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三国英雄记——都是“演技派”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0-06-24 17:11:48 0


此时,远在长安的司马懿听到洛阳传来的消息,说司徒董昭去世了。还是这一年,到了冬天,又传来消息,司空陈群也去世了。

过了年,魏明帝下令改元为景初,任命朝廷秘书局局长(尚书令)陈矫为司徒,朝廷秘书局副局长(尚书台左仆射)卫臻为司空,任命司马懿为太尉。与陈矫和卫臻相比,司马懿的资历更老,随着旧臣的纷纷离去,司马懿熬成了老资格。

此时正是毌丘俭新败,魏明帝本欲集大兵再伐辽东,以雪大耻,但无奈这一年夏秋之际,北方的冀、兖、徐、豫四州又闹了水灾,连日淫雨,人员死伤和财产损失都很严重(没溺杀人,漂失财产)

灾情之下,社会上又传出流言,说魏明帝自继位以来大兴宫室,这才引来了灾害(妨害农战,触情恣欲),这些话传到魏明帝的耳朵里,弄得他心情很糟糕。魏明帝下诏遣侍御史巡查灾区,统计人员和财产损失,开官仓赈救。

这一年就这样过去了,让公孙渊多逍遥了一年。

曹魏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下诏命司马懿由长安返回洛阳,商讨伐辽东之事。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的声望达到了顶点,这恰是魏明帝所忌讳的。

如果能找到第二个理想的统帅,魏明帝绝不会再征调司马懿,但放眼天下,要解决公孙渊估计只有司马懿了,权衡起来,还是消灭公孙渊更重要。

司马懿不敢怠慢,即刻回到洛阳。

在御前会议上,司马懿提出此番征战辽东至少需要4万人马,其他大臣认为辽东偏远,4万兵马后勤补给太困难,有点太多了。

还有人引当年武帝曹操北征乌桓,最后只率5000名精骑突入白狼山,也取得了大胜,可见兵不贵多而贵精,对于长途远征更是如此。

司马懿听了肯定会想:你们要么不懂兵法,要么就是存心不良,乌桓是什么实力,公孙渊现在又是什么实力?乌桓一打就跑,辽东的公孙氏扎根在那里几十年了,有可比性吗?

司马懿发表自己的意见:“此去辽东有4000里之遥,从兵法而言,已无靠出奇制胜的可能,只能靠实力,4万人马不能再少!”

魏明帝基本同意了司马懿的建议,他问司马懿:“公孙渊若听说太尉来征,会采取什么战略对付太尉?”

司马懿想了想,回答说:“我要是公孙渊就弃城逃走,这是上计;盘踞在辽东以拒大军,这是中计;坐守襄平而困守,是下计,必然被擒。”

魏明帝继续问道:“那公孙渊估计会采取哪一计呢?”

司马懿回答说:“若能审时度势,考虑彼我实际,从而有所舍弃,这是高明的做法,但公孙渊做不到。他会想我们长途而来,地势孤远,后勤补给困难,加上此前新胜,所以会有侥幸心理,臣料想他会先拒辽水,再守襄平,即自寻下策。”

司马懿这么一说,魏明帝心里有些底了,他又问:“太尉此番往还需要多少天?”

司马懿算了算,回答道:“去100天,攻城100天,回师100天,再加上60天为休息日,算下来大概一年吧!”

魏明帝于是下诏,命司马懿率领4万人马征讨辽东。

出发前,散骑常侍何曾提议,此次出征辽东有4000多里,为确保万无一失,不如派一位有能力有威望又忠诚可靠的重臣做司马太尉的副手(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为太尉之副佐),万一有不测的事发生,不致群龙无首。

何曾也是曹魏的“官二代”,他的父亲是前太傅何夔,这番意思可做两种解读:一是这种超远距离的作战的确得有所准备,万一主帅身亡,大军远在数千里之外,很容易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二是司马懿以太尉的身份手握重兵,犯了所谓“五大不在边”之忌,为了制衡,也应该派人在他身边看着,以防作乱。

魏明帝何尝没这么想过,但他知道这样一来容易招致司马懿的不满和抵触。毕竟现在征讨公孙渊才是头等大事,所以不仅没接受何曾的建议,还把他从身边调离,出任河内郡太守,算是惩戒。

当然,魏明帝这是在演戏,是故意给司马懿看的。

正月还没有过完,征辽大军就出发了。

魏明帝亲自送行,车驾一直送到了洛阳西明门。考虑到大军此去刚好路过司马懿的老家河内郡温县,魏明帝特意让朝廷秘书局副局长(尚书台右仆射)司马孚和皇帝高级顾问(散骑常侍)司马师代表自己把司马懿再送到温县。

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八达”中的老三,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已经30岁了,刚刚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对于这项细致的安排司马懿还是挺感动的,自从年轻时离开家乡到曹丞相身边任职,屈指算来也30年了。

司马懿到了温县老家,河内郡太守、本郡典农校尉率地方各级官员集体前来拜见,他们是接到天子的诏书专程前来的,带来了天子所赐的谷帛牛酒。司马懿于是在附近一个叫虢公台的地方设宴招待乡邻和故旧,宴会整整持续了一天(见父老故旧,宴饮累日)

司马懿是个内敛的人,喜怒较少外流,不是性情中人,但是重返故乡,见到了这么多昔日的亲朋故友,也让他心潮起伏,在宴会上不禁诗兴大发,平时很少作诗的他临场吟出一首诗来: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逢际会,奉辞遐方。

将扫逋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武阳。

这首诗被后世冠名为《讌饮诗》,诗中说我大魏自宏业开创以来,太阳和月亮仿佛重新焕发出灿烂的光芒,天子命我率正义之师讨伐远方的敌人,在率领大军扫除恶人的途中我回到了故乡。我要铲除万里疆域中的敌人,统一四面八方。大功告成之后,我将待罪于舞阳。

今河南省中南部有舞阳县,属漯河市,魏明帝继位后司马懿被封为舞阳侯,按照这个意思去理解,就是待我平定辽东后就退休回到封地去养老,言下之意,即使再建平辽的功勋,不要天子再加官晋爵了,守着一个舞阳侯就心满意足了。

但还有一种解释,有人认为此处的舞阳不是舞阳县而是舞阳村,该村属温县孝敬里,司马懿是这个村里的人,如果按照这个意思去理解,那就是连封地爵位都不要了,直接回故乡养老。不过,关于司马懿的祖籍史书只提到孝敬里,没有提到舞阳村。

无论哪一种理解,也都是功成名就、挂印回乡的意思,“待罪”虽是自谦,但退休却是真的。司马懿通过这首诗向魏明帝做了一次表白,这次征伐辽东将是他的最后一战,事成之后他将主动淡出军界和政界。司马懿知道肯定会有人把这首诗一字不落地传递给魏明帝,他也知道魏明帝看过之后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司马懿也是一名“演技派”大师,干这事都不用事先打草稿。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97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