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这是大清正史——激血西南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3 00:21:31 0


1.凶煞临身

孙可望、李定国部进入了云南。

这时候永历帝下令:传旨,一只虎李过——现在改名叫李赤心了、郝摇旗——现在改名叫郝进忠了,还有前大顺皇后高桂英,你们这伙流寇干啥呢?快去荆州,替朕干掉尚可喜。

当时一只虎李过就吓得傻了。

他说:我好害怕,好害怕……

他为什么会害怕尚可喜呢?

这是因为,尚可喜跟吴三桂一样,都是李自成系流寇的克星。

在这个人身上,也有几桩极为古怪的事情。

头一桩,是这厮生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什么问题呢?

1624年,尚可喜在他20岁生日的那一天,一个人悄然出了军营,在辽东泥泞的小路上孤零零地往前走。他一直走到一个破庙处,进去看看,发现里边尘灰满地,空无人影。于是他搬了块石头走进去,把石头垫在脚下,再解下裤腰带,绕过庙顶的廊柱,系一个圈,把自己的下巴往绳圈里一套。脚下正要蹬石头,这时候庙里的黑暗处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喂,你要干啥?

那声音突如其来,尚可喜失惊之下,一脚踩飞了石头,登时悬挂在房梁上。滴溜溜地打了一个转,迎面就见一个邋遢老道,穿一件破烂的皮道袍,伸手一揪,掐着尚可喜的脖子,把他从绳套里救了出来:咦,你小子不是老尚家的小尚吗?好端端的,你死什么呢?

放开我,尚可喜拼命挣扎:你少管闲事!

谁爱管你家的闲事!老道把尚可喜丢在地上:那啥,你爹他不是个排长吗?打游击,几天前带兵出外巡逻,与清兵相遭遇,被人家清兵打死了吧?

是啊,尚可喜哭道:我爹死了,我也不活着了,我要一死殉爹!说着话,奔到绳圈之前,还要再次自缢。

就听怪老道哈哈大笑起来:你装得还挺像!还为爹殉死,你殉个头啊你,你不就是那个什么,患有隐疾,这才不想活了吗?

胡说!尚可喜急了,你个断子绝孙的臭老道,敢骂我,不要命了是不是?

怪老道笑得更是可恶:装,你还给道爷装,让道爷瞧瞧你的底细吧……说话间,就见破庙之外,香风溢起,醉人的清香之中,一个姿容绝美的少女袅袅而入,春水盈盈的双眼滴溜溜地在尚可喜的脸上打了一个转。就见尚可喜的脸皮激烈地抽搐了一下,满脸痛苦地扭过身去。

老道哈哈大笑起来道:怎么样?早就知道你小子不行,还跟道爷我装蒜……说着话,就见那道长手指一绞,尚可喜眼看着那绝色美女的身体霎时间缩得拇指般大小,被老道抓在手上,往里一塞,嘎嘣嘎嘣嚼碎了,咽下了肚。

这怪异的场景,看得尚可喜目瞪口呆。可那老道却似乎是百无聊赖,说了句:算了……你还是快点上吊的好,反正九年后,你们尚家满门都要死尽,就此绝嗣。所以你还不如自己干脆点……

别价呀,道长!就听扑通一声,尚可喜已经跪倒在地,抱住了老道的腿:仙长,你不知道我心里的痛苦啊!挺大个老爷们儿有隐疾……这事搁在谁身上受得了啊?仙长你神通广大,就救我一命吧。

救了你又有什么意思?老道不高兴地说:不是已经说过了吗,九年后,你们尚家就要绝嗣……

尚可喜磕头如捣蒜地说:仙长救命,救命,你救了我们尚家满门,我尚可喜愿为道长你做牛做马,结草衔环……反正道爷你要是救了我,让我干啥就干啥!

说话算数?老道问道。

我尚可喜生平不饰谎言!尚可喜发誓道。

要不……怪老道搔了搔脑袋,落下了一地白花花的头皮屑:我有个远房侄子,以前老是偷着给老道送茶送水,后来这个侄子叫流寇裹胁走了。但老道知道他只是从了贼,并没有死,只是二十年后,那孩子合当有大难,倘若你答应救他一命,我就救你。

请问道长的侄子叫啥名字?尚可喜问道。

他叫王光恩,你可得记住了。老道说完这句话,就从破皮袍子里掏出一只紫檀木匣来:告你说,你们尚家之所以要绝嗣,是因为有阴煞作祟的原因。至于为啥这阴煞会缠上你们姓尚的呢?这事大概你爹最清楚,可是他已经被清兵打死了……总之吧,这阴煞不除了你尚家满门,是不会罢休的。你拿了这只匣子,匣子中另有神兵,阴煞不敢靠近。什么时候你要是丢了这只匣子,那你们尚家可就大祸临头了……

说完这番话,怪老道把匣子丢给尚可喜,飘然而去。

拿这只匣子在手,尚可喜只觉得小腹下忽然一热,分明是有个什么冰冷冷阴森森的东西突然从自己的身体里脱离了出去。这时候只觉得全身都是欲望在冲撞,那原始本能犹如一团烈火,炽热地将他裹胁在中间……

他冲出庙门,疾奔如飞,冲到附近一户人家,上前就砸门求亲。

他一口气,娶了俩老婆,生了四个儿子。

眨眼工夫九年过去了,这时候尚可喜因为与清兵作战勇猛,已经升为了副将。可是忽然之间他想起了老道的话。

老道说他姓尚的一家满门要死尽死绝,彻底绝嗣。

尚可喜就想:自己有宝匣护身,阴煞不敢近,可如果阴煞对自己的家人下手的话……

于是他立即将全家搬迁到内地旅顺,自己驻扎广鹿岛,守护着家人,不许清兵靠近。

2.神秘的古匣子

1633年7月,登莱总兵孔有德、耿仲明反,从陆地杀入旅顺,守在广鹿岛的尚可喜回师营救不迭,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两个老婆、四个儿子、所有姓尚的亲戚,再加上僮仆侍婢,总计一百多口人,被孔有德部逼落入水,统统溺毙身亡。

这一年,尚可喜29岁,距那老道说他满门绝嗣的时间,恰好是九年。

尚可喜的全家都为大明而死,这引起了总兵沈世魁的无限同情。于是沈世魁就说道:老尚这一家,死得真是惨烈啊!我们要为老尚全家举办一个盛大的追悼会,等老尚来了之后,捎带脚把老尚一块宰了。他妈的这小子这么能打,再留着他,迟早也要爬到老子的脖子上来……

于是总兵沈世魁通知尚可喜:为你全家举办追悼会了,你快点来参加。

尚可喜收到来信,悲痛外加感激,就立即离开广鹿岛,去参加包括他在内的全家追悼会。船只正行之间,忽然他听到怀里有什么东西哗啦一声,惊讶地伸手一掏,掏出了那只匣子。

将匣子拿到眼前一看,眼见得一股细小的风柱,从匣子里边丝丝缕缕、络绎不绝地透将出来。升上了高空之后,霎时间弥天盖地,化为了狂风骇浪,摇晃着船只,让战船无法前行。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尚可喜心知有异,就派了侦察兵先划小船过去看看。侦察兵去了后不久,回来报告说:首长,总兵沈世魁在追悼会场后面埋下了伏兵,等你一到,就把你剁为肉泥。然后再为你全家主持追悼会,听说总兵连你的追悼词都写好了……

当下尚可喜仰天长叹:我靠,我姓尚的世代为大明捐躯,嫉妒者反倒想置于我死地,真是太不像话了。

遂降清。从此军中旗帜以皂镶白,号“天助兵”,成为清军中最能打的一支。

眨眼工夫又过了十一年,到了1644年,尚可喜在他年满40岁的那一年,率天助兵跟在多尔衮的屁股后面入关了。入关之后,他就到处打听流寇中是不是有一个叫王光恩的人。

还真有。

那王光恩是李自成部下悍将,打仗没多少本事,跑起路来却是极凶。尚可喜率天助兵一直追到襄阳,才把王光恩追上。

然后尚可喜招呼王光恩:老王,你不要跑了,我问你一件事:你是不是有个亲戚当了老道,你小时候还经常偷着送吃的给他?

王光恩大惊:这事我自己都记得不是那么真切了,你怎么知道?

尚可喜说:有这事就对了。我在二十年前就答应了老道,要在今天照顾你。现在你别到处乱跑了,快点过来跟我干吧。告你说,你过来之后就是我的头号亲信,替我掌管内营,我生了八十多个儿子,你得多费点心……

王光恩听得眼睛都直了:八十多个儿子……你是怎么生出来的?

尚可喜沾沾自喜:告诉你我有隐疾,你信不信?

王光恩:……信了你才怪!

于是尚可喜当了王光恩的介绍人,引荐他参加了大清天助军,从此王光恩对他感恩戴德,按下不表。

尚可喜的天助兵,战斗力与吴三桂相比,不值一提;但与一只虎李过相比,不值一提的就是李过了。

话说一只虎李过被永历帝催促,硬着头皮来碰尚可喜,被老尚拿骑兵一撞,流寇登时溃散。一只虎李过落荒而走,忽然发现四川空虚,便飞也似地逃入了川蜀。

再说那孙可望,对一只虎李过向来是最不感冒,这是因为大家都是流寇,心理上难免会有个竞争。闻知李过被尚可喜打得落花流水,孙可望高兴得大笑起来,笑着笑着,他猛地想起一桩事来:对了,这个蠢货李过,现在是啥官啊?

李过是秦王。有人告诉他。

什么?孙可望一听就火了,李过他凭什么封秦王?秦王理应由朕来做。

孙可望都已经自封为朕了,为什么还要跟李过争这么个秦王呢?

这是因为:秦王就是关陇之王,而大家都是从陕西出来的,李过被封了秦王,孙可望岂不成了李过的部下了吗?

当下孙可望怒极:传朕旨意,放炮升旗,朕要夺回秦王之位。

咚咚咚,校演场上三声炮响,彻底打塌了永历王朝的最后半片天空。

3.美好的愿望破灭了

孙可望命令放炮升旗,于是三军集合,孙可望即为天下之主,当然不会太快出场,就有意让自己比别人慢上半拍。

正慢着,却听校演场上咚咚咚三声炮响,眼见得大旗升了起来,孙可望顿时火了:大胆,朕还没有说话,是谁擅做主张?

原来是李定国。

李定国气不过孙可望的怪模样,就故意先行放炮升旗,看你孙可望怎么办。

当下孙可望火了,就说:你们大家都在这里,都是奉为我天下之主的,这是在遵义说好了的,是包括了李定国在内都已经表决同意了的。现在他出尔反尔,你们说该怎么办吧?

李定国说:那么你想怎么办?

好办。孙可望道,你李定国自己说出的话,难道还能改口不成?前者你奉我为天下之主,现在又擅自行事,按律,当打你屁股四十大板。

李定国道:想打我?省省吧你,甭想。

孙可望生气了:老三刘文秀,你可是点过头的。已经通过的正确决定,难道就这样不算数了吗?

于是刘文秀只好带着诸将说情,孙可望却执意要杖责李定国,李定国却是决不答应。最后刘文秀只好和诸将按住李定国,强行将他扳倒,硬是杖责了四十。

打过之后,孙可望道:李定国!朕现在命你率兵拿下普洱,活捉原始人沙定州,以为赎罪。你给朕马上出发,不得有误。

气得半死的李定国只好带兵冲出,杀到普洱。大家小心翼翼地走进原始森林之中,就见俩原始人正披着兽皮,蹲在洞里嘀咕着什么。大家凑近了一听,原来是一男一女。

女原始人:老沙,你不是答应带我进北京当皇后的吗?怎么把我给弄这儿来了?

男原始人:嘘,小点声,当心搜山部队听见。

女原始人:听见怕什么,你不是很能打吗?

男原始人:能打……也打不过李定国那伙人啊,他们比我还原始……

女原始人:什么?你打了败仗?你怎么这么笨啊!你看人家的男人,出门就打胜仗,怎么你就这么笨?我对你也没过高的要求,就是到北京当个皇后,猪还是咱们自己喂……

这时候李定国走过去:别吵了,都跟我走吧,哼!

不由分说,将沙定州和万氏强掳到了云南,就在大街上,将这俩原始人活活剥皮了。沙定州好歹是个原始人,剥皮也就算了。单只可怜那来自江西的女生万氏,她不过是想去皇宫里拿金勺子喂猪,就这么美好的一个愿望,竟然为她惹来了剥皮抽筋之祸。如此严重的后果,她哪里想得到?

4.诏书大撞车

李定国在将沙定州和万氏剥皮之后,就吞并了沙定州的地盘和兵员。

于是他的实力更加强大,已隐隐然与孙可望分庭抗礼了。此后,他就不再理睬孙可望,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大家各干各的,谁也别碍着谁的事。

对李定国的行为,孙可望在全军会议上进行了强烈的声讨。他说:朕要诏告天下,对李定国这种分裂全军、分裂领导的行为,大家要有勇气与之作坚决的斗争。一个军人,纪律性是不是足够强,政治觉悟是不是足够高,就看你能不能和这种分裂主义作斗争了……

批判会结束,孙可望细一想,要想排除李定国这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当务之急是把一只虎李过的秦王称号弄到手。到时候自己都已经是秦王了,李定国老家在陕西榆林,再不听话,那就未免太不像话了……

于是孙可望派了杨畏知向永历帝送了贺表。

杨畏知走到肇庆,遇到了一大帮子文臣,一说这事,众人齐齐摇头,曰:

孙可望,贼子也,比不了一只虎李过啊!要知道李过是大顺朝皇帝李自成封的秦王,虽然李自成只是个草头皇帝,但皇家尊严,却是实实在在的。就连何腾蛟都要封大顺朝的高皇后为忠义夫人,拜见时以皇家礼仪相待。那高桂英既然还是皇后,李过当然也还是秦王,他孙可望凭什么跟人家争?

实际上,李过的秦王封号老早就弄丢了,永历帝又重新封了他个兴国候。可每天封的官太多太多,大家早就把这茬给忘了。

杨畏知听了点头,就说:你们也别太较真了。跟你们说吧,其实孙可望就是想在官职上封得比李定国、刘文秀高那么一点点。要不咱们这么弄,就封孙可望为景国公,而刘文秀和李定国他们俩并排列为侯爵吧……还有,你们看看我这么辛苦,是不是也……嗯,鼓励一下?

于是杨知畏被鼓励为兵部尚书,和几个大臣弄了张空白诏书,自己写上封孙可望为景国公的字样,就回云南了。

杨知畏正奔波在路上,吴三桂那厮假道西川,想逮住一只虎李过。李过也不是吃素的,当即掉头就走,沿途所过州郡,衡州、永州、郴州与桂林,统统大掠大抢,过足了流寇的瘾。

李过进入广西,并向广东方向移动。

孙可望得知这事,就放出风声:若是得不到永历帝的封号,咱也去广东。

广东这边的官员们就有点心慌,大家凑在一起说:这下可怎么办呢?两伙流寇,都在向这边流动……要不,咱们就弄张空白的诏书添上,封孙可望为秦王,让他去和李过掐架?

于是找来空白诏书,填上封孙可望为秦王的字样;为了让孙可望信服,还弄了块金元宝,熔铸成一个金印,印文曰:秦王之宝。然后就把诏书和金印放进袋里,派了个叫胡执恭的领导官员去了孙可望那里。

胡执恭、杨畏知两伙大臣在孙可望的大堂上碰了头,各自拿出各自的诏书来念,结果两个诏书各不相同。孙可望当时就急了:你们两个,哪一个是假的?

杨畏知说:胡执恭的是假的。

胡执恭说:杨畏知的是假的。

孙可望气炸了肺: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该剥去。我算是弄明白了,你们两个全都是假的。

就连这个南明帝国,也是假的。

都给老子关起来。

于是杨畏知和胡执恭被关在监狱里,牢房相并,臭气熏天,两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5.人总是要死的

好端端的,怎么弄出来假诏书呢?而且还是两份假诏书。

孙可望就派了使者去广西梧州找永历帝,要问个清楚。

永历皇帝听说了这事,觉得很严重,就召集群臣开会,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大家分析了案情经过,一致认为:两份诏书,固然全都有问题,但杨畏知的诏书,表达的却是朝廷真实的意思。所以呢,胡执恭所为是矫诏,应该推出去斩了,同意的请举手。

众臣举手表决,建议立杀胡执恭。

永历帝说:别瞎扯淡了!现在真心为我们做事的文官还剩下几个?胡执恭唯一的过错就是和杨畏知撞了车,有什么错?再次提醒你们不要跑题,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这事到底该咋整?

此次会议,与会人员计有五人,再加上孙可望派来的使者,又是六个人,偶数。

一个大臣建议封孙可望为澄江王,两名大臣附议支持。

两名大臣反对这个动议,再加上使者,计有三票否决。

三比三,平局。

正在僵持不下之时,突然有个人进来了,招呼孙可望的使者:哥们儿,来一下,外边有人找。

皇帝主持的会议,外边也可以来找人吗?

使者惊讶不已,出了门,就见一个满脸黑煞之气的中年男子,正斜眼瞧着他:你个小兔崽子,知道我是谁吗?

使者摇头:不晓得。

那人道:老子的爹,叫高迎祥,是孙可望他干爹张献忠的老首长。你问问孙可望他爹,在我爹面前敢大声喘气吗?

使者:喘气……

那人:老子的妹妹,就是大顺朝皇后高桂英。连湖广总督何腾蛟何大人,在我妹妹面前都以皇后之礼参见,你家孙可望又算是哪根葱?

使者:皇后……

那人:老子的妹夫,就是大顺皇帝李自成。在我妹夫面前,连张献忠都不敢吭声,哪有你孙可望说话的地方?

使者:可我怎么从来就没……

那人:老子就是高一功!

使者大骇:原来是首长……

就听高一功冷笑道:你回去问问孙可望,论辈分,老子的爹,是孙可望他爹的老首长,老上级;论资历,老子横行沙场二十三年,他才生出来几天;论业绩,老子搞死的是大明的崇祯皇帝和皇后,他孙可望连亲王都没搞死几个;论实力,老子把大明弄灭亡了,他孙可望不过就是在西川小地方折腾;论身份,老子是大顺皇帝的大舅哥,他孙可望不过是孙子辈儿的!老子这么大的功业,永历皇帝也只不过封了老子一个郧国公,他又有什么资格称秦王?

使者困惑了:那一只虎李过呢?

高一功伤感地道:人总是要死的。

使者恍然大悟:那么你的意思……

高一功:一个字,滚!

使者:服从首长命令。

6.最后的崩溃

使者回去的路上,才打听得明白:

原来,一只虎李过流窜了一辈子,积劳成疾,刚刚从四川流窜回来,就暴病身亡了。他死后,部下由儿子李来亨接管。但是小李能力不足,威望不够,所以现在说话最占地方的,应该算是闯王李自成的大舅哥高一功了。

死活就是弄不上秦王这么个称号,孙可望怒不可遏:走,咱们回西川!

于是派刘文秀渡过金沙江,进入西川,而孙可望自己却统兵到了贵州,正抓了一批官员进行思想教育,突然接报:

报!有个叫孔有德的,已经攻入了广西,桂林、梧州失陷,永历帝下落不明。

当时孙可望闻言大惊:孔有德?那厮最是弱智,投降了清军之后,一直是负责后勤运输,这次怎么他也跑到前线来了?

这里说的孔有德,正是早年间吴三桂和父亲吴襄讨伐过的那个孔有德,也是把尚可喜一家全都推海里淹死的那个孔有德。所以自打尚可喜也投奔了过去之后,清廷始终有意识地把这俩家伙拆开,让尚可喜负责前线作战,孔有德负责后方运输。但是多尔衮死后,孝庄皇太后却把孔有德推到了前台,而且还让他统领尚可喜的人马。

这就是说,孔有德已经活不长了。

现在孙可望却不晓得孔有德和尚可喜之间的事情,他只是困惑不解:那永历皇帝,逃到哪里去了呢?

此时,在西南五省境内,所有的武装力量都在四处乱窜,到处游动,大街上熙熙攘攘,挤满了侦察兵和军事情报人员。所有的人,都想逮住永历帝。

隶属于清军这边的阵营,想要逮住他建功;而昔日的流寇们,更要逮住他,只有逮住永历帝,才有向清廷投降的资本。毕竟谁也比不了王光恩啊,二十年前就已经有人照顾了,别的人,还得自己琢磨生路。

五名梳着大长辫子的士兵进入了桂林,旅游观光,经过一座高台,忽然听到上面有人吆吆喝喝,正在吃酒划拳:五魁首啊,八匹马啊,六个六啊,你喝酒啊!喝喝喝……士兵急忙爬到台上一看,就见俩老头,穿着大明的官服,挽着袖子,正兴高采烈地喝酒划拳。

士兵拿起通缉令上的人物画像对照了一下,顿时大惊:喂!你们俩老头,是不是南明伪政权的伪大学士瞿式耜和伪总督张同敞?

俩老头放下酒杯:有事?

士兵:……没啥事,就是过来看看……

士兵匆匆走开。过了不久,就见孔有德如飞赶到,喘着粗气爬了上来:两位老领导好!孔有德久仰了。

俩老头:去去去,别捣乱,人家这正划拳呢……

继续划拳:哥俩好啊,三星照哇,七个巧哇,全来了啊……喝酒,喝酒。

孔有德急忙捧起酒坛子。

俩老头:你干什么?

孔有德:我给两位大人上酒。

俩老头:少来,你的刀呢?

孔有德生气地放下酒坛子:两位将我孔有德看成什么了?我老孔不是流寇,生平不伤忠臣。

俩老头默然,继续喝酒。

孔有德:……两位,你看,那个……我的意思是说,就算是为了被流寇折腾惨了的老百姓吧,两位……嗯,愿不愿意,嗯,为老百姓做点什么呢?

俩老头:我们这不是正在做吗?

孔有德:……我的意思是说,两位应该出来为官,这才不辜负平生所学啊……

俩老头:我们答应你。

孔有德大喜:当真?

俩老头:才怪!

孔有德:你们……气愤退下。

几天之后,孔有德又跑了来:两位老夫子,我又想到了一个好法子,你看咱们能不能……嗯,先达成一个共识。

俩老头:什么共识?

孔有德:就是……两位不要逼我了,我是真的不能下手的。我的意思是说,咱们找个庙,你们进去当和尚,然后你们爱反清就反清,爱复明就复明。这总可以了吧?

俩老头:不干,我们老哥俩就跟你这倒霉蛋卯上了。

天啊……孔有德仰天长叹。

瞿式耜、张同敞双双赴死,这标志着南明残存的文官系统彻底崩溃,也标志着洪承畴西南大征剿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7.铁丐传奇

孔有德继续前进,这一次是去打被郑成功占据的广东揭阳。

这个郑成功可不好打,赢了他就深入内陆,输了他就扬帆远遁。他赢了你跑不过他,他输了你追不上他,如何才能拿下他呢?

正当孔有德为难的时候,天降奇人,雪中奇丐吴六奇飘然现身于历史之上。

吴六奇,男,生于乱世。吃不饱,穿不暖,就去寺庙里央求和尚:大师,求求你收下我吧,别让我饿死。

寺中老僧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施主你还是饿死的好,庙里的和尚编制已经满了,实在是没你的地方了。

吴六奇央求道:师傅,我只求不饿死,能不能吃饱倒在其次。还有,我可以替你打工,帮你烧火做饭,这总可以了吧?

好说歹说,吴六奇说动了寺僧,总算是留在了庙里。此后他就在庙里烧火,看着老和尚教小和尚练武功。有一天,老和尚下山去化斋,小和尚一个人练功没意思,就招呼吴六奇:过来过来,给我当个陪练……吴六奇答应了一声,过去站在小和尚面前,砰的一拳,就把小和尚打死了。

老和尚回来一看,乐了,说:你很聪明嘛,知道这座庙里就俩编制,你不打死他,怎么可能转正?以后你就是庙里的正式和尚了。

以后吴六奇就留在庙里,负责寺庙的安全工作。一天夜里,一只老虎迷了路,误入寺中,被吴六奇顺手揪住额头上的花皮,三拳两脚,就把这只老虎打死了。

隔日,寺庙里改善伙食,虎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大家正在啃着虎骨头,又来了一只老虎,是来打听一下和尚们见到没见到他的同伴。结果又被吴六奇扑将上去,一通暴打,这只老虎只好悲愤地闭上了眼睛。

连杀双虎,老和尚就说:徒儿啊,你很能打,我看好你,你就下山投军去吧。记住要加入政府军,千万别参加反政府武装,更不要跟流寇搅和在一起。听到了没有?

吴六奇记住了师傅的话,就下山了。下山之后,听说哪有政府军路过,他就飞奔着赶过去。但是这政府军竟然比兔子蹿得还快,等他到了地方,政府军早已半夜急行军,去别的地方打仗去了。吴六奇再追,身上的盘缠已经花光,于是他成为一名光荣的乞丐。

此后吴六奇一路讨饭,到了浙江海宁。因为食量过大,讨不到足够吃的,他饿得有气无力。眼看就要活活饿死,这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叫查伊璜的读书人。查伊璜可怜吴六奇,就带着老吴去自己家里吃。结果不过是三两顿的工夫,查伊璜家生生被吴六奇吃到破产。

书中暗表,这查伊璜正是香港武侠大师金庸的祖上。正所谓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不是不报,只是时辰未到……再后来,到了康熙年间,因为民间人士庄廷鑨双眼皆盲,于是他身残志坚,力修《明史辑略》。被康熙得知,这康熙最是痛恨百姓读书看报,当即将庄氏满门抄斩;还连累到了查伊璜一族,同样也是灭族之祸。

这件事恰好被吴六奇得知了,于是急忙告诉查伊璜准备,使得查家后人逃出,子孙血脉续承,最后才有了金庸金大师出世。

金庸大师感激吴六奇相救之恩,遂在香港撰写武侠小说《鹿鼎记》,篡改了吴六奇的个人简历,硬说老吴是天地会洪顺堂的香主。这事要是让吴六奇知道了,铁定不依,因为天地会是黑社会组织,老吴才不会跟着瞎掺和呢。

老吴要投政府军。

于是他找到了孔有德这里。

孔有德得到这么一员大将,大喜,立即让吴六奇统兵向着郑成功杀将过去。惊闻雪中奇丐杀至,揭阳失守,郑成功大骇,扬帆远走。

郑成功走后,洪承畴的西南大征剿,正式拉开了帷幕。

8.大家都藏野男人

当吴三桂兴冲冲地赶到云南的时候,洪承畴的西南大征剿,第一个阶段已告完成。

这个阶段,又称之为四面张网。

哪四面张网?

头一网,就是孔有德部,挤压流寇郝摇旗、混十万等,从湖南而入。

第二网,就是耿仲明部,挤压流寇一只虎李过,从广东而入。

第三网,就是尚之信部,挤压流寇李定国,从江西而入。

最后一网,由吴三桂来搞定,挤压流寇孙可望,从川贵而入。

如此天罗地网,终于将大明王朝最后的流寇统统挤压在西南这狭小地带。当尘埃落定之后,我们会发现大明王朝差不多都死光光了,最后活下来的这些人,耐人寻味。

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

答案太恐怖。

洪承畴知道这个答案,所以他赢了。

凡是活下来的人,全都知道这个答案。

不知道这个答案的人,又或是知道这个答案,但又不愿意让自己成为存活下来的两种人的,他们选择了死。

然后洪承畴开始了他计划中的第二个阶段:八面挤压。

这个阶段就是:用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和耿仲明的部队,挤压孙可望、郝摇旗等人,再用后者去挤压永历帝。相比于前者,后者对永历帝的威胁更为可怕,虽然他们都打着勤王的旗号。

而这就意味着,永历帝至少要面临着八路人马的挤压,饶是他铁打的金刚,也会被挤压成齑粉。

这个阶段,主要以永历帝的布朗式运动及洪承畴的陀螺式运动所组成,其间诸部队行军的路线构造精巧,令人叹为观止。而这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行军路线图,将会以十二年为一个周期,最后划下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巨大句号。

挤压开始了,先是第一轮:

砰砰砰,咚咚咚,呼哧哧,哇啦啦,永历帝如飞一般向渌州冲去。

郝摇旗向西北,孔有德向东南。

李过的人马向东,耿仲明的部队奔西。

李定国往南跑,尚之信朝北追。

吴三桂走东北,孙可望绕西南。

任何时候,追击者和逃跑者的方向都是对冲的,相反的,这是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想碰上其他人,所有的行军路线都必须要在考虑到对方移动方向的前提下,尽其可能地保证安全。

哐的一声锣响,漫长的行军结束了,大家都停了下来,看看战场上的局势。这时候清廷有使者飞马来到,吴三桂年薪增加一千两银子,尚之信,孔有德的年薪也是增加一千两银子;单单对靖南王耿仲明提出严肃批评,这厮逮到了前明的反清官员,非但不上报,反而将其藏匿起来,这属于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

耿仲明很生气,说:大家都藏野男人,凭什么单单说我?

没错,是大家都把逮到的前明官员藏了起来,可人家没人举报啊,你老耿怎么就混得这么惨,举报信如雪片般地飞往北京?

没办法,耿仲明弄了条白绫,赌气套在颈子上,悬梁自尽了。

耿仲明的部队由他儿子、小靖南王耿继茂带领,大家继续躲猫猫。

呛台呛台伊呛台,又一轮追逐开始了,永历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疾奔高州,做布朗运动。

郝摇旗疾奔向西,孔有德飞走向南。

李过的人马向东北,耿仲明的部队走东南。

李定国往东,尚之信绕北。

吴三桂取路西南,孙可望绕到西北。

哐的一声锣响,尘埃落定,大家停下来,瞧瞧自己转悠到哪了。

定睛一瞧,众人顿时惊呼,不得了,老郝郝摇旗走错了路,跟尚之信撞到了一起。

9.老虎也有人性

郝摇旗跟尚之信撞在了一起,说起来这事真不怪郝摇旗,也不能怪尚之信。怪只怪西南地方太小了,八支军队,人数少的一两万,多的二三十万,再加上永历帝和洪承畴两路人马,这凑起来就是整整十路人。

十伙人在这么个小地方躲猫,撞不到一起去才怪!

没办法,那就列队出征吧。

尚之信上马,催促三军齐行:冲啊,干掉老郝,这厮闹得太不像话了……

冲入郝摇旗的队伍之中,左找右找,却找不到郝摇旗的人影,只好问士兵:喂,你们的领导哪儿去了?

士兵回答:你是问老郝吧?不好意思,你来晚了一步,人家已经复员转业了……

什么?这事还带复员转业的?尚之信目瞪口呆,再细问下去,发现果然没错。

老郝是在三军列队,大战即将爆发之际,突然兴起复员转业之念的。他说:我老郝戎马生涯,为国家为民族战斗了一辈子,如今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喽。那什么,等我找个僻静地方,弄几千亩地,忙时锄锄地,闲时读读书,也是人生一乐啊。说完这番话,就带着老婆离开部队。

复员转业不忘老婆,老郝纯爷们儿,铁血真汉子。

尚之信气得脸色铁青,大家一起躲猫猫嘛,偏你说走就走,真是太不遵守游戏规则了。没办法,只好把老郝的人马全部接收过来,那么多人等着发薪水呢,不能不管他们啊。

战鼓震天,旌帜飘飘,又一轮躲猫猫开始了。

永历帝飞走全州,七路人马,有的往东,有的往西,大家各走各的,走累了停下来。哐的一声锣响,再瞧瞧现在是个怎么情形,定睛一瞧,大家的鼻子好险没气歪。

由一只虎李过的儿子李来亨、高一功领导的那支部队,竟然是失踪了。

遍查史书,每本书上都是这么记载着:李过病死之后,他的义子李来亨带领其众,继续斗争。

可他们到底在哪里斗争?

李来亨去了夔东茅簏山,要等到康熙年间,康熙派人去把大顺皇后高桂英接走。那时候这老太太已经九十多岁了,仍然是享受皇后级别的待遇。

要不还能怎么办?

大家接着来。

呛顶呛,伊台台,呛顶呛……永历帝如飞也似地赶往南宁,大家急了,别,你跑错了路了……

可说什么都晚了,永历帝一头栽进了孙可望的怀抱里。

孙可望大喜,热情地伸出了双臂:陛下,你可来了!快下命令吧,封朕为秦王,马上封,快一点……

关于孙可望与永历帝胜利会师,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孙)可望知桂王播迁,遣其将贺九仪率劲卒五千迎王于南宁,遂索沮封秦者。怒目攘臂,曰:王封是秦非秦?大学士严起恒曰:此为挟封,非迎主上也。九仪怒,格杀之,投尸于江,遂杀给事中刘尧珍、吴霖、张载述,追杀兵部尚书杨鼎和于昆仑关……

看看这段记载,孙可望派来的这个贺九仪,有性格。

史书上还记载说,大学士严起恒因为批评了贺九仪伸手要官的不良风气,结果被杀,投尸于水,他死得冤枉啊。像人家史可法,死在多铎之手,从此民族英雄,光照千秋。像那个什么瞿式耜,虽说是死在孔有德手上,可如果把老孔的名字改为“清兵”的话,老瞿死得也不算冤。偏偏自己,死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贺九仪身上,这算是哪跟哪啊?

怒尸不沉,浮飘十里。

严起恒那悲愤的尸体飘浮到南宁城外的沙渚之间,停下来不走了。

这时候有一只老虎从山上走了下来,背起严起恒的尸体上了山,找了块地方,拿爪子刨了个坑,掩埋了严起恒的尸体。

老虎说:什么世道?只剩下我们老虎还有点人性了……

……起恒既死,尸流十余里,泊沙渚间,虎负之登崖,葬于山麓。

看看,这可是史书《明通鉴》附编第五卷上的记载,不是瞎掰。

10.城破家亡

大家继续躲猫猫。

这一轮已经躲到了1652年,也就是顺治九年。当众家兄弟如走马灯般风驰电掣地急兜了若干了圈子,停下来之后,由不得再次发出惊叫:

不得了,李定国和孔有德这哥俩撞到一块了!

这次弄出差错来,说起来责任都在吴三桂身上。人家李定国是奔西川的,吴三桂可好,硬给人堵了回来。可怜的李定国没地儿可去,派人一打听:嘿,孔有德这时候正在桂林,和独生儿子孔庭训、女儿孔四贞,还有两个老婆,一个姓白,一个姓李,正在给女儿过十二岁生日呢!

听说是孔家小姐过生日,李定国急了,说:我也要参加……招呼也不打一个,就跑了来。

血战,在桂林城下爆发了。

是役也,李定国手下有十五万人,负责进攻。守城的老孔,城中只有500亲兵,这工夫吴三桂离得太远,尚可喜虽然近,但是他来得决不会太快。

孔有德亲率500亲兵登城,就见城下黑压压密麻麻,清一色流寇。各着奇装异服,排成方队,向着城墙缓步走来,一边走,还一边喊口号:

孔有德,太缺德。

娶个老婆是歪脖。

儿子跟我去拉磨,

女儿给我当老婆。

孔有德脸皮抽搐。

李定国是冲着他的女儿孔四贞来的。

怎么办?

没法办!孔有德的兵将全都去支援全州、宝庆等无关紧要的地方去了,回师已是来不及,只能和李定国拼了。

哇啦啦……李定国部的士兵蜂拥冲了上来,城上扔石头,倒开水,双方打得不可开交。突然之间,乱军中嗖的一箭,砰的一声钉在孔有德的脑门上。老孔拔出箭来看了看,说:箭头都秃了,也不知道磨一磨……扭转身,继续指挥战斗。

顷刻之间,李定国已经整整攻城一天。到了夜里,就见城下火把通明,人声鼎沸,李定国把预备队和督战队全都调了上来,打谱非要进城不可。

最可怕的是,李定国的部队中竟然有20头巨象。大象傻啊,被人赶着,拿脑袋哐哐哐往城门上撞,撞得桂林城墙摇晃不止。

突然之间,北方喊声大震,孔有德急忙回头,就见一个亲兵满脸惊慌地跑来报:大帅,不……不……不……不好了,李定国派人占领了城北的山岭……

孔有德说:人家来了那么多的人,占领你一座山岭咋了?不行吗?

说完,他下了城,回到府中,只见全家人都抱在一起,瑟缩成一团。女儿孔四贞刚刚十二岁,儿子孔庭训刚刚十岁,还不懂得人情世故,就要遭此劫难。孔有德忍不住叹息了一声:你们两个啊……听天由命吧!

叫过来两个大脚奶母,说道:我老孔啊,今天是寿数到了,两个孩子就拜托给你们了。你们背着孩子,等一会儿我大开城门,放出百姓,你们就随着百姓堆里趁乱快逃。能不能逃得了,全靠老天有没有眼睛了……

目光落在儿子身上,孔有德霎时间老泪纵横:儿子,你生在富贵中,长在荣华里,衣朱紫,食金玉,现如今……如果你逃得了性命的话,千万要记住,自己找个庙,把头发剃光光,以后就当和尚吧,千万别学你爹……

洒泪告别。

两个大脚奶妈背了两个孩子,一个走东门,一个走西门。而孔有德下令大开城门之后,就自缢了。

李定国冲进城来,发现孔有德的府中火光冲天,原来是孔有德的两个妻子点火自焚了。李定国当即下令搜城,结果孔有德的儿子孔庭训被群众揭发检举,被李定国俘虏,后来杀死在安隆。

只有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被大脚奶母背负了她,拼死跑路,总算是逃得一命。

11.养兵如养虎

得知孔有德死于桂林,吴三桂大为震惊,就悄悄地带了王辅臣,去找洪承畴。

吴三桂问:老洪,老孔的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按理来说他不应该啊。

洪承畴眼皮低垂,半晌不吭一声,正在吴三桂等得惶然之际,他突然挥了挥手,一个下人立即用一个托盘托了一份奏章抄件出来。

吴三桂拿起来一看,赫赫然竟是孔有德给清廷上的奏章。算计时日,这份奏章递上去之后,李定国就奔着桂林扑了过去。

吴三桂看下去,越看越是心惊。

奏章上写着:

……臣生长北方,与南荒烟瘴不习。每解衣自视,刀箭瘢痕,宛如刻划,风雨之夕,骨痛痰涌,一昏几绝。臣年迈子幼,乞圣恩垂鉴,即敕能臣受代,俾臣得早觐天颜,优游绿野。

原来,这份奏章,是老孔给朝廷打的辞职报告,他想回北方,优游绿野……

吴三桂心里的震恐,已经到了极点,便问:就为了这么点小事,朝廷就……

洪承畴看了他一眼:就怎么样?你要知道,老孔家的大丫头孔四贞扶灵柩回京,朝廷中凡三品以上大臣,皆出城亲迎,四品和五品的官员,要临表守灵一整夜。这政治待遇,规格够高的了吧?

可是……吴三桂咕哝道:老孔好歹也是为朝廷卖过命的人,就因为想辞职,朝廷就……

洪承畴冷笑:小吴,你脑子要是没出毛病的话,我不信你不清楚。现今汉人所有的军事武装,全被挤压在西南五省,只要稍有不慎,揭开盖子,二十年前的局势就会重演。你不怕,可是朝廷害怕啊!

吴三桂:害怕又怎么样?老孔只不过是想告老还乡,别无他意……

洪承畴:养兵如养虎,他告老还了乡,那虎伤了人怎么办?

吴三桂默然,半晌才道:那么依老洪你看,再这样下去的话,情形会怎样?

洪承畴抬了一下手:不会再发展了,不会了。

吴三桂站起来,示意左右,左右立即悄悄退下,房间里边,只剩下他和洪承畴两个人。凑近洪承畴,他低声道:老洪,要怎样做,才能避免老孔的悲惨结局?你给我指点一条明路吧。

洪承畴闭上眼睛,不吭声。

吴三桂:老洪……

洪承畴仍然是一声不吭。

吴三桂侧身站在洪承畴身边,好久好久,始终不见洪承畴开口说话,吴三桂叹息了一声,转身欲走,这时候洪承畴突然说话了。

声音低若耳语。

他说:

不可使滇一日无事也。

吴三桂的脚步停顿了一下,说了句:明白了。

他大步地走了出去,再也没有回过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115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