州牧壶寿的魏郡军队之中,有一员名叫陶升的将领。此人原本是魏郡内黄县(今河南省内黄县西)县政府中一位小办事员,在仕途上不甚得意,改而从军,企图在战场博一个荣华富贵。这次他随大流倒向壶寿之后,并未捞到什么满意的封赏,心里不免暗自盘算起来。此番投机,所得甚微,万一将来强大的袁绍打回邺城,搞不好性命都要完蛋,得失相较,实在相差太远。不如马上改弦更张,倒向袁绍,或许还能翻本赢一笔厚利。头脑灵活的陶升,立即选定袁军高级官员的家属作为自己第二次投机买卖的本钱。他趁邺城秩序一片混乱之时,指挥部下兵马,把袁绍及其高级僚佐的妻子儿女尽数用车载了,迅速运往袁绍军中。其先头人马一到斥丘,正好与南下的袁绍大军相遇,于是这好消息立即传开。

不到半日,陶升主力部队护卫的车队安全抵达斥丘县城。亲人历险重逢,那一种激动与欢愉可想而知。袁绍当即重赏陶升,并且委任他为建义中郎将。一待心满意足的陶升告退出帐之后,袁绍便召集心腹幕僚,密商收复邺城的方略。

此时的邺城之中既然已无袁军将帅的家属,按说袁绍可以采用围城强攻的办法。但是,经过众人反复计议,认为此法并不可取,理由主要有二:首先,攻打邺城的目的,并不在于要壶寿等人的性命,而是要重新控制这座冀州重镇,以此为大本营来经略河北,因此,不能让邺城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强攻之法,很可能导致玉石俱焚人城并亡的结果。其次,此次邺城发生变故,起主要作用的并非壶寿的人马,而是在邺城附近活动的黑山军。若无黑山军的支持,壶寿绝对打不开邺城的城门。因此,不论从目前收复邺城着眼,还是从日后彻底稳定冀州着眼,都必须先解决黑山军。黑山军一旦解决,邺城中的壶寿孤掌难鸣,便只有束手就擒一途可走了。

对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袁绍决定采取一个比较迂回的攻城方略,即自己亲率大军,从邺城东北的斥丘,绕至邺城以南的山区,开始清除黑山军的据点,由南向北迫近邺城。与此同时袁绍又物色一位得力的干员为新任魏郡太守,要他为接管邺城积极做好准备。新任太守姓董名昭,字公仁,乃兖州济阴郡定陶县(今山东省定陶县)人氏。董昭受命之后,即率一批随员及军队,前往邺城附近开展工作去了。

这年六月一开始,即连降霖雨不止。二十天后,雨住转晴,赤日高照,湿气升腾,中原大地热得犹如蒸笼之中一般。就在这罕见的暑热天气,袁绍亲自统率麾下主力军团数万人,从斥丘县南下,经内黄县境,直抵河内郡朝歌县(今河南省淇县)西边五十里的鹿肠山下。这鹿肠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北距邺城约二百里。黑山军的头领于毒,自从帮助壶寿攻下邺城之后,即转移到鹿肠山一带活动。袁绍早已把于毒活动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决心以突然奔袭的战术先发制人。

袁绍兵马由鹿肠山南端的苍岩谷入山,马衔枚,人卷甲,悄悄对黑山军所住的山寨实施包围。于毒本来的根据地是在邺城西南一百里处的黑山一带,现今转移到距邺城更远的鹿肠山,其意图很明显,就是不愿与南下的袁绍大军决战。到了鹿肠山后,他认为处境安全无虞,因而完全放松了戒备。等他发觉袁绍兵马的行动时,已经陷入重重包围。

袁绍不让于毒有整军备战的机会,立即指挥全军发起猛烈的进攻。那于毒虽然遭受突然袭击,而且军队人数少于对方,却也毫无惧色,顽强凭险抵抗。于是,一场惨烈的激战,便在荒僻的鹿肠山中展开。

经过五天五夜的浴血相争,袁绍的兵马终于攻破了黑山军的营垒。于毒本人阵亡,其属下二三万人一部分战死,另一部分则被袁绍收编。

袁军凭借大胜之势,又向北进攻黑山一带的于毒余部。主帅既亡,余部军心涣散,袁绍没有费什么力气,便把黑山一带的敌对武装势力肃清。七月间,袁绍终于把大军推进到熟悉的邺城城下。

势孤力薄的壶寿,当然更不是袁绍的对手。第一次攻势,袁军即破门入城。当上冀州牧没有几天的壶寿,被杀死在州牧府的大门前。经过数月的分离,袁绍重又回到邺城的府邸之中。

魏郡太守董昭立即开始恢复城中的社会秩序。袁绍对此次邺城的变故深感痛心。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此类事件,他决定再对邺城西北方的其他黑山军发动大规模的清剿。当时,在邺城西北的西山(今太行山)东麓,还有黑山军总头领张燕及其他数十股黑山军支队在活动。张燕其人作战勇猛迅疾,时称“张飞燕”。其麾下战士,个个剽悍异常,颇难对付。正当袁绍在因为手下无人能够降伏张燕而苦恼时,忽有一员可当此任的赫赫名将前来投奔,令他喜出望外。这员名将不是别人,便是有“飞将”之誉的吕布。

吕布字奉先,乃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人氏。其人生自草原大漠之上,娴习弓马,膂力过人,成年后投身戎行,一直以骁勇闻名军旅。所到之处,皆称之为“飞将”,意谓其行动之迅疾,直可与西汉的飞将军李广相匹敌。当初袁绍建议召外兵入京,吕布即在骑都尉丁原的手下效力,很得丁原的宠任。可惜吕布虽然勇武无敌,其品性却最是反复无常。陈登曾有一个比喻,说是对待吕布“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曹操也有一个比喻,说是对待吕布“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飏去”。不论如养虎或养鹰,其意都是说吕布心中从未有过忠诚其主的概念。董卓入京之后,一心想夺取丁原手下的兵马以壮大自己的力量,便以重金显职收买吕布,令其暗杀丁原。吕布立即依令行事,亲自把丁原杀死,并割下首级拿去向董卓请功。董卓大喜,以吕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但是,三年不到,吕布又应司徒王允之请,亲手刺死董卓,然后以奋武将军的身份,与王允共同执掌朝政。不久,董卓的余部起兵攻长安,吕布势孤不敌,只得率数百亲兵逃出长安,准备到荆州的南阳郡去投奔袁术。袁术心想:你吕布狼子野心,谁容纳你,你就杀谁,我还敢收你为座上客么?于是传令守境的部属:不准吕布进入南阳!吕布南下不成,遂拨转马头北上邺城,来投袁术的哥哥袁绍。袁绍正愁没有人充任先锋去降伏张燕,一听吕布前来投奔,不禁大喜。他也不管容纳吕布是否如同养虎养鹰,当即把吕布的兵将编入先锋队里。数日之后,袁绍亲提大军,由邺城出发,前往扫荡西山。

袁军沿着南北走向的西山东侧,由南向北推进。一路之上,势如破竹,接连摧毁黑山头领左髭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羝根等人的营垒,斩获数以万计。每次大战,袁绍皆以吕布为先锋冲击敌阵。那吕布骑一匹叫做“赤兔”的赤红色宝马名驹,使一杆寒光闪闪的百炼长矛(并非是后世所谓“方天画戟”),在左右敢死壮士的簇拥之下,陷阵攻坚,往来如风,每战必胜。不久,袁军就进入冀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省元氏县西北)地界。

常山郡是黑山军总头领张燕的根据地。张燕的家乡,即在常山郡的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南),也就是说,他与刘备手下的名将赵云乃是同乡。张燕听说袁绍大军来到,连忙点起麾下兵步约两万、骑兵数千,严阵以待。袁绍仍然使用老办法,即先以吕布兵马为前锋纵横冲击敌阵,然后再以大兵掩杀。于是,有“飞燕”之称的张燕,与有“飞将”之称的吕布,在井陉山下的滹沱河边,大战上百回合,直杀得天昏地暗,遍地血红。后来,彼飞不敌此飞,张燕渐渐不支,连忙率领亲信随从千余人逃往深山。其麾下两万余人马,除阵亡逃散者外,全部成为袁军的俘虏。

常山之战,是整个扫荡黑山军战役的最后一幕。大小百余战,纵横近千里,这场扫荡黑山军的战役,终以袁绍取得彻底胜利而告结束。胜利者袁绍,至此才算完全解决了冀州境内的统一和安定问题,并且通过大量收编黑山军俘虏,大大加强了他的武装力量。这种情形,与曹操完全一样,曹操也是在击败和收编了三十万青州黄巾军之后,势力大大增强的。东汉末年的农民军,有两支战斗力量最强最大,一是冀州的黑山军,一是青州的黄巾军。现今两支强大力量,分别由袁绍、曹操吞并,所以后来决定由谁控制北方的官渡决战,是在此二人之间展开,乃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此战大胜,袁绍在从常山凯旋回邺城的途中,踌躇满志,面有得色,大有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模样。

但是,同归的吕布,心情就大不一样了。吕布心中涌动的是一股强烈的不满情绪。你袁本初每逢恶战,总是把我派为先锋,让我替你攻坚陷阵,而今扫荡战胜利结束,却对我这个立下汗马功劳的元勋,毫无酬谢慰劳的表示,真是岂有此理!你不给酬劳,难道我不会自己要么?主意既定,吕布一回到邺城,便向袁绍提出第一个要求:请拨给五千兵马,以补充和加强麾下前锋营的力量。

袁绍对吕布的认识,与曹操对吕布的认识相似,即其人如鹰,“饥则为用,饱则飏去”。既然不能让其吃饱,所以有功亦不能给赏,至于其扩充力量的要求,更是不能考虑。冲击千军万马如入无人之境的吕布,在袁绍面前却碰了一鼻子灰,他不禁怒火中烧,便索性发起横来。每隔数日,吕布即派部下出营到民间抢掠一番。男丁、妇女、财帛、粮食,见到什么就抢什么,纯如盗匪行径。几次行动下来,吕布捞到不少油水,而邺城内外的民众却陷入一片恐怖与惊惶之中。

让“飞将”在邺城为非作歹当然不行,袁绍暗中开始筹划对付吕布之计。而吕布这一方面,本来是把抢劫作为一种要挟袁绍给于酬劳的手段,几次抢劫之后对方仍无反应,吕布也觉得无聊,便决心离开袁绍前往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投靠他人。

吕布要走,袁绍求之不得,当即应允,并赠以一笔数量可观的程仪。与此同时,又上表一通,推荐吕布担任司隶校尉一职。在外人看来,袁绍对吕布也还算得上善始善终、人情美美,其实却大谬不然。

就在吕布临行前夕,袁绍派出了一支三十人的卫队,前往邺城南郊吕布的驻地,说是要这些近卫健儿代表自己,护送吕将军一程。吕布心想:我吕布威名流播天下,何须他人护送?袁本初殷勤过分,莫非有诈?他不动声色,把来人安置在大帐之侧,然后命一军中艺人在大帐之内弹筝,自己则一面听筝,一面饮酒。待袁绍卫队全部解甲安睡之后,吕布命艺人继续弹奏,而他自己则悄然出帐,径往河内而去。

那三十名卫队健儿,果然负有袁绍交付的特殊使命。半夜过后,他们一齐起身,披甲提刀,直奔吕布休息的大帐。入帐之后,他们拥至吕布卧榻侧畔,对准榻上便是一阵乱刀砍下。此时,吕布巡营的兵丁发现大帐之内有异常动静,连忙发出警报。袁绍派出的刺客们立即夺路杀出营门,向袁绍请功去了。

在邺城等候消息的袁绍,听说吕布已被杀死,十分高兴。但是刺客们没有带回头颅,他心中总有几分不踏实。天明之后,出去打听消息的人员回来报告,说是吕布并未殒命,甚至毫发无伤,这一下袁绍大为紧张。他深知吕布的厉害,为了阻止吕布杀回马枪,于是传令关闭邺城城门,严阵以待。然而这只是一场虚惊,就在邺城全城戒严之际,吕布已经南行百里,进入河内郡的地界了。这正是:

来客凶残如虎豹,主人歹毒似豺狼。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666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