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明代印刷业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1:50:59 0

代的印刷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在印书数量和品种、印刷技术和工艺、印刷体系和分布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宋元时期。雕版、活字版和彩色套印都已普遍应用。明代从中央到地方都建有一定规模的印刷机构。明中后期,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印刷作坊,作坊中分工很细,雕版、印刷、装订往往由不同的作坊来完成。

铜活字印刷

明代印刷业

《艺文类聚》书影

◎此书为正德十年(1515)印本,是中国早期铜活字印本之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铜活字印刷在中国南方一带开始流行。宋代毕首创的泥活字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享誉世界。以后,又出现用木、锡制成的活字版印刷书籍。明代,铜活字印刷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无锡华氏、安氏两家的铜活字印书最有名。明弘治三年(1490),华燧(1439~1513)首次用铜活字印成《会通馆印正宋诸臣文集》50册,后又印行《锦绣万花谷》、《百川学海》等书,保存了不少古籍。铜活字印刷的流行,是继泥活字印刷发明以来在印刷技术上的又一大改进,也是中国印刷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饾版与拱花

明代印刷业

《萝轩变古笺谱》

◎据明天启六年(1626)刻本重印。纵31.5厘米,横21厘米,是现存最早的多色套印拱花、版印刷的印本。

饾版与拱花是明代彩印技术方面的又一项杰作。饾版采用套版印色,用于印画,远比一般文字套色复杂。先按彩色画稿的不同颜色逐一勾描,每色刻一块版,逐色由浅入深依次套印,犹如拼凑饾饤,故称饾版。一幅画通常需刻几十上百块版,印成的画面色彩浓淡深浅率真,极富层次感,几乎与原作无异。拱花是采用凹凸两版相嵌挤压的印法,即在绘刻图纹凹陷的“阴版”上,置宣纸拱砑,使凹处低伏,凸处隆起,显现出浮雕的图像,立体感很强,用以表现花叶脉络及鸟羽、行云流水、衣纹等,效果极佳。现在可见的早期饾版、拱花印本有天启年间江宁吴发祥在南京所刻的《萝轩变古笺谱》。

彩色套印

明代中后期,彩色套印和饾版、拱花等印刷工艺开始出现。彩色套印是将同一版面分成几块同样大小的版,各着一色,依次加印在同一张纸上。用水墨及颜料在木刻版上刷印,使同一书页有不同的颜色。唐、宋的雕版印刷,几乎完全使用水墨,文图都是黑色。元朝至元六年(1340)出现朱墨两色套印的《金刚经注》。明代正德以后,朱墨套印被推广,并有靛青印本及蓝朱墨三色、蓝黄朱墨四色、朱墨黛紫黄五色套印本。清代中叶又有六色本。现存最古的套印书《闺范》,刊于万历中期。万历末年以后,浙江乌程的闵齐伋、凌濛初、凌瀛初等人都用套版印刷了很多书籍。图刻的彩色套印,最初是在一块版上涂几种颜色,如花上涂红色,枝干涂棕、黄色等,然后覆纸刷印。如万历年间滋兰堂刻印的程氏《墨苑》中《天姥对廷图》、《巨川舟楫图》及万历刻本《花史》等。稍后,发展为几种颜色分版套印。

明代官刻、私刻和坊刻

明代印刷业

明代《西厢记》版画插图

明代的刻书业,在宋、元两代的基础之上得到发展,成为中国出版业和印刷技术发展史上的繁盛时期。明代由于各级官府重视,官刻本盛行。与此同时,刊刻精良的私家刻本也盛行一时,坊刻本广泛流行,印刷装帧技术日益完善。

明代官刻书以内府刻本、监本和藩刻本为代表。内府刻本指宫廷刻书,由司礼监宦官主持,附设经厂,其刻书多为制诏律令及经史文集。监本即国子监刻本,其中南京国子监以其重印图籍最为著名。藩刻本为明朝分封的各藩王府所刊刻之书。藩刻本刻书最多,校刊精当,成为明代官刻的特色。除了官刻书,明代私家刻书风气甚盛,其中以江、浙两省为最。随着出版及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集编、刻、售三位于一体的书业专行。这些书业专行刊行大量的医书和小说,图文并茂,深受读者欢迎,行销海内外。

明代印刷业

装裱好的长卷和册页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93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