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明长城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1:53:04 0

朝是中国最后一个修筑长城的封建王朝,自洪武元年(1368)修筑居庸关长城起,至16世纪末共200多年的时间里修成全长12700里的长城。完整保留至今的主要就是明长城。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一路盘旋蜿蜒,延伸至鸭绿江。明长城工程量之大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相比的,若将明朝修筑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等用来修筑一道宽1米、高5米的城墙,可绕地球一周有余。

关城

明长城

在长城线上,有许多重要的关口,这些关口平时是长城线上进出的通道,战时则是进攻和防守的重点。明朝时在这些扼控长城通道的地方修了许多关城。这些关城是和关口连在一起的,因此修得特别坚固。如位于山西境内的长城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河北与北京境内的长城内三关紫荆关、居庸关、倒马关等处,都建有十分坚固的关城。其中居庸关,在30多里的关沟中建关三重。

城墙

明长城

明长城以山西为界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半部城墙平均高约8米,墙基宽约6米,墙顶宽约5米。城墙里面为碎石和黄土夯筑,外面用砖包砌,石灰浆勾缝。城墙内侧建有高约1米的女墙。墙顶外侧设高约2米的垛墙,上有垛口用于瞭望,下有供射箭用的箭孔。每隔70米左右修有一座敌台。墙体内部每隔200米左右建磴道以供上下。西半部城墙高约5米,墙基宽约4米,墙顶宽约2米。用夯土版筑,墙面没有包砖。墙顶垛口高约1米。

敌台和烽火台

明长城

敌台又称敌楼,是跨城墙而建的方形墩台,高出城墙之上,二至三层不等。敌台分实心敌台和空心敌台两类。实心敌台基本为方形,不是齐墙而建,无箭窗,仅有登台顶的踏道。基部用预制的条形石块垒砌,基部以上墙体四周用长方形青砖错缝平砌至顶,整个敌台从基部向上有明显的收分,从外侧表面看墙体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墙顶四周存有垛口,垛上置瞭望孔。空心敌台是跨长城城墙而建的楼台,中空、四面开窗,守城士卒可居住在里面,并可以储存武器、弹药以抗击来犯之敌。烽火台大多设在长城内侧或附近的山顶上,每隔约5千米设一座,一般为方形,边长约8米,高约12米,夯土筑成。关键地点的烽火台外面砌有包砖。台上建有雉堞和瞭望室。白天焚烟,夜晚举火,以传报敌情。

嘉峪关

明长城

嘉峪关城楼位于甘肃嘉峪关市西南隅,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长城西端的终点,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雄关。嘉峪关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关城呈正方形,高11.7米,周长736.3米,面积33500多平方米。开东西二门,其上各筑有关楼一座,高约17米,结构精巧,气势雄伟。门内北侧,均有宽阔的马道,直达城顶。南北城墙中段各有一座敌楼。城南北连接万里长城,与长城成掎角之势,互相呼应。嘉峪关内外有众多的城堡、烽火台,形成易守难攻的军事防御体系,所以号称“天下雄关”。据说当年建关的时候,用料计算十分精确,竣工时只剩下一块砖。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974.html

下一篇:土木之变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