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铁血后三国——二虎相争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3 13:30:47 0


又扯远了,让我们把视线重新拉回到公元555年。

北齐攻占郢州后,高洋又有了新的计划。

他敏锐地发现王僧辩虽然在建康拥立了萧方智,却并没有马上称帝,而只是以太宰承制,显然王僧辩此时还患得患失,在观望各方面的反应。

高洋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他立刻遣使到建康,给王僧辩指派了一个新皇帝——在寒山之战中被俘获的饭桶萧渊明。

王僧辩当然不可能答应。

这是赤裸裸地干涉别国内政。

如果皇帝人选都由你指定,那我们梁朝还算是独立国家吗?这和西魏立萧詧为傀儡皇帝有何区别?

更何况,萧渊明只是梁武帝的侄儿,是旁支;而萧方智却是梁武帝的孙子,梁元帝的儿子,是直系。废萧方智立萧渊明,就如抛弃白富美嫩贤的正妻却再娶一个黑丑穷老笨的母夜叉一样,太没道理了。

王僧辩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高洋的要求。

然而霸道的高洋可不管你同意不同意,他马上派其弟上党王高涣率大军护送萧渊明,到建康上任。

北齐大军势如破竹,连克皖城(今安徽潜山)、东关(今安徽含山)等地,斩杀梁朝大将裴之横,很快就打到了长江边。

残酷的现实让王僧辩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他觉得以自己目前的实力和北齐相比,就像一个48公斤级的举重选手要与96公斤级的选手对抗一样——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

他彻底失去了信心,只好喃喃地自言自语:生活就像强奸,既然无力抵抗,不如躺下来好好享受吧……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无奈地同意了高洋所提的条件——迎立萧渊明,但他还是留了个心眼,提了个小小的要求作为缓兵之计:必须立萧方智为太子。

高洋表示同意。

公元555年五月,萧渊明在文武百官的迎接下,进入建康,正式即皇帝位,任命王僧辩为大司马、太子太傅、扬州牧,陈霸先为侍中。

当然这个朝廷是向北齐称臣的。

朝政总算稳定下来了,王僧辩松了一口气。

然而他这次屈服于北齐的行为还是给人留下了口实,也暴露了他作风偏软的弱点。

他缺乏放手一搏的勇气,缺乏力挽狂澜的魄力,缺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更缺乏主宰天下、号令群雄的胆略。

这一点小子我看出来了,陈霸先也看出来了。

说起来王僧辩和陈霸先两人关系不错,讨伐侯景时两人曾并肩作战,配合得可谓亲密无间,后来他们甚至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只是因为恰逢王僧辩母亲去世,因此暂时没有成婚。

但两人的个性却完全不同。

王僧辩处事稳健保守,不打无把握之仗;

陈霸先则积极进取,敢于铤而走险。

王僧辩信奉的是:量入为出,有多少实力办多少事;

陈霸先信奉的则是:富贵险中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从他们的经历也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

王僧辩是出身名门的官二代,年轻时就一直跟随萧绎,先后担任参军、太守等职,最终凭借萧绎的器重和本身的能力而位极人臣;

而陈霸先却是出身底层的平民,从里长、油库吏一步步做起,最终在乱世乘势而起,化不可能为可能,在极其注重门第的梁朝创造了奇迹!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王僧辩好比是根红苗正、秘书出身、得到领导赏识的高学历人才,陈霸先好比是没有任何背景、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农民企业家。

这样的两个人,观念自然大不一样。

在是否要迎立萧渊明这个问题上,王、陈二人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陈霸先对此坚决反对,他曾先后四次派使者前往建康劝阻王僧辩,但王僧辩依然固执己见,陈霸先心里极为不满。

这几年,陈霸先一直驻扎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此时江北的土地大多被北齐占领,百姓不满北齐的统治,纷纷揭竿而起,陈霸先果断率军渡江接应,虽然最终由于缺乏支持而被迫撤回京口,但却大大增强了陈霸先在江淮一带的声望,京口附近的流民纷纷前来归附,其中就包括后来南朝陈的名将吴明彻。

经过在京口的苦心经营,陈霸先的实力大大增强,如今他的兵力已由北伐时的三万扩充到十余万人。

从一个草根变成了手握重兵而且是建康朝廷仅次于王僧辩的二号人物,陈霸先该满足了吧。

不,他不满足。

他从来都不是甘居人下的人。

雄心勃勃的他一直想取代王僧辩,甚至取代皇帝。

现在,王僧辩的软弱让他看到了期待已久的机会。

疾病不会自愈,成功需要自予。

他决定以王僧辩无端废立、投靠北齐为由发动兵变,除掉王僧辩,掌握建康政权。

公元555年九月,有探子向王僧辩密报,称寿春一带出现大量北齐军队,可能会大举南侵——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这纯属子虚乌有,显然是陈霸先策划的假消息。

王僧辩急忙派人通知陈霸先,让他赶紧做好防守的准备。

陈霸先随即召集侯安都、周文育、徐度、杜棱等几位心腹大将密谋,打算借机集结部队,袭击王僧辩。

杜棱认为难以成功——无论实力还是名位,王僧辩都占有优势。这样做实在太危险了!

眼见无法说服杜棱,陈霸先干脆把他用毛巾堵住口,关在密室,以防走漏风声。

之后陈霸先立即采取行动。他命侯安都、徐度率水军溯江而上,自己则亲率步骑走陆路,兵分两路,向王僧辩所在的石头城进发。

外人都以为是由于局势紧张,建康在征兵增防,因此对此毫不介意。

京口和建康相距不过百余里,两支部队很快就在石头城外会合。

关键时刻,陈霸先却突然勒马不前,停了下来。

难道他犹豫了?想打退堂鼓了?

不,这不是他的性格。

他是在试探,看看部下是否铁了心地跟他造反。

果然,侯安都急了,冲上去对他大声吼道,今日作贼,事势已成。你留在后面干吗?难道事败后可以不被砍头吗?要赶远路就不要带太多东西,要干大事就不要想太多东西!你这样畏首畏尾,算什么好汉!

被下属一顿臭骂,陈霸先却没有生气,而是笑着对周围的部下说,侯安都骂我了,骂得好,我们就应该一往无前!

随后陈霸先下令进攻石头城。

石头城北面与山岗相连,城墙不是太高,侯安都命令士兵围成一圈,把他抛到城墙上,随后他打开城门,大军蜂拥而入。

此时王僧辩正在房内办公,听到外面大声喧哗,情知有变,赶紧与儿子王(wěi)以及数十名卫士冲到门外,看到北面有大量士兵,便慌忙向南门逃跑。

然而此时陈霸先已率军控制了南门,王僧辩根本出不去,只好逃到了南门楼上,向楼下的老战友求饶。

陈霸先不为所动,反而扬言要放火烧楼。

走投无路的王僧辩只能下楼就擒。

两人一见面,陈霸先就厉声质问,我有何罪,你要与北齐军队一起来讨伐我!

王僧辩莫名其妙。

接着,陈霸先又问,你为何全无防备?——是啊,令他最困惑的就是这一点:石头城居然无人防守。如果王僧辩相信北齐将要入侵,用重兵防守石头城,他可就没这么容易攻进来了。

王僧辩反驳道,让你扼守建康的北门,怎么叫没有防备?——建康附近有两个主要渡口,西南面的采石,东北面的京口,因此京口被称为建康的北大门。

陈霸先无言以对,便干脆不再多话,下令立即绞死王僧辩父子。

王僧辩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死在了他最亲密的战友手下。

他太大意了,只顾如何应付外敌的压力,却完全没有防备来自后方的冷箭,这就好像走路时只顾看着地上生怕踩到狗屎,却完全没有看上面——结果头上挨了一坨五彩缤纷的鸟粪。

虽然王僧辩死了,但作为平定侯景之乱的主帅,他的历史功绩永垂史册,没人可以抹杀。

杀掉王僧辩后,陈霸先立即传檄天下:王僧辩图谋不轨,已经被我诛杀。除王氏父子外,其余人等一律不予追究。

随后,在陈霸先的安排下,萧渊明退位,十三岁的萧方智登基,改年号为绍泰,是为梁敬帝。

陈霸先则被加封为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南徐州二州刺史,从此他取代了王僧辩,成为建康朝廷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陈霸先的日子并不好过。

王僧辩在建康主政多年,树大根深,其亲戚子弟、部将故吏遍布江南各地,这些人怎么可能乖乖听命于出身寒微又素无渊源的陈霸先?

王僧辩的女婿吴兴(今浙江湖州)太守杜龛率先发难,起兵抗拒陈霸先,紧接着吴郡(今江苏苏州)太守王僧志(王僧辩之弟)、义兴(今江苏宜兴)太守韦载等人纷纷响应。

一时间陈霸先几乎成了第二个侯景,他所能控制的只有两座孤城——建康和京口。

陈霸先命大将侯安都留守台城,自己亲自率军杀向三吴。

他先是设计招降了韦载,随后又发兵攻下了吴郡,就在他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吴兴的时候,突然从京城建康传来了坏消息——石头城被叛军攻占了!

谯(治所今安徽滁州)、秦(治所今江苏六合)二州刺史徐嗣徽是王僧辩的远亲——具体来说,是王僧辩妹妹的老公的哥哥的儿子。他联合南豫州(治所今安徽合肥)刺史任约趁着陈霸先出征在外,突然乘虚而入,偷袭建康,占领了石头城。

更严重的是,徐嗣徽已经献出了谯、秦二州的土地,投靠了北齐,高洋已经派大将柳达摩率数万齐军渡江支援叛军。

建康岌岌可危。

侯安都一面死守台城,一面火速派人报告陈霸先。

陈霸先赶紧回军救援。

尽管事态严重,但他并不畏惧。

从他偷袭王僧辩发动兵变的时候开始,他就知道他以后的道路绝不会平坦。

就像如果你选择去探险,你就该知道山谷里不会有两米五的大床和自动恒温的中央空调,有的只是险径和陷阱。

他必须想出万全之策。

要想出万全之策不容易,但想不出万全之策很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

陈霸先问计于新近收入帐下的韦载——陈霸先用人的一大特色就是善用降将,他手下的将领大多是曾经反对过他的人,而他却对他们推心置腹,极为信任,而这些人对他也极为忠心,由此可见陈霸先的恢弘气度和个人魅力。

韦载是名将韦睿的孙子,自幼熟读兵书,很有战略头脑,他分析说,如果让齐军分兵攻略东南,切断建康与三吴地区的联系,那么我们就完了。秦淮河南岸有当年侯景留下的营垒,我们应马上在此基础上筑城,以保障东面的运输路线;同时派兵切断敌军的粮道,如此一来,不出十日,敌军必败!

陈霸先心中顿时豁然开朗。

随后他依计而行,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派韦载等人在秦淮河以南筑城,以阻挡敌军东进;派大将周铁虎率军切断了齐军粮道,缴获大量粮食辎重;又派侯安都趁夜渡江,烧毁北齐军战船一千余艘。

叛军军粮被劫,粮道被断,显然不利久战。徐嗣徽无奈只得率军主动发起进攻,陈霸先亲自率军迎击,大败叛军。

徐嗣徽让齐将柳达摩留守石头城,自己则仓皇退往采石(今安徽当涂),随时准备撤回江北。

然而老谋深算的陈霸先却没有乘胜追击,而是独辟蹊径——派侯安都再次渡江,偷袭徐嗣徽的老巢秦郡(今江苏六合),尽俘其家人,尽抄其家产。

徐嗣徽闻讯大怒:陈霸先你个卑鄙小人!一人做事一人当,有本事你冲着我本人来,为什么要为难我的女人和孩子!

一怒之下,他立刻回军建康,准备找陈霸先报仇,救出家人。

没想到陈霸先早已命侯安都率军在中途设下包围圈,严阵以待。

徐嗣徽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他好不容易才杀出重围,与任约等数人逃往江北,投奔北齐。

陈霸先随即把齐将柳达摩镇守的石头城团团围住。

城中缺水少粮,柳达摩难以坚持,想要求和,又怕这样会损害国威引起皇帝高洋的不满,便提出要陈霸先派出自己的子弟作为人质。

此时建康城内形势也很严峻,粮运不济,人心不稳,文武百官都怕一旦惹怒了强大的北齐会重蹈江陵陷落的覆辙,便纷纷要求以陈霸先的侄子陈昙朗为人质与北齐讲和。

陈霸先清楚地知道这样做毫无用处,北齐军早晚会背信弃义。

更何况他也舍不得,陈家人丁实在不旺啊,陈霸先唯一活着的儿子陈昌和侄子陈顼当初被萧绎扣在江陵当人质,现在被掳掠到了西魏;在江南,他只有两个侄子——长兄陈道谭之子陈蒨和三弟陈休先之子陈昙朗。

但他知道如果不同意,他就是穿一百件救生衣也会被这些大臣们的唾液淹死。

他不得不答应。

他的发言颇有些悲壮:既然大家都要求讲和,如果我不同意,你们一定会认为我只顾自己的侄子而不顾国家利益,所以我决意按你们说的办。但是我认为齐人向来不讲信义,以后肯定会撕毁和约卷土重来。到时候大家可一定要支持我!

随后陈霸先以陈昙朗和永嘉王萧庄(萧绎的孙子)为人质,与柳达摩会盟,各自退兵。

这次讲和为陈霸先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他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先稳定内部。

他派侄子陈蒨、大将周文育等率重兵猛攻吴兴城,很快就攻下吴兴,斩杀杜龛;接着又进军会稽(今浙江绍兴),消灭了王僧辩的亲信东扬州刺史张彪,自此三吴地区都被平定。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132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