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三国英雄记——又陷夺嫡魔咒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0-06-24 20:14:48 0


但更让孙权烦恼的事在后面,太子废立让孙权耗尽了精力。

孙吴赤乌元年(238年),孙权最宠爱的步夫人去世了。孙权第一位夫人谢氏死得较早,后来陆续娶了徐氏、袁氏、王氏、步氏、潘氏等,在这些人里孙权最宠爱的是步氏。步氏得宠,一是长得很美;二是性格很好,不妒忌;三是为孙权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号为大虎、小虎。

孙权当上吴王时想立步氏为王后,群臣认为应该立太子孙登的养母徐夫人,结果孙权谁都没立,使王后之位空缺。孙权称帝后旧议重提,群臣意见仍然立徐夫人,孙权干脆不再提这个话题。

现在步夫人死了,孙权还是不甘心,他授意臣下上书,为步夫人追赠皇后名号(臣下缘权指,请追正名号)

太子孙登此时不在武昌,也不在建业,几年前孙权曾出兵新城,将其占领,派孙登到那里,总理一切事务(权征新城,使登居守,总知留事)。当时年谷不丰,盗贼横起,孙登上表奏定律令,加强防备,有力地打击了犯罪活动(甚得止奸之要)

然而,孙吴赤乌四年(241年),年仅33岁的太子孙登却突然患了病,这场病很重,他竟然去世了。

临终前,孙登向父皇上疏,希望立弟弟孙和为太子。

孙权十分悲痛,下诏谥孙登为宣太子,于次年立孙登之弟孙和为太子,为了新太子的确立,孙权下令将吴郡的禾兴县改名为嘉兴县,即今浙江省嘉兴市。

孙登去世受影响最大的是太子府里任职的诸人,孙权为培养孙登,为他配备了豪华的班底,囊括了诸葛恪、张休、顾谭、谢景、范慎、华融、刁玄、裴钦等俊才,孙登如果继位,他们今后的仕途都将不可限量,现在太子是孙和,身边用的是阚泽、薛综、蔡颖、张纯、封俌、严维等人。

孙登大概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给父皇的临终上疏中对原来在身边工作过的诸葛恪等人进行了推荐,一一指出他们的特长,希望父皇重用他们。

孙和时年19岁,生母是孙权的王夫人。孙和从小就很聪明,孙权特别喜爱他,常把他带在身边,孙和得到的珍宝珠玩衣物等赏赐在各皇子里最多。孙和爱好文学,善骑射,不仅聪明还善于思考,尊敬老师,爱护人才。

孙和曾向孙权上疏,认为当时各官府只是依照官样文书处理事情,奸猾之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篡改公文(奸妄之人,将因事错意),所以要求杜绝此类现象。

有两位官员不合,互相揭发,孙和对他们说:“能居文武官位的人有多少呢,你们互相仇恨,图谋陷害,怎能得福?”

这两位官员因此和好,从此友善交往。

孙权的儿子们虽然没有曹操的儿子曹植、曹丕、曹冲、曹彰那样显名,但也都很优秀,可不知道为什么,从孙虑到孙登,都在青年阶段而病故,让孙权一次又一次以白发人送黑发人。

所以,对新太子孙和,孙权抱有极大的期望。

孙吴赤乌六年(243年),孙吴第二任丞相顾雍去世。这一次再也没有人议论张昭会不会接任,因为张昭早在七年前去世了。

当初孙权决意派张弥、许晏等人出使辽东,张昭力谏,孙权不听,张昭一生气称病不再上朝。孙权也来了气,下令把张公馆的大门用土堵住,张昭也火了,让人从里面再起一堵墙,彻底把大门封起来(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

后来,果然如张昭所料,公孙渊杀了张弥、许晏,孙权知道自己错了,多次派人慰问张昭,张昭还是不来上朝。

一次,孙权路过张公馆,大概这时候大门还被堵着,孙权站在外面亲自喊张昭,张昭还是以有病相推辞(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孙权令人在张公馆大门口点火,想吓唬吓唬他(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把老同志从家里逼出来。老同志腿脚不一定好,伹骨头却是硬的,任你怎么烧,就是不出来,弄得孙权只得下令赶紧灭火。

孙权没招了,但又不能走,就在张公馆门口一直待着(住门良久),张昭的儿子们看不下去了,一齐上前扶着父亲出来与孙权相见,孙权把张昭让到自己的车上,一同回宫,之后做了深刻检讨(深自克责),张昭这才参加朝会。

张昭去世时81岁,其子张承、张休以及侄子张奋等人继续活跃在孙吴政坛。

在这几年里,先后去世的还有诸葛瑾、潘浚等重臣,虽然步骘、全琮等一批武将仍在,但具备政治家头脑又有很深资历的大臣已经不多了,陆逊几乎成为继任丞相的唯一人选。

孙权下诏,拜陆逊为丞相,不再担任上大将军一职,但仍兼任荆州牧、右都护,统领武昌一切事宜(领武昌事)

陆逊和顾雍一样都出身于吴郡世族,这是孙权当年重用提拔他的重要原因。孙吴政坛由两大势力构成:一是祖籍在江北地区的所谓外地人,其中以徐州、豫州以及扬州的庐江郡、九江郡为最多,有人称其为淮泗集团,代表人物有张昭、张纮、周瑜、鲁肃、诸葛瑾、步骘等;一是祖籍吴郡的世族,其中以顾、陆、朱、张四姓为首。吴郡以外的江东世族也有不少人物,但实力相对较弱。

孙权深得帝王之术,在治人拢心方面颇有手段,从本意上讲他更倾心于淮泗集团,因为他们是外来户,为自己所用又不会构成威胁。但仅靠他们又难以巩固江东,所以对以吴郡四姓为代表的江东世族也加以延揽。

在一些大政方针上,本土派和外来户的考虑往往不同,比如对外用兵,本土派一般谨慎,他们考虑更多的是自身安危、利益,反抗外敌入侵态度坚决,但对不必要的征伐则持保留意见,孙权出兵辽东、夷州、亶州陆逊均坚决反对,就是这个道理。

赤乌年间,孙权已60岁左右,身体大不如前,开始生病(尝寝疾)

人一旦意识到自己身体出了问题就容易多想,孙权也不例外,他知道自己终将老去,于是不得不思考孙吴的未来。曹魏一代不如一代,出现了司马懿那样的权臣;蜀汉的接班人也差强人意,大权长期被诸葛亮独揽,这是孙权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孙吴的下一代君主应该像他一样强势而掌控一切,不能出现任何权臣,这些问题孙权之前也许没有认真想过,但现在不得不想了,一细想,却让孙权难以心安。

问题出在丞相陆逊身上。在孙权眼里,不是陆逊做丞相能力不够、威望不足,不称职,而是陆逊能力太强、威望太高,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陆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战绩,在吴军中享有绝对威望,这样的人既是忠臣,也是下一个权臣。

孙权又看看太子孙和,这个儿子身上有许多普通人的优点,比如善良、好学、待人诚恳、能体谅别人等,可是作为孙吴未来的皇帝,他缺少帝王的霸气,根本驾驭不了陆逊这样的大臣。

孙权陷入深深的忧虑,他觉得自己临终之前这件事必须处理好,否则闭不上眼。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就在孙和被立为太子后不久,孙权突然下诏,封孙和的弟弟孙霸为鲁王,并对他特别地宠爱(宠爱崇特)

太子初立,理应维护太子,树立其权威,而立孙霸为鲁王又特加宠爱,无疑给人以太子地位不稳的暗示。

皇家无私事,帝王的家事就是国事,江山易代之际正是政治风云变幻之时,有人沉,有人浮,所以众人无不时刻在关注着帝王家的一举一动,一部分嗅觉灵敏的投机者看出了玄机,在孙霸周围渐成一股势力。

孙霸生年不详,哥哥孙和被立为太子时他不过十几岁,不可能主动发起一场争太子的战斗,说到底他是被一部分人所利用,这一部分人的核心是孙霸的姐姐孙鲁班。

孙和、孙霸都是孙鲁班的弟弟,她支持孙霸反对孙和,动机最初不是来自争权,而是争气。

孙鲁班和孙鲁育是已故步夫人的女儿,步夫人虽得孙权宠爱,却一直没有机会被册封为皇后,直到死后才被追封,这成为孙鲁班的心病。史书记载,孙鲁班跟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不和,孙鲁班对王夫人十分不满(素憎夫人),所以对孙和当太子持反对态度。

史书没有揭示孙鲁班与王夫人构恶的原因,推测起来,可能早在步夫人在世时二位夫人就开始争宠。孙权之前最宠爱的是步夫人,但王夫人也差不了太多(宠次步氏),根据宫斗戏的情节推测,这样的局面想保持一团和气很难。

但那时孙权的后宫相对平静,因为步夫人生性和善不喜争斗(性不妒忌),她处处忍让,使矛盾未加激化。其中内情外人虽不知,但做女儿的孙鲁班应该清楚,所以对王夫人积攒下怨气。

让孙鲁班不忿的是,王夫人母以子贵,孙权准备册封她为皇后(权将立夫人为后),母亲生前未能达成的心愿,对手轻易就将实现,孙鲁班对王夫人的怨恨更多了。

可怕的是,父皇一旦驾崩,孙和继位,王夫人成为皇太后,如果秋后算账,自己已经没有保护伞,处境将十分凶险,所以孙鲁班认为,无论如何要扳倒太子,让王夫人的美梦破产。

孙鲁班姐俩一向深受孙权的宠爱,孙鲁班的话对孙权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她便经常在孙权面前说太子和王夫人的坏话。

如果认为只说说坏话就能完成一场政变那就太幼稚了,孙鲁班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身后逐渐聚集起一个团队。

孙鲁班初嫁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死后改嫁全琮。全氏也是江东大族,全琮是孙权深为信赖的将领之一,刚刚由卫将军升为大司马,是仅次于陆逊的重臣,在孙鲁班的影响下,全琮也义无反顾地站在孙霸的一边。

还有骠骑将军步骘,他是孙鲁班生母的同族,因为有孙鲁班的母亲,步骘才有了今天,所以步骘也支持孙霸。其他还有镇南将军吕岱、吕岱之子荡魏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人,他们结成了一个势力很大的集团。

这样,孙吴的大臣们便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太子,一派支持鲁王,太子居南宫,这场政治斗争也被称为“南鲁之争”。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201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