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三国英雄记——从放牛娃到一代名将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0-06-24 17:13:18 0


曹魏正始二年(241年)七月,身在荆州的司马懿接到少帝曹芳的诏书,增加了自己的食邑,新增了两个县,为郾县和临颍县,加上之前的两县,司马懿的封地食邑共四个县。

同时,司马氏一族共有11名子弟被封为列侯,这一次司马懿没有再推辞。

柤中、樊城之围化解后,司马懿认为与孙吴对抗的重点是扬州,可以趁机收复一些近年来被孙吴侵占的地方,尤其是舒城。

舒城位于巢湖之滨、江淮之间,是名将周瑜的故乡,目前据守在舒城的是孙吴已故大将军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此时30岁,不仅天赋过人,而且志向极高。

司马懿提出收复舒城的计划后,也有人不同意,认为诸葛恪占据坚城,广有粮谷,若对其发动进攻,孙吴救兵很快可至,如果不能迅速攻占舒城便会进退失据。

司马懿不同意这个说法,他分析道:“吴以水军见长,现在进攻舒城,可以因势而变。若敌人用其所长,弃城奔走,这对他们最有利。若敌人固守,待到冬天来临,巢湖的水变浅,船不得通行,到时候他们只得弃水相救,所长变成所短,对我们则有利。”

司马懿上报朝廷,提出了收复舒城的计划,诏令批准。

司马懿于是前往扬州,到达后,他命令先不急于进攻,而是以寿春为基地进行充分的战前准备。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在征东将军王凌、扬州刺史孙礼等人配合下,进攻的时机成熟了。

司马懿亲自率军出征舒城。诸葛恪听说司马懿率军来了,敌人数倍于己,干脆下令焚烧积聚,弃城而走。

没费太大的劲,就收复了长江北岸被孙吴侵占的这个战略要地。

司马懿进而向朝廷提出建议,为防范孙吴今后大举进攻,应在扬州广大地区兴修水利、进行屯田。这一政策曾在关中地区推行,效果非常好,既减轻了朝廷的负担,又充实了地方。

曹爽不关心什么屯田、水利,司马懿不在洛阳的这一段时间,他的感觉更好,没有什么制约,没有什么顾忌,大权独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希望这种状态能一直持续下去。

所以,接到司马懿的报告,曹爽很高兴,以少帝曹芳的名义批准了司马懿的建议,让他不急于回朝,就在扬州主持屯田。

江淮之间土地肥沃,水量充足,特别适合发展农业生产。武帝曹操经营扬州期间,曾在此修水利搞屯田。现在暂时没有大的战事,司马懿不顾年事渐高,带着一些人到处巡察,推行屯田政策。

同时,司马懿还注意发现人才,尤其是有才识的年轻人,一经听说就亲自与之交谈,对那些确属品才俱佳的人,给予大力拔擢。

一次,有人向司马懿推荐了一篇名为《济河论》的文章,是论述屯田的,说写得很好。

司马懿只看了一遍就大为赞赏,他觉得能写出这篇文章的人,必然对江淮一带的农业水利气候进行过大量研究,又深入基层做了大量调查,所以言之有物,观点有说服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司马懿立即命人把作者找来。

当《济河论》的作者邓艾来到司马懿面前时,司马懿见他40岁出头,很健壮,穿着很质朴,但眉宇间透着睿智和机敏。对于邓艾的身世,司马懿提前做了些了解,知道他出身下层,身世坎坷,历经磨砺。

邓艾虽然目前还只是一名下级官员,但来到司马懿面前并没有手足无措的慌张,显得淡定、从容。

看到邓艾,司马懿也许会回想起30多年前自己初到许昌的那一幕。往事如烟,时光飞逝,令人感叹。

司马懿围绕屯田与邓艾做了一次深入对话。据邓艾介绍,他写这篇文章前,刚刚从陈县、项县、寿春等地进行了考察,这篇文章就是考察报告。

邓艾向司马懿汇报说:“当初武帝平黄巾之时,因为屯田,积谷于许县以制四方,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如今天下其他地方可告初定,战事今后将集中于淮南,每次大战一起,后勤补给都是大问题,负责运输的士兵甚至会超过总兵力的一半,功费巨亿。江淮之间有数不尽的田良,在此屯田,不仅可以就地取材,而且也节省了其他各处稻田。”

邓艾提出两项重要建议:一是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产,同时疏通漕运,不仅能产出粮食,还能便捷地运往各地;二是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军屯有其有利之处,民屯虽然省事但在有些地方效果却不佳,必须以军屯带动。

邓艾说的这两点司马懿深为赞同,对于疏通漕运一事,在他最近巡视各地时也深有感触,粮食有了,有时却运不了,也等于没有。运粮最便捷、损耗最少的办法还是漕运,江淮间河道纵横,过去也开挖过一些运河,现在进行整体规划,集中人力进行施工,不出两三年即可建成四通八达的漕运网。

对于邓艾说的军屯,司马懿更认为必须马上大力推行,过去军屯常设于四边之地,内地多民屯,一方面官不与民争利,另一方面内地没有那么多的闲置土地可以搞军屯。就此问题他也问计于邓艾。

邓艾认为,扬州过去称内地,现在其实也是前线,是边地。军屯的好处是可军可民,不仅沿长江北岸一带,而且在淮河两岸都应大力发展军屯,而且刻不容缓。至于土地,据他的调查,这些年来人员流动比较快,江淮间有大量无主的土地,有的虽然有人耕种,但土地所有者并不是现在耕种的这些人,需要重新核实登记。

而且,结合修漕运,可以大兴水利,比如被全琮决开的芍陂等水利工程,需要重点修固,水利工程的兴建可以产生新的大量良田,过去被抛弃的地方也可能因为有水利灌溉而成为良田。所以,只要下决心办军屯,土地不是问题,关键是下决心和做好规划。

司马懿听后十分高兴。

邓艾字士载,出身南阳郡邓氏家族,这个家族曾经十分显赫,但到他这一辈时已经很没落了。他从小死了父亲,母亲领着他为避战乱迁居到汝南郡,在这里他们有了一个新身份——屯田户。

曹操推行屯田制,把无人耕种的土地收归国有,再把四处流落的难民组织起来,分给他们土地和耕牛,组织他们发展生产,这就是屯田制。不过,屯田户的生活并不那么美好,他们要把一半的收成交租税,在生产力较为低下的汉代,屯田户的收入就十分微薄了。

邓艾年龄太小,又有些口吃,就负责放牛。但这个放牛娃很有志向,一边放牛一边努力读书学习,表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求。12岁时,他跟随母亲来到与汝南郡相邻的颍川郡,路过名士陈寔的墓地时,看到墓碑上有“文为世范,行为士则”的句子,他特别钦慕,干脆给自己改名字叫邓范,字士则。不过,本族中已有人叫邓范,他后来改名字为邓艾,表字不变。

屯田户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没有受过教育,能认几个字就算文化人了,邓艾靠自学成才,在屯田户的年轻人中显得很突出,被推荐担任屯田官手下的文吏,但他并没有很快脱颖而出,而是在最基层一干就是20年,后来总算熬到了典农功曹这个职务,大约相当于一名科长吧,官职仍然不高。

邓艾是个有心人,又熟悉基层的情况,他写的《济河论》,是在对江淮一带的农业水利气候进行大量研究又深入基层做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还提出了发展农业的一系列具体对策,其中的许多具体主张都在司马懿屯田扬州时得到了实施。

在此期间,魏国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北边以淮水为界,南到钟离,西至横石,在这片广阔的地区里每5里设一个军屯营,每营60人,一边屯田一边戍卫。

为发展农业,司马懿还下令将淮阳河、百尺河进行了拓宽,把黄河里的水引入淮水和颍水,有两万多顷农田得到了灌溉。几年下来,从洛阳到寿春,一路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出现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

邓艾从一名放牛娃成为屯田官,在司马懿的关照下被提拔为郡太守,受到进一步锻炼,并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98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