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是什么时候?第五次北伐目标是什么?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是什么时候?第五次北伐目标是什么?蜀汉建兴十一年(233年),诸葛亮在斜谷的粮仓(邸阁)里已储备了大量粮食,被烧毁的褒斜道栈道也基本修复完成。

次年二月,天气刚一转暖,秦岭山中的积雪刚刚融化,诸葛亮便率大军出征了,这是他第五次北伐,也是最后一次,行前诸葛亮又给吴帝孙权写了信,约定共同行动,再次讨伐曹魏。

在这封信中,诸葛亮写道:

“汉室遭遇不幸,朝廷的法纪被废驰,从曹操篡逆开始,已蔓延到了今天,我们双方都有剿灭曹贼的想法,但是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达成目标(汉室不幸,王纲失纪,曹贼纂逆,蔓延及今,皆思剿灭,未遂同盟)

“我承蒙昭烈皇帝的重托,不敢不尽忠竭虑。现在大军已集结于祁山一带,敌人即将被消灭于渭水之滨(今大兵已会于祁山,狂寇将亡于渭水)。恳切盼望您按照同盟的约定,命令将领北征,一同平定中原,共扶汉室。书不尽言,万望明鉴。”

信中说蜀汉大军集结在祁山,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其实这一次的进军路线与前四次都不一样,走的是褒斜道。

前四次北伐,两次出祁山,一次平定武都、阴平二郡,一次出大散关,诸葛亮用兵的重点基本都在西边,以夺取陇右为目标,这个战略是正确的,但是第四次北伐让诸葛亮意识到,如果曹魏大军继续采取司马懿的拖延战术,不与你交战,那事情就不太好办。

这次兵出褒斜道,就是将主力直接拉到关中,寻找魏军,让其不得不决战。

孙权接到来信后立即进行了部署,蜀汉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沉寂再举北伐,孙权知道这次的力度肯定会超过以往,所以他也想抓住这个机会,在东线和中线两个战场同时给曹魏制造出强大的压力,因而此次的配合行动也超过了以往。

吴军主力悉数全出,分三路向曹魏发起进攻:

一路由孙权亲自率领,总兵力达十万人,由皖城等地出发,出巢湖,攻击合肥;

一路由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上大将军)陆逊、副总司令(大将军)诸葛瑾率领,由江夏郡出发攻击曹魏南部重镇襄阳;

一路由镇北将军孙韶、奋威将军张承率领攻入淮水,目标是曹魏的六陵、淮阴。

魏明帝接到报告,感到事态很严重,他命负责东线战场的征东将军满宠、负责中线战场的荆州刺史毌丘俭等加强守备,同时抽调其他州郡的兵马前去支援。

西线战场有司马懿坐镇,魏明帝倒不担心,但其他两个战场魏明帝心里没底,尤其是合肥新城,那是曹魏花了很多心血才建成的,如果被攻破,曹魏东南半壁江山将不保。

魏明帝决定亲自上阵,御驾亲征合肥。

尽管兵马并不富裕,魏明帝仍然抽出两万人,由骁骑将军秦朗率领增援关中,归司马懿调度。

秦朗小名阿苏,是曹操的养子。曹叡幼时藏于深宫,因为母亲失宠又被杀,从小尝尽人生冷暖,性格上与其祖其父很不相同,反倒与这个过继给曹家的叔父很谈得来。

秦朗本是一个公子哥,没什么实际才能,也不像何宴那样成为一个大学者,但魏明帝仍然给他以宠信,每次呼他都叫他“阿苏”。

秦朗率军赶到长安时,诸葛亮已带领蜀汉大军出了褒斜道进入关中,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此次北伐,诸葛亮想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这一点被魏军西线战场的主帅司马懿事先察知了。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结束时,司马懿手下的谋士和将领认为,第二年麦子成熟之时,诸葛亮必然会再次来攻陇右,陇右粮食短缺,应向这里提前运粮。

司马懿不同意这个判断,他说:“诸葛亮两次出祁山,一次攻陈仓,都遭遇挫折而撤军。即使后面再出兵,他也不会攻城,而会谋求野战,而且地点是陇东而不是陇西(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

司马懿还说:“诸葛亮每次都恨其粮食太少,这次退兵,必然会积蓄粮食,我料定他不到粮食成熟三季不会再出兵(非三稔不能动矣)。”

那时农业生产技术还不发达,秦岭南北农业作物都是一年一熟,司马懿判断,诸葛亮回去之后,三年之内不会再出兵。

事实都如司马懿所言,不仅是判断对了,简直料事如神。

当然,也正因为太神,对这样的记载也就不必全当真,史书为了颂扬一个人,往往会虚构一些情节来。

不过,这三年来司马懿倒是没闲着,魏明帝让他仍以大将军的身份驻守在长安。他一方面加强陇右的建设,上表魏明帝,强行从冀州一带迁徙农户到天水郡的上邽,增加那里的人口;另一方面,在关中地区整修成国渠,修筑了临晋陂等一批水利工程,使关中的灌溉面积增加数千顷,增强了魏国实力。

这一年,诸葛亮54岁,走出隆中时他27岁,此后又经历了一个27年。

是巧合,还是天命?

现在,摆在诸葛亮面前最大的问题竟然是他的身体情况。

近年来,诸葛亮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经常感觉很疲劳,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比较低,54岁正在逐渐地步入人生的暮年。

所以,此次北伐临行前,诸葛亮秘密向后主上表:“如果臣出现了不幸,国家大事请托付给蒋琬(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这是诸葛亮第一次正式提出接班人的问题,蒋琬就任丞相长史以来,留守在成都,兢兢业业,办事沉稳,考虑问题周全,对于北伐大业给予坚定的支持。经过考察,诸葛亮认定他是理想的接班人,所以向后主推荐。只是,这也增加了此次北伐的悲壮。

诸葛亮命征西大将军魏延为前部,其余各部随后,蜀军总兵力仍然在十万人左右,这是蜀汉国力所能承受的上限,参加过历次北伐的蜀军主要将领,此次都一同出征了,新任征西将军姜维也参加了这次行动。

根据现在的测量,褒斜道约235公里,其中靠近南口的一段是栈道。曹操第一次征汉中走的就是这里,在一个叫石门的地方还题下了“衮雪”两个字,让人刻于崖壁上。

不知道诸葛亮路过这里时,会不会看到曹操留下的这两个字,但即使看到了,想必他也无心欣赏,因为他知道前面肯定是一场恶战。

蜀汉的前锋部队在魏延率领下先出了褒斜道北谷口,其他人马也陆续出了山。魏延所部在丞相的中军大营十多里外扎下营垒。

魏延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头上长出了角。军中有个叫赵直的人善占梦,魏延就把梦中情景告诉他,也问吉凶。

赵直告诉魏延:“这是吉兆,你看麒麟,长着角但从来没用它,这是敌人不战而破的预兆啊(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

说得魏延挺高兴,但赵直没有说真话。

赵直下来后秘密地告诉朋友说:“角这个字,上面是刀,下面是用,头上用刀,看来是凶兆啊(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当然,所有这些占星占梦多是附会之说,如果真有此事也纯属巧合。

对于蜀汉十万大军的这次行动,很奇怪的是,司马懿没有组织人马在褒斜道的北出口处进行伏击,而得以让蜀军主力直接来到关中地区的郿县境内。

郿县属扶风郡,马超、法正、孟达的祖籍都是这个郡,过去属司隶校尉部,曹魏设雍州,扶风郡改属雍州。郿县的位置刚好在褒斜道的北出口外,所以自曹真起,一直把这里作为防御蜀汉北伐的重点。

早年董卓曾在郿县修筑了郿坞,城池异常高大,储存了无数的粮食在其中,他的想法是天下再乱下去,就退到这座巨无霸式的堡垒里不出来,冷眼旁观天下争锋。董卓的梦想没有实现,身首异处于长安,但给郿县留下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所以,诸葛亮没有指挥人马去攻打郿县城,而是挥兵来到了附近渭河的南原,这里地势开阔,诸葛亮命大军在此扎下营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96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