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狂狷天泉桥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6 23:46:37 0


嘉靖三年的中秋,父亲的守丧期已过,阳明在绍兴城内天泉桥边的碧霞池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款待他一百多名高徒。酒过三巡,歌咏声起,大家都敞开了性子,有的击鼓,有的泛舟,还有的亦哭亦笑,涕泪满面。

阳明想起了曾点。一次,孔子问他的四个弟子有何志向,其中三个或大言不惭,或小心谨慎,但终不外“以周礼治天下”。

诚然,这也是孔子的理想。

只有曾点,这个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鼓瑟的学生,志向竟然是在暮春时节,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到沂(音同移)河里洗洗澡,在舞雩(音同余)台上吹吹风,再一路唱着歌回来。

如此平淡无奇。

然而孔子竟然否定了前三个弟子,赞成曾点的想法。

想到这,阳明侧身嘱咐身边的几个弟子:人只能活一次,不要辜负了这独一无二的生命,学那些砖家教兽,骗人骗己,糊涂一生。

众人又起哄让阳明赋诗一首。一首哪够?豪情倚月,逸气干云,阳明直接来了两首《月夜》,以一句“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潇洒收尾。

一个叫张元冲的弟子不合时宜地问了一句:“有人讥谤老师的学说近于佛老,然而弟子觉得佛老也有助于圣学,有益于我身,是否应当兼而取之?”

阳明不怪他唐突,而是耐心地解答道:“圣人诚意尽性(尽力推知人性),无物不具,哪还用得着去兼取?佛老二家之用,皆我之用。在尽性中完养自我,这是道;在尽性中不受尘世之累,这是佛。后世儒者自以为得圣学真传,却不懂得圣学的博大和无所不包,同佛老两家分道扬镳,实乃迂腐之至。”

张元冲兴奋不已:是啊,儒释道三家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有何不可,非要以狭隘可笑的门户之见相互攻讦,浪费生命,无不无聊?同时,他也感到老师的胸怀是如此博大无边,学问是如此深不可测,真正值得他用一生去追随、去品味。

而阳明接下来的话,又使众弟子内心升腾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圣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儒释道皆我之用,这才是大道。佛老自私其身,自外于圣学,所以是小道。腐儒们歧视佛道,强分彼此,同样也是小道。”

由此可见,阳明心学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儒学正脉,他吸收了佛、老二氏之精华,借用儒释道三棵大树,酿出了自己的心学之果,最终在致良知上归宗。

钱德洪又问,“致良知”到底有没有一个从本体到功夫,简易精一的概括?

阳明沉思片刻,吟出了那首著名的天泉证道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口诀好比内功心法,吃透了它,就吃透了心学的本质,心学的功夫。

可惜王畿因悟性太高,想法太多,钻研太深,以至于揣摩了一辈子四句教,并试图会通当时各家各派之思想,最终将心学引入到了类似于佛家顿悟的神秘主义。

由于对本体和功夫各有偏重,阳明身后,王门弟子一分为三:现成派、归寂派、正统派,聚讼纷纭。

现成派高估人性,认为良知天然明觉,省掉了诚意的功夫,直接推行良知,多重外在事功。代表是王艮和王畿。

王艮学问粗浅,注重身体力行;王畿虽穷思冥想,理论上也属于良知现成派。

除去王艮的泰州学派,剩下的现成派基本上都是王畿的弟子,其中影响较大者当属邹元标。

此君先是同张居正死磕,使其颇为头疼,又与顾宪成、赵南星并称为“东林党三君”。愤青了一辈子竟然官至刑部侍郎,死后追封太子太保,可见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再往后就是隆庆五年的状元、帝师张元忭,官至吏部侍郎的邓以赞。

同现成派对立的是保守的归寂派,此派低估人性,重功夫、轻本体,号召大家静坐诚意,明觉良知。嗯,强调功夫,倒也不错,少培养些大愤,多几个打酱油的,社会也就和谐了。

此派代表有:聂豹(正德十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聂豹的学生徐阶;张居正;罗洪先(嘉靖八年状元,著名学者、地理学家)。

人只有将船划向河心才能同时看清两岸的风景。现成派过于理想,归寂派过于现实,唯独夹在两派中间的正统派更为全面地呈现了阳明心学的原貌。

正统派顾名思义秉承的是心学正统,既重本体,又重功夫,代表人物有钱德洪,邹守益,欧阳德,徐文长,明朝最后一个大儒、工部侍郎刘宗周,以及其弟子黄宗羲。

这帮人日后或身居要位,或独当一面,但在阳明生前尚未崭露头角甚至尚未出生。能为他说得上话的还是朝廷里那几个。

按理说守丧期已过,对王阳明,最起码应该给人官复原职吧?这也是当时但凡还有一丝良心的人都会深表赞同的共识。

更不用说那些身处决策层的王门弟子了。黄绾写给朱厚熜的推荐信早已连篇累牍,席书直言:“生在臣前见一人,曰杨一清;生在臣后见一人,曰王守仁。”方献夫亦言:“定乱济时,非守仁不可。”

而张璁、桂萼辈对阳明的感情就比较复杂了。张璁虽然利用心学上位,但一直以来都敬阳明之为人,对他颇有好感。有证据表明,张璁在发迹之前,和阳明私交还不错。

桂萼则不同,和王门弟子亲近是怀着显而易见的目的的。不过到目前为止,桂萼的翅膀尚未硬到足以和众人翻脸,因此,他还是同张璁一道,站在王门弟子这边,要求朱厚熜起用王阳明。

朱厚熜的态度却已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这个有仇必报、恩怨分明的皇帝最需要人支持时,曾经对那个远在天边却能一呼百应的王阳明寄予了莫大的希望。环顾当世,与杨廷和分量相当,可以一较高下者,除了杨一清,就剩你王阳明。问题是人杨一清不玩意识形态,而你王阳明平日里讲心学讲得热火朝天,现在正当其时要用你的理论,怎么反倒不吭声了?

因此,对王阳明的安排,朱厚熜一直不做表态。

拖到嘉靖六年,不表态不行了—广西思、田两州发生了叛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100.html

下一篇:王与朱共天下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