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三国英雄记——司马懿被架空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0-06-24 17:12:35 0


曹爽年龄不详,应该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不相上下,在司马懿面前算是年轻后辈。

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骤然荣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一职,又被封为武安侯,食邑12000户,少帝还特许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这些是人臣所能达到的极致,这一切都弄得曹爽有点晕,以为是在做梦。

有的人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有的人得志便猖狂。初掌权柄的曹爽,以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他绝不是那样的人。

辅政初期,曹爽特别注意处理好与司马懿的关系,他把司马懿当父辈来看,有事一律登门拜访,从不敢独断专行(常父事之,每事咨访,不敢专行)

难道史书记错了?不是,这是真实的,不是瞎编。

曹爽是曹真之子,曹真有个妹妹嫁给了夏侯尚,后被封为德阳乡主。夏侯尚即夏侯玄之父,夏侯玄有个姐姐叫夏侯徽,正是司马师之妻。所以,夏侯徽是曹爽的表妹,司马师是曹爽的表妹夫,从亲戚关系上看,司马懿确实是曹爽的父辈。

更重要的是,曹爽知道司马懿的厉害,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在共同辅政之初相当低调和规矩,对司马懿表现出来的是诚心诚意地尊敬。

司马懿对这个晚辈固然谈不上多少好感,但他一贯顾大局、识大体,明帝临终前洒泪相托,他下决心一定把少帝辅佐好。

如果一直这样做下去,你敬我让,大家都相安无事,那该多好。

考虑到司马懿已经61岁了,人生暮年,来日无多,曹爽应该忍耐。

曹爽也明白这些道理,他也想忍,忍到可以出头的那一天。

但是,人们常说忍是心头一把刀。

刀,扎在肉里会疼,扎在心里更会痛苦万分。

忍耐需要定力,需要境界,而曹爽偏偏不是忍得下的人,事事都请示,天天都得装出尊重和客气,曹爽觉得很不爽。

因为有了权,曹爽跟前很快聚集起一帮人,骨干分子有六个,他们是何晏、夏侯玄、邓飏、丁谧、李胜、毕轨,如果加上曹爽自己,可以凑一个“七人帮”。

这些人的名字并不陌生,他们都是魏明帝太和年间的“浮华党”,他们出身贵族,喜欢聚众交游、清谈玄理,他们打着学术、清谈的旗帜,其实骨子里对功名利禄无不趋之若鹜。性格内向的魏明帝对他们极为反感,在政治上对他们加以贬抑,最后干脆给予罢黜。

经过短暂的失意后,这些人终于找到了知音和依靠,那就是曹爽。

何晏等人首先给予曹爽最大的支持,他们都坚决支持曹爽(共推戴爽)。他们这些人虽然被免了官,但说话还很有影响力,通过手里掌握的舆论权,把一个庸庸碌碌的曹爽硬是塑造成年轻有为的政治领袖。

曹爽自从登上权力的巅峰,最怕的也就两件事:一是从上面突然跌下来,跌得鼻青脸肿,甚至丢了小命;二是虽然在上面待着,却被下面的人瞧不起,认为他是一个草包。看到有这么多弟兄帮衬自己,曹爽心里充满了感激,也感到了温暖。

何晏告诉曹爽,大权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重权不可委于人),何晏指的别人显然是司马懿。曹爽年轻,有些事没有亲身经历过,何晏以老前辈的身份向他回顾了司马懿的历史,提醒曹爽,司马懿此人绝不简单,不要看他平时不吭不哈、不怨不怒,那是时机不到,武皇帝对此人看得比较透彻,曾提醒文皇帝对他保持警惕,但司马懿城府很深,居然骗过了文帝,深得文帝的信任。

其实这些话不用何晏等人说曹爽也很明白,他对司马懿之前虽然没有太多的交往和认识,但共同辅政以来他已经领教了此人的深不可测。有功不自傲,不摆老资格,无论什么事,都不跟你争,不跟你翻脸,说话做事滴水不漏。

这样的人你说可怕不可怕?

一个锅里吃饭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但司马懿偏偏不碰,能让的事让,不能让的事也让,纵然你想吵架也找不到机会。

除了何晏,丁谧也跑来劝曹爽:“司马公有大志而得众人之心,他的内心深不可测,不能对他太真诚太尊重了(不得以诚款待之),必须加以防备!”

曹爽问丁谧有什么好办法,丁谧出了个主意,说可以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奏请皇上升司马懿为大司马或太傅。

太尉是三公之一,大司马和太傅却是上公,平时不常设,唯有地位特别崇高之人可为之。尊司马懿为大司马或太傅,一来彰显对司马懿的尊崇,二来可以逐步解除其实权。

曹爽认为此计可行,于是让其弟曹羲出面上表,尊司马懿为大司马或太傅。

曹羲随即上了一份表,先追忆了一大堆父亲曹真的事,然后突然转到司马懿身上,他用德、爵、齿三项标准评价了司马懿一番。

所谓“德”就是德行,品德,曹羲认为司马懿在这方面不错;“爵是”履历,是过往的功绩,这方面司马懿更没的说;“齿”是年龄、资历,在众人心中的威信,司马懿也不必说。

总而言之,从各方面看,司马懿都堪称德高望重,非大司马、太傅这样的崇高职位不足以与其相称。

廷议时,除了少帝曹芳外,朝臣们心里自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没有人敢站出来提出异议。

司马懿虽参加了廷议,但作为当事人不便说话,他不能表示反对,也不能表示接受。

曹爽也不吱声,他在观察大家的反应。

见没有人说话,中领军蒋济说:“曹休和曹真此前先后任大司马,但他们都死于非命,大司马一职实不吉利。”

曹爽抓过话茬,马上说:“前辈的意思是否可为太傅?”

大家都不吱声,曹爽宣布此议通过。

于是,少帝曹芳命中书监刘放拟诏,诏书说:“昔日吴汉辅佐光武皇帝,有征定四方之功,被拜为大司马,称名于今。太尉司马懿体履正直,功盖海内,先帝本想以其前后功勋提升他的职位,只是还没有来得及施行。现在大将军曹爽荐太尉为大司马,既合先帝本旨,又进德尚勋,明贤良、辨等列、顺长少。即使像吕望那样的宗师,也比之不为过。朕甚嘉焉。”

诏书里没说司马懿升任太傅以后是否仍都督中外诸军以及录尚书事,有一部史书说司马懿仍“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但即使是这样,很重要的“录尚书事”没有了,与曹爽分别统领禁军这一条也没有了。

这意味着,司马懿被架空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98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