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三国英雄记——陆逊忧愤而死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0-06-24 20:15:03 0


一些人看得很清楚,孙霸和孙鲁班之所以能挑战太子,背后是孙权的纵容和默许,所以两派之外还有不少内心里其实支持太子的朝臣却不敢公开表态。

太子一派里只有丞相陆逊、太常卿顾谭、太子太傅吾粲、左将军朱据、威北将军诸葛恪、会稽郡太守滕胤、平魏将军施绩、尚书丁密等人态度鲜明,他们建议孙权坚持长幼之分,继续拥立太子。

顾谭是顾雍的孙子,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施绩是名将朱然之子,朱然本姓施,过继给朱治后改姓,朱然死后施绩重新改姓为施。

孙霸年纪虽然不大,但在孙鲁班等人的策划下也有意识主动结交知名人士。史书上记载孙霸曾亲临施绩的官署,为了表示亲近,孙霸主动坐在施绩的近旁,施绩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下地住立),表示自己不敢承当。

顾谭多次上书孙权建议对孙和太子之位再次予以明确,以绝孙霸争位之心。吾粲也上书,不仅建议申明孙和的地位,更建议让孙霸出驻夏口,把孙霸的心腹杨竺等调离建业。

全琮曾给陆逊写信,说太子府、鲁王府里有不少空缺,朝臣们争着把子弟送到那里当差,自己也想这么办。全琮作为孙鲁班的丈夫,政治态度早已不言而喻,他写这封信,实际上是想对陆逊进行试探和拉拢。

陆逊给全琮回了信,信中说:“子弟们如果有才能不愁没地方当差,不必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谋取荣华富贵;如果没有才,必然取祸。”陆逊还说:“听说二宫已成对立,将来必然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这是古人所忌之事(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

后来,全琮的儿子全寄竭力支持鲁王,陆逊又给全琮写信劝告:“您不效法金日磾,却把全寄留在鲁王府中(卿不师日磾,而宿留阿寄),终归要给您的家族惹来大祸啊!”

金日磾是汉武帝身边的宠臣,后与霍光共同辅政,其子在宫中长大,与宫女嬉戏,被金日磾杀死。全琮争取陆逊,陆逊反过来争取全琮,二人最终因意见不合而生隙。

陆逊也向孙权上疏:“太子是正统,地位应如磐石之固,鲁王是藩臣,宠秩应当有差别,这样上下才得安定,我在此叩着头流着血向您禀报(谨叩头流血以闻)!”

陆逊前后多次上疏孙权,都没有得到孙权的回应。陆逊请求回建业,想当面与孙权论嫡庶之分,以匡得失,孙权下诏,不许陆逊来建业。

一次,孙权与鲁王党重要分子杨竺单独谈话,涉及二宫优劣。杨竺抓住机会竭力夸赞鲁王的才能,适合当太子,孙权当场表示赞同。

但是,这场谈话并非没有第三者在场,有个到孙权这里送东西的小吏躲在床下,把他们说的话全听到了(有给使伏于床下,具闻之)

这是一件很诡异的事,这个小吏如此大胆,竟然冒着灭族的危险偷听皇帝的秘密谈话,他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不是此人脑子进水,答案就只有一个,此人是太子党或太子的同情者,他知道杨竺单独面见孙权必然有不利于太子的话,所以特意偷听。

这个小吏赶紧报告了孙和,孙和十分紧张,他想向陆逊求援。当时陆氏有个宗族子弟叫陆胤,在尚书台担任选曹郎,他正要去武昌有公务,孙和换了便服偷偷去见他,二人在一辆车上密议,决定由陆胤告诉陆逊,让陆逊上表劝谏。

陆逊上表后,孙权震怒,他怀疑杨竺泄露了消息。

但杨竺矢口否认,孙权也知道杨竺是鲁王的死忠分子,也不可能把消息告诉陆逊,其中一定有隐情,就让杨竺调查。

杨竺后来怀疑到陆胤,他告诉孙权陆胤刚好去过武昌,陆逊的上表紧接着就来了,消息一定是陆胤泄露的,孙权下令把陆胤抓起来拷问,陆胤为掩护太子,就说是杨竺告诉他的,孙权下令把杨竺也抓了起来。

杨竺经不起拷打,只得承认是自己说出去的,孙权把杨竺杀了,陆胤反而保住了一命,孙权死后,陆胤成为孙吴的高级将领,担任过西陵都督等重要军职。

对陆逊等人的坚决反对,孙权决定反击。

这时发生了芍陂论功事件,给孙权打击太子一党提供了机会。

孙吴赤乌四年(241年)发生了芍陂之战。顾谭的弟弟顾承、张昭的儿子张休等随全琮父子参战,吴军获胜。本来这件事早已过去,论功行赏都已经结束了,但全琮父子突然旧事重提,向孙权揭发行赏不公,背后有问题。

全琮父子认为此战他们功劳最大,但张休、顾承等人得到的赏赐反而更多,原因是张休、顾承与典军陈恂有私下往来,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奖赏,孙权接到举报后命令有关部门予以调查。

这是一桩未必能说清楚的事情,但孙权办得很认真,处罚更为严厉。结果顾承、顾谭获罪,被流放到交州,最后都死在了那里。

一件说大不大的事竟然让孙权下了狠手,这是有原因的,孙权这么做是冲着陆逊来的。顾谭、顾承不仅是顾雍的孙子,还是陆逊的外甥,孙权对陆逊已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借此事向陆逊表达强烈的不满。

不久,太子太傅吾粲受孙霸、杨竺等人的陷害,被孙权处死,吾粲曾多次写信给陆逊,通报建业的情况。

孙权又抓住这个把柄,派人到武昌责让陆逊,63岁的陆逊大为忧愤,竟然去世了。

陆逊死后,孙权进行了一次人事调整,擢升步骘当丞相,全琮升为右大司马,鲁王党看样子已大获全胜。在这次人事调整中,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异军突起,被任命为大将军,这是他父亲生前担任的职务。

陆逊死后,孙鲁班加紧了对太子的陷害。

孙权生了一次病,孙和到孙策庙里祈祷,希望父亲的病早点儿好。孙和的妃子张氏是张休的侄女,张休的府邸刚好在孙策庙附近,孙和祈祷完,张休邀请他到府中坐坐。孙鲁班一直派人跟踪太子,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可以做文章。

孙鲁班跑到孙权那里告状,说太子根本没去庙里,而是跑到张休那里商量大事去了(专就妃家计议)。孙鲁班还说,太子的母亲王夫人听说皇上有病,不忧反喜。

孙权对孙鲁班一向宠信,听后大发雷霆。消息传到王夫人那里,王夫人恐惧,竟然忧愁而死,孙权对孙和更加失望。

芍陂论功事件也牵扯到张休,中书令孙弘等人进谗,张休的处罚比顾谭、顾承还重,居然被赐死了。

现在只要再向前一步,太子孙和就将被废。孙霸一旦立为太子,鲁王党就可以庆贺胜利了,但孙权的这一步迟迟没有迈出。

孙权曾与侍中孙峻有过一次谈话,孙峻的父亲孙恭是孙暠的三子,孙暠是孙坚弟弟孙静的长子,孙峻是孙权的侄孙。在孙氏的后代中,孙峻比较突出,他骁勇果敢,精明强干,胆大刚决,深得孙权的喜欢。孙权让他担任武卫都尉,是禁军的高级将领,同时担任侍中。

孙权对孙峻说:“子弟不和,臣下分成两派,将导致袁氏之败,被天下人耻笑。太子只能立一个人,怎能不引起争斗(一人立者,安得不乱)?”

从这些话里可以看出孙权的忧虑,改立太子是他初始的想法,扳倒陆逊也是他的目标,但是看到由此产生的巨大副作用时,孙权的内心开始了犹豫,下一步是不是立即废掉太子,孙权觉得不必太急。

孙权担心袁绍立嗣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裴松之就此评价说他其实还不如袁绍、刘表,袁绍、刘表认为袁尚、刘琮更贤能,所以立他们为嗣,并不愿意改变,而孙权既立孙和,又宠信孙霸,酿成混乱,自构家祸,孙权比起袁绍、刘表来要昏聩不明智得多(方之袁、刘,昬悖甚矣)

犹豫了一年后,孙权下令将太子孙和软禁于宫中,但仍没有废掉他。

骠骑将军朱据上书孙权予以争辩:“太子是国之根本,他为人雅性仁教,天下归心,现在猝然责罚他,将引发满朝疑虑。当年晋献公偏信骊姬而害申生,汉武帝听信江充而让戾太子冤死,臣担心太子不堪其忧而身亡,到时候再想建思子宫也无法使太子复生了!”

汉武帝时太子刘据因巫蛊事而自杀,汉武帝后来醒悟,思念刘据,修建了思子宫和归来望思台。朱据提醒孙权,不要犯前人的错误。朱据言辞恳切,为了能使孙权转意,宁愿一死,但孙权置之不理。

在“南鲁之争”中孙权的小女儿孙鲁育没有公开表态,但她的丈夫朱据显然支持太子。朱据急了,联络了朝廷秘书局副局长(尚书仆射)屈晃等一批朝臣跑到宫外为太子请愿,他们把自己绑起来,叩头触地(泥头自缚)。孙权登上宫里的白爵观看到朱据他们,十分厌恶。

孙权下诏,斥责朱据、屈晃等人没事找事(无事匆匆)。但毕竟涉及朝臣较多,又在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孙权没开杀戒,而是把朱据降为新都郡丞,把屈晃斥归田里。

朱据曾得罪过中书令孙弘,他还没有到达新的任所,孙弘便私自冒用孙权的名义下发诏书,把堂堂的前骠骑将军、皇帝的女婿杀了。事后孙弘并未被追究,有人认为其实这是孙权本人的旨意。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201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