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援朝抗倭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1:51:43 0

时间:1592~1598


万 历年间的援朝战争,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明朝边境的安全,但明政府也为此付出了数万将士战死异国和“糜饷数百万”的代价。

唇亡齿寒

万历十三年(1585),日本丰臣秀吉被天皇任命为“关白”(摄政),次年又兼太政大臣,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掌权后,结束了日本延续百年之久的分裂局面。为了转移国内各种势力之间的矛盾,掠夺外国财富,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

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丰臣秀吉派小西行长等将领率军20万进攻朝鲜。与日本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的朝鲜毫无准备,日军轻取朝鲜重镇釜山。朝鲜陆军溃不成军,王京(今韩国首都首尔)、开城、平壤接连失陷。只有水军在李舜臣等将领的率领下取得了一些胜利,使失去水师策应的小西行长在攻下平壤之后不敢贸然北犯。

朝鲜国王派出使者到明朝求援。虽然这时的明朝正在西北用兵,也无法抽出更多的兵力,但还是在六七月间先后派辽东武将史儒和副总兵祖承训率兵5000入朝援救。但由于地形不熟,入朝作战的明军全军覆没,史儒战死。消息传到北京,明廷大为震惊。十二月,明神宗即命兵部右侍郎宋应昌坐镇辽东,提督陕西总兵李如松率领4万余兵马渡过鸭绿江,次年一月抵达平壤城下。

援朝抗倭

援朝战争中,中日双方在釜山城激战的场面

平壤大捷

平壤东南临江,西北枕山,北面的牡丹峰更是险峻。日军在牡丹峰和平壤城上安置大炮,防守十分严密。李如松命武将吴惟忠带领一支人马攻打牡丹峰,其余将领分别率部围城,只留西南一角没有布置队伍。万历二十一(1593)正月初八,李如松指挥攻城,明军将士奋勇进攻,城上日军炮矢如雨。双方苦战正酣时,一支奇军突然从西南角攻上了城墙。

原来,在布置攻城计划时,李如松得知日军轻视朝鲜军,便命令祖承训的部队在甲胄外面穿上朝鲜军士的服装,绕到西南城外。明军攻城时,故意没在西南角布置攻城军队,日军也就放松了这里的守卫。后来来了一队朝鲜兵,日军也没在意。但没料到这支队伍战斗力如此之强,在日军援兵到来之前,祖承训的部队已登上城墙。兵士们脱去外衣,露出明军甲胄,其他各部顿时军心大振,纷纷冒死登城。年逾花甲的老将军骆尚志不顾伤痛,奋勇当先。进攻牡丹峰的吴惟忠被炮弹击中,仍坚持指挥战斗。李如松督兵从西门攻进城中,坐骑被炮火击毙,换战马后继续指挥。经过激烈战斗,明军大败日军,史称“平壤大捷”。接着,中朝联军又乘胜收复了开城、王京等地。日军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守釜山。

最后的胜利

平壤大捷之后,明朝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和谈撤兵,于是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和日本达成和议。但签订和议只是丰臣秀吉的缓兵之计,留驻在釜山的日军也始终未撤。

三年后,万历二十五年(1597)初,丰臣秀吉调集14万大军卷土重来,朝鲜的王京又一次受到威胁。明朝政府派兵部尚书邢玠、大将麻贵率领4万大军援助朝鲜。中朝联军密切配合,并肩作战,屡败日军,迫使日寇龟缩到朝鲜半岛南部沿海一带。

援朝抗倭

龟船(模型)

朝鲜三南水军统制李舜臣改制,可四面发射火炮,防护力、机动性较强,中朝军队在露梁海战中,曾以这种船参战,打败了日军。

第二年,邢玠增募江南水军,陈璘、邓子龙等将领分领各路将士兵卒陆续抵达朝鲜。邢玠把明军分成水陆四路向釜山挺进。陈璘和李舜臣大败小西行长,麻贵打败加藤清正。日军企图从海上逃走,陈璘、邓子龙和李舜臣率领水军在釜山南海同日寇水军展开大战。中朝联军炮矢齐发,击沉、烧毁了许多敌舰。年逾70的老将邓子龙指挥战船战斗,所乘兵舰不幸中弹着火,李舜臣赶来救援,遭到伏击,两位将军壮烈牺牲。中朝联军同仇敌忾,最后全歼日本水军,中朝两国军民终于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949.html

下一篇:戚继光抗倭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