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三国英雄记——公孙渊放手一搏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0-06-24 17:11:40 0


盛怒之下,孙权做出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他要亲征辽东!

孙吴群臣都来相劝,但谁都劝不住。

远在武昌的陆逊听了大吃一惊,赶紧上表劝谏:“陛下有神武之姿,承天受命,开创基业,破曹操于乌林,败刘备于夷陵,擒关羽于荆州。这三个人都是当世雄杰,陛下皆摧其锋。眼下正要扫荡中原,统一天下,却不能忍耐小小的气愤而发雷霆之怒。陛下乘船跨海远征,敌人定会抓住这个机会。臣听说立志行万里路的人不会中途停步,胸怀四海的人不会因细小的事危害大局(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不怀细以害大)。如果大事告捷,公孙渊不讨自服,何必为了辽东的人口马匹而对江东万世基业毫不珍惜呢?”

朝廷副秘书长(尚书仆射)薛综在上疏里写道:“水火无情,十分危险,帝王不宜接受(水火之险至危,非帝王所宜涉也)。辽东是一个蛮荒小国,如果陛下决心攻打,一定能把它征服,但辽东地方贫苦寒冷,那里的人都擅长骑马,听说大军来到,将一哄而散,到时候占了一块空地,毫无意义(虽获空地,守之无益)。”

陆逊的弟弟陆瑁时任尚书台选曹尚书,向孙权上疏道:“曹魏是与我们土地相接的强敌,稍有疏忽,他们就会抓住,所以现在不应该越海求马,征讨公孙渊,应该把重点放在眼前,除腹心之疾。公孙渊老奸巨猾,跟曹魏没有完全决裂,他们可以唇齿相依,而我们孤立无助,短时间无法把他消灭,到那时山越趁机起事,恐怕不是万安之策啊!”

劝了不少,但孙权怒气难消,都不许。

众人接着劝,陆瑁又上疏道:“现在元凶未灭,边境上不断传来敌情(今凶桀未殄,疆场犹警),不应当把公孙渊作为优先考虑对象。愿陛下息怒,暂时停止出兵,然后秘密策划,等条件成熟再做打算。”

在众人不懈的努力下,孙权终于冷静下来,取消了亲征辽东的计划。

公孙渊戏弄了孙权,让孙权觉得很没面子。当初众人几乎一致反对,是他力排众议,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孙权的愤怒当然无以复加。

不过,愤怒之后,他还是冷静了下来,正如大家说的那样,如果此时发兵辽东,胜算没有多少,可能会引来大祸,所以他还是忍住了。

使者被杀,派去的一万人马,以及大量赏赐给公孙渊的金银财宝都被公孙渊吞没。公孙渊把这一万人拆散,分置于各地。

秦旦、张群、杜德、黄强等60余人被安置在玄菟郡,这里地广人稀,郡治所在地仅有太守王赞统辖的200户人家,秦旦等人被分配住到民家。

过了数十天,秦旦跟张群等人商议道:“我们远在异邦,无法完成使命,被抛弃于此地,跟死没有区别。看这里的形势,敌人的自卫能力很弱,如果我们同心协力,放火焚烧城郭,击斩太守,报仇雪耻,然后一死,再无遗恨,总比苟且偷生好得多。”

张群等人同意,于是秘定于八月十九日夜间暴动。

到了八月十九日中午,郡民张松告密,太守王赞集结部队关闭城门,秦旦、张群等人翻越城墙逃走。张群膝盖生疮,不能跟上,杜德仍不抛弃他,搀着他一起逃亡。

山路崎岖,他们一共跑了600多里,张群伤势加重,不能再走,躺到草地上,大家围着他痛哭。

张群对大家说:“我不幸身负重创,马上就会死,你们快逃,希望活着回去。空守在这里,一齐死于穷山恶水中,有什么益处?”

杜德不同意,他说:“我们离家万里,要活一齐活,要死一齐死,怎能忍心抛弃你?”

杜德催秦旦等人先走,自己单独留下守着张群,每天采野果给他吃。秦旦等人又走了几天,到达高句丽国的首都丸都,即今吉林省集安市。

秦旦随机应变,假称奉东吴皇帝孙权诏书,特来赏赐高句丽国王高位宫和大臣,只是所有赏赐的金银财宝都被辽东劫夺。

高位宫很高兴,派使节随秦旦一起去接张群,又派25名奴仆送秦旦等从海上回江东,上书孙权愿意臣服(奉表称臣),进贡貂皮1000件,鹖鸡皮10件。

秦旦等人晋见孙权,悲喜交集,不能自制,孙权被他们的智勇感动,全部擢升为高级军官(校尉)

这件事对孙权打击很大,事后他进行了反思,又认真看了看群臣之前的劝谏奏章,当看到虞翻的奏章时,孙权感慨地说:“古时赵简子在君王面前唯唯诺诺,不如周舍直言诤谏更有利于国家(昔赵简子称诸君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虞翻胸怀坦荡、耿直,喜欢直言,是我们吴国的周舍。如果虞翻还在,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孙权下令到交州,如果虞翻还在就派船把他接回,如果虞翻已经去世就为他发丧,让他的儿子承袭官职。命令到达交州时虞翻刚刚去世,享年70岁。

在另一边,公孙渊与孙权翻脸后立即上表魏明帝,报告此事。

魏明帝当然挺高兴,派傅容、聂夔为使者前往辽东,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持节,领郡如故。

傅容、聂夔事迹不详,在曹魏公卿表里查不到他们的名字,想来只是中级官员。本来这是一趟轻松的差事,给人家送官帽去了,肯定好吃好喝,临走送点儿土特产什么的,但这趟差事最终办得却不怎么样。

傅容、聂夔到达辽东后被公孙渊安排在学馆住宿。公孙渊本应立即前来受拜,却迟迟不见动静。

公孙渊真会玩,但玩过了头就要招祸。

孙权收拾不了他,不意味着就能高枕无忧了。傅容和聂夔奉命出使,又送官又送爵,本应被好吃好喝招待,但这二位也跟孙吴使者一样,差点回不去。到了辽东,他们被安排在学馆里,一连几天没见公孙渊来受拜,情况十分异常。

原来,辽东郡的计吏刚好这时从洛阳回来,他了解洛阳的情况,向公孙渊报告说这些使者都勇力超群,不是一般人(使皆择勇力者,非凡人也)

计吏还报告说,曹魏使团中有个叫左骏伯的人更是十分了得。言下之意是,魏明帝派这些人来明为加官授爵,其实是来执行“斩首行动”的,公孙渊向来就多疑,听完大怒。

公孙渊派了步兵和骑兵把学馆重重包围,之后才进去受拜,完事之后又对二位使臣恶言恶语一番(数对国中宾客出恶言)。傅容、聂夔受此大辱,回去后就向魏明帝告了状。

魏明帝也生气了,本来他是向着公孙渊的,多少人劝他解决公孙渊,他都没听,公孙渊却不领情。魏明帝与公孙渊不是盟友而是君臣,他派去的人哪怕职务再低也都是上差,如同他本人亲临,公孙渊羞辱使臣就是打他的脸。

魏明帝下定决心,马上发兵收拾公孙渊这小子。

公孙渊是否错听了计吏之言而招来兵灾的呢?这个还真不好说。

长久以来,曹魏有识之士多次进言解决辽东问题,辽东始终是曹魏的心腹大患。但是,限于曹魏面对的整个外部局势,一直以来其用兵的重点是南面、西面而不是北面,所以在北面采取的是守势。

不是不想解决,而是时机不成熟。加上辽东与江东结盟,事情就更不好办了。

幸运的是,“二东之盟”尚未成形即被公孙渊无情葬送,辽东失去有力的外援并与江东结仇,可以不再忌惮其战略上的互动。所以,借着受封之机搞点小动作也不是不可能。

既然此计不成,那就只好来硬的了,在这种情况下,魏明帝决定发兵。

此时,曹魏主力由司马懿率领在西线战场与蜀汉对垒,无法分身。另一部分主力防范南线战场的孙吴,也无法抽调,担任攻击辽东任务的是幽州刺史毌丘俭所部。

毌丘俭字仲恭,河东郡闻喜人,他的父亲是曹魏原武威太守、将作大匠、高阳乡侯毌丘兴。毌丘兴死后,毌丘俭袭父爵,担任过平原侯文学。魏明帝继位,毌丘俭担任尚书郎,后升为羽林监、洛阳典农校尉,很受赏识。

毌丘俭后来被提拔为荆州刺史。孙权三路大军攻魏,毌丘俭率兵直接抵抗陆逊、诸葛瑾,结果吴军败退,算是打了个大胜仗,魏明帝发现毌丘俭是个军事人才,更加委以重任,决定讨伐辽东后,魏明帝把毌丘俭调往幽州,仍任刺史,但加了度辽将军的头衔,同时兼任北部边疆防卫司令(护乌桓校尉),把北方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他,临事可决断(持节)

毌丘俭立即整顿幽州一带的魏军,于曹魏青龙四年(236年)率大军直扑辽东,前锋进至襄平,幽州以北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包括右北平乌桓单于寇娄敦、辽西乌桓都督串众王护留以及当年追随袁尚逃到辽东的残部合计约5000人都纷纷来降,毌丘俭请求魏明帝封其中的各级渠帅共20多人为侯,并赏赐舆马缮彩等物。

对毌丘俭来说开局相当不错,如果此战彻底解决了辽东问题,毌丘俭无疑将在魏军中一跃而起,在宿将纷纷凋零的情况下,他将成为无可辩驳的新一代接班人。

但是,平辽东这样的大事绝非轻易可以做到,一个只有不到两年“军龄”的人,既不熟悉军务,又缺乏足够威望,控制军队的能力本就大打折扣,加上立功心切,轻军冒进,失败也就难免了。

公孙渊发兵与魏军战于辽隧,魏军作战不利,这时天又下起了大雨,一连下了十几天,辽水大涨,魏军长途奔袭,轻装而来,面对洪水一筹莫展,只好撤回右北平。

公孙渊想,既然已经干了,干脆就大干一场。他于是挟势自立为燕王,置百官如魏朝廷,同时遣使持节,封拜北方各族,命令他们袭扰曹魏。

一向沉寂的曹魏北线战场,此时形势瞬间高度紧张起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97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