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明朝真好玩——肤白,几千年来的审美一直没有疲劳过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8 22:34:22 0


身为中国人,许多价值体系古人早就给想好了,比如,审美这件事儿。

国人对女性的审美,早在三千年前,就有了一套完备的考评体系。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手、肤、领(颈)、齿、眉、态,这说得够全了。而几百年后的《庄子·逍遥游》中说美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有没有发现国人审视美人的共性?——肤白!

(一)

所谓“天生丽质”,也就是说肤白不白,那是爹妈给的,你决定不了。可是,这是咱国人的喜爱。

华夏民族的坚持不懈令人感叹:国人对女性肤白的审美,也不是一两年了,几千年来一直就没疲劳过。

俺以前一直以为崇尚白色是唐代那些色鬼诗人的阴谋,因为中晚唐女人兴低胸装,诗人写美女尽用了“雪”字。诗人施肩吾的“长留白雪占胸前”;方干的“常恐胸前春雪释”;李群玉的“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那年月,皮肤黑一点的女士,真的没法儿在文化、艺术、仕宦这类主流品种中混。

喜欢肤白,不是罪过,诗人喜欢肤尽雪,西门庆这个开生药铺的商人也一样。

《金瓶梅》中的李瓶儿,就是因肤白,吸引了西门庆。第13回,西门庆到花子虚家,不留神与花妻李瓶儿撞了个满怀,看她“生的甚是白净,五短身材,瓜子面皮,生的细弯弯两道眉儿。不觉魂飞天外”。

然而,按说,李瓶儿的“五短”身材不是优势,可这是西门庆的偏好,并且吴月娘、孙雪娥都是这种“五短”身材。

个头不高不要紧,关键得皮肤白净。《金瓶梅》第22回,来旺的媳妇宋蕙莲:“小金莲两岁,今年二十四岁了。生的黄白净面,身子儿不肥不瘦,模样儿不短不长,比金莲脚还小些儿……”

潘金莲虽然也是弯弯两道柳叶眉,可是在肤色上,显然不如李瓶儿那么白。

大明那会儿,如果女性想让自己的肤色变白,大多靠粉饰,一定得在涂脂抹粉上用心,让自己的脸白白的。

《金瓶梅》第40回,潘金莲将自己“擦的脸雪白,抹的嘴唇鲜红”,假装是新买来的填房丫头来示爱。

当然,潘金莲小姐对肤色的自卑,那也是有别的女人比着。

她常暗暗施用护肤品增白,为的就是同李瓶儿争宠,当然,这追求肤白也是古代女子的普遍的心态。直到现在,女人依然如此。

(二)

“人面桃花还须粉黛妆”——“增白剂”是女性必须要用的,要不然怎么会有“粉雕玉琢”这个词?

中国历来以白为美的取向,也开启了中国盛况空前的化妆品行业。这个行业的产业链条上,自然也少不得粉。古代女人的妆粉有两种,一为米粉,以米为粉;一为铅粉,又称胡粉。

人们以为胡粉是西域的,但其实是国货。汉代刘熙《释名·释首饰》解释:“胡粉:胡,糊也,脂合以涂面也。”晋代崔豹《古今注》考证:“纣烧铅为粉,曰胡粉,又名铅粉。”这铅粉是商纣王发明的。

这胡粉不是一般人能用的。敦煌藏经洞吐蕃时期(781—848年)遗书记载:粟特商人康秀华向寺院施舍银盘子三枚三十五两,麦一百硕、粟五十硕,以及相当于三百石麦的四斤胡粉。

一两胡粉相当于四五个人一年的口粮,这算是高级奢侈品。

可是到了明代,粉成了女性最常用的化妆品,价格也不再高不可攀。

明代女人用粉,还大量散售。第23回,宋蕙莲说:“里边五娘、六娘使我要买搽的粉,你如何说拿秤称?三斤胭脂二斤粉。”

这一买就是三斤,明代的一斤可是十六两啊。

当然,女人们更喜欢自己动手制粉,满足自己的特殊需求。当时流行一种调粉的方法,宋诩在《竹屿山房·杂部》中提到“鸡子粉”:“今熬制熟鹅膏,和合香油,和粉匀面,发光泽而馨。”先将熟鹅膏与香油混合均匀,再用这种油性的面脂来调粉。粉与油混合之后,把粉敷在脸上,会显得更加滋润和有光泽。

《金瓶梅》第29回:“……(潘金莲)就暗暗将茉莉花蕊儿搅酥油定粉,把身上都搽遍了。搽的白腻光滑,异香可掬……”

“定粉”是明代河北省生产的女性品牌妆粉,当时与“杭州粉”齐名。

古代大户人家的女人,出门(自家院里)多化妆。盖妆为礼,妆为容,妆为宠。

《金瓶梅》里主要的几个女性每到院内必盛妆。第27回:潘金莲、李瓶儿到花园玩,“惟金莲不戴冠,拖着一窝子杭州攒,翠云子网儿,露着四鬓,上粘着飞金,粉面,额上贴着三个翠面花儿。”这还是没怎么打扮的呢!

古代女人要是打扮起来,个个都是化妆高手,现在的小女生也只有观摩的份儿。

(三)

女子以白为美是千年不改的风俗,就好比现在的女性减肥一样,在古代,女性通过各种方式增白美容。古代有个奇葩的补身体概念叫“吃啥补啥”。要想增白就吃白色的食物。

元代妇女爱用“八白散”,即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白蒺藜、白芨、白芷、白附子、白茯苓、皂角及绿豆。

方中白芨、白芷均为美容的关键成分。除了八白散,还有牵牛花的种子,有黑白两种,白的叫“白丑”,对于面黑、雀斑或粉刺等气血失于流畅有疗效。

总之是用八白散与蛋清或者黄瓜汁混合,敷在脸上,有“日用面如玉矣”的效果。

古代的名医们若没增白秘方,都不好意思外出行医。无论是《千金面脂方》还是《玉容散》,常见各医学经典中。

西门庆喜欢女人肤白,原因在于崇尚肤白是当时的流行趋势。

但是,崇尚肤白是套习,该破也得破。《金瓶梅》里的西门庆虽是喜欢肤白的,可并不耽搁他喜欢其他肤色的女性。

《金瓶梅》第37回,写王六儿:“生的长跳身材,紫膅色瓜子脸,不搽脂粉,自然体态妖娆。”第42回,王六儿所穿的衣着是:“紫潞绸袄儿,玄色一块瓦领披袄儿,白挑线绢裙子。”“老鸦段子纱绿锁线的平底鞋儿。拖的水鬓长长的,紫膛色,不十分搽铅粉,学个中人打扮,耳边带着了香儿。”

这种红中带黑的肤色,是今天一些外国人所推崇的小麦色。这肤色要是再涂上增白粉,简直没法看了,王六儿还有点自知之明,化了淡妆,也间接地给西门庆的品位留点面子。

《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摘录了《金瓶梅》第33回介绍王六儿的文字:“他(韩道国)浑家(老婆)乃是宰牲口王屠妹子,生得长挑身材,瓜子面皮紫赯,约二十八九年纪……”钱先生加批语曰:“孟玉楼之麻、王六儿之黑,皆选色及之,一破套习。”

套习是已破了,西门庆喜欢的肤色从白到黑,这跨度也忒大了。

单一的审美取向,会影响“阅尽人间春色”。西门庆的革命性举动,也证明了古代人对女性的审美也不全在于肤白。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53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