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三国英雄记——又是一场大清算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0-06-24 17:26:31 0


解决了王凌,司马懿没有立即回洛阳,他下令船队继续前进,到达寿春。

在这里,司马懿主持了大规模的清算行动,王凌的旧部张式等人纷纷自首,经过审讯,根据张式以及之前杨康、杨弘等人的口供,掌握了大量参与王凌密谋人员的名单,司马懿下令,凡涉及的人全部夷三族。

当年曹操四处征战,也遇到过后方反叛的事,平息之后,基本上都采取了宽容的处理方式,即使首谋重犯,能不杀的也都不杀,一些跟从的人后来还得到继续使用。现在司马懿不仅大开杀戒,仅凭有关人员的口供就判定一个个死刑,可谓宁枉勿纵,而且要夷其三族,这就是极度高压下采取威吓的心理战了。

今后,看谁还敢有造反的念头?

王凌虽然自杀,令狐愚虽然一年多前就死了,但他们二人罪恶最为深重,司马懿让有关部门研究如何发落。

有关部门经过商议,主张处置王凌一案应以《春秋》为典。汉代决狱,有时不根据法律法令,或者法律法令也有不曾明载的事,这些都可以在《春秋》一书中寻找依据。经过查阅《春秋》,发现春秋时齐国处理崔杼、郑国处理归生两案可供参考。

崔杼是春秋时齐国大臣,曾拥立齐庄公、齐景公,是个权臣,齐庄公私通崔杼之妻,被崔杼发现后杀死。后来,崔杼家族发生内乱,崔杼被杀。死后,齐国重新改葬齐庄公,把崔杼的坟墓挖开,戮尸示众。

归生是郑国的大夫,曾杀害国君郑灵公,归生死后,郑人掘开他的坟墓,曝尸示众,同时驱逐其家族。

有关部门建议按照以上两个典故对令狐愚和王凌治罪,司马懿同意,于是下令将令狐愚开棺剖尸,与王凌的尸体一起在野外曝晒三天示众。

之后,下令就地掩埋,不必棺殓。

有个叫马隆的人,曾是兖州刺史部的武官,是令狐愚的老部下,他用自己的资财悄悄为令狐愚安葬,并为其守丧三年。

王凌在洛阳的儿子王广也被杀了,死时40多岁。

王广还有两个弟弟,分别叫王飞枭、王金虎,他们都有才学,且武艺过人,应该全部被杀了。

王广自己有个小儿子,不知何名,只知道他字明山,擅长书法,在当时便已很出名,很多人都把他的字拿来当字帖。

王凌事败,明山逃脱了,他向太原老家逃去,追捕的人紧追不舍,眼看快追上了,前面有棵桑树,上面聚集了很多鸟,正好压弯了树枝,明山便躺在其后。追捕之人放箭射他,他佯装中箭,追捕的人以为他被射死,就返回了。

明山没有死,不过他最终仍未逃过一死。他回到老家,到一个亲戚家里要吃的,结果被亲戚告发,被抓起来杀了。

唯一侥幸生还的人是王凌的妹妹,因为她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名将郭淮的妻子。

郭淮是司马懿最信赖和倚重的将领,有郭淮坐镇关中,司马懿完全可以放心,但郭淮偏偏娶了王凌的妹妹。

王凌被诛的消息传到长安,郭淮的妻子应当从坐,御史前往收捕,但郭淮的妻子很贤惠,也很得人心,郭淮手下的督将以及羌、胡渠帅数千人叩头请郭淮上表留下妻子,郭淮不从。

妻子上路,众人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有人甚至想把她抢回来(劫留之)。郭淮与妻子所生的五个儿子都叩头流血,请父亲救母亲一命,郭淮不忍看,他的内心在忠于司马懿还是忠于亲情之间苦苦挣扎,最后命人把妻子追回。

事后郭淮给司马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的五个儿子都哀求放过他们的母亲,不惜为此牺牲自己的性命(主五子哀母,不惜其身),如果没有母亲,也就没有了儿子,没有这五个儿子,也就没有我郭淮了。现在我把人追了回来,知道不合律法,请求任何处罚!”

司马懿接到郭淮的信,看了良久,同意给予特赦。

但郭淮在司马懿心中的分量大减,两年后郭淮病故。

杨康虽然揭发有功,但他仍然没落下好下场。

司马懿在寿春亲自审讯了单固,根据杨康的举报,原兖州别驾单固不仅知道令狐愚反叛的事,还参与其中。

司马懿命人把单固抓来,问他:“你知道把你叫来为何事吗?”

单固回答说不知道。

司马懿对单固说:“先把这些事放一放,我问你,令狐愚是否有谋反之举(且置近事。问卿,令狐反乎)?”

单固回答说没有。

但杨康再三肯定,说令狐愚的全部谋反计划单固样样都知晓,司马懿于是下令收捕单固家属,全都押往廷尉。

对单固拷打审讯了数十次,单固都坚持说没有,司马懿让杨康与单固对质。

单固见到杨康,大骂:“你个老东西,你既已有负于令狐使君,现在又来祸害我全家,但愿你能好好活着!”

口供录完,上报之前廷尉念单固是条汉子,就让他与母亲、妻子见上最后一面。

单固在母亲面前不敢抬头相看,母亲叫着他的表字说:“恭夏,你本来不想应州郡之召为官,是我勉强你去的。你身为人吏,这样做都是应当的。自此单家门户衰败,也没有什么可怨恨的。”

单固始终无法抬起头来面对母亲。

杨康自以为告发了令狐愚和单固,一定会得到赏赐甚至封拜,但有关部门认为他在与单固对质的过程中言辞错乱,有很多事没说清楚,于是建议一并问斩。

临刑之前单固又看到了杨康,骂道:“老奴才,你死是咎由自取,如果被你害死的人地下有知,你又有何面目见他们?”

还有一个人,就是楚王曹彪,自然难逃一劫。

少帝命侍御史奉旨持节前往曹彪的封地赐给他玺书,上面说:“你身为楚王,是宗室至亲,却不能遵守国家法令,为宗室做出榜样,你与奸佞之徒勾结,和太尉王凌、兖州刺史令狐愚等人密谋造反,妄图推翻朝廷。这种有背叛之心、无忠孝之义的行为,有何脸面去见父兄亡灵?”

玺书以少帝曹芳的口吻继续教训这位长辈:“有关部门要将你送交大理行刑,我念及咱们都是同宗,不忍心看你暴尸街头,因此派御史赐你玺书,这些都是你自作自受,怨不得他人。汉代燕王谋反,最后被赐死,这个办法对你来说已经够宽容的了,你好自为之吧!”

曹彪无奈,只得自杀。

诏书同时贬曹彪的妃嫔及儿子们为庶人,流放到平原郡。没有被灭三族,算是格外开恩了。

对曹彪的属下却没那么宽大,曹彪的所有属下以及朝廷派来监视曹彪的官员,都因犯了知情却不及时劝阻或报告的罪过,全部处死。曹彪的封地也被收回,淮南国改为淮南郡。

从曹彪事件中,司马懿发现了把曹魏宗室分散于各地的风险。司马懿想了个办法,把曹魏的王公全部集中于某地,派人看管起来,名义上是集中居住,其实是软禁,便于控制。

不能把他们都弄到洛阳来,那样目标太大,且不好控制。想了一下,司马懿觉得邺县是个好地方,曹魏的发祥地,武帝曹操身故之后还有不少妃嫔、宫人在那里居住。

于是,司马懿让少帝下诏,将曹魏所有的王和公全部集中到邺县居住,派有关人员负责监督管理,平时不允许他们与外人交往(尽录诸王公置邺,使有司察之,不得与人交关)

但不知是何故,曹彪这一支却没有消散,相反很快便得到了重兴。仅在3年后,皇帝又下诏封曹彪的儿子曹嘉为常山真定王,食邑达到2500户。西晋开国,曹嘉还被封为高邑公,先后担任过国子博士、东莞郡太守。

在曹氏后裔里,曹嘉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改朝换代之后仍然“混”得不错的,作为曹操的孙子,他得了祖上的遗传,也很会写诗。

曹嘉有个要好的朋友,他就是石苞的儿子、晋朝有名的大富豪石崇。石崇后来担任征虏将军,负责青州、徐州的军事,算是曹太守的直接上级。

曹嘉曾写诗夸石崇:

文武应时用,兼才在明哲。

嗟嗟我石生,为国之俊杰。

入侍于皇闼,出则登九列。

威检肃青徐,风发宜吴裔。

畴昔谬同位,情至过鲁卫。

分离逾十载,思远心增结。

愿子鉴斯诚,寒暑不逾契。

这种马屁诗当然比不上其叔祖“三曹”,但作为曹氏宗亲,父亲又背着反叛的罪名,曹嘉不仅在晋朝官场上站住了脚,而且能与晋朝的这些达官贵人相往来,说明他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很强,很会来事。

石崇收到曹嘉写的诗,还专门写诗相和:

昔常接羽仪,俱游青云中。

敦道训胄子,儒化涣以融。

同声无异响,故使恩爱隆。

岂惟敦初好,款分在令终。

孔不陋九夷,老氏适西戎。

逍遥沧海隅,可以保王躬。

世事非所务,周公不足梦。

玄寂令神王,是以守至冲。

曹嘉的朋友挺多,口碑不错,他当了多年郡太守,职务一直没有升迁,为此有吏部官员还专门上疏替他说话。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200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