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中国历代帝皇 ——文帝杨坚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4:56:45 0


隋文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541~604年

父母:父,杨忠;母,吕后

后妃:独孤皇后、蔡妃等

年号:开皇,仁寿

在位时间:公元581~604年

谥号:文皇帝

庙号:高祖

陵寝:陕西泰陵

中国历代帝皇 ——文帝杨坚

性格:深沉稳重、狠辣多疑

文帝杨坚像

点评:

杨坚道地十足的有马基雅弗利的作风。过去的历史家曾对此隋朝创业之主既褒且贬。他的残酷而兼带着道德的名分,在我们看来已不足为奇。

——黄仁宇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北周时期的一个贵族家族,后来承袭了隋国公的爵号。大成元年(公元579年),周宣帝传位于年仅8岁的宇文阐,是为周静帝。杨坚以“皇太后父亲”的身份辅政,由此,他把北周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手中。在巩固自己的势力与地位后的第二年,杨坚代周自立,建立隋朝。之后他发兵灭了后梁与南陈,统一了全国。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诸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等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韬光养晦代周自立

杨坚出生于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虽然后来他贵为天子,但在其青少年时期,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的聪明之处。在校读书时,学习不用功,成绩也不好。但是,由于他的父亲官至极品,依靠父亲的功勋,从14岁起杨坚便开始做官,15岁被授官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大兴郡公,之后官职更是一步一步得到提升。北周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周武帝即位,此时的杨坚才20岁,但已经被任命为随州刺史。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杨坚又娶了柱国大将军孤独信的七女儿,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父亲杨忠去世,杨坚继承了其父隋国公的爵号。

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北周武帝亲率大军征伐北齐,杨坚奉命与广宁候薛回率领水师从渭水进入黄河,西击齐兵。由于杨坚指挥有方,北周军队大获全胜。次年,周武帝再次出兵北齐,杨坚被任命为左三军总管。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北周大败北齐,俘获了北齐因后主逃亡而即位仅2天的皇帝高延宗及太子高恒,北齐就此灭亡。杨坚则继续挥师北上,攻破冀州,平定北齐宗室任城王高潜。因为在北周重新统一北方的征伐中立下了大功,杨坚晋封柱国,并被封为定州总管。

杨坚地位的不断上升招来了一些大臣与贵族的妒恨,这些人想方设法想除掉杨坚。北周武帝可能听信了一些谣言,对杨坚也产生了怀疑。杨坚察觉了他的危险处境,于是便韬光养晦。为了打消皇帝的猜疑,杨坚把自己的长女杨丽华嫁给了皇太子宇文赟,此举暂时稳住了他的地位。

北周建德七年(公元578年),周武帝死,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周宣帝宇文昏庸荒淫,且滥施刑罚,致使上下怨愤。杨坚预感北周的统治不久将结束,便开始做代周自立的工作。他秘密拉拢一些大臣,扩大自己的势力。不过,这也引起了周宣帝的警觉,在一些人的挑唆下,他多次试探杨坚。一次,周宣帝在皇宫埋伏杀手,然后无故召杨坚进宫议论政事。他对杀手说,只要发现杨坚有一点无礼的举动,就将他杀掉。但是,杨坚心中早有准备,不管宇文赟如何激他,他都神态自若。宇文赟也无计可施,但是他又找不到借口,无法下手。他曾对皇后杨丽华大发脾气,直言不讳地说要消灭杨氏一家。

杨坚几经危险,心中不安。为了逃避周宣帝对自己的猜疑,他就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他通过老同学、内史上大夫郑译透露自己想到地方上任职的想法。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宣帝决定南伐,郑译就推荐了杨坚,宣帝随即同意,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这样,不仅宇文赟放心,杨坚自己也安定了。

不过,南伐大军还没有出动,荒淫的宣帝就病死了。而宣帝的长子宇文阐才8岁,根本没有能力统治朝廷。杨坚在侍臣刘昉、内史上大夫郑译的帮助下,伪造了周宣帝的遗诏,以皇太后父亲的身份辅政。之后,杨坚又以诏书的名义控制了京师卫戍部队,由此,北周朝廷的军政大权基本由杨坚控制。

为了巩固自己掌控的军政大权,杨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他拉拢了一帮真正具有政治才能的人作为亲信,拒绝了扶持他上位的刘昉、郑译等人共掌朝政的要求,设立丞相府,自任丞相,把这些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些亲信们为日后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奠定了重要基础。

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核心后,杨坚开始清除宗室宇文氏的势力。对危及自己权力的宇文氏弟子,杨坚毫不手软,宇文泰的五个有实力的儿子被杀掉。对于没有直接威胁的宇文氏势力,杨坚采取安抚与欺骗的手段使其屈服。如位居上柱国、右大丞相的宇文赞被杨坚劝回家。

与此同时,杨坚又宣布废除周宣帝时期的严刑峻法,停止营建的洛阳宫,减轻农民的徭赋,以此来收买人心。通过这些措施,杨坚在京师的统治得到巩固。对于一些地方反叛势力,杨坚则一方面派出军队进行强力征伐,一方面又利用权力进行拉拢。经过半年时间,地方反叛势力被悉数弥平。

此时,杨坚离称帝自立只差最后一步,他也开始了代周自立最后的准备工作。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周大象三年(公元581年正月),杨坚逼周静帝宇文阐退位,代周自立。他在百官的拥戴下,穿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登上帝王宝座。杨坚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以长安为首都。

知人善任统一全国

在隋朝建立之前,杨坚就通过各种方法拉拢各方人才。由于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很多人都甘心为他效力。杨坚麾下最杰出的人是高颎,他有着优秀的军事和组织才能。在平定尉迟迥反叛的过程中,高颎担任杨坚的监军。他在前线安抚诸将,鼓舞士气,最终取得了平叛的胜利。隋朝建立后,高颎被文帝任命为尚书左仆射,执掌朝政。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文帝又任命高颎为大元帅,领兵50万伐陈。朝廷中有大臣嫉妒高颎,于是就诬告高颎手握重兵,有谋反的企图。隋文帝听后,什么也不说,直接把这个大臣拉出去斩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文帝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的气度。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隋文帝杨坚对高颎“言听计从”,并且把大权交给高颎让他放手去干。高颎也不负文帝的信任,尽心尽力地辅佐,同时也积极地举荐人才,为隋文帝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献计献策。

除了文臣,隋文帝也特别重视对武将的选用。对于那些能征善战的军事人才,他不断进行提拔。这一时期得到重的名将有长孙晟、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刘方、崔彭等人。也正是依靠这些人才,隋文帝才能最终完成平叛、卫国、统一的大业,这也为他改革政治、繁荣经济,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为后来开创的“开皇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四月,为了扫灭南陈,统一全国,隋文帝修复了山阳(今江苏淮安)、江都(今江苏扬州)之间从淮河入长江的水道。之后出兵进攻江陵,灭掉后梁,为荡平南陈扫平了道路。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以次子杨广为统帅,发兵50万大举进攻南陈政权。在这次战争中,武将们个个都取得了卓越的功勋。如贺若弼率先渡过天险长江,韩擒虎则活捉陈后主,杨素沿江东下扫除了残余势力。到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正月),陈朝各地纷纷归降于隋。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270多年来的分裂局面。之后,隋文帝还平定了地方豪强的叛乱。由此,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又重新建立起来。

励精图治开皇盛世

中国历代帝皇 ——文帝杨坚

隋三省六部制简表

杨坚建立隋朝后,为了巩固政权,他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改革几乎涉及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

在政治体制方面,隋文帝废除北周六官制,恢复汉、魏旧制,基本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在中央设三师、三公及五省。三师只是一种给予德高望重者的荣誉职衔,三公则相当于国家机关的顾问,没有实权,也不常设。真正掌握政权的是五省,五省包括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和内侍省,其中秘书省和内侍省不起重要作用,其他三省才是真正的政权机关。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是主持日常政务的机构,设有尚书令和左、右仆射各一人,下设有六部。六部包括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吏部负责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查、升降等;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及接待;兵部负责全国武官选用和管理兵器、军令等;户部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和财政收支等;刑部则掌管法律、刑狱等;工部负责的是各项工程、水利、交通等。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分工更加明确,组织更加严密,加强了中央集权。这套制度对唐朝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它的建立也表明了我国封建制度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

在地方,隋文帝下令废除郡,实行州、县两级制。在此之前,北周实行的是州、郡、县三级制,出现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情况,造成了极大的财政浪费。隋文帝实行两级制度,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淘汰了大批冗官,这样就节省了国家财政开支,又有利于政令的推行。

为了更加有力的控制地方,杨坚规定九品以上的官员全部由吏部任免,禁止地方官员就地录用僚佐。这些由吏部任免的官员每年都要接受考核。后来,又实行三年任期制,刺史、县令三年就得换一地方,避免出现地方割据势力。同时,隋文帝还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开启科举选拔官员的制度,使各个阶层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为政府效力。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在中国存在的时间持续了将近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当时的英美等国都借鉴了科举制度作为政府文员的聘用制度。

隋文帝在政治方面的还有一项重要改革——制订与修改《开皇律》。早在执掌北周时代,因不满北周法律的残酷与混乱,杨坚就对当时一些法律进行了修改,但并不彻底。隋朝开皇元年,隋文帝命高颎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了《开皇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把北周时期的一些残酷刑伐(如宫刑、车裂等)删除,保留500条律令,并对刑罚分类,建立以死、流、徒、杖、笞为主的封建五刑制。隋文帝对法律的改革,减轻了它的残酷和野蛮性,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政治改革的同时,隋文帝杨坚也着手于解决土地分配和劳动力的问题。他在北齐、北周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均田制。规定每个男子可以分配露田(种五谷)八十亩,永业田(种桑麻)二十亩,妇女可心分配露田四十亩。永业田不归还,露田在受田者死后归还。杨坚还多次下诏减免农民徭役和租赋,与民休养生息。同时,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的方法查实应纳赋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为了加快发展水上运输和农业生产,隋文帝又开凿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此外,隋文帝在乡间设置义仓,其中的储粮由百姓捐纳,以备饥荒时赈济灾民。

上述措施的实行,提高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国家增加了许多劳动力,财政收入也就不断增加,社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由此,隋文帝也开启了一段在历史上被称为“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猜疑迷信危机潜伏

隋文帝有着统一南北的伟大功绩,有着建立封建制度的卓越功勋,有着开创开皇之治的历史作为,可谓一个优秀的皇帝。但是,在这些辉煌功绩的背后,他也有着平庸鄙陋的一面——猜忌、喜怒无常、迷信佛教等。

虽然在统治的初期,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隋文帝知人善任,让其手下的大臣们放手去做。但由于他自己是代周篡位的,因此他十分注意加强专制统治,对于一些功勋卓著的文官武将又保持警惕,密切注意他们的言行,唯恐这些人走自己的道路,颠覆杨家天下。杨坚经常派人四处查访,一旦发现犯错者,都会对其进行严厉处罚。如有一次,刑部侍郎穿了一条红裤子上朝,说这样可以官运亨通。但是文帝看到之后,把穿红理解成辟邪,上朝穿辟邪的衣服也就是说把皇帝看成了邪,于是马上下令推出去斩首。到了他的晚年,曾经帮助他建立统治的一些功臣或遭杀戮,或被废弃,其实这些功臣们并没有什么过错,只不过成了杨坚猜疑的牺牲品罢了。

杨坚除了猜疑心很重,也非常迷信。对于佛道、符瑞、阴阳五行及各种鬼怪,杨坚都十分崇信。他让原来的和尚、道士重操旧业,并在各地营建佛寺,修塑佛像。在他的影响下,佛教在北周武帝之后再一次兴盛起来。此外,杨坚喜欢大兴土木。即位的第二年,他就下令在旧城西北新都城,命名大兴宫。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杨坚又命杨素在歧州营造仁寿宫,为赶工期,数万民工累死。

杨坚的行为,使他失去了大批可利用的朝臣,同时也招来了许多小人。虽然在他的晚年,隋朝还处于繁盛的时期,但潜在的危险已经露出端倪。后来,又由于选错了继承人,他开创的大好江山也被葬送。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95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