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三国英雄记——遭遇东兴之败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0-06-24 17:26:52 0


曹魏少帝嘉平三年(251年)九月,司马懿被安葬于首阳山,少帝下诏授其谥号为“文贞”,追封相国、郡公。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后来被封为晋王时,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后来接受曹魏禅让称晋朝皇帝,又加司马懿的尊号为宣皇帝,称其陵墓为高陵,庙号晋高祖。

现在,曹魏少帝曹芳下诏,命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的身份辅政。

就像当年文皇帝曹丕刚接班时那样,新官都喜欢“上任三把火”,司马师掌权后也立即推出了多项举措。

这些举措包括: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

举贤才就是命百官推举贤能之士,经过曹爽、王凌等事件,朝廷和地方都缺人,不愁官位,愁的是有官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在九品中正制的日常选人用人机制之外,司马师让百官积极为朝廷推荐人才,既为朝廷提供了人才资源,也进一步拉拢了百官,一举两得。

明少长就是尊崇法制和礼仪,在社会不安定之时,更要倡导尊卑有序,明礼知耻,主张孝道,像竹林七贤中有几位那样,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就不符合朝廷所提倡的方向。

恤穷独就是体恤扶助下层人,尤其是那些在战争中致伤致残的人,那些死去将士的亲属,都是重点照顾的对象。这一点很重要,它不仅为的是收买人心,而且是保持社会生产力、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措施。

理废滞就是要整治吏治,改变官吏的作风,淘汰冗员,改变官员精神面貌,让大家勤于理政。

这几条措施推行后,立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上下一片称赞(四海倾注,朝野肃然)

这时,有人提出要“改易制度”,也就是改朝换代。

司马师认为不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这是诗里面的美好人间啊!三祖典制仍应遵奉,除了军事方面的事项,其他的现在都不宜改变(自非军事,不得妄有改革)。”

司马师说的“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出自上古时一首叫《康衢谣》的儿歌,说的是尧治理天下50年后的一天,微服私访至一个叫康衢的地方,听见一群小孩在唱这首民歌:

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大意是,让咱们百姓有衣有食,莫不是得益于你的英明政策,让大家不投机、不取巧,这些都顺乎自然的法则。尧听到后很高兴,觉得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于是召来舜,禅让天下。

“三祖典制”指的魏武帝、魏文帝和魏明帝留下的制度典章,在经历了曹爽、令狐愚、王凌等一连串事件后,司马师仍然高举着曹魏的旗帜。父亲临终前把骂名尽可能替他背了,他在这方面的包袱比较少,掌权伊始就强调“三祖”,这是高明之处。

从司马师的一生看,他并不是一个保守派,反对一切改革。相反,他是一个最能适应变化的人,他不愿意改革和改变,不是认为不需要改,也不是不想改,而是他看清现在不能改、不宜改。

原因很简单,现在朝野上下最需要的是稳定,稳定人心、稳定政局,先稳住这一切,其他的事慢慢再说。

次年正月,司马师升任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全面掌握了军政大权。

两个月后,从孙吴方面传来消息,孙吴皇帝孙权驾崩,关于这件事,放到后面再去细说。

消息传到洛阳,不少人认为这是讨伐孙吴的天赐良机,趁其幼主登基未稳之时将江东一举荡平,剩下的蜀汉小国可不攻自破。

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人都纷纷上表,请求征吴,他们提出的具体作战计划各不相同(三征计异)

傅嘏此时已转任尚书,深为司马师器重,司马师将三个人所上的作战计划都交给傅嘏看,让他参谋一下。

傅嘏看完这三份作战计划,回了一篇很长的奏疏,认为从三份计划的内容看都是讨贼的常计。傅嘏个人认为,现在应该实行大规模屯田,采取不断向前推进,通过稳扎稳打来相机而动。

傅嘏的意见最后未被采纳,司马师采纳的是诸葛诞提出的方案:由王昶率部攻打南郡,由毌丘俭率部攻打武昌,由诸葛诞和胡遵率部攻打东兴。

三路大军之中,前两路为策应,真正的作战目标是军事要地东兴。

作战行动随后展开,司马师想让司马昭锻炼一下,就让他以东战区副司令(安东将军)的身份担任监军。

但司马师还是低估了孙吴的实力,孙吴方面此时由诸葛恪主持军事,他很快判断出魏军攻击的重点方向,亲自率四万大军驰援东兴。

之前魏吴东线战场中,沿长江的最重要的攻防要点是濡须口,曹操与孙权多次在此交手,东兴据濡须口不远,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境内。

东兴之战就此拉开序幕,双方的主将是诸葛诞和诸葛恪,他们与诸葛亮一样,都来自同一个家族。

诸葛恪命老将丁奉率吕据、留赞、唐咨等部缘山西进,但是山路狭窄,进展缓慢,丁奉于是亲率3000人轻装前进,出山后改坐船顺水而下,抢先一步占领军事要地徐塘。

这时已是冬天,长江一带天降大雪,胡遵等人以为吴军还在远处,丝毫没有防备,都在喝酒。丁奉率这3000人马突然对魏军营垒发起攻击,战斗进行得很激烈,魏军人数虽然占优,但吴军作战勇猛,以一当十,双方陷入胶着。

就在吴军渐渐不支之际,吕据等部也到了,魏军士气大挫,自发向后撤退。

魏军后退需经过一座浮桥,结果因争渡浮桥而使桥断,落水及互相践踏而死的有上万人,包括将军韩综、乐安郡太守桓嘉等人。

东兴之战就这样未等大规模展开便在序战阶段结束了,王昶和毌丘俭等另外两路听说东兴战败,也烧营而退,被吴军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

东兴大败的消息传到洛阳,朝臣们纷纷提出应追究将领们的责任(朝议欲贬黜诸将),司马师不同意。

司马师做了自我检讨,对大家说:“我当初没有听傅嘏的建议才至于此,这是我的过错,诸将无罪。”

但总得有人承担点责任吧,否则实在交代不过去。司马昭在此战中担任监军,司马师是于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削去司马昭的爵位以示惩戒。

东兴之战帮了诸葛恪的忙,孙权死后他是首席辅政大臣,主政之初便打了这么大一个漂亮仗。

但这一场胜仗来得也有点太容易了,对诸葛恪来说倒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情。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201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