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古代服饰民俗——婴儿服饰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7 23:02:29 0


人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的服饰就得到郑重的关注。服饰连同降生时的民俗活动,被新生儿的父母和亲属视为关乎孩子一生吉凶祸福的大事。虽然,新生儿一无所知,而且将来也无从记得,但是,他的亲属们还是要极认真地去设计,去实施,而且一丝不苟,以致形成多种多样的关于婴儿的服饰民俗。

婴儿呱呱落地后,首先是洗浴,这似乎是各个时代各个国家中都通行的一种做法和仪式,为了孩子的洁净,也为了表示很隆重地欢迎他来到这个家或这个部族。

亚洲人对婴儿服饰赋予的含义要多一些,祝福之中隐现素着朴的科学卫生道理,而欧洲人相对来说,却更为重视医学科学,而且,新生儿的礼仪更多地不是贴近民俗,而是靠近宗教。

中国南北的婴儿服饰

中国自古以来便形成了有关诞生的服饰民俗,不仅有男女之别,还重男轻女,这与中国的传统观念是一致的。《诗经·小雅·斯干》中有:“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很显然,一个生下来放在床上给他玉器玩弄,一个生下来放在地上给她纺轮或纺锤(陶质,故称瓦)把玩,还是有所不同的。况且,给男孩穿上象征礼服的下身衣装——裙子,给女孩仅裹上胞被,也足以看出家长重视程度、对待态度和对日后的期望值等。因性别不同而有明显的区别,这种习俗沿袭到现今。我国内地的南方沿海以及香港、台湾地区,遇到要给亲友家新生儿送衣物时,仍然要在上面罩上一块幛子,并根据性别,分别写上“弄璋之喜”或“弄瓦之喜”的字样。

这种新生儿的服俗流传下来,在各地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蕾,正以事实说明了民俗在传承过程中的扩散、渗透以及变异等特征。如我国江南地区的小儿刚生下来,外祖母家便要在给产妇送莲子(隐喻“连生贵子”)羹时,即带些自做的婴儿服,特别是头胎时万不可缺。贵州地区的人家,认为小儿降生时,其魂魄也和小儿身体一样脆弱,为了不使魂魄受损,就要在新生儿的耳根穿一个小孔,用金、银、铜等金属做成耳环模样的物件给他戴上,名曰:“破相”;不到成年,这个耳环总不取掉。也有长久戴着的,永远不取下来。除此之外,孩子的满月或“百岁”时,还要给孩子戴上项圈、银链、小锁等。

东莞地区的人很讲究在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内的服饰民俗,如“做十朝”。届时,外祖母家要担些蛋、酒之类到女儿家去,绝对不会忘了给小外孙带去衫、裤和裙。一月满(民间称之“满月”)了,还要在神前择定吉日,然后由外祖母家备些小孩子的手镯、脚镯、衫、裤、裙、帽、襁褓和食品,遣人送去。

在绍兴地区,当新生儿一落地,母子平安时,就要马上到外祖母家报喜。外祖母便不失时机地打发布匹、巾带等送到女儿家。传统做法一般是生男孩时丰盛些,生女孩时简单些。待小儿包扎完毕,穿上落地棉袄,就放在篮里,外加生父穿的靴(希望孩子将来穿靴戴顶做官)、书(希望孩子长大能学富五车,成为大知识分子)和生母的头发(取发达之意),还有一把锁(把小孩锁住,不被鬼神召去,使其长寿),然后一并称一称,这个斤两常被作为孩子的名字,这个总数就包含服饰的重量在内了。一个是实际重量,一个是虚幻的但又最具精神砝码的心理重量。

绍兴人的小孩剃发时,在头顶前方留下一块头发,称作孝顺发,实则为了保护新生儿的头前方囟门。剃发后要穿上花衫(大红缎面上绣出各色花纹),套上袍裙,由老太太抱着拜菩萨、请祖宗等。除了以上说的花衫和绿袍裙以外,新生儿家还要准备若干顶帽子,像三元帽、狗头帽、桃形帽等,再预备金银锁片、手镯、项圈和各种佩饰物。至于排场大小,要根据各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而定。过“百岁”时,小孩身上要挂好多饰物,什么小镜子(上刻十二生肖和“口奄嘛呢叭咪口牛”等字样)、牛绳、锁片(上刻“长命富贵”)、小剪子、小米筛、项圈等。这些饰物有些是自家备置的,更多的则是由亲友家赠送的。仅剃头礼时,众亲友就要送对狮、八仙、老寿星、三星、锁片等金饰物。直到小儿周岁,外祖母家还要来拜菩萨,并再送些鞋袜衣裤等。

江南有送长命锁给新生儿的习俗,但更讲究的是由主家发起的“百家锁”。江南凑百家锁的方式有些像文明募捐,即用白米七粒、红茶七叶用红纸包起来,总共要包上两三百包,散给亲友们,然后再挨家收回。不过收回时,红包里已经换成铜钱了。有的内装数十文,有的内装数百文,根据亲属关系远近和友情的深浅而决定。主家将收集来的钱去买银锁,正面镌上“百家宝锁”,反面镌上“长命富贵”,以取其吉祥。对于婴儿来讲,确实有些纪念意义。

中国土地广袤,各地服俗有所差异是很自然的。北方人为婴儿仪礼准备的服装和佩饰,又有着北方的特点,特别是陕西与华北一带。陕西华县人认为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不得剃头,待以后第一次剃头时,也要选择一个好日子。小儿出生后第三天,舅舅家必须给小儿送“小儿衫”,并穿在小儿身上,如果这一天不送,据传小孩将来会全身长毛。

北京和天津一带,讲究给小儿做“百家衣”。其方法有些像江南的“百家锁”,但是没有江南的那般含蓄,却又比江南银锁多了几分工艺美术的韵味。具体做法是,新生儿降生并母子平安时,主家即要取一个盘子,用手托着,串百家门,索要各家做衣服时剩下来的布头。当然一般在索要之前先赠送染红的鸡蛋,以示同喜。主家将这些各种花色、各种质料的布头剪成一定形状,有方形的,也有三角形的,只要能便于拼接即可,然后将其缝缀起来,做成小棉袄和小棉被。奇彩异文,艳丽非常,虽然不能说是巧夺天工,但也确能称为中国北方妇女的一大杰作了。她们将对艺术的热爱,对儿孙的祝福,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股脑儿倾注在服饰上。有谁知道,她们将不足五厘米长的小布头密密拼接缝缀起来,需要多大的巧思和耐心啊!有人称它为”百衲衣”,有人还将它与佛教联系起来,其实,它是地地道道的服俗产物。

华北一带也有戴“百家锁”的民俗形式,不过,采取的做法是类似僧道化缘。由新生儿的家里人到大街小巷的商家和住户去乞讨,每家只需给一文钱,然后主家将此钱凑起来给孩子打锁戴上,认为借百家的福寿,小孩一定好养活。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般是到商店里买个“长命锁”送给婴儿做礼物了。印年代和70年代时,由于“文化大革命”,银锁被归入“四旧”之列,故而一度消失。80年代后重又兴起。

中国对新生儿的服俗,还有另一种突出表现,如果小儿生得娇贵,或是算出来“命硬”,会克父母的,就要把孩子送到寺庙里做寄名和尚或道士,拜在主持名下做徒弟,由师父给起一个法名,再给孩子穿上僧服或道服。有的还要送上一套僧或道之服、银项圈或一些符索法物。中国明代小说《金瓶梅》里记有一段吴道官送给小儿的服饰,并且要其长期挂在身上,即有“一道三宝位下的黄线索,一道子孙娘娘面前的紫线索,一副银项圈,绦脱刻著金玉满堂、长命富贵,一道朱书辟邪黄绫符,上写着:太乙司命桃延合康八字……”清代小说《红楼梦》中写贾宝玉生下来时,嘴里就含着一块玉石,家里人将其配上缨子,给宝玉戴在颈项间,一直到长成大人,仍然告诫他不准这块玉饰离身。而且通过描写薛宝钗佩戴的一把道士送的金锁,上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以此与那块上刻“通灵宝玉”的玉石演出了一场“金玉良缘”。作为小说主要线索描写的服俗,看起来是真实地再现了流行于民间的传承习俗。

北京、天津、杭州等大城市,还盛行给小儿认干爹、干妈。届时,亲生父母要代表婴儿给干爹、干妈送衣物,其中包括给干爹的帽子、给干妈的鞋子,还有配在一起的衣料之类。干爹妈送给干儿女的东西,除了饭碗、筷子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套小衣服:鞋袜、帽子、围嘴、兜肚和长命锁。《杭俗遗风》中有一段专讲认干儿子干女儿的事,“承寄干儿子干女儿之风,杭州可谓盛行,盖唯恐其不寿,而以出姓为名,其实亦不过以有事为荣也。干爹干娘送礼以包袱、兜肚二物为重,其余衣帽鞋袜等项,若云取名压帖,此中丰啬不等。其子女送干爹妈者,备素菜十碗,并糕桃烛面鞋袜鞋膝一切须用物件,随同本生父母前往赉供王母寿星”。一般大城市的生活比较富庶,社会交往又多,因此为了图个吉利,也为了点缀生活,给小孩儿认个干爹干妈,尽管带有主观色彩,但同时又等于加大了家族的人员数量,是很有趣味的民俗事象。

除此之外,还有在送给小儿的被褥四角上缝缀长命线的。华北农村则讲究给新生儿穿旧衣,认为如此可以免灾,实际上这是不洁净的。如今有人解释这是因为新棉絮太热,新棉布又太硬的缘故,但无论怎样,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总是不利的。有人采取弥补的办法,事先洗一洗,但是不知这些旧衣放了多少年,也不知放在哪里,毕竟是弊大于利。这应该归为服俗中的陋俗。有的则给小儿送夹袄,即使夏日炎炎,也要穿上这有里(喻礼)有面(喻脸面或外面儿)的夹袄,而不能穿单衣。天津人还格外注重婴儿满月时的“面饰”——涂色。这一天妈妈要抱着孩子由孩子父亲送到外祖母家。当外祖母一掀开襁褓时,先要看一看婴儿的鼻子上涂没涂黑色,而当母子俩在娘家住过一阵儿,俗称“挪臊窝”后,临要回到自己家时,再由外祖母在孩子鼻子上涂上白色,这叫”黑鼻去,白鼻来”,一般黑用锅底灰,白用面粉,把个不懂事的满月婴儿装扮得滑稽可爱,平添了几分戏剧色彩。

朝鲜、日本和欧洲诸国的婴儿服饰

朝鲜人格外重视婴儿的周岁礼。当孩子一周年的那天,孩子的妈妈先要把自己打扮一番,穿上最好的衣服,妆化得香味扑鼻,宛如即将结婚的新娘。然后再把孩子打扮得更加美丽可爱,给孩子穿上精工制作的民族传统服装。若是男孩,上身要穿五色的彩绸短袄,外加坎肩;若是女孩,上身就要穿上小巧精致的斜襟短袄,前胸处也要缝上两条飘带,下身则穿上美丽的罗裙。这样一装扮,孩子就像是商店里着民族服装的玩偶了,整个仪式喜气洋洋,孩子美丽得如同绽开的小花。为了庆祝孩子的第一个生日,不仅父母要忙上几天,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也要前来祝贺,并给孩子带来各种各样的礼物。除了食品、玩具以外,总以服饰为主;老年妇女要给婴儿带来一挂一尘不染的洁白的棉线,并将它套在孩子的颈间,希望孩子能做一个纯洁的人,并祝愿他像这长长不断的线一样延年益寿。

日本很多习俗与中国是互通的,例如新生儿剃头时要在后脑处故意留下一撮头发。中国称之为“鬼见愁”。日本人认为有了这撮头发,在危难时,产神就会来营救。另如穿“百家衣”的形式也与中国相同,只是其含义并不完全一样。中国意在取百家福寿,日本却在说明新生命的诞生,为村落共同体增添了新的成员,需要靠大家的力量和智慧来抚养。日本人在婴儿周岁仪礼中有一次活动,极具日本的文化特色,带着浓浓的武士道精神,这就是在周岁小儿的身上不戴过多佩饰,却放上一张被称作“力饼”的面饼。因为日语“饼”的发音同“持有”的“持”字同音。这样,身上放一张“力饼”,就是“有力气”或“力量大”的谐音词,借以祝愿小儿力大无比。这倒与我国西藏东部至四川、云南边境的古彝习俗有相近之处。古彝人值小儿初生时,以冷水洗浴,再以牛屎洗濯其头,俗传这样能使小儿力大、胆大,可以临事不恐不惊不畏。

欧洲人在祝贺婴儿出世时,很直接地定了一个“送礼会”。欧洲人有着明显区别于亚洲人的直率与坦诚。新生儿一出生,他的父亲或是祖父母就要兴高采烈地发寄“报喜卡”。如果是抱养的孩子,也要为抱养婴儿的母亲举行送礼会,整个聚会的内容与庆祝新生儿的出世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在请帖上要注明孩子衣服的尺寸,因为抱养的孩子可能比新生儿大,就不像新生儿那样好置备统一的婴儿服饰了。由此可见人们对服饰的重视。

欧洲人送新生儿礼物可以是服饰,也可以是毛毯、浴巾,或是银叉、银匙等不限,但是为婴儿举行洗礼时,婴儿及其参加洗礼的客人的服饰必须符合礼仪。罗马天主教或主教派教会曾规定,婴儿应于出生后的第一周或第二周的礼拜日举行洗礼。现在信仰天主教的家庭,一般要在小儿满月前两天去教堂举行仪式。信仰基督教的家庭往往在婴儿出生后两个月到六个月时举行洗礼;而拉丁语系的国家,婴儿在出生一两天时就举行。无论在什么时间举行洗礼,婴儿的服饰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一点教会根本没有明文规定,人们完全依据传统习俗。

新生儿的服饰要由亲生父母准备,而不是由教父母置办。有些家庭给婴儿穿的是父母乃至祖父母或曾祖父母受洗时穿的衣服。总之,男女婴儿的衣服都必须为白色。衣长要超过脚面,料子用柔软的细纱,镶有花边并饰有手绣的花,外面还要再套上精制的白色长外衣。如果没有家传的精美洗礼服,也可以用一套朴素的白色长衫代替。

参加洗礼的客人穿平时做礼拜的服装,婴儿母亲穿带颜色的服装,在这个场合中,不穿黑色。根据所在教区的习惯,婴儿母亲还可以戴帽子或头纱。这些亲属和客人的服色虽然不像婴儿服那样要求严格,但是他们的服饰是为了婴儿出生的重大仪礼而确定的,同属于人生仪礼的服俗。

人生旅途的第一步,就陷入到层层叠叠的服饰民俗之中。尽管婴儿长大以后,对这些根本没有印象,但是作为新生儿的父母,作为整个社会的人来说,却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人们在这里看到生命的延续,看到了未来,也似乎看到了希望,因而以自认为有寓意的服饰,去举行多年传承下来的仪式,就好像是在为下一代的人生大厦奠基一样。

新的一个被服饰所围绕的人,一生下来,便是社会集团中的成员。生命,从此开始,也从这里闪光,服饰将从此伴随他走过一生。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17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