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千古双雄——项羽与刘邦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6 23:00:30 0


风云和雷的激荡,沧海与桑田的变迁,时间在飞快地向前奔跑。

两千多年过去了,人们已经不记得项梁是谁了,但一定记得项羽是谁。在中国的历史丰碑上,“项羽”这个名字格外耀眼,即使我们对项羽那卷人生的传奇已经读到厌倦,也依然阻止不了我们的耳朵经常能听到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

根据《史记》记载,项羽名籍,字羽,生于楚幽王熊悍五年(前233)。项羽的出生地在楚国东北部的下相,即现在的江苏宿迁市郊。历史总是在不经意的时间里出现不可思议的巧合,项羽在孩童时代并不知道,距离下相西北方向不远的沛县,有一个男人名叫刘邦;距离下相东南方向不远的淮阴,有一个男人名叫韩信。而这三个改变历史的伟大男人,都是楚国人。

不过和刘邦这个“冒牌楚人”相比,项羽是货真价实的楚人,楚国情结是萦绕在项羽心中难以解开的感情之一,另一个难以割舍的情结是他最爱的女人虞姬。项羽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荣辱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不可分割,因为,项羽的祖父是楚国的超级名将项燕!

作为名将项燕的孙子,项羽的一生注定不会平凡。

不过在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中,都没有交代项羽的父亲是谁。既然项羽是项燕的孙子,项梁是项羽的季父,那么只能从项燕其他儿子中寻找答案。据《项氏族谱》记载,项燕有三个儿子,长子叫作项超,老二叫作项梁,老三叫作项襄(即项伯)。

既然项梁是项羽的叔父,而不是伯父,就可以排除老三项襄是项羽之父,而且《资治通鉴》卷七也明确记载:“项梁者,楚将项燕子也,尝杀人,与兄子籍避仇吴中。”所以基本可以肯定项羽的父亲是项超。

当项羽只有九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224年,秦国大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楚,在蕲南(今安徽宿州南)大破楚师,杀楚将军项燕。公元前223年,王翦破寿春,俘虏了楚王熊负刍。

项羽是季父项梁抚养长大的,项梁很喜欢这个侄子。项羽懂事后,项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项羽。项梁先教项羽读书,可项羽天生不是块读书的料,学了几天就赖着不肯学。项梁又教侄儿学剑,项羽勉强学了几天剑,又放弃了。

项羽东不成西不就,项梁非常恼火。项羽却豪情满怀地说道:“读书识字,能练好签名就行了,何必那么认真?学剑嘛,学得再好,也不过是防身所用,都不是我所需要的。好男儿大丈夫,当学万人敌!”

项梁吃惊地看着项羽,没想到侄儿有如此志向,使他对项羽刮目相待,便教起项羽兵法。项羽大喜,开始苦学兵书,可惜项羽是个猴子性格,大略知道了兵书用法后,又开始耍起无赖,不学了。项梁拿他也没什么办法,只好由他去吧。

后来项梁因事杀了人,害怕仇家报复,带着项羽逃到吴中避祸。项梁是个八面玲珑的角色,在吴中混得不错,成为当地的头面人物,遇有官府徭役或谁家出了白事,都是项梁主持。

此时的项羽已经二十多岁了,身高八尺二寸。秦朝的尺寸标准,一尺合23.1厘米,将近一米九的彪形大汉,加上项羽力大过人,能举起大鼎而面不更容气不喘,吴中少年都知道这位项少爷的本事,又畏又服,在项羽身边也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圈子,就像刘邦身边也同样形成一个喝酒吃肉的小圈子一样。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的十一月,嬴政巡游天下,来到会稽,转了一圈儿后准备回咸阳。在渡浙江的时候,万民围观,项梁和项羽也无事,便来凑个热闹,想看看这位威震千古的大皇帝长什么样子。项羽踮起脚伸头瞧了一回,满脸不屑地说:“无甚稀奇,彼可取而代也!”

不清楚项梁是否知道七年前秦始皇在博浪沙时差点儿被一个韩国贵族子孙用大铁椎砸死的故事,这个“韩国人”名叫张良。万一嬴政长了一双顺风耳,听到了项羽的话,那还了得?项梁忙用手捂住项羽的大嘴,轻声骂侄子:“你昨晚灌了几碗黄汤,敢说这种话?小心灭族!”不过从此项梁也看出来项羽志向非等闲人可比,越发喜欢这个侄子。

项梁其实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作为项燕的儿子,对秦国强烈的亡国仇恨几乎让项梁不能自持,在他有生之年,他一定要实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伟大预言。项梁不比项羽这个愣头青,他知道嬴政虽然残暴,但此时尚不是反秦的最佳时机,在等到嬴政挂掉,嬴胡亥即位之后,天下土崩,陈胜举起了反秦大旗,项梁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秦二世皇帝元年(前209)九月,也就是陈胜揭竿起义的两个月后,时任会稽郡守的殷通已经判定秦朝大势将去,不如趁机搭上陈胜这条破船,顺便捞几把可口的鱼虾。

殷通知道要想做成大事,身边没几个强人是不行的,因为项梁是当地大佬,文武两道都能吃得开,所以殷通就想拉项梁入伙。殷通告诉项梁:“秦朝看来气数将尽了,我等何苦为二世卖命?不如反他娘的,我打算让你和桓楚做将军。”

项梁早就等着这一天了,但要让项梁跟着殷通这等不三不四的人物混,岂非笑话?殷通手上有地有粮有兵,是做大事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项梁对殷通的态度一直是“羡慕忌妒恨”,想杀掉殷通,用殷通的面粉做蛋糕。

项梁心生一计,他嘴角露出了诡异的笑容。项梁很诚恳地告诉殷通:“桓楚是良将,不过他现在正在逃亡,没有人知道他窝在哪里。我侄子项籍倒知道桓楚的去处。”

浑身冒傻气的殷郡守便让项梁把项羽叫进来问话,项梁趋出,交代了项羽一番,然后带着项羽入内。

还没等殷通说话,项梁递给项羽一个眼色:“你现在可以告诉郡守,桓楚在哪里了!”项羽拔剑趋前,还没等殷通惊叫出声,殷郡守的人头就像西瓜一样在地上滚来滚去了。

鲜血溅满了项羽英俊的面庞,项羽面无表情地站着。

项梁把印绶佩在身上,手中拎着殷通血淋淋的人头,告诉在场众人:殷通已死,项梁尚在,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大了!一府中人见状皆惊骇,项羽不容得他们,跳起击杀近百人,血流成河,余下的人都害怕被项羽杀掉,纷纷伏拜。项梁乃自为会稽郡守,让项羽做将军,准备北上寻找秦国的仇人,一了亡国之恨。

项梁随即在吴郡举兵,收吴郡精兵八千人,这就是后来跟随项羽横冲天下、几乎杀遍各路大神的八千江东子弟。八千人马在当时并不算很多,秦国灭楚一战就能发动六十万军队,但这可是项羽带出来的铁血雄师,项羽的传奇人生,和这支让人心潮澎湃的八千江东子弟兵密不可分。

这一年,项羽二十四岁。

项羽的家世先介绍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了解一下刘邦的身世。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的出身:“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公元前256年,也就是周赧王姬延的最后一年,刘邦出生于丰邑(今江苏丰县),成长于沛县(江苏沛县),都属于秦始皇统一之后新设的泗水郡,辖区大致为今江苏东北部和安徽北部。

刘邦在家中兄弟排行第三,所以正史称刘邦为刘季,“季”的意思其实就是排行第四。而刘邦的父亲没有留下名字,《史记》上称为“刘太公”,母亲称为“刘媪”,也就是乡下老头儿老太太的意思,没什么特殊含义。不过刘邦的家庭背景还不像朱元璋那样赤贫,家里至少还有几亩地,如果勤劳肯干,尽管大富贵没有,吃饱饭是没问题的。

如果要举出历史上最著名的懒汉,想必非刘邦莫属。刘邦是出了名的好吃懒做,一股傲气,浑身懒病,不肯参加农业生产。

刘邦的骄傲,来源于他特殊的长相。项羽长相也与众不同,项羽有重瞳,就是眼睛里有两个眼仁,而刘邦则异在长着一个高鼻梁,再加上一副漂亮的胡须,是当时十里八村公认的美男子。

也许正是出于这种长相的自信,刘邦对干农活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能躲就躲,老爹刘太公拿这个懒儿子一点办法也没有。在刘邦的潜意识里,他并非轻视体力劳动,而是觉得自己天生就不应该拴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他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

刘邦比较懒散,成年后极少去地里干活,有这闲工夫不如找狐朋狗友喝酒侃大山去。但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刘邦面前,兜里没钱,拿什么花天酒地?所以刘邦不愿意在土地上捞饭吃,那就要谋一份能拿薪水的差使。

不知道是通过什么途径,刘邦谋得了一份泗水亭长的差使,好歹有份收入了。亭长是秦朝政府机构中最基层的职务,秦制每十里为一亭,亭长主要负责地方上的治安,同时还要负责招待各地方的官员住宿,官邮的发送,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镇派出所。

作为亭长,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迎来送往,要求会察言观色,口吐莲花,而且做事要有魅力。就秦末这些反王来看,最合适做亭长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项梁,一个是刘邦。

刘邦和项梁的相似之处,在于做人都比较圆滑,八面玲珑、四面透风,这是项羽和韩信所不具备的特长。刘邦在做亭长之后,果然发挥了自己善于交际的特长,和地方的基层官吏处得火热,经常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狎侮”二字用得极妙!刘邦身上的痞子气被活脱脱展现出来。刘邦做人从来没个正形,不正衣冠,吊儿郎当,今天调戏这个,明天调戏那个,公堂之上,鸡毛乱飞。被刘邦所“狎侮”的县吏中,有两位后来是四百多年大汉王朝的开国宰相:头一个,萧何!后一个,曹参!

除了萧、曹之外,刘邦身边聚集着许多“社会闲散人员”,比如杀狗卖狗的樊哙、吹喇叭的周勃、县衙里养马的夏侯婴,以及刘邦的把兄弟王陵、卢绾等人。在这些狐朋狗友中,刘邦和卢绾的私交最好。刘、卢两家是世交,二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在同一个村子,从小就一起光着屁股玩泥巴长大,长大后一起读书。

朋友多了是好事,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但话又说回来:“身无分文,不敢横行。”朋友,有时也是用钱砸出来的,光棍一条,谁和你交朋友?比如光棍韩信就一个朋友也没有。刘邦也遇到了这个严肃而又无奈的问题,刘邦虽然吃了公家饭,但亭长的薪水很低,刘邦兜里没几个钱,如何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

别人兜里没钱,就只能蹲在破屋子里喝西北风,哀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刘邦不一样,亭长大人虽然也穷得四面透风,但照样经常招呼猫三狗四的朋友去邻近的酒店喝酒,不管兜里有钱没钱,先过了嘴瘾再说。

刘邦最经常光顾的是王老太和武负的两家酒店,因为混得熟了,刘邦便经常赊账,欠条塞满了一抽屉。王老太和武负愿意让刘邦赊账,原因恐怕不是《史记》所说的她们曾经看到刘邦在酒店里睡觉时身见大龙,而是刘邦作为亭长,手上还有点权力。

如果两位老板娘敢问刘邦要酒钱,小心刘邦给她们背后捅刀子。不过二位大娘也觉得刘邦不似常人,做生意的哪个不精明?刘邦再有本事也不能把她们吃穷了,所以也不在乎那俩酒钱,把刘邦欠的酒钱都一笔勾销了。

刘邦经常这样吃白食,最经典的一次,是单父县的财主吕公迁居沛县后,大设宴席,请沛县的头面人物来做客。主持这次堂会的是沛县主吏掾萧何,萧何很会办事,规定以掏出红包的多少来确定座次,贺一千钱以上,坐上座,一千钱以下的,都坐在最外面。

刘邦不知从哪听到了风声,流着口水,哼着小曲,两只手蜷在袖筒里,空手白条地来到吕宅,高声唱诺:“刘季贺万钱!”吕公见沛地居然有如此阔绰的财主,加上刘邦面相不俗,忙延请刘邦上坐。

萧何和刘邦是多年的朋友,他知道刘邦身上最多时能装上几个钱,知道他又犯了嘴馋的毛病,蹭白食来了。萧何笑着告诉吕公:“刘三嘴里经常跑火车,别听他的,他哪来的一万钱?”吕公已经被刘邦的异相给迷住了,不但没有责怪刘邦,反而将他最心爱的女儿许给了刘邦。这个貌美如花的太公女儿,就是后来心狠手辣的一代传奇雌虎吕雉。

虽然刘邦现在只是个小亭长,但当年姜太公穷酸落魄时,连饭都吃不上,结果不也飞黄腾达?不要轻视“草根”,草根中藏龙卧虎。假设一下,如果让吕公在刘邦和项羽之中选择一个女婿,吕公依然会看上刘邦。原因无他:刘邦的这种性格和为人处世风格,更适合在官场中生存。

刘邦和项羽,这一对历史上的绝代双璧,有着几乎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或者说他们就站在人性的两极,各自向历史证明着自己这一种人存在的价值。在两千二百多年的中原大地上,出现了这一对绝代双璧,再加上一代战神韩信,这是历史的莫大幸运。

也许当年意气风发的始皇帝嬴政并没有想到,当自己横扫六合时,大秦帝国的埋葬者就已经出生,甚至刘邦和项羽就曾经站在他面前,只是当时始皇帝并没有在意这两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两个人的存在。

说来也是巧合,后来合力灭秦的项羽和刘邦都有缘见过始皇帝,他们目睹了始皇帝的无上威仪,这使得他们的野心得到了极大的膨胀:嬴政也是人,他能成功,我们凭什么不能!

和项羽在家门口欣赏嬴政摆谱不同的是,刘邦是因公去咸阳办差时,正赶上始皇帝驾出巡,刘邦也挤在人群中傻看,看罢长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如果项羽和刘邦的感慨都被秦始皇帝听到的话,那么嬴政也只会治项羽的罪,想取代朕?大逆不道,当族诛之!而刘邦要是运气好的话,还能被始皇帝召见,勉励他一番:“好好给朕干,将来少不了你的官做。”

项羽要取代秦始皇,而刘邦则是在夸赞秦始皇,所以从二人的话中也能看出二人的性格差异。项羽喜欢走极端,做人做事都很绝对。他的世界观非黑即白,不存在灰色过渡地带。刘邦则笑容可掬,长袖翩翩,踩着鸡蛋起舞,为人处世圆滑老练。项羽像一个菱形,四边有角,攻击性很强,但过刚易折。而刘邦更像是一个圆形。

项羽最终的失败和他的这种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往小了说是做人的失败,往大了说则是战略眼光的短浅。不过话又说回来,项羽之所以是项羽,就因为他最终失败了,而且死得极为悲壮:项羽最心爱的女人自刎在他面前,项羽高唱完人生绝响,倒在了故乡的对岸。

命运,让人无法琢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095.html

上一篇:蹭饭吃的韩信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