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三国英雄记——庆幸中的惶恐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0-06-24 17:25:35 0


曹魏内部突然发生政变的消息传到吴蜀两国,大家都深感震惊,简直不敢相信。尤其是蜀国,还以此为话题展开了一次激烈的辩论。

组织这场辩论的是蜀汉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费祎,他让大家就司马懿该不该杀曹爽为题进行讨论,居然争论得很激烈,最终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曹爽兄弟几个都是平庸无能之辈,仅仅因为是曹氏宗亲就荣登高位,得到了主上的重托,但他们的作为有负所托,平时骄奢淫逸,拉帮结派,树立私党,危害国家,阴谋叛乱。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一举将他们消灭,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也符合民意。

持这种观点的人都认为司马懿做得及时也很应该,在那种情况下必须这么做,因为曹叡临终前以少帝相托,这是他应尽的责任。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司马懿与曹爽之争属于政治分歧,是由于双方政治观点不同造成的,作为一场政治斗争,司马懿现在一下子把政敌们全杀死了,而且还夷三族,这难道是安邦定国者应该干的吗?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如果曹爽有大逆不道之罪,他又怎么敢回来束手就擒?至于司马懿认为曹爽骄奢淫逸、滥用权势,确实如此的话可以罢免他,也可以加刑于他,但把他们这八家人连带三族男女老幼全杀了,实属不仁。

上面两种观点应该说也代表了天下百姓的普遍看法,有的赞同司马懿,说曹爽该杀。有的未必赞同,觉得司马懿把政治斗争上升到了一场大杀戮,有点过分。

民意的这种去向,似乎也应引起司马懿父子的深思。

确实,成功后的司马懿不得不面对政变后出现在大家思想上的混乱和分歧,从而重新审视下一步的行动。

按照一般的做法,局面完全控制后,就应该迅速取代旧的王朝,挟天子固然可以有进有退,但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并且不利于新事业的开创。

就像当年,曹操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家都说这一步棋走对了,但曹操背着天子这个大包袱,也经常受其拖累,其奸雄形象如此根深蒂固,也与他控制天子又不称帝长达20多年有关。

从历史上看,挟天子的几乎都没落下好名声,要么说你是权臣,要么说你篡夺政权,总之是非奸即篡,挟持的时间越长,自己的名声越坏,洗都洗不白。

所以,借着现在这股势头,干脆把姓曹的皇帝换成姓司马的,这或许是上策。但在司马懿看来,放眼天下局势,似乎并不如想象的那么乐观。

曹爽等人固然不得人心,但曹氏的基业经过三代人数十年的奋斗,在各地仍然扎根很深。

要改朝换代,司马懿觉得时机远远未到。

现在,在司马懿看来另立新的朝廷显然不是当务之急,要办的是尽快稳定人心,进而稳定天下的局势。

曹魏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十八,司马懿以少帝的名义下诏大赦天下。

这一点很重要也很及时,面对人心不稳定的局面,大赦令的发布就是一份安民告示,告诉大家后面就不会再大开杀戒了,让许多悬着的心放到肚子里。

各州的情况更为棘手一些,司马懿逐步把自己信得过的人派下去当刺史或州牧,其中司隶校尉部在各州中最重要,原司隶校尉毕轨被杀了,司马懿把并州刺史孙礼调回来改任司隶校尉。

孙礼空出的并州刺史一职,司马懿走了步险棋,把曹爽原来的部下鲁芝派去接任。高平陵之变中鲁芝不仅自己跑出了洛阳城,还拉出去不少部下投奔曹爽,他们骑马砍开洛阳西边的津门硬闯而出,与曹爽会合。

当时曹爽决意投降,鲁芝跟曹爽的办公室主任(大将军主簿)杨综一起劝曹爽别降,曹爽不听。鲁芝和杨综后来都被抓了起来,审查中,有关方面查清了他们的罪行,一个是夺门而去,一个是劝曹爽反抗到底,都犯了大罪。

有关部门请示司马懿如何治罪,司马懿却说:“他们也都是各为其主,放了吧。”

不久,司马懿还提拔鲁芝为御史中丞,杨综为尚书郎。大概司马懿觉得鲁芝是个忠义之士,所以这次又委以重用。

扬州刺史部的问题最严重,在这里坐镇的是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车骑将军)王凌,这个人很有能力,在当地也有很大影响,但并不可靠,必须把此人调离。

刚好司空徐邈去世了,司马懿以少帝的名义征王凌为司空,先调虎离山再说。王凌走后的继任者,司马懿选择了诸葛诞。

诸葛诞与蜀汉的诸葛亮、孙吴的诸葛瑾同族,都是汉代名臣诸葛丰之后。诸葛诞在曹魏先后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曹尚书郎、御史中丞等职,魏明帝当年办“浮华案”,诸葛诞也在其中,被免官。曹爽等人当政后“浮华党”强势复出,加上诸葛诞与夏侯玄关系很好,诸葛诞复职任尚书。

这样一个“政治不可靠”的人,司马懿为何予以重任呢?

想来其中一定存在交易,王凌解职前或许提出了条件,继任者必须由他来选,否则不接受,司马懿只好答应了,但这也为日后埋下了隐患。

原荆州刺史李胜也被杀了,他空出的荆州刺史一职司马懿交给了王基,他觉得这个人最合适。

王基字伯舆,青州刺史部东莱郡人,出身贫寒,自幼丧父,17岁时到本郡担任府吏,后来王凌担任青州刺史,听说王基很有才干,提拔他为副州长(别驾)。朝廷发现王基是个人才,召他为秘书郎,但王凌不放人,时任司徒的王朗再征王基,王凌还不放,遭到王朗的弹劾,一时间闹得很僵。

司马懿当时还在担任着大将军,就征王基来大将军府任职,王凌这才放人。可见这个王基绝对是个人才,是个被重臣们争来争去的人。

王凌对王基有知遇之恩,但从感情上讲王基最敬重的还是司马懿,王基后来还担任过中书侍郎、安平郡太守、安丰郡太守等职,他目睹曹爽等人专制奢侈,天下风化大坏,曾愤然撰《时要论》,讥讽时事。

正是基于这一点,王基受到了司马懿的格外关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200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