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三国英雄记——毫无反省之心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0-06-24 17:22:07 0


这次伐蜀,曹爽算是丢尽了面子和里子。

如果搁在其他人,不说问罪问斩,至少也得引咎辞职或者像诸葛亮那样自贬三级吧?但曹爽回到洛阳以后跟没发生过这事一样,该干吗干吗。

夏侯玄的征西将军倒是不好意思再干了,原来担任的中护军一职已经给了司马师。司马师一上任就干得很起劲,尤其是中护军负责典选武官的工作,司马师抓得很紧也很认真,成效也很明显(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不像有原物奉还的意思。

没办法,曹爽让夏侯玄改任大鸿胪,九卿之一。

夏侯霸倒是借机留在了长安,身份还是右将军、讨蜀护军。关中及其以西地区在军事方面有郭淮和胡遵、牛金,行政方面郭淮兼任雍州刺史,凉州刺史是徐邈,现在横空插进来一个夏侯霸,又没有明确节制谁或受谁的节制,为西线战场的不稳定以及后来夏侯霸叛逃埋下了隐患。

伐蜀结束了,司马昭的征蜀将军自然也不存在,朝廷改任司马昭为参事室参事(议郎),品秩大降,也没什么实权。

曹爽还当他的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并主持朝廷日常工作(大将军、录尚书事),何晏、毕轨一帮人依然围着他转,夏侯玄、李胜、邓飏这几位败军之将依然过得很滋润。

司马懿也从寿春回来了,除礼节性地入宫拜见少帝以外,没人找他请示汇报工作,他也不知道该在哪里上班,继续被闲置了起来。司马懿尽量闭门不出,对外称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在家养病。

从表面上看,曹魏的政局又恢复到伐蜀之前的状态。

即便如此,曹爽也感到有些气不顺。

有一件事让他一想起来就窝火,那就是出兵汉中时有不少朝臣没跟他站在一条战线上,都纷纷劝谏要撤兵。

一天,曹爽无意中看到钟毓写的劝退兵的信,觉得都是这封信写得晦气,一生气把钟毓的散骑常侍给免了,外派到魏郡当太守。钟毓的父亲钟繇死于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距今已十多年了,所以曹爽敢发威。

其实曹爽不知道,钟毓对此根本无所谓,既然敢写就想好了后果,让当郡太守就去,到了魏郡,他干得还挺不错。

钟繇死时,他最小的儿子才五岁,到了正始五年(244年),这个小儿子虚岁已经20岁了。按照朝廷不成文的规定,三代旧臣的子弟朝廷都会给予一些特殊照顾,这个小儿子就被征召为秘书郎,从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这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钟会,他是钟毓最小的弟弟。

正始年间,是曹魏社会最为激荡的时代,除了打仗,政坛风云、社会思潮、政治变革也此起彼伏。

然而,翻看各种史料尤其是正史,对这一期间的记载却非常少。

有些事发生了,却没有记下来;有些事,原本记下来了却又被人为地让它看不见了;还有些事,留下来的未必就是真实的,而是经过修饰的。

正始年间,就是这样一个混乱无序的时代。

这本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却没有产生出秦皇汉武那样的历史伟人,曹爽作为这一时期曹魏的“掌门人”,历史给了他机遇,但他的能力和品德都无法把握这个时代,甚至无法真正掌控时局。

然而,曹爽丝毫没意识到危机,他的感觉很好,效忠他、奉承他的人越来越多,他的人越来越占据了要职,造成了一种人多势众的错觉。

无所不能的人,往往无所不做,或者说无恶不作。

之前那些作威作福、为非为歹的事已经干了不少,虽然经历了伐蜀之战的惊吓,但事后看了看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曹爽和身边的那伙人又重新神气活现起来。

曹爽一伙的作为不仅为正直的士人、官员所气愤,就连自己本家人也站出来表达了强烈愤慨。

曹氏宗亲曹冏写了一篇《六代论》,借着向曹爽提出政治改革建议的由头来表达对他们这伙人的不满。曹叡有个儿子也叫曹冏,但他很早就去世了,这个曹冏是另外一个人,有的史书把他们二人当成一个人,结果造成了很多混乱。

这个曹冏字元首,他的曾祖父叫曹叔兴,是曹操祖父曹腾之兄,这样算起来,曹冏的父亲就是曹操的从祖兄弟,曹冏是曹操的侄子辈,长了当今皇帝曹芳两辈,在所有仍在世的曹氏宗亲里辈分算是很高的。

曹冏很有文采,他写的这篇《六代论》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在这篇文章中,曹冏指出魏文帝、魏明帝以至曹爽等人不重用曹魏宗室,结果造成了大权逐渐旁落外姓,通过分析夏、商、周、秦、汉、魏六代的兴亡,建议分封宗室子弟并授以军政实权,从而抑制异姓权臣。

曹冏认为,古之王者在处理同姓宗亲和异姓大臣方面往往不会偏颇于哪一方,但现今不然,曹魏宗室要么不予重用,要么干脆就不用(或任而不重,或释而不任),如此一来,一旦国家有事就会出现大问题。

曹冏所言,似乎透露出对异姓权臣的不信任,这里指的倒未必是司马懿,或者不仅指司马懿,曹爽的跟前大都是异姓权臣,在曹冏看来,他们统统靠不住。

如果这就是《六代论》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论点,那这篇文章的价值也就仅此而已。曹冏没有只表达不满,而是反思了历史,他认为秦之败因,最重要的是废五等爵制,结果造成了宗室子弟无尺寸之封,国家外无诸侯以为藩卫。

曹冏写道,秦朝败亡之象于今历历在目,观者为之寒心。大魏之兴到现在24年,这么多年来曹魏宗室处于空置状态,没有参与朝廷政治(不闻邦国之政),这是很危险的,他建议曹爽重新考虑分封之制,夯实曹魏的根基。

这篇文章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曹氏宗室在政治上对曹爽的不满意和不支持,文中虽然有情绪也有偏颇,但也道出不重用宗室这个曹魏江山不稳定的一大主因,也有说得对的地方。

但是,重用宗室又是一把双刃剑,魏文帝对宗室严格防范,魏明帝继续文帝的做法,必然有他们的原因。曹爽觉得,大权还是独享的好,弄一帮宗室到朝廷里来,地方上再封若干个有职有权的王公,待这些宗室一个个坐大,他这个辅政大臣岂不也被架空了吗?

对曹冏花了好多心血写成的这篇文章,曹爽置之不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99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