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朱高煦叛乱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1:53:21 0

时间:1426


明 成祖朱棣如愿以偿地夺了侄子的皇位。他的次子朱高煦也想效仿,重演了骨肉相残的一幕。可惜的是,朱高煦没能像父亲一样夺取江山,而是败在了侄子手下。

更有后人知警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从小好习武艺,善于骑马射箭,在靖难之役中追随父亲,多立战功,受到成祖的赏识。成祖夺得帝位后,也曾考虑过将皇位传给朱高煦,但他深知嗣位之争对于国家的危害,为了皇位的稳定,还是将长子朱高炽立为太子。成祖同大臣们谈到继位人选的问题时,大臣们都认为皇太子将是个守成的君主。一日,成祖及皇后在便殿休息,皇太子妃亲自烹调御膳,恭敬地进奉给成祖及皇后,成祖非常高兴,说:“新儿妇贤慧,以后我家的事要多靠她了。”从此,成祖更是打消了更换皇太子的念头。

朱高煦叛乱

花石游鹅图•明 孙隆

而朱高煦自恃随成祖征战有功,常自比唐代助父建国的李世民,根本不把太子放在眼里,深受祖父疼爱的朱高炽之子朱瞻基对朱高煦十分反感。成祖有一次命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兄弟三人和皇太孙朱瞻基一同去拜谒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太子身体肥胖,而且腿部有病,尽管由两名太监相扶行走,还是不慎摔了一跤。朱高煦在后面嘲讽道“前人蹉跌,后人知警”,却听得后面有人应声说“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回头见说这话的是皇太孙,大吃一惊,面色顿改。

图谋夺位

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封国在云南。由此朱高煦对父亲很是不满,不肯去云南就任,还说:“我有什么罪,把我送出万里之外?”成祖听了这话,很不高兴。后经太子朱高炽劝解,成祖才准许朱高煦暂时住在京城。

其后,朱高煦日夜思量如何夺取皇太子之位。永乐十三年(1415),成祖将他改封青州,他借故拖延,奏称自己希望留在皇帝左右,不愿就国,成祖拒绝了他的请求。永乐十五年(1417),朱高煦因图谋不轨,被安置在山东乐安(今山东广饶)。但是朱高煦仍不悔改,在他的府中私加军士3000多人,而这些军士不归兵部管辖。朱高煦纵容军士在城内外抢劫,有些军士把无辜的百姓支解后投尸江中,甚至杀死了地方的兵马指挥使。朱高煦还私用皇帝所用物品。

大臣杨士奇对成祖提出:朱高煦既不肯就封云南,又不肯去青州,而且在得知朝廷将迁都北京之后,还想留在南京,心怀叵测,建议成祖及早处理,以绝后患。成祖在得知朱高煦私造兵器、收养亡命之徒、造船教练水兵等情况后,大为恼怒,因此把朱高煦禁闭在西华门内,准备惩处。心地善良的皇太子朱高炽却尽力救护,成祖仍将朱高煦安置于山东乐安州。朱高煦到乐安州后,十分怨恨,谋位之心更加强烈。太子几番写信警告他,他始终不肯悔改。

第一次阴谋失败

永乐二十二年(1424),成祖病死,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八月,仁宗将朱高煦召到北京。洪熙元年(1425),仁宗派朱高煦之子朱瞻圻到凤阳看守皇陵(所谓守陵,实际就是幽禁)。仁宗继位不到一年就突然驾崩,当时太子朱瞻基远在南京,朱高煦自以为机会来到,准备在半路埋伏士兵,截杀太子,自立为帝。但是朱瞻基早就预料到其叔的阴谋诡计,在得知父亲病重后马上日夜兼程赶回了北京。机会转瞬即逝,朱高煦还没来得及派人设伏,明宣宗朱瞻基就继位了。

朱高煦叛乱

献陵陵园

献陵是仁宗朱高炽的陵寝,建于1426年。

朱高煦叛乱

苦瓜鼠图 明 朱瞻基

宣宗继位后,朱高煦向他提出了利国安民的四项建议。朱瞻基对侍臣说汉王这次是出于诚心,说明他有心改过,所提建议不可不听,于是下令对其建议予以施行,还回信向朱高煦致谢。但朱高煦谋反夺位的野心不死,虽然明宣宗对他十分优待,但并没能感化他放弃夺位的野心,反而助长了他反叛的念头。他要趁新皇即位、立足不稳的大好时机,发动政变。

起兵谋反

宣德元年(1426)八月,朱高煦以为时机成熟,仿照朱棣起兵举事,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发动政变。和朱棣的“靖难之役”一样,这又是一场叔侄之间的皇位争夺战,只不过结果却有天壤之别。朱高煦派部下枚青私访北京,约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张辅却将枚青逮捕,并向宣宗奏报了此事。朱高煦又挑动山东都指挥靳荣等在济南叛变,以作为应援。

朱高煦私设五军都府,分为前、后、中、左、右各军,派他的四个儿子各监一军,他本人亲领中军,准备向北京进军。随后,他派人上表明宣宗,指责明仁宗违反太祖、成祖所定制度,重用文臣,并指斥宣宗本人也有罪过,指出大臣夏原吉等为奸臣,要朝廷交出予于处死。同时分别致书各公侯大臣,攻击宣宗。而初登皇位的宣宗满怀豪情壮志,接受了杨荣、夏原吉的建议,决定御驾亲征叛逆。这个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六军将士,迅速安定了民心,缓和了局势。其他原本打算与朱高煦共同起兵的藩王看到年轻的皇帝如此强硬,也都明哲保身,按兵不动了。

明朝廷做出征讨叛王朱高煦的部署。宣宗安排亲信大臣守皇城、守京师;有些大臣随行,并委任了先锋。他随后宣布朱高煦的罪行,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并下诏亲征,亲率大营五军将士从北京出发。在途中,明宣宗诏谕朱高煦,劝他投降。12天以后,亲征大军到达朱高煦的封地乐安。明廷大军四面包围乐安城,朱高煦仍然令部下守城抵抗。此时攻城大军以神机铳箭先发制人,声震如雷,城中人皆惊慌。将领们要求攻城,明宣宗没有答应,再次将劝降信射入城中。在大军逼城的情况下,乐安城中许多人想将朱高煦捆起来献给明宣宗。朱高煦见大势已去,只得派人出城表示愿意归降、请罪。朱高煦出来拜见明宣宗,大臣们都请求将他处死,明宣宗没有接受大臣们的建议,随即撤军回京,将朱高煦父子及同谋反叛的文武官僚一同押解到北京。

朱高煦叛乱

明宣宗出猎图轴•明 商喜

前驱、后卫多为内侍宦官,面相各异,大都实有其人。

逆心不改

明宣宗回北京后,亲自撰写《东征记》,详细叙述了朱高煦叛变及朝廷用兵征讨的始末,发给群臣阅览。朱高煦被拘禁起来,其同谋文武官员640多人被处死,另有1500多人由于故意纵容、藏匿参与者等行为被处死或发配边疆,发往口外的还有727人。

朱高煦本也可以保全性命,在西安门的囚室内度过余生,但他一直对自己的处境耿耿于怀。一天,宣宗亲自来探望他,朱高煦乘他不备,伸出一只脚将他勾倒在地。宣宗大怒,当即叫人找来一口铜缸,将朱高煦反扣在缸下。铜缸重300斤,朱高煦力气很大,将铜缸顶了起来。随后,明宣宗又叫人把煤炭堆在缸上,煤炭像山一样把铜缸压在下面。然后把煤点燃,煤火炽烈,把铜缸烧红,朱高煦被活活烧死,他的几个儿子也被处以死刑。


延伸阅读

仁宣之治

仁宗朱高炽和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明朝治国方针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仁宣两朝,注意调整统治政策,缓和洪武、永乐时期紧张的君臣关系。仁、宣二帝一反明太祖和明成祖猜忌好疑、信用不专的作风,对一批治国良臣不但委以重任,依靠他们管理朝政,而且推心置腹,恩宠始终不衰。同时还改革科举取士法,扩大统治基础。对外,没有采取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是安抚蒙古,力主和议,保持了和平共处的局面;对内,改变了明成祖使用民力过猛、好大喜功的政策,采取减轻民众负担、注意发展生产的方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些政策使仁宣两朝的明代社会呈现出繁荣稳定的局面,史书对这段时期多有赞誉之词,并把它与汉代的“文景之治”相提并论,称“仁宣之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978.html

上一篇:况钟治苏州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