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民抄董宦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1:51:17 0

时间:1616


董 其昌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在家乡拥有千顷良田,富甲一方。但董氏父子却为富不仁,横行乡里,结果激起了轰动江南的民变——民抄董宦。

无行文人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董其昌中进士后,当过翰林院的编修、明光宗朱常洛的讲官,天启年间由礼部侍郎升为南京礼部尚书。历仕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董其昌精通书法和绘画,他的字画称绝一代,名扬海内外。但他的人品却与许多同样青史留名的名士大相径庭。此人非常贪财,只要有利可图,可以不择手段。就拿作画来说,因为画画得好,名气也大,求画的人就很多,但他不亲眼见到钱财和厚礼就不会动笔。

这个贪财的文人同时还是个缺德的恶霸。做官的时候他贪赃受贿,辞官回乡后又霸占良田,欺压百姓,作恶一方。他的大儿子董祖常,倚仗自己父亲的势力,在乡里骄横跋扈,到处招惹是非。

董氏父子专门雇佣了一帮爪牙和打手,敲诈勒索乡邻,欺行霸市。只要他们父子看上的田产房舍,就要千万百计地弄到手,或者放高利贷,或者利诱,或者威逼,甚至于设计陷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历史词典

松江画派

董其昌是明代后期的书画大家,他的书画风格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深的影响。尤其是董其昌在画论上别出心裁,巧妙地以佛教禅宗的南北两宗来譬喻历代山水画风格,提出中国美术史上文人与非文人两种创作思维和审美情趣影响下形成的两大山水画流派,即南宗和北宗。此论一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迅速风靡当时画坛。后人按籍贯将董其昌及其艺术主张的追随者称为“松江画派”。他们的艺术主张与创作实践,被后人奉为绘画的正统派,并在清朝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推崇,影响深远。

抢夺使女

华亭县一个叫陆兆芳的秀才家里有个使女叫徐英,因为长相出众,被董祖常看上了,要买她做妾。陆兆芳不同意,董祖常便召集200多名打手半夜打进陆家去抢夺。陆兆芳告到府县,但董家权势太大,连地方官也不敢惹他们。后来还是几位乡绅出面调解,陆兆芳也只好忍下了这口气。

可是不久,华亭县有个说书的钱二,在茶铺中说《黑白传》一书,讲的就是董氏父子强抢使女一事。人们听了都十分解气。董氏父子得知后,非常恼火。他们把钱二私自抓来追问,要他招出是谁写的话本。钱二就说话本是生员范昶给他的。董氏父子又把范昶叫来逼供,范昶不承认,董其昌强令他到城隍庙对着神灵发誓,百般侮辱。范昶受了这一场恶气,回家一病不起,没过几天就死了。

范昶死后,他的母亲带着儿媳、婢女到董家哭诉。董其昌不仅不加理会,还纵容儿子对范母范妻大肆辱骂。范母和他争辩了几句,董祖常便叫人把范母的轿子砸烂扔进河里。董祖常又见范妻身穿白孝服,认为冲了他家的喜气,命人关上大门,把她的孝服撕破,还扒去范妻和范家使女们的衣服,踢打羞辱。然后,董祖常叫人打开大门。这时,在门外围观的街坊们都愤愤不平。不久,范昶的母亲也怨愤而死。

民抄董宦

赠稼轩山水图轴•明 董其昌

董其昌作,墨色明爽秀雅,笔法挺秀遒劲。

民愤难遏

董家的做法引起松江府三县的民众群情激愤,由生员首先发难,万历四十四年(1616)三月的一天,几万百姓聚在董府门前。董家雇佣的打手们见人多势众,慌忙关了大门,上房守护,有人靠近,就拿砖头瓦片向下砸。众怒之中,有几个人上前拔下董府门前的旗竿。董府爪牙纷纷用砖瓦投掷,很多人都受了伤。愤怒的群众中有人一声喊打,于是万众挥臂,砖石雨点般投向董宅。爪牙们招架不住,躲进屋里。有人翻墙而入,开门打进董府。人们一拥而上,将董家房中的家具摆设一应抄走、砸毁。转眼之间,数十间富丽的厅堂已经被砸得稀烂,一片狼藉。

这消息传得很快,上海、青浦、金山等县的百姓纷纷赶来助阵,人越集越多。混乱之中,有人一把火点燃了董宅。火愈烧愈烈,一夜之间,董府数百间雕梁画栋的豪华宅第化为灰烬。这一场乡民对乡宦恶霸的斗争,在明末轰动一时,史称“民抄董宦”。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94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