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生活在宋朝——脑洞大开,丝也可以逆袭|市井职业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8 22:10:15 0


一、结合自身优势做好职业规划

您在宋朝的各个阶层穿越一遍,不禁在心里对宋朝竖起大拇指。除了军事上的懦弱之外,历史上还真找不着宋朝这样能好好过日子的理想时代。您还别急着下这样的结论,是不是一个好时代,得看那个时代最普通的民众的生活状态。这是一个评判的标杆。所以,现在让咱们带您体验一下在宋朝作为一名平头百姓,您究竟会有怎样的生活。

咱们先带您去宋朝的乡下。您要是读过杜甫先生的诗,会知道即使在唐朝那样的好时代,农民也要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征兵。宋朝之前,官府征兵都是强制性的——义务兵,一个农民家庭,可能因此在生存上失去最强的劳动力。宋朝实行募兵制,军队职业化,而且终身制。您愿意把当兵作为一份职业也行,不用担心官府打完仗把您遣散回家。如果您不愿意当兵,就愿意种田,官府也不强迫您。另外,像挖条河、修个坝这样的差役,宋朝也是征募制度,没有强拉着您到工地的,您愿意来,按劳动量给您工钱。宋朝在兵役、差役上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民可以专注于土地了。

那宋朝农民的收入怎么样呢?说出来您可能会吃惊。宋朝“一夫之田四十亩,出米四石”,每个男劳力实授田地40亩,每亩缴田税1斗,每亩粮食产量六七石,税率就是1.5%左右。经过计算,缴完田税后,每个农村男劳动力,一年还能剩余3万斤粮食,除了自给自足,剩余的都可以拿到市场上卖。

宋朝土地可以买卖,只要您不偷懒不败家卖地,作为一个宋朝农民,富足的生活不在话下。那些在土地上用心经营,又懂得勤俭持家的农民,攒了钱去买土地,再拿出去租种,如此循环,最终逆袭成为地主的也大有人在。

本来,您可能猜测,宋朝的农民收入可能是各个阶层里面最低的,现在算来满不是那回事。那咱们还是考察一下农村最弱势的群体吧。北宋诗人张耒的一首诗写道:“山民为生最易足,一身生计资山木。负薪入市得百钱,归守妻儿蒸斗粟。”一个砍柴郎,以卖柴为生,每天可以有100文的收入;一名乡下的农妇,靠给人缝补浆洗,每天也有100文的收入。那么这100文能干什么呢?宋朝每个人每天的温饱需要20文。也就是说,一个砍柴郎,或者一个帮人做杂活的农妇,可以养活5口人。

咱们再来个纵向对比,把这100文拿到明朝看看。每天100文的收入,一个月就是3贯。这在明朝,相当于一个知县的月工资。一家5口人,靠着这每个月3贯,可以生活得很滋润。

咱们把您带回宋朝的城里,在一个中等城市,您的身份假如是一家酒店的杂工,老板给您的日工资大约是250文,不能再低了,再低没人干这活了。史料记载了一个叫乐生的湖北人。他就是做小买卖的,每天只要赚足100文就不干了,回家吃完喝完,吹笛子、唱歌自娱自乐,弄精神享受去了。

咱们在宋朝普通阶层的收入问题上说得已经够多了,也就是说只要有手有脚不懒惰,就不用担心温饱。但咱们还是希望您不要在这种安全感里裹足不前。您应该发挥您的专长,干出一番大事业,实现一次成功的逆袭。

您要是有一门技术在手,那进工厂是最合适了。北宋时就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如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各地的官窑等。南宋时的军器所工匠竟达七八千人,有徒工1200余人。绫锦院织工达到400余人。除国办的工厂外,一些私办的工厂也相继大量出现与繁荣。您的技术在这些工厂里绝不会被埋没。

您如果有文艺方面的才能,在宋朝也有适合您的职业舞台。宋朝人有钱,吃饱喝足也要精神享受,于是娱乐产业繁荣发展。宋朝的娱乐场所叫“瓦舍”“勾栏”,最大的场所能容纳千人观看您的表演。文艺表演种类繁多,如杂剧、傀儡戏、影戏、杂技、散耍、说史书、讲故事、谈经、学乡谈、谈诨话、舞番曲、诸宫调、鼓子词、唱赚、卖嘌唱等等,真是百戏杂陈,雅俗共赏。

您要是文字工作者,可以在宋朝当记者,做编辑。宋太宗年间,官方报纸——邸报的发行已经规范统一;宋真宗时期,民间报纸——小报也出现了,主要是官吏和书店主人所办。无论是邸报、小报,都公开发售,读者广泛,有京官、地方官、士大夫、知识分子及其他关心朝廷政事的人。官方报纸更是全国发行,由驿递传送。驿递按传送的速度又分为步递、马递、急脚递、水运递等。

您要是一名体育特长生,在宋朝也能以此为职业谋生。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您不仅可以入选皇家竞技队伍,也会受到民间的喜爱崇拜。足球(蹴鞠)、马球、相扑是宋朝人最热衷的体育运动,皇帝们经常组织运动员们比赛,与百姓同乐。

如果您志愿做一名社会治安管理人员,咱们建议您加入“潜火队”,也就是宋朝的消防兵。“潜火队”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消防装备,如防毒面具、防火背心、云梯、水囊等,消防作也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火灾发生后,“潜火队”赶往现场救火时,享有一些特权,比如路遇高官,可不必避路让道。在古代,路上相遇,有民让官、贱让贵先行之礼,但“潜火队”可不受这一礼法约束。如果“潜火兵”在救火过程中受伤,则由政府负责治疗并给予奖赏。“潜火兵”享有比较丰厚的薪水,所有的消防器材也由官府购置、保养、增补。

二、励志路上总有逆袭的偶像

咱们为您介绍了几个您可能想不到的宋朝市井职业,至于那些人们生活须臾离不开的职业,比如厨师、裁缝、建筑工人等等,自古到今都不可或缺,您也比较熟悉了解,就不一一介绍了。咱们需要几个普通人成功逆袭的励志故事,给您精神上的鼓舞,助您在逆袭的路上充满斗志,一往无前。

先给您说一个发明家——毕昇,活字印刷术发明者。

毕昇一开始就是北宋一个印刷铺的工人,负责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实践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雕版印刷的一块版,对应印刷书籍的一页。这一页书里的所有文字,雕刻在一块完整的版面。一部书所有的版面,虽然可以重复利用印刷,但内容也仅仅是重复这本书,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还需要比较大的存放空间,有错字又不易更正。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然后,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再用。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一经使用,他的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毕昇说:“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

师弟们面面相觑:“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

毕昇笑着说:“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

毕昇说是儿子教给他的活字印刷术,当然有谦虚的成分。您想,要是平日他没有苦心琢磨怎么改进印刷术这件事,儿子过家家会成为他眼里的一个启发,成为他发明中的一个灵感吗?

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13世纪到19世纪,活字印刷术传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都称毕昇是印刷史上的伟大革命家。

毕昇,一位宋朝的普通工人,在历史上的这次转身够华丽的吧?正所谓脑洞大开,屌丝也可以实现伟大逆袭。

再给您说一位宰相——吕蒙正,三登相位的状元郎。

要过年了,一位少年环顾屋内,发现家里别无长物,长叹一声,把冻僵的双手凑在嘴边哈气,然后拿起毛笔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

这位少年叫吕蒙正。上、下联的意思是“缺衣少食”,横批的意思则是“没有东西”。

吕蒙正的故事很多,他的一生太有戏剧性。年少的吕蒙正和母亲蜗居在洛阳龙门的一座破窑里,平日里靠给人打柴、挑水为职业,挣点小钱养活母亲和自己,生活确如那副对联描述的那样潦倒。有一天,他看到有人在伊水边卖瓜,很想吃一个,却无钱可买。卖瓜的人走时,不小心落下一个瓜,他上前取食,吃得太快,竟然被噎住了。

这个穷小子的命运是因科举考试而改变的。他高中状元,一路升迁做了宰相。后来,他在伊水边建了座亭子,起名叫“噎瓜亭”,以示不忘贫贱。

考中状元的过程,沉重而艰辛。尽管生计艰难,吕蒙正仍志存高远,希望以科举考试改变命运。他读书治学十分刻苦,几年下来,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名动天下。读书人都以和他做朋友为荣。

宋太祖时,吕蒙正带着母亲到京城汴梁应试。那时宋太宗赵光义还是晋王,担任开封府尹,听闻吕蒙正名声,亲自召见。太宗看了他的文章,大为赞赏,认为他是宰相之才。第二年,吕蒙正果然考中状元,一举改变自己的命运。

吕蒙正的仕途十分顺利。6年行政历练后,他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5年后,宋太宗拜他为宰相。此后几起几落,三次出任宰相。

由于曾长期生活在下层,经历过艰难困苦,吕蒙正这样的官员,有着一些可贵的品质。他肚量大,经得起挫折,知晓民间疾苦,为人宽厚,正直敢言,深孚众望。

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时,第一天入朝上任,刚走上大殿,旁边有人冷言冷语:“这小子竟然也当上参知政事?!”吕蒙正只当没听见,继续往前走。跟他一路的好友非常生气,要过去看那人是谁。吕蒙正赶紧拉住好友,不让追查。下朝后,好友仍愤愤不平,后悔没看清那人到底是谁。吕蒙正说:“如果我知道他的名字了,一辈子都忘不了,还不如不知道呢。不知道他的名字,对我有什么损害呢?”

吕蒙正不做无谓纷争,但重大问题却正直敢言。有一次宋太宗喝高了,开始自夸:“五代十国时,人民都绝望了,认为天下再也不会太平了。我亲自治理了这么些年。瞧瞧,如今社会如此繁华!其实还不是因为我这个人吗?”在座大臣纷纷鼓掌,吕蒙正却起身说:“京城当然繁华,但我在城外几里,就曾看到贫困饥寒的人。希望陛下知道这些事实,这才是老百姓的福分啊!”

吕蒙正长期大权在握,想巴结他的人自然不少。但他清廉自持,不吃这一套。有一次,有人要送他一宝镜,说此镜能照二百里。吕蒙正哈哈一笑:“我的脸就碟子那么大,用能照二百里的镜子不是浪费吗?”还有人给吕蒙正送古砚,说此砚用嘴一呵气,自己能出水,不用另外放水就可以磨墨。吕蒙正凝视古砚,又哈哈一笑:“就算一天呵出一担水,也不过10文钱而已。”

您看出来了吧,吕蒙正这位宰相,不仅肚子里能撑船,还特别不忘本,时刻提醒自己出身于何处。

吕蒙正这个穷小子通过科举考试逆袭的故事,在宋朝,甚至元明清几代,都给无数贫苦人家的孩子树立了榜样,给他们以希望,在人生路上不懈地奋斗着。

当然,咱们相信,在宋朝体验逆袭人生的您,也一定会从励志故事里获得满满的正能量,在宋朝做一个有着无限未来前景的幸福的奋斗者。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52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